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
字体: 16 + -

第100章 誓师

    九月初一回校上课,同学们最大的话题,就是要根据第三场的比武看看三国的比分。比武最大的赢家是吴国,拿了两个金剑,三个银剑,还有几个铜剑。魏国还算不错拿了一个金剑,但铜剑拿了不少。只有蜀国只拿了几个铜剑。三场比分下来,吴国从棋赛的最后一名,到诗歌的第二名,比武之后跃居第一。魏国从第二,退到第三,又回到第二。蜀国从第一,第一,直接退到第三。结果蜀国的同学最郁闷了,从最高降到最低,冰火两重天,结果他们要张罗下一个比赛,以便把比分找回来。可是吴国和魏国,现在的任务是迎接国赛比武,因此都没有时间理会蜀国的提议。而且现在魏吴的同学空前团结,马上要全力以赴备战训练,还要准备赛场的亲友团助威。蜀国一看,还得以大局为重,把国赛后勤的工作主动承担下来。

    几天过的飞快,转眼到了九月初四。今天最后一天上课,明天开始全国放假,各地要筹备过重阳大节。重阳节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在秋天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同时庆丰收时伴随有宴饮。到了汉初,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求寿,已经约定成俗,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高祖刘邦驾崩后,爱妃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她身边的侍女受到牵连并被赶出皇宫,流落到民间嫁人,她在这一天还是照着宫里的规矩过重阳节,人们听说后纷纷效仿,这种习俗在民间广为流传。到了三国,认为九为阳数,日月并应,嘉俗长久,因此享宴高会兴起。等到了晋朝,又增添了登高、赏菊、辟邪的说法。

    北朝时代,把这些传统都继承下来,从初五开始休息,假期一直到初十才结束。今年重阳节那天,除了上午惯例的登高赏菊之外,下午的大宴群臣之中,会有金剑比赛的节目来助兴,因此金剑的预赛阶段从明天正式开始。

    经过前几天的筹划、抽签等工作,到今天赛会的安排已发给各个州的领队,同时中午会在赛馆公布。各州加上京城一共有250多名晋级决赛阶段的选手,这些选手将分成军营和太学南北二个赛区。九月初五正式开始,当天决出前128名,初六决出前64名,初七决出前32名就是铜剑国士,到九月初八上午定出后十六名铜剑武士。下午定出八名银剑武士和八名金剑武士,同时颁发金剑国士、银剑国士和铜剑国士的四个葫芦的剑穗。等到重阳国宴那天,八名金剑选手将在午朝门外金殿之下,争夺金剑冠军,皇帝赐御酒。

    今天是上半旬末,只有半天课程,中午一下课,孙云、李辰、吴坚、田俪、萧月还有贺拔纬六个人以及要好的几个同学,没顾得上吃饭,赶忙从常爽博士的易学馆出来,跑到击剑馆门前。只见门口公布着国赛阶段的对决名单。大家子细找找,终于看清,孙云、吴坚、萧月留在太学馆,而李辰、贺拔纬、田俪要去军营。

    作为太学生留在太学馆比武,等于在主场,肯定有很大的心里优势,起码心态上要稳定的多。而到军营比赛要差许多。大家都为李辰他们担心,贺拔纬还稍微好点,他的家人就是军营的将军,去军营还能稍微有点主场的感觉。李辰,尤其是田俪,因为年纪还小,几乎碰到各地的选手,也会觉得对手是主场,自己是客场。

    贺拔纬说:“田俪,别紧张,军营的场地我们已经去过了,相对于各州的选手来说我们其实是主场。到时候,让费荆找义父安排士兵给你助威。”费荆说:“没问题,这个事我去找爸爸安排,一定让你不紧张,不行一会儿吃完饭下午我们就去,提前适应场地。”

    李真说:“小俪,你别害怕,还有我呢,我全程陪你左右,我这个陪练别的不敢说,给你助威,帮你关键时刻,提个醒,让你注意什么,绝对行!”李彰也说:“小俪同学,我也是你的坚强后盾,子细兄,你把妹妹交给我,一百个放心。”

    孙云点头说:“好谢谢你们。这几天也多亏你俩了,不是你俩,田俪也没有机会能这么专心的训练。好同学,不言谢。”

    田俪说:“谢什么呀,他俩应该的,是不是?”李真和李彰同时点头“是、是、是。”

    孙云说:“田俪,你谨慎一点,别飘飘然。李真和李彰是我们同学,还比你大,剑法实际也不比你差,你只不过是侥幸进了决赛,不代表他们不如你,再说即便你剑术有了进步,也不能忘乎所以。要对同窗客气一些,不得随意,否则会伤了同学自尊心的。”

