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
字体: 16 + -

第125章 爆发

    下午一到,两边赛场先给16位银剑选手发银穗,太学的严达、仲祥、慧海、伏玉、孙云、楠杲、吴遵世、殷破境,兵营的昙洵、宋恩、丁杰、贺拔纬、李辰、郑颜、王亭、姬沫等人都分别站到了摆放银剑和银甲的擂台上。太学颁奖是是大司马城阳王元徽,兵营颁奖是兵部尚书广阳王元渊。二人分别对几位银剑武士说了表扬、鼓舞、以及一些憧憬的话,然后挨个的佩挂银穗儿。按照官场的潜规则,主考官一般会被学生称呼为恩师,以后就算作他的入世弟子,因此老师愿意多牢笼一些优秀的学生以后会光大他的门楣,学生也愿意亲近老师,以便今后近水楼台,获得升迁的机会。

    城阳王中午已经听说太学的另外两个学生也得了银剑,虽然这个功劳最后也能记在他的功劳簿上,但那俩个人没在他呆的赛场,他没亲自颁奖,未来在师生名分上总要点差一层,因此他到孙云跟前的时候,特地的还提到太学考试的时候,他是主考官的事情有提了一下,说道:“太学生孙云是吧,很好,终于长太学生的志气了,听说你还有两个同窗在兵营也晋级了,都很优秀。你们几个学生是几月前,我在太学大院亲自监考的你们,当时我是主考官,你还记得不?”孙云上台前,魏收已经把要点和官场的规则都跟他说了,因此回答:“学生记得,我和李辰、贺拔纬都一直记得恩师的教诲,时时刻刻,刻苦攻读,不负恩师厚望。”

    广阳王元略为领军将军,掌管京都兵权。他上台颁奖走到贺拔纬的跟前时,想起来这时费穆的义子,贺拔岳的孩子,便说:“今天表现的不错啊?和你父亲一样文武全才。等你毕业到我的帐下做个将军历练历练怎么样?”“谢谢大将军恩师,学生学业有成,一定向您报道。”

    颁奖结束,继续比武。第一场太学出场的是严达对殷破境。

    上台前师叔王子延说:“严达,我们楼观道,是五大门派之一,师祖是五大剑客之一,掌门师傅又是五大侠客之一,你叔父和师叔我们明年要冲进侠客榜。而你是我们教派最出色的第四代弟子,你的表现会代表我们楼观今后的兴衰。因此对你而言,从现在开始才是真正的比赛,你要全力以赴,寸土必争,不能给楼观丢脸…”

    “师叔放心,我一定的。”严达不等师叔说完,回答一声,立刻跳上擂台。弄得王子延直摇头,心说这个小师侄怎么突然急脾气了呢?这也不是他性格呀。

    怎么回事呢?原来严达从小就喜欢修仙的故事,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像神仙一样遨游名川大山之间,所以不大就立志要出家为道,经常游历于各个道观之间,给三清法像贡献花果。有一次正好在一所道观中,侯楷法师云游的时候看见他,十分喜爱,觉得他有仙灵之气,终能成大器,找到他的父母,把他带回观中培育。严达修道有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无论法术、修为、武功,触类旁通,学一知三,根本没遇到过障碍,才十几岁,便达到三重末期境界。堪堪有突破的迹象,****连忙制止,因为观中事忙,安排师弟王子延带他们参加国赛。

    今天早课,他又有种丹田喷涌的感觉,和师叔一说,王子延道:“你这是要突破了,不过千万要控制,否则被台下的高手看出来,会有人说我们楼观台,派四重以上的弟子参加比武,对我们声望不好。如果涌动的实在厉害,在擂台上你就发泄出来,用对手消耗掉你的气息。”可是上午的比赛实在是太轻松了,而且对手还是个女孩,他根本无处发泄。到了中午,气息又开始澎湃,被他强行按制,因此不等师叔说完,他马上敷衍一声,跳上擂台开始比武。

    殷破境上午关键时刻施展昆仑大雁剑法战胜少林昙相,让他觉得这套剑法得心应手,下午比赛让他觉得必要的时候,还应该依葫芦画瓢,败中取胜。可是他想错了,俩人刚一伸手,严达的招式如绵绵江水滔滔不绝的向他拍来。他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对战之中,他连续变换着昆仑门的各种招法,也包括大雁剑法,可无论是什么都没有机会施展开,他只能在密不透风的挤压下,奋力的防御,结果被对手的气息震荡的他气脉不稳,真气运行不畅,几乎完全靠招式御敌,很快比分一分一分的拉开,到战斗结束的时候,他居然没有能得一分。

    太强大了!无论是殷破境,还是比武的其他弟子,或者是评委、还是观众,都惊呆了。有人议论进到16强了,实力差别还是这么悬殊,只能说楼观弟子武功超强,之前没有暴露,那是特意隐藏,今天到金剑争夺,才显露。也有人说很奇怪,为什么不继续低调,留着关键的时候显露,不是更有胜券在握么?也有人说,估计人家看到大家的实力,觉得没有必要隐藏了,直接漏出来,战斗还快点,省得耽误工夫。

