云雾盛唐
字体: 16 + -

第28章 各方来助

    御下之道,曾有一言,我认为最为贴切,能统御百万人者,可以为将,能统御千人者,可以为相,能统御百人者,可以为君。执天子之剑而御百人,可掌天下刑罚。言行与道德相契合,使天下臣民信服,此天子剑之刃也。

    李渊听闻河东久攻不下,正要发兵援助之时,门吏前来禀报到“太尉大人,有人自称是您堂弟、女儿及女婿的使者,如今,正在府外,请问太尉是否需要相见。”李渊一听是自己的亲属,本来正在为他们担心呢,没想到如今居然听到了他们的消息,自是很高兴。赶快在府内召见了这些使者。听闻使者禀报完毕,李渊竟一时京立当场,待反应过来就连声说道:“这真真的是意外之喜啊!”原来,早在李渊在太原决定起义的时候,李世民就发密信通知了柴绍他们,柴绍在长安接到李世民密发来的密信之后,就对自己的妻子李渊之女李氏说道:“你的父亲大人如今准备要从太原起兵反了大隋朝,如今大隋皇帝昏庸,为了一句谣言已经杀害了不少李姓之人,若不是岳父整日装疯买醉,广散家财,恐怕岳父也难逃隋帝毒手,如今岳父已经决定反了大隋,我们自当给岳父助威。不过,若是你我二人同行,很是容易引起炀帝派来监视的探子的怀疑;可如若你我一同留在这里,又定然会被官军抓捕,用来威胁、约束岳父大人。我俩如今得想一个好法子,破了这个局,好让岳父少了后顾之忧。”李氏思索了一番说道:“夫君,你即刻奔赴太原,响应父亲举义。我只是一个妇道人家,很容易躲藏,到时候必然能护住自己,保全自己安宁。府中之事我自己会妥善的安顿清楚,你就尽管放心的前去援助父亲,切不可因为我一介妇道人家而影响了父亲大计!”柴绍于是连夜骑快马奔赴太原,之后碰见了李建成,就和他一同回来了。

    柴绍走后,李氏回到了户县家宅,利用家中近年来存下的一些家财,在县里招募壮丁,聚集众人守卫家院,防止隋帝朝自己下手。李渊堂弟李神通本来也是被炀帝囚禁在长安用来约束李渊的,可是如今炀帝又不在长安,李渊又逐渐紧逼长安,李神通趁着守卫松懈之际,骑一匹快马从长安逃入了户县南山之中,在哪里,李神通凭借李渊的威视和名望与长安大侠史万宝等达成协议,决定一起拥众起兵,响应大将军李渊的义举。西域胡商何潘仁,占据了周至司的竹园自立为王,成为了一方盗贼,拥兵万人,又劫持隋朝的前尚书右丞李纲,强行逼迫他作为自己长史,在哪一方颇具声势。李氏觉得此人或许可以拉拢,就派出了自己的家奴马三宝,经过一方游说,在李渊攻下霍邑的消息传来之后,也就同意了结盟,而后便与李氏合力攻下户县县城。此时李神通的部下已经超过一万人,他自称是李渊的关中道行军总管,他还私自任命了以前乐城县令令狐德棻为记室,一时名声鹊起,而关中的局势也变得更加动荡不安了。

    李氏在攻下户县县城之后,又派马三宝去劝降了关中的盗贼之首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许以重利,告诉他们如今李渊正是缺少人才的时候,你们这些人如果现在投靠大将军,等将来大将军功成,你等便都是有功之臣,就可以摆脱盗匪的名声,荣归乡里。李仲文等本来就是因为隋朝的苛捐杂税才上山为盗的,如今听了李氏保证,自是皆愿意率众听从李氏号令,响应李渊起义。西京留守见李氏越做越大,知晓如果再不制止,必成后患,于是就发兵征讨何潘仁等,但均被何潘仁等人打败,无功而返。紧接着,李氏又率兵攻打了周至、武功、始平诸县,他手下的人都想好好表现,多立战功,好为自己的将来谋取更多的好处,于是士气大盛,一鼓作气就拿下了周至等县城,收服残余部队,招募青壮年新兵,不久部众就达到了七万余人。

    隋朝的左亲卫段纶也是娶了李渊之女为妻,因为是李渊的女婿,曾经一度被打压,如今听说岳父起兵太原,便也聚集乡民、豪杰一万多人,在蓝田宣布响应李渊起义。

    李神通、李氏、段纶听说李渊渡河到达长春宫以后后,就分别派使者前去迎接李渊。李渊在此听到堂弟、女儿、女婿们不仅自身保存的完好无损外,还带来了三支完整的生力军,心中觉得甚是欣慰!连忙着手安排褒奖这几人,直接册封李神通为光禄大夫,他的子道彦也沾了他的光,被封为了朝请大夫,而段纶被封为了金紫光禄大夫;之后又命令柴绍率领数百骑兵,前去终南山接应李氏,辅助其掌握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等关中群豪,这些人也均表示愿意归顺李渊。之后李渊也一一手书,赏赐封赏皆不少,表示了嘉奖,用来慰劳他们,并且一并授受了官职,命令他们各自守好地盘,不得扰民,袭民。并将他们一并归于敦煌公李世民的手下,皆受其节制。

    李渊见形式一片大好,如今关中之地大部分要么投降了自己,要么已经被自己攻打下来了。如此一来,长安远无救兵,近无粮草供给,被攻下已经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李渊对着行军图看了良久,他知晓夜长梦多,为了避免此事,只有速战速决,于是命令传令官传令道“令李建成率领所率左军经冯诩过下邽从东门攻打长安城,令李世民率领所率右军经蒲城过泾阳绕到长安西门从后方攻打长安。”而李渊自己则率领中军出潼关过新丰从南门进攻长安。

    站在潼关城上,李渊不止一次眺望远处的长安城,他知道,今天,才是他离长安城最近的一天,因为,他已经下定决心要攻取长安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