    “哦,知道,我也把他们当哥哥的,没不尊重。”李真说:“子细,你看你,没那么严肃。我们就是这几天熟悉了,随便开玩笑的。”李彰说:“是的,子细,你别说田俪太重,她还好保持状态呢。你放心练习你的吧,下午我们和田俪到军营赛场练习。”

    贺拔纬说:“大云,你别紧张,同学之间没有什么不能随意的,我们都会照顾田俪,你放心。”李晨说:“那大云,你们下午就在这边练吧,我们去军营,等过几天我们午朝门会师。”

    大家点头。萧月突然说:“看卫明,多有信心,我们击掌,会师午朝门!”吴坚说:“一定的,来,击掌。”贺拔纬说:“对,但愿我们都能坚持到最后,会师午朝门。”好!大家举起右掌,掌心相碰“会师午朝门!”。费荆、杨炯等大伙也都跟着附和,就算是誓师大会了。

    走吧,吃饭去。路上萧月悄悄和孙云说:“我觉得卫明挺有意思的,你看他说话,前面的好像就是随便唠嗑的,等到最后一句,语气还是唠嗑的语气,可是内容却是豪言壮语,一开始我都没反应过来。”“可是的呢,卫明的诙谐和别人不同,往往都是说完最后一句了,大家还多数没反应过来。我们几个经常这样,他说完了,我们一半人笑,一半人不知道什么意思。”

    到了食堂,王先、郑冰、郦影等人,已经占了座位,买了一大桌子好吃的,周围的桌子也是本届的同学。蜀国班长王钦这个时候显出组织能力,主动张罗同学的出征前的饯行宴会。他举杯说:“来同窗们,今天我们在食堂誓师,预祝贺拔纬、李辰、孙云、吴坚、萧月、田俪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勇夺金剑。举杯!”

    大家痛饮一口,王林说:“下面,请我们出征的勇士,谁来也发表一下的出征誓言,怎么样?”好啊,谁来代表?贺拔纬属于侠客型的,不善于夸夸其谈,孙云人一多说话就笨,吴坚一看也是朴实型的从来没听过他的豪言壮语,女孩这种场合吹牛不好听。因此大家都推举李辰。李辰没怯场,依然表情绷着劲儿说:“多谢三国的父老乡亲,为我们壮行。今天饮罢同学的食堂素酒,明日请同学们在朝堂共饮玉酒。”

    “好!有雄心壮志!”同学们都鼓掌。李辰这个劲儿,挺难拿,总能用平淡的气势,说出来令人振奋的豪情。就不会振臂一呼,四方响应,人的性格真没办法。

    第二天一早,太学剑馆和兵营武场又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人们早早赶来,都为自己的亲人观战。太学这边城阳王,元子攸等文官为主依然前来观阵,兵营那边广阳王等武官为主去助威。各州人员服色各异,场地中锦旗、标语、挂幅等等鳞次栉比,人们交头接耳。

    时间快到,剑馆由魏收博士致开幕辞。只见博士跨着班剑登上比武台,然后解下宝剑,持剑在手,按武林规矩一抱拳说:“各位州郡父老乡亲,参赛剑士弟子,我代表太学院欢迎大家的到来。众所周知,我们太学以经学闻名,今天为什么承办剑士比武呢?”

    魏收向台下看了看,然后把手中的纹饰漂亮的木剑往空中举了举,再拔出镀银剑身继续说道:“对,就是因为我手中的剑。众所皆知,剑,百兵之君,古之圣品也,至尊至贵,人神咸崇。剑也是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艺精深,遂入玄传奇。剑与艺,自古常纵横沙场,称霸武林,立身立国,行仁仗义,流传至今,深植人心,历传不衰。《史记》中曾有记载,天下之剑,一曰棠溪,二曰墨阳,三曰合伯,四曰邓师,五曰宛冯,六曰龙渊,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将。剑创始自轩辕黄帝,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历朝王公帝候,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莫不以持之为荣。同时剑也象征源自远古时期的尚武精神,浸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神秘,带有超越一切的不可抵挡的威力。从名剑诞生以来,从古至今诞生了许多剑仙,什么是剑仙?心御剑,剑行力,力证道,此之谓剑仙。而燕、赵、韩地崇尚剑术搏击,又形成了多种剑法,固有燕赵多侠士之说,如战国的赵处女剑客。

    练剑之道,精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出元婴,元婴合虚,大成渡劫。今天各州举子齐聚京师,争夺今年的金剑剑士的称号,夺得金剑意味着炼精化气的大成,为下一步炼气化神打开方便之门,谁将成为剑士阶段的天才,谁将成为通往剑仙之路的骄子,让我们拭目以待,祝愿各位选手,都能取得好成绩。下面剑士比武开始!”

    掌声响过,一棒铜锣,比武开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