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嘎嘎嘎
字体: 16 + -

第32章 登门

    哇哈哈哈!

    与太子爷称兄道弟!

    这把,可是赚大发了!

    武福器的心里,忍不住,一阵狂笑。

    一时,原本微微饮泣的神情,瞬间,便咧开嘴,春光灿烂起来。

    一如,那棵辣眼睛的花树。

    武邪望着他,心想,这厮,不会傻了吧?

    ......

    ......

    春去夏来。

    转眼,便是数月。

    这段时光,一切都很平静。

    李显依然当作什么都不知道,凡事,皆是依着韦后,让她放肆,让她飞。

    韦后倒是消停了几日,但时间不长,便故态复萌,照旧插手朝政,照旧频频召男宠入宫,光天化日之下,颠鸾倒凤。

    武邪继续做着他的太医署按摩博士,时时进宫,给韦后全身上下,拿捏一番,然后......。

    唯有变化的是,负责宫禁值守的北衙禁军的中上层军官,在无声无息中,进行了一番大换血,有心人会发现,换上去的,俱是武三思家族,以及韦后家族的人,而换下来的,大抵是李唐宗室的人。

    南衙禁军,北衙禁军,其实就是唐军十六卫中的左右千牛卫,赫赫有名的羽林军,百骑军,便隶属其中。

    隋唐皇城的格局,大致相同,处理政务的前殿,以及三省六部,皆在南面,负责护卫的禁军,便称南衙禁军。

    皇帝以及后妃的寝宫,皆在皇宫的北端,因而,负责护卫的禁军,便称北衙禁军。

    由于北衙直接护卫后宫,而历朝历代的宫廷政变,皆离不开“斩首行动”,所以,北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种变化,武邪心里明白,大约是韦后听取了他曾经的建议,但奇怪的是,如此事关自身安危的军方调动,李显却仍然是听之任之。

    这个皇帝,有点看不懂!

    但有一个人,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左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并没有得到撤换。

    大将军,乃一卫最高长官。

    此人替武则天执掌宫禁近二十年,却在五王政变中,打开玄武门,带兵逼宫武则天,拥立李显复位,军功显赫。

    李显复唐,自然要大酬功臣,他身为武则天的宠臣,却因兵谏之功,没有受到任何的牵连,依旧牢牢的坐在左羽林大将军的位置上,替李显守卫宫禁。

    然而,又是他,却在将来太子李重俊发动的政变中,背叛李显,积极参与,不但联络了左金吾卫大将军李千里,右羽林卫将军李思冲一同起事,更是亲自带兵,冲锋陷阵,诛杀了武三思全家。

    可以说,他,乃太子日后最重要的臂助之人。

    此人不除,吾心难安。

    当然,日后的事情,只有武邪这个穿越者,心里才清楚。

    李多祚身背拥立之功,如今,又没有什么过错,想要堂而皇之的撤换掉他,皇帝李显,自然是不肯的。

    废立太子,兹事体大,事关国体,只能依赖韦后与武三思的手段,但设计设计李多祚,剪除太子的左膀右臂,武邪觉得,自己还是能够动些脑筋的。

    ......

    ......

    初夏的阳光,不再柔和,却也未曾达到毒辣的程度。

    武邪搬了张胡凳,坐在树下。

    那棵辣眼睛的花树,早已没有了花,只有郁郁的浓荫,极是适合纳凉。

    武福器垂手立在一旁,说道:

    “打听过了,李多祚,长孙远奋,太子,三人关系甚密。”

    武邪嗯了一声,说道:

    “李多祚府上,是否有要紧的人,患病多年,缠绵榻上吗?”

    武福器摇摇头,说道:

    “未曾听说过。”

    武邪从胡凳上起身,伸了个很大的懒腰,捏起小拳拳,轻轻的锤了锤自己的肾,说道:

    “走,去长孙府上。”

    .......

    .......

    这几个月来,武邪已经查探清楚,长孙远奋家族开设在旌善第的岭南万货行,便是其在洛阳城的商业总部。

    万货行通过多年的运营,不但垄断了洛阳的海外番货,甚至,来往洛阳与岭南之间的商道,基本也在他们家族的控制之下。

    这就难怪,武邪刚刚穿越过来,不甘继续做韦后的床上娃娃,打算潜逃广州时,去坊间打听路途,一应人士,俱都让他去找岭南万货行,可见,长孙家的商业帝国,在繁华的东都洛阳,在某些特定的领域,已经形成了唯吾独尊的气候。

    作为家主,大boss,长孙远奋并不是仅仅枯守洛阳城,而是时时往返洛阳广州两地。

    自从上次,武邪替他的母亲诊病之后,他便随商船去了广州,一晃数月,几日前,刚刚返回洛阳。

    听闻武邪,以及“神医亲随”武福器来访,长孙远奋倒也客气,亲自迎出了府门。

    数十年前,惨遭流放岭南之后,长孙无忌家族,便与武则天家族不共戴天,但斗转星移,岁月悠悠,当事人早已作古,那惨绝人寰的往事,也渐渐的沉淀在族谱,或者遥远的追忆当中。

    虽然长孙家的后人们,依然秉承祖宗遗训,不与武家来往,然而,就因了上次诊病的缘故,长孙远奋对于武邪,倒也少了许多的仇怨。

    冤家,本就是宜解不宜结。

    今日,武邪主动登门,长孙远奋自然要做出大度一些的表现。

    他请了客人,在中堂落坐。

    有美婢,奉上香茶。

    寒暄数句,他说道:

    “武博士造访舍下,不知有何见教?”

    武邪笑笑,说道:

    “久闻长孙公子的生意,直通海外数十国,远至万里之遥,某,甚是好奇,特来请教。”

    长孙远奋一愣,心想,这武邪,怎的对此事上了心?

    唐朝不抑商,但商人,亦无什么地位,长孙家族在平反后,辞官不就,依旧以营商为业,主要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平日里,但凡官宦之家,说起商业,仍然是一脸鄙夷的模样。

    武邪虽然只是一个从九品下的微末小官,但他的身份,却颇为敏感,不但是梁王府里排行第二的人物,而且,又是皇后娘娘的老情人。

    这样的人,猝然登门,打听起了海商的事情,由不得长孙远奋不得不打起了精神。

    事实上,长孙家族不愿入朝为官,除了吃一堑长一智之外,海贸之利巨大,也是重要的原因。

    长孙无忌家族,作为玄武门之变的第一功臣,昔日在太宗朝,位极人臣,乃是高门巨第,势力遍及朝野,即使到了长孙冲时代,全族被流放岭南,但瘦死的骆驼,总归是比马大,一眼就盯上了海贸。

    而彼时,大唐各地交通不畅,行商乃是艰辛之事,所以,这里头,蕴含着的巨大的利润,说实话,知道的人并不是太多。

    求收藏!求推荐!

    (本章完)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