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吕布之汉末霸主
字体: 16 + -

第二十五章 常朝众臣议

    次日便是常朝,上朝之前,依“礼”吕布几人是要单独进宫陛见的。

    皇帝刘宏年二十,听王甫说吕布、魏续当真比他年幼,心急见见这两个少年英雄。

    王甫也觉得此事宜早不宜迟,许训能在朝堂上辨得杨赐哑口无言,也是诏书未经三台,打了杨赐一个措手不及。

    二人定下,吕布不用陛见,直接登朝。

    ……

    晨起之时,吕布三人换过新衣,也是一身戎装,但未配甲。

    未几,小黄门左丰架安车赴都亭西驿接四人。

    换过衣装,左丰看吕布好似换了一个人,若是着都尉官服,还不盛气逼人?

    再也不敢轻视吕布。

    安车走司马门入,笔直的道路感觉不到一丝晃动。魏续想要挑帘看看皇宫风景。

    吕布轻拍他手臂说道:“谨言慎行。”

    “恩。”

    魏续看了表兄一眼,想不到他如此重视这次陛见。这不是对帝王的敬畏,而是对表嫂的思念。

    到底哪来的表嫂呢?

    一路上,都很安静,只有车马前行的车辙声,和外面的风声。

    至端门,再向内就需要步行了。

    吕布三人,整理衣襟,下车,再整衣襟,方才向前走去。

    沿路十步一卫,与身边行步树一般笔直。

    “中间的路,是陛下走的,可别踩过了。”

    左丰这是好心提醒,吕布轻轻点头,示意了然。

    能看这宫中繁华了,魏续却始终目不斜视。魏氏的纨绔子,拎得清轻重。

    再向前走,却非门高三丈有余,宏伟壮丽。透过却非门看却非殿,巍峨之气逼来,仿佛见山,令人不敢直视。

    过却非殿,崇德殿更是恢弘。这是南宫正殿,明帝永平年间,造崇德殿,取代却非殿,成为正殿。

    公卿大夫早已在崇德殿等待,皇帝刘宏转屏风落座。

    中常侍赵忠主持朝会,繁文缛节过后:“诏吕布、魏续、陈治上殿。”

    殿前脱履,吕布三人碎步快走到殿上,双膝跪地,行稽首礼。

    稽首,头至地也。再抬头,刘宏见吕布果然年少,满朝公卿,少有三旬之内。见到同龄人,刘宏打心底有一种亲切。

    “臣吕布,拜见陛下。”

    “臣魏续,拜见陛下。”

    “臣陈治,拜见陛下。”

    魏续、陈治说得都是并州口音。唯有吕布,说得一口纯正的雅语。

    雅语是洛阳正音,刘宏听得舒服,微笑着刚要起身,见侍中紧张的扫了他一眼,整了整衣襟,说道:“平身。”

    侍中这才松了一口气。依“礼”若稽首三人为诸侯王,刘宏起身,他应曰:“皇帝为诸侯王起。”

    但这三人,边地戍卒。刘宏真的起身,他都不知道应该怎么称呼。

    皇帝为戍卒起?

    让一侧的史官如何记录?

    “吕卿。”

    刘宏倒是没有侍中那么多想法,称吕布不称名而称卿。

    “朕接奏书,说你退宇文、斩拓跋,建立大功。心甚喜,不知你想要何封赏?”

    “戍卫边关,职责所在。臣虽退兵鲜卑,但我边关二百里烽燧尽毁,怎敢言功?”

    吕布说话间,仰视皇威。言毕,立即颔首。

    遇到对手了!

    杨赐心头一紧,这吕布单是说一口地道的雅语,就够令人震惊的了。

    庶人立于朝堂,不卑不亢、礼数周正、言辞恳切,他真的只是边地武人吗?

    太学生,初次上朝,都未见得如吕布这般从容。

    许训也对吕布暗挑大拇指,见缝插针进言道:“陛下,臣闻吕布之言,诚惶诚恐。”

    许训迈出一步,施礼:“臣为太尉,总督天下之兵事。吕布有武勇,臣却不察。如今他仅为一燧之卒,便能退鲜卑大军数万。若令他总领二营,檀石槐何以为惧?”

