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玉虎符印
第六章,玉虎符印
那神秘黑衣人将步璿引到镜湖周围,便了下来,步璿猜想,必定此湖便是接洽地点,因此也在此驻足。
不一会儿,便从镜湖的西边走来一人,看起来是书生打扮,冠髻端庄,羽扇纶巾,想来是个斯文儒雅之人。步璿猜想,当初晋武帝将东吴故臣中的武人都安排去地方供职,受藩王约束,而在京城的都是些文官。
看此人装束,定是这类文官无疑,碰巧还是吾彦,也说不定。于是连忙向西走去,与他会合,还没等步璿开口,这人便道:“请移步镜湖水榭,再做商量。”
步璿点了点头,便与这人,以及之前那个神秘黑衣人一起走到水榭之中的石桌旁坐下。石桌上已经预备好了酒食,这人笑道:“仓促之间,也没有什么美味佳肴,且就这几道小菜,几杯薄酒,为壮士洗尘。”
步璿一看,这些菜肴虽然很常见,但是都非常精致,而且这酒更是世间少见的好酒,还没入口,单是闻到酒香,就让人有种如醉如梦,飘飘欲仙的感觉。
那人春风迎人般笑道:“在下便是日前写信与你们的吾彦,现在伪晋任散骑常侍,虽然官职如旧,伪晋也待我不薄,但我生为东吴人,死亦东吴鬼,耿耿精忠,天地可鉴。在此八九年,无一日不渴思故国,因此在此期间,联络了许多仍然忠心于东吴的故臣,已有些潜在力量。”
说着,情不自禁地掉下泪来,接着抽泣着说道:“我们看着后主每日在洛阳皇宫受尽屈辱,每日面对着晋朝帝皇与大臣的评头论足,实在是度日如年。近五六年来,也不知怎么回事,我们再没遇见后主。传言后主已经遇难,我们悲痛欲绝,有几个大臣如滕修等人都自刎殉国,剩下我等文臣,没有自杀的勇气的,便苟活道如今,直到近日从皇宫中传出衣带血诏,得知后主尚在人间,我们这些人才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因此急于与你们联系,希望你们能够尽快救出后主。”
步璿听完,从怀中掏出那块衣带血诏,这本来就是当日那个传信人,用三支羽箭射到忠义堂牌匾上的。步璿临行前,孙绍国便连同这血诏与那三支羽箭作为凭证,来与洛阳的东吴故臣相互接洽。
那人见到这血诏,又朝着南方建邺方向志诚地拜了几拜,然后说道:“正是此物。我起初还不太肯确定后主是否还在人间,但看到这血诏,我便将所有的疑虑都打消了。”
接着一揩脸上的泪水,转过头来笑着对步璿说道:“你瞧我这人,只顾自说自话,倒忘了给你引荐一下,这位黑衣侠士便是当初东吴后主七大贴身护卫之首的申屠翦。我看两位一路追逐而来,想必已经交过手了。看阁下轻功卓绝,武艺想必也不差,不知与申屠兄的比试的胜负如何?”
步璿惭愧地笑道:“在下姓步名璿,适才的确与这位申屠兄比试过两场,我只是凭着我们步家举世无双的轻功‘踏云妙步’略胜申屠兄一筹,至于武艺实在是相差太远,不堪启齿。现在得知申屠兄位居当年东吴后主的七大贴身护卫之首,那也是合该我输了。要不然,以我这样的功夫能够胜过申屠兄,他人听了,岂不是笑我东吴无人么?所以,我在武艺上输给申屠兄,倒不是什么怪事,我只是奇怪,申屠兄的轻功,似乎与我步家的轻功有些渊源,不知申屠兄,能否相告其中的原委?”
