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伍〇:日跨两城
夏涑猛然哭起来,窦冕心中也一阵失落,因为他也不知道家里能不能找的到他,何况如果按照原来历史发展,最多也就十来年时间,流民就会涌现出来,那个时候谁还能找的到他。
窦冕走到夏涑身边,用手拍了拍夏涑,嘴上安慰道:“你不是会写字嘛,可以把能记得的东西写下来啊。”
夏涑刹时间停住哭声,擦了把眼泪转过身高兴的说:“对啊,我咋这么笨。”
正在窦冕刚要提醒夏涑注意事项时,门被推开了,郭季端了两小碗粟米粥走过来,随手放在地上道:“吃吧。”
两个人都饿了一天,夏涑迅速的冲过去,从地上抄起稀粥在那大开大口的吃起来。
窦冕走到稀粥前,端起来摇摇晃晃的碰了碰夏涑,开口说:“来,给你弄点,我不喜欢吃这个。”
夏涑低头瞧了一眼窦冕手中的碗,咽了下口水,摇着头拒绝道:“你受伤了,要恢复。”
“来吧,我真不爱吃这,不然我剩下就糟蹋了。”窦冕双手端着碗有点不耐烦的说道。
“好吧!”夏涑说完将碗放在席子上,窦冕端起碗,手中有点颤抖的将大半的稀饭倒在夏涑碗中。
窦冕动作轻缓的坐在席子上,端起剩余的稀饭,两三口吃完,随手把碗扔在地上,慢慢转过身爬到席子的最角落,从袖子里偷偷拿出一块糖塞嘴里,然后闭上眼睛假寐起来。
夏涑拿起碗,边吃边流着泪,郭季满脸鄙夷的看着夏涑,不屑的说道:“两个都是难兄难弟,还想表现兄友弟恭,真是笑掉大牙,快点吃!明天还要赶路。”
入春夜短,没怎么睡便已经过去了,天刚蒙蒙亮,还在睡梦中的窦冕被郭季推搡醒来,郭季板着脸说:“马上要上路了,赶快起来。”
窦冕磨磨蹭蹭的爬起来,夏涑人比较胖所以有点贪睡,郭季对着藏在衣服里的肉一阵拳打脚踢,夏涑被打的吃痛,坐在席子上边穿衣服边低声啜泣。
郭季嘴里嘟嘟囔囔的将夏涑、窦冕两人收拾完,一拉一拽的拖出房间。
崔家三兄弟已经穿着完毕,站在院内,郭季拉着夏涑和窦冕一阵寒暄,之后崔绪转身走向马厩去绑马车。
崔德看着一脸苦瓜像的两个孩子,面带春风一样的微笑,口中缓缓说道:“两位小童,因何眉头不展?”
“崔大兄,不必管他们,他们只是有点没睡好。”郭季弓着身子在那对着崔德解释道。
“哈哈,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不过没事,今天要长期赶路,让他们在车上好好睡吧。”崔德在那打趣道。
崔昂碰了碰崔德道:“大哥,五弟车绑好了,该上车了。”
“嗯!”崔德点了点头,转过头对着郭季道:“郭兄上车吧,赶路要紧。”
“好好,马上就来。”郭季边说边用手戳夏涑,夏涑被捅的有点痛,趴下身子悲伤窦冕跑向马车。
郭季轻轻对着崔德弯了弯嘴角,陪笑道:“崔大兄,这孩子还小,请多包涵。”
“无事,无事。”崔德摆了摆手大步流星的走向马车,崔昂和郭季小跑着跟在身后。
众人在马车上坐稳,崔绪用力抽了一下马屁股,口中大喊一声:“驾!”马车渐渐跑动起来。
一路无话,太阳快要落下时,马车拐过一个大弯,驶到了一座被几座山包围的城池旁,城墙为泥土和石块堆积而成让人见到第一眼就觉得它破旧。
崔昂看见城池,跳下车兴奋的对还在车上的崔德说:“大哥,这地方就是当年秦赵会盟之地吗?”
“嗯!”崔德点了点头。
崔绪插嘴道:“大哥,前面有间客栈,我先去问下去。”
崔德看了眼前方破烂的泥瓦房,房子右侧的一根柿子树上挂着幌子,上面写道:“留宿客栈。”
“去吧!我们稍后就来。”崔德点了点说。
崔绪整了整衣服,面带笑容的走向客栈。
崔昂看着崔德,眉头皱了皱问:“大哥,你平常不走这里吗?”