    许训一言,虽为请罪实为举荐。

    昨日,小黄门左丰传话,王甫欲让吕布任一都尉,许训一时为难。

    比两千石高官,士人哪能轻易答应,朝堂之上,免不了又是一阵恶斗。

    许训急招僚属议事。

    僚中长史谏言: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许训也不是笨人,当即定下这总领二营之言辞。二营乃是渡辽营、护乌桓校尉营,为幽并二州最精锐的部队。

    杨赐之流,除非全盘否定吕布功绩,不然取其下也是个都尉。

    言毕,光禄大夫杨赐面色更紧,总领二营,岂不是要为匈奴中郎将?

    使匈奴中郎将,虽然只是比两千石官职,品阶在太守之下。但其军权却远远高于太守,除了督帅二营,还督幽、并、凉三州之兵事。

    这许训、王甫、吕布之流,野心不小啊!

    杨赐眉头紧锁,向司徒袁隗急打眼色。他为光禄大夫,任在九卿之下。直接出言与三公之首许训针锋相对,身份上就败了三分。

    袁隗想了一下,上前一步,进言道:“陛下,臣闻人言。小智者治事,上智者治人,睿智者治法。许太尉想以一治事之人,行治法之事,实在欠妥。“

    此一言,避其锋芒。你和我谈功绩,我和你谈才华。一边地武人,岂有治军之才?

    “依袁司徒所言,可有治法之贤才?”

    许训似笑非笑的看着袁隗,见袁隗一时语塞,质问道:

    “鲜卑连年犯边,自十年前,时任匈奴中郎将张奂之后,再无捷报。敢问阁下,这边关连个连个小智者都没有,睿智者何在?”

    许训一句话,直戳整个大汉的软肋。袁隗一时语塞,望向杨赐。

    杨赐像打了鸡血一样,撩衣襟,轻带紫绶从人群中走出:

    “孙子曰: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臣听闻:吕布因戍卒赵季之死,屠灭鲜卑降卒。

    所谓杀降不详,如此暴戾之人,险给我大汉招致灾祸。若论斩敌之功,我看这劝阻吕布的魏续更胜一筹。”

    你和我谈才华,我和你谈人品。杨赐善辨,杨家也是累世公卿。

    朝堂之争,从人品开始,人品败了,整个仕途就败了。

    此言一出,许训心底一凉。杀降之事,从未耳闻,奏书之上,也未具秉,司徒杨赐从何得知?

    许训哑火了,杨赐漏出胜利的微笑,深施一礼,对刘宏说道:“陛下,臣以为一燧四人,居功至伟,毋庸置疑。但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而且要分而对之。”

    “已故戍卒赵季,引火马大破鲜卑军阵,应居首功,理应追封。”

    反正是死人,杨赐无所谓,追封什么,看刘宏心情。

    “燧长陈治,领燧有方。赐爵左庶长,带补候长,为我边关再带好兵。”

    “吕布、魏续,年未及冠。魏续乃良家子,可为羽林郎。”

    “吕布在七科谪内,臣愿招为掾属,悉心教导,为我大汉造栋梁之才。”

    杨赐这话,虽然有失偏颇,但刘宏听进去了。杀降不详,吕布既有杀降之心,恐怕还是缺少教导。

    杨氏一门,累世公卿,若能在杨氏为掾属,细心教导之下,必能堪大用。

    “表兄,说话啊!”

    魏续见许训落得下风,低声提醒吕布。

    “说话啊!”

    屏风之后,王甫眉头紧锁,一只脚狠狠地跺了两下。这杨赐真敢想,征为掾属,那吕布岂不是任你宰割?

    朝堂之上,沉默了。

    屏风后的王甫,拂袖掩面,心凉了。

    想起吕布昨日豪言,待下朝堂,再长谈。如今看来,简直笑话一般。二营之中,还是设法安插其他人手吧。

    杨赐真狠啊!

    从人品、学问两方面打击吕布。

    皇帝刘宏喜文善赋、满朝公卿最重人品,杨赐这一席话,像是两把尖刀,刀刀插入要害。

    吕布不是饱读诗书之辈,更非能言善辩之人。索性不语,待思量好措辞,再言不迟。

    短暂沉默……

    “众卿以为如何?”

    刘宏率先打破沉默,此法妥当,又能把吕布、魏续留在洛阳。

    “臣有一言。”

    吕布终于说话了,锐利的鹰目扫了一眼,杨赐。

    扫得杨赐身子一颤,明明大胜之局,却隐隐觉得要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