    严达直到战斗结束,才吐了一口长长的闷气,腹中澎湃的气息,被舒展掉了不少,剩余的继续凝结在气海,熔炼着丹境。严达没有理会台下观众的议论,行礼之后下台,径直回到师叔的身边,王子延这会儿已经明白,刚才严达前后的举动是怎么回事,便问道:“现在稳定点了么?”“好多了,暂时没有问题论,只是一下子暴露实力了。”

    “没办法。不过也没事儿,我看了,你余下的对手只有宗圣寺的慧海和恒山的吴遵世和你稍微有的拼,剩下的就看兵营那边的情形了。拿到金剑,我们的目标已经完成。”

    殷破境气喘吁吁的回到后台,见到掌门祁连大侠杨徂说道:“师傅,弟子无能,连金剑都没能拿到,给我们玉珠宗丢脸了。”杨徂叹道:“孩儿呀,不算你无能,今天的对手太强大了,不怪长安终南楼观台为五大门派,五大沧海和五大昆仑都在其中。从他的四代弟子的表现,可见一斑了。不过拿到银剑也算没白来。一会儿,好好再看看,了解一下,我们玉虚宗究竟与中原武林差距在哪。等明年嵩山论剑也许能用得上。”“是,师傅。”

    兵营赛区,同时战斗的是昙洵对郑颜。

    昙洵是僧稠的弟子,为拔陀的禅法武功的传承人。现在禅学武功分为三支,一支是勒拿摩提及其弟子僧实的禅法,以“九次调心”为纲要,昙相等许多弟子正在学习,尚未学成,因为僧实多在关中西京长安一带,而中原武林的中心在洛阳,此功法也没出名。第二支菩提达摩的大乘“壁观”,但因为十分玄奥,只是慧育僧少数人掌握,还没有大面积铺开。最出名的是跋陀及其弟子僧稠的禅法,即“四念处”、“五停心”的止观法。随着僧稠的出名,这一武功脉络名扬天下,少林弟子成百上千,许多人都慕名僧稠而来。众多弟子中,领悟比较深的是昙洵。昙洵也是从小就喜欢习武练功、参悟佛利,听到僧稠禅定的事迹,毅然远投而来,出家做了少林弟子。他平时练功刻苦,领悟能力超强,很快被僧稠发现,破格收到自己座下。由僧稠创宗的少林武术,与普通的佛道两家不同,大多数佛道的武功以休息内力为主,属于内家派别。僧稠根据自己在深山苦修的经验,若没有强壮的体魄无法坚持到禅定深处体力的煎熬和消耗,因此他走出了内外双修,内修禅法,外练体魄,内运气功,外精招式的路线。

    昙洵按师傅的传承要法,不但对禅宗的心法领悟的透彻,十几岁的年纪,已经达到三重末期的修为。同时,武功套路上拳脚兵器样样精通,身体锤炼上力大招重,爆发力迅猛,动作精确,招式到位,深得所谓外家拳精髓。此外在学武之余,对儒释道的经论还抽空学习,俨然是僧稠的再版。从以往直至今天上午的比赛就可以看出,他所遇到的对手,都在他的强攻之下,无所遁形,几乎没有能坚持到第三个回合的,且每局也不会得几分。

    郑颜是天山的首座弟子,北鬼鲍涵的徒孙,掌门杀恶王绍通的顶门弟子,教派对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把所有资源都配给他。郑颜也不负重托,一路杀到了银剑武士资格。上午打败了慧礼,郑颜的信心更强,感觉中原的武功,虽然浩瀚广博,但从优劣比较上,他的天山功法,也没有差到哪去。师叔张志凡这几天一再提醒他中原人杰地灵,藏龙卧虎,不可情敌。尤其今天掌门王绍通,也亲自来到赛场观望。上午看见郑颜的表现,并没有高兴,反而搂头盖脸的说了他一顿,警告以他现在的能力和状态,一定闯不过下午的比赛。郑颜不服,下午开场就是他率先出来,小伙子踌躇满志、气宇轩昂的跳上擂台,要和昙洵决斗。

    俩人面对行礼,互相看了看,之前打了好几天,尤其上午都是只有一个擂台,都基本上看见过对方的实力。昙洵并没有把郑颜放在眼里,在他看来郑颜和一般的天才区别不大,不能算作顶级的。郑颜也不惧怕昙洵,认为自己的能力一定可以胜出。今天如果过关了,看师傅师叔们怎么说。二人各怀心事,当场战到一处,各自的能量集中爆发。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话一点不假。寻章摘句,恣意锦绣,没法衡量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差距,只能是评判人的喜好或一念之间。但比武则不同,任凭你修为再高,武功再精,擂台之上输与赢却不由你。当场不让步,举手不留情,霎那之间,胜负天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