申屠翦笑道:“既然你看出我的轻功与你们步家的轻功身法有些渊源,若不交代清楚原委,恐怕还落得个暗自偷艺之名。其实,我的轻功就是步家的踏云妙步,当年晋武帝攻下建邺,后主请降,步协将军便将我们这些贴身护卫集中起来,一心想救出后主,他见我功力不弱,然而所练的仅是些粗笨功夫,轻功身法都很差劲,因此便将他家祖传的‘踏云妙步’传授于我,我本是个武痴,得知他要传我这闻名已久,难得一见的举世无双的轻功,欣喜若狂,立刻拜师学艺。”
“我向来对武艺非常痴迷,那些日子一直在练习‘踏云妙步’,很快就有了些成就,然而由于这种功夫要从小就开始练习,才会不受后天体质与所习练的其他武艺的影响。我是半路出家,因此学起来,虽然刻苦,然而最终事倍功半,一直以来都无法领略到它的心法,练到这门功夫的最高境界。”
步璿笑道:“原来如此,这样说来,我还应尊称你一声师兄咯!步家轻功一直不外传,想不到也有例外,初次见师兄的身法,就看出些端倪,只是觉得你的轻功,与我不家的轻功虽同出一源,然而却缺少了些风神,或许就是心法尚且没有领悟到。其实,我也差不多,我之所以能够在轻功上胜你一筹,并非我的轻功造诣高,而是从小习练的结果。”
“说起武艺,我想我见过的人中除了那位在复吴会忠义堂以羽箭传信的人之外,我所结识的武林侠士中,还没有一位能与申屠兄相比。以后还希望申屠兄多加指点才是。”
步璿这么说,其实已猜出那位连射三支没羽飞箭的侠士很有可能就是申屠翦本人,因为不太确定,所以没把心里话说出来。
吾彦一听,大笑道:“步兄弟,你有所不知,那位侠士,正是这位当今武林的硕果仅存的高手申屠翦。自东吴后主被晋朝软禁之后,他见我对东吴还算忠诚,又想在洛阳继续探寻后主的下落,便甘心听我的调派。所以,我一收到后主的衣带血诏,便让他给你们带去。希望能与你们合作救出后主。”
步璿自从在建邺听到衣带血诏之事,就有些不解,今天又从吾彦这里听说后主五年前驾崩,及五年后的最近又复活的传言,就更加疑惑。心想:五年前后主活着是吾彦亲眼目睹之事,然而随即便销声匿迹五六年,这期间流言蜚语满天飞,连建邺也得知后主驾崩的消息,因此,也有许多忠臣为之殉国的。
然而,最近又冒出了衣带血诏的事情,然而仅仅是衣带血诏与那两封书信,连吾彦等在洛阳的官员也没有人亲眼看到后主的尊容,单凭血诏与书信,不足以证明后主还活着。否则,为什么这五六年来都不与这些故臣联系,就算是被囚禁,这些故臣在皇宫内外都有些眼线,五六年来,必然能够找到。为什么一直没有音信呢?
这不是蹊跷,而是离奇,是不可解释的谜团。步璿尽管疑虑重重,也不敢拂了吾彦等人的兴致,不敢将这些话说出口,然而吾彦却看出步璿心里有话。
便笑道:“我猜步兄弟心里有些问题想不通,让我来帮你梳理梳理吧。五六年前风闻东吴后主,时已为晋朝贬为归命侯,卒于洛阳,不仅洛阳与建邺,就是地方城镇都听说过这个噩耗,以致许多忠臣义士,殉国而死。”
“然而,最近又冒出衣带血诏和后主亲笔书信,证明后主尚在人间。这两个显然矛盾的消息,也是对立的消息,无论相信哪个都会有不同的效果。我们暂且不作选择,因为事实只有一个,无论后主是死是活,我们都要做好两手准备。”
“其一,若是五六年前的传言属实,后主(归命侯)已死,那么也就是说这衣带血诏与亲笔书信则有待审查,首先,若这果然是后主所书,那也是五六年前的遗物,看血诏和书信的字迹自然能看出来书写时间;若不是出自后主之手,那么这血书一定是东吴皇族子嗣借后主之名而写,我们已然要将这些皇族救出,这些皇族中如果能够担当社稷大事,我们就辅助他,如若不然再在皇族中另选他人。”
“因此无论这衣带血诏和后主亲笔书信是确有其事,还是空穴来风,既然是从皇宫中流传出来的,我们都不可等闲视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其事也不管有无东吴后主,反正这反晋复吴大业,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今日将步兄弟找来,便是为了此事。”
说着,便从怀中取出几块虎形美玉,色彩缤纷,晶莹透亮,触手生凉,一看便是皇族所用之物。只见吾彦手里捧着那几块虎形美玉,对步璿说道:“这便是前些年,后主派人代传于我的几块虎形玉,这可不是一般的虎形玉,是后主当初为了以后东山再起,将这些能够调动军队的玉虎符印藏起来,然后请人交到我的手里。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凭此为信物,召集东吴旧部,卷土重来,复兴故国。”
吾彦将这些玉虎符印交到步璿手里,接着说道:“你看这七块玉虎符印,都只是一半,是否感到奇怪。另一半到哪去了?”