“不走,我去过几次河内都是走黄河。”崔德眼睛看着枪前方的客栈,随口回答着崔昂。
“那为什么不走呢?”崔昂问道。
“崔三兄,这黄河要到三月份才解封,现在黄河还是冰块。”郭季回答道。
“啊?黄河还会结冰?”崔昂冷不丁问了一句特没水准的话。
“黄河每年十一月份就会结冰,难道崔三兄离黄河这么近没去看过?”郭季有点不解地问。
崔昂脸色有点通红的支吾道:“没有,我一直到去年时经书才算小成,故此父亲让我跟着大哥出来游学。”
“郭兄,走了,老五在客栈门口打招呼。”崔德转过头对着郭季说。
“好咧,您先去,我带俩孩子马上就来。”郭季弓身陪笑道。
崔德拉起郭季,满脸笑意的说:“不用管,让老三招呼就可以了,饿了一天先去吃饭。”
崔德和郭季并肩而行,夏涑则抱着窦冕在崔昂的帮助下走下车,崔昂突然自言自语的,:“不知道秦赵会盟的地方在哪?真想去观瞻一二。”
窦冕趴在夏涑背后,指了指城墙太阳下落的说道:“那个方向过去一点,应当不是很高的平山头就是。”
“不是您如何得知?”崔昂有点疑惑的问。
窦冕摸着下巴,沉思了一会道:“史记记载周赧王三十六年,秦赵于渑池西河之外进行会盟,最后蔺相如迫使秦王击缶,才使的会盟顺利,当时双方为表诚意,双方捧土成丘掩埋兵器和盟书,建立了秦赵会盟台,也就是说这座山是一天建成的,肯定不会太高。”
“你如何知道史记内容的?”崔昂问道。
窦冕转过头,有点不解看着崔昂:“你没读过史记?”
“我等皆以经义传家,未曾听过史记内容,先生只是偶尔会说几句。”崔昂面露窘态的揉着头说。
夏涑插嘴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窦冕想了想,撒起慌说:“我家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经常听人讲史,所以知道一二。”
(本章完)
窦冕走到夏涑身边,用手拍了拍夏涑,嘴上安慰道:“你不是会写字嘛,可以把能记得的东西写下来啊。”
夏涑刹时间停住哭声,擦了把眼泪转过身高兴的说:“对啊,我咋这么笨。”
正在窦冕刚要提醒夏涑注意事项时,门被推开了,郭季端了两小碗粟米粥走过来,随手放在地上道:“吃吧。”
两个人都饿了一天,夏涑迅速的冲过去,从地上抄起稀粥在那大开大口的吃起来。
窦冕走到稀粥前,端起来摇摇晃晃的碰了碰夏涑,开口说:“来,给你弄点,我不喜欢吃这个。”
夏涑低头瞧了一眼窦冕手中的碗,咽了下口水,摇着头拒绝道:“你受伤了,要恢复。”
“来吧,我真不爱吃这,不然我剩下就糟蹋了。”窦冕双手端着碗有点不耐烦的说道。
“好吧!”夏涑说完将碗放在席子上,窦冕端起碗,手中有点颤抖的将大半的稀饭倒在夏涑碗中。
窦冕动作轻缓的坐在席子上,端起剩余的稀饭,两三口吃完,随手把碗扔在地上,慢慢转过身爬到席子的最角落,从袖子里偷偷拿出一块糖塞嘴里,然后闭上眼睛假寐起来。
夏涑拿起碗,边吃边流着泪,郭季满脸鄙夷的看着夏涑,不屑的说道:“两个都是难兄难弟,还想表现兄友弟恭,真是笑掉大牙,快点吃!明天还要赶路。”
入春夜短,没怎么睡便已经过去了,天刚蒙蒙亮,还在睡梦中的窦冕被郭季推搡醒来,郭季板着脸说:“马上要上路了,赶快起来。”
窦冕磨磨蹭蹭的爬起来,夏涑人比较胖所以有点贪睡,郭季对着藏在衣服里的肉一阵拳打脚踢,夏涑被打的吃痛,坐在席子上边穿衣服边低声啜泣。
郭季嘴里嘟嘟囔囔的将夏涑、窦冕两人收拾完,一拉一拽的拖出房间。
崔家三兄弟已经穿着完毕,站在院内,郭季拉着夏涑和窦冕一阵寒暄,之后崔绪转身走向马厩去绑马车。
崔德看着一脸苦瓜像的两个孩子,面带春风一样的微笑,口中缓缓说道:“两位小童,因何眉头不展?”