步璿听吾彦这么一提醒,也诧异道:“对啊,怎么一开始我没看出来,果然都是一半,还有另一半呢?”
吾彦笑道:“这玉虎符印本来是吴主调动吴国七大兵区的兵符,一半由吴主保管,一半由七大兵区的七个大将军所保管。只要两块玉虎兵符合成一块符印,就可以调动千军万马。至于,这七块兵符分别在哪些将军手里,并不是世袭的,而是随着东吴将军的战绩功勋而颁发。到底后主将兵符交给了哪七位将军,只能靠那张地图去找了。”
“有一点你可以放心,就是东吴历代那些将军把获得这七块兵符视为军人最高荣耀,就算是脑袋搬家,也绝不会假手于人。并且只要见到另外半块兵符,就能够调遣他们。所以你只要将这些兵符,按照地图所示的地点,去寻找这些人,必然能够得到支持。”
那神秘黑衣人将步璿引到镜湖周围,便了下来,步璿猜想,必定此湖便是接洽地点,因此也在此驻足。
不一会儿,便从镜湖的西边走来一人,看起来是书生打扮,冠髻端庄,羽扇纶巾,想来是个斯文儒雅之人。步璿猜想,当初晋武帝将东吴故臣中的武人都安排去地方供职,受藩王约束,而在京城的都是些文官。
看此人装束,定是这类文官无疑,碰巧还是吾彦,也说不定。于是连忙向西走去,与他会合,还没等步璿开口,这人便道:“请移步镜湖水榭,再做商量。”
步璿点了点头,便与这人,以及之前那个神秘黑衣人一起走到水榭之中的石桌旁坐下。石桌上已经预备好了酒食,这人笑道:“仓促之间,也没有什么美味佳肴,且就这几道小菜,几杯薄酒,为壮士洗尘。”
步璿一看,这些菜肴虽然很常见,但是都非常精致,而且这酒更是世间少见的好酒,还没入口,单是闻到酒香,就让人有种如醉如梦,飘飘欲仙的感觉。
那人春风迎人般笑道:“在下便是日前写信与你们的吾彦,现在伪晋任散骑常侍,虽然官职如旧,伪晋也待我不薄,但我生为东吴人,死亦东吴鬼,耿耿精忠,天地可鉴。在此八九年,无一日不渴思故国,因此在此期间,联络了许多仍然忠心于东吴的故臣,已有些潜在力量。”
说着,情不自禁地掉下泪来,接着抽泣着说道:“我们看着后主每日在洛阳皇宫受尽屈辱,每日面对着晋朝帝皇与大臣的评头论足,实在是度日如年。近五六年来,也不知怎么回事,我们再没遇见后主。传言后主已经遇难,我们悲痛欲绝,有几个大臣如滕修等人都自刎殉国,剩下我等文臣,没有自杀的勇气的,便苟活道如今,直到近日从皇宫中传出衣带血诏,得知后主尚在人间,我们这些人才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因此急于与你们联系,希望你们能够尽快救出后主。”
步璿听完,从怀中掏出那块衣带血诏,这本来就是当日那个传信人,用三支羽箭射到忠义堂牌匾上的。步璿临行前,孙绍国便连同这血诏与那三支羽箭作为凭证,来与洛阳的东吴故臣相互接洽。
那人见到这血诏,又朝着南方建邺方向志诚地拜了几拜,然后说道:“正是此物。我起初还不太肯确定后主是否还在人间,但看到这血诏,我便将所有的疑虑都打消了。”
接着一揩脸上的泪水,转过头来笑着对步璿说道:“你瞧我这人,只顾自说自话,倒忘了给你引荐一下,这位黑衣侠士便是当初东吴后主七大贴身护卫之首的申屠翦。我看两位一路追逐而来,想必已经交过手了。看阁下轻功卓绝,武艺想必也不差,不知与申屠兄的比试的胜负如何?”
步璿惭愧地笑道:“在下姓步名璿,适才的确与这位申屠兄比试过两场,我只是凭着我们步家举世无双的轻功‘踏云妙步’略胜申屠兄一筹,至于武艺实在是相差太远,不堪启齿。现在得知申屠兄位居当年东吴后主的七大贴身护卫之首,那也是合该我输了。要不然,以我这样的功夫能够胜过申屠兄,他人听了,岂不是笑我东吴无人么?所以,我在武艺上输给申屠兄,倒不是什么怪事,我只是奇怪,申屠兄的轻功,似乎与我步家的轻功有些渊源,不知申屠兄,能否相告其中的原委?”
申屠翦笑道:“既然你看出我的轻功与你们步家的轻功身法有些渊源,若不交代清楚原委,恐怕还落得个暗自偷艺之名。其实,我的轻功就是步家的踏云妙步,当年晋武帝攻下建邺,后主请降,步协将军便将我们这些贴身护卫集中起来,一心想救出后主,他见我功力不弱,然而所练的仅是些粗笨功夫,轻功身法都很差劲,因此便将他家祖传的‘踏云妙步’传授于我,我本是个武痴,得知他要传我这闻名已久,难得一见的举世无双的轻功,欣喜若狂,立刻拜师学艺。”
“我向来对武艺非常痴迷,那些日子一直在练习‘踏云妙步’,很快就有了些成就,然而由于这种功夫要从小就开始练习,才会不受后天体质与所习练的其他武艺的影响。我是半路出家,因此学起来,虽然刻苦,然而最终事倍功半,一直以来都无法领略到它的心法,练到这门功夫的最高境界。”
步璿笑道:“原来如此,这样说来,我还应尊称你一声师兄咯!步家轻功一直不外传,想不到也有例外,初次见师兄的身法,就看出些端倪,只是觉得你的轻功,与我不家的轻功虽同出一源,然而却缺少了些风神,或许就是心法尚且没有领悟到。其实,我也差不多,我之所以能够在轻功上胜你一筹,并非我的轻功造诣高,而是从小习练的结果。”
“说起武艺,我想我见过的人中除了那位在复吴会忠义堂以羽箭传信的人之外,我所结识的武林侠士中,还没有一位能与申屠兄相比。以后还希望申屠兄多加指点才是。”
步璿这么说,其实已猜出那位连射三支没羽飞箭的侠士很有可能就是申屠翦本人,因为不太确定,所以没把心里话说出来。
吾彦一听,大笑道:“步兄弟,你有所不知,那位侠士,正是这位当今武林的硕果仅存的高手申屠翦。自东吴后主被晋朝软禁之后,他见我对东吴还算忠诚,又想在洛阳继续探寻后主的下落,便甘心听我的调派。所以,我一收到后主的衣带血诏,便让他给你们带去。希望能与你们合作救出后主。”
步璿自从在建邺听到衣带血诏之事,就有些不解,今天又从吾彦这里听说后主五年前驾崩,及五年后的最近又复活的传言,就更加疑惑。心想:五年前后主活着是吾彦亲眼目睹之事,然而随即便销声匿迹五六年,这期间流言蜚语满天飞,连建邺也得知后主驾崩的消息,因此,也有许多忠臣为之殉国的。
然而,最近又冒出了衣带血诏的事情,然而仅仅是衣带血诏与那两封书信,连吾彦等在洛阳的官员也没有人亲眼看到后主的尊容,单凭血诏与书信,不足以证明后主还活着。否则,为什么这五六年来都不与这些故臣联系,就算是被囚禁,这些故臣在皇宫内外都有些眼线,五六年来,必然能够找到。为什么一直没有音信呢?