“崔大兄,不必管他们,他们只是有点没睡好。”郭季弓着身子在那对着崔德解释道。
“哈哈,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不过没事,今天要长期赶路,让他们在车上好好睡吧。”崔德在那打趣道。
崔昂碰了碰崔德道:“大哥,五弟车绑好了,该上车了。”
“嗯!”崔德点了点头,转过头对着郭季道:“郭兄上车吧,赶路要紧。”
“好好,马上就来。”郭季边说边用手戳夏涑,夏涑被捅的有点痛,趴下身子悲伤窦冕跑向马车。
郭季轻轻对着崔德弯了弯嘴角,陪笑道:“崔大兄,这孩子还小,请多包涵。”
“无事,无事。”崔德摆了摆手大步流星的走向马车,崔昂和郭季小跑着跟在身后。
众人在马车上坐稳,崔绪用力抽了一下马屁股,口中大喊一声:“驾!”马车渐渐跑动起来。
一路无话,太阳快要落下时,马车拐过一个大弯,驶到了一座被几座山包围的城池旁,城墙为泥土和石块堆积而成让人见到第一眼就觉得它破旧。
崔昂看见城池,跳下车兴奋的对还在车上的崔德说:“大哥,这地方就是当年秦赵会盟之地吗?”
“嗯!”崔德点了点头。
崔绪插嘴道:“大哥,前面有间客栈,我先去问下去。”
崔德看了眼前方破烂的泥瓦房,房子右侧的一根柿子树上挂着幌子,上面写道:“留宿客栈。”
“去吧!我们稍后就来。”崔德点了点说。
崔绪整了整衣服,面带笑容的走向客栈。
崔昂看着崔德,眉头皱了皱问:“大哥,你平常不走这里吗?”
“不走,我去过几次河内都是走黄河。”崔德眼睛看着枪前方的客栈,随口回答着崔昂。
“那为什么不走呢?”崔昂问道。
“崔三兄,这黄河要到三月份才解封,现在黄河还是冰块。”郭季回答道。
“啊?黄河还会结冰?”崔昂冷不丁问了一句特没水准的话。
“黄河每年十一月份就会结冰,难道崔三兄离黄河这么近没去看过?”郭季有点不解地问。
崔昂脸色有点通红的支吾道:“没有,我一直到去年时经书才算小成,故此父亲让我跟着大哥出来游学。”
“郭兄,走了,老五在客栈门口打招呼。”崔德转过头对着郭季说。
“好咧,您先去,我带俩孩子马上就来。”郭季弓身陪笑道。
崔德拉起郭季,满脸笑意的说:“不用管,让老三招呼就可以了,饿了一天先去吃饭。”
崔德和郭季并肩而行,夏涑则抱着窦冕在崔昂的帮助下走下车,崔昂突然自言自语的,:“不知道秦赵会盟的地方在哪?真想去观瞻一二。”
窦冕趴在夏涑背后,指了指城墙太阳下落的说道:“那个方向过去一点,应当不是很高的平山头就是。”
“不是您如何得知?”崔昂有点疑惑的问。
窦冕摸着下巴,沉思了一会道:“史记记载周赧王三十六年,秦赵于渑池西河之外进行会盟,最后蔺相如迫使秦王击缶,才使的会盟顺利,当时双方为表诚意,双方捧土成丘掩埋兵器和盟书,建立了秦赵会盟台,也就是说这座山是一天建成的,肯定不会太高。”
“你如何知道史记内容的?”崔昂问道。
窦冕转过头,有点不解看着崔昂:“你没读过史记?”
“我等皆以经义传家,未曾听过史记内容,先生只是偶尔会说几句。”崔昂面露窘态的揉着头说。
夏涑插嘴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窦冕想了想,撒起慌说:“我家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经常听人讲史,所以知道一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