这不是蹊跷,而是离奇,是不可解释的谜团。步璿尽管疑虑重重,也不敢拂了吾彦等人的兴致,不敢将这些话说出口,然而吾彦却看出步璿心里有话。
便笑道:“我猜步兄弟心里有些问题想不通,让我来帮你梳理梳理吧。五六年前风闻东吴后主,时已为晋朝贬为归命侯,卒于洛阳,不仅洛阳与建邺,就是地方城镇都听说过这个噩耗,以致许多忠臣义士,殉国而死。”
“然而,最近又冒出衣带血诏和后主亲笔书信,证明后主尚在人间。这两个显然矛盾的消息,也是对立的消息,无论相信哪个都会有不同的效果。我们暂且不作选择,因为事实只有一个,无论后主是死是活,我们都要做好两手准备。”
“其一,若是五六年前的传言属实,后主(归命侯)已死,那么也就是说这衣带血诏与亲笔书信则有待审查,首先,若这果然是后主所书,那也是五六年前的遗物,看血诏和书信的字迹自然能看出来书写时间;若不是出自后主之手,那么这血书一定是东吴皇族子嗣借后主之名而写,我们已然要将这些皇族救出,这些皇族中如果能够担当社稷大事,我们就辅助他,如若不然再在皇族中另选他人。”
“因此无论这衣带血诏和后主亲笔书信是确有其事,还是空穴来风,既然是从皇宫中流传出来的,我们都不可等闲视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其事也不管有无东吴后主,反正这反晋复吴大业,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今日将步兄弟找来,便是为了此事。”
说着,便从怀中取出几块虎形美玉,色彩缤纷,晶莹透亮,触手生凉,一看便是皇族所用之物。只见吾彦手里捧着那几块虎形美玉,对步璿说道:“这便是前些年,后主派人代传于我的几块虎形玉,这可不是一般的虎形玉,是后主当初为了以后东山再起,将这些能够调动军队的玉虎符印藏起来,然后请人交到我的手里。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凭此为信物,召集东吴旧部,卷土重来,复兴故国。”
吾彦将这些玉虎符印交到步璿手里,接着说道:“你看这七块玉虎符印,都只是一半,是否感到奇怪。另一半到哪去了?”
步璿听吾彦这么一提醒,也诧异道:“对啊,怎么一开始我没看出来,果然都是一半,还有另一半呢?”
吾彦笑道:“这玉虎符印本来是吴主调动吴国七大兵区的兵符,一半由吴主保管,一半由七大兵区的七个大将军所保管。只要两块玉虎兵符合成一块符印,就可以调动千军万马。至于,这七块兵符分别在哪些将军手里,并不是世袭的,而是随着东吴将军的战绩功勋而颁发。到底后主将兵符交给了哪七位将军,只能靠那张地图去找了。”
“有一点你可以放心,就是东吴历代那些将军把获得这七块兵符视为军人最高荣耀,就算是脑袋搬家,也绝不会假手于人。并且只要见到另外半块兵符,就能够调遣他们。所以你只要将这些兵符,按照地图所示的地点,去寻找这些人,必然能够得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