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清匪皇
字体: 16 + -

第十五章:强军

    其实,陈丕自己都小瞧这莱州府了,当统计数目交到陈丕手里的时候,陈丕自己都吓一跳,光是抄末的白银就足足四十万两之巨,在从商户手中敲诈一些,凑足五十万两根本不在话下。

    李宠和张大千研讨完之后,二日之后便在莱州准备实行这种新的征兵制度。而陈丕这种制度就是按照后世曾国藩的征兵制度直接照搬而来的。

    首先,这次募兵是有数量限制的,征募的士兵数量只有二千人,名额满了就不征了。

    其次,每个士兵入伍必须有担保人,这个担保人可以是地方乡亲,可以是军中朋友,除了直系亲属以外的人都可以作为担保人。

    其三,只征募农民,流民,百姓为兵,工匠,商人的子侄亲属皆不在征募的范围内。

    其四,只要你合格被征募为兵,当即就可领到一个月的月钱作为奖励,以后每个月的月钱就是三两,当然陈丕会扣除一两,满一年后统一发放。

    其五,征募的时候,会有校官核查你的身体状况,孔武有力者可征,体弱多病者不可征。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此高昂的月钱的自然应者众多,为了让莱州百姓放心,陈丕特意将一车一车的白银拉到征兵现场,凡是当场报名这,立马送三两月银作为奖励。

    如此,光是看热闹的人就把征兵现场挤满了。

    而且陈丕在此基础重新设立军职,五人设伍长,十人设什长,五十人设戎长,五百人设卒长,一千人设千夫长,三千人设旅长,万人设军长,一切以正规军自居。

    当然陈丕的目标是征兵二千,加上自己的部众共计三千人。旅长之职暂时由陈丕自己担任,暂不设千夫长。

    张黑虎,周始都是一直跟着陈丕的,自然任卒长各领五百人,而李宠则任军正,主管军法,钱粮。张大千则任第三个卒长领五百人。

    李文,李武暂时以正副职领五百人充当陈丕的护卫。

    陈丕是打算将来由这兄弟二人,率领陈丕的骑兵,和火器营的。

    至于,陈清,陈忠也各领五百人任卒长,二人毕竟也算是陈丕的亲属嫡系。

    这三千之众将是孙亮实行强军之道的炼金石。

    晚清时期有这么一句话,就是“无湘不成军”。这里的湘,就是指代曾国藩的湘军,湘军在当时的战斗力不可谓不惊人。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的起义,深感头疼无力,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来维护统治,湘军就是在此情况下创建的。

    湘军创立之后所向披靡,少有败绩,石达开率领十几万的精锐人马居然不是一万湘军的对手,可见湘军之勇冠绝天下。

    而湘军的无敌,则在于曾国藩的募兵,练军,作战之法。

    曾国藩募兵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兵为将有,湘军大帅挑选统领,统领挑选营官,营官挑选哨官以此类推,钱粮皆出自公款,

    而丁勇感念营官的挑选之恩,临阵自能患难相顾,不忍“弃”恩主而去,战场之上,自然奋力拼杀。这样一来,湘军就成了一个封闭性,宗法性的军事集团,团结力空前强大。

    这一点,陈丕准备变相实行,首先,陈丕原本部众二百多人,有功者当然立即擢升职务,由他们亲自去挑选自己的兵丁,也完成了老兵带新兵的过渡,由此,他们训练之时自然感情深厚,也变相完成士兵感念军官的挑选之恩,如此一来,这三千人就成为了陈丕的“湘军集团”

    二,曾国藩募兵只募湖南人为兵,因为大家都是一个地方的人,所以兵与兵之间语言相通,习性相近,不是血缘上的亲戚,就是朋友,同乡,同僚。他们之间感情深厚,关系匪浅,打起仗来势必拼死相救。

    而现在,陈丕的兵都来于莱州府,他们同属一地,关系比较近,自然而然成为了生死相依的兄弟。

    三,曾国藩为了防止士兵临阵脱逃,每个人入伍都有相应的担保人,可以是相互担保入伍,可以是乡亲,朋友担保,都是有根的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一旦你跑了,你的家人和担保人就会受罚,会让你有所顾忌,你宁愿自己死,也不愿拖累家人和朋友,如此这般,湘军士兵皆是悍不畏死,勇不可挡。

    陈丕深知此道的精髓,以前陈丕的部众,家属都是被安置在平度,所以他们为陈丕拼命而不用担心后事,如今招募的新兵是相互推荐,保证,才能应募,家属自然也被陈丕优待,如此这般,必然都以陈丕为首,忠心不二,奋勇作战。

    曾国藩更妙的地方,就是把拖欠的军饷变成了押金,交押金的士兵,他想跑时舍不得自己的押金,退伍时又能拿到一笔数目可观的钱粮,可以做个小买卖,保证自己的生活,这样也利于战后社会的稳定。

    而陈丕没有欠军饷的行为,信誉在士兵那里有保证,扣下他们一两的月钱,也是为了让士兵不舍得自己的押金逃跑。

    如此一来,还能暂时减轻陈丕的财赋压力,一年之后,陈丕有信心足额发放士兵的响银。

    四,遭逢大战之时,一军之权全付统领,大帅不为摇制,一营之权全付营官,统领不为摇制,这样一来,将领可根据当时战况随机应变,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陈丕也准备如此行事,一旦制定战略方针,临场指挥权全权交付军官。

    五,待遇优厚,湘军喊出“打仗发财不是梦”的口号,士兵的月钱是绿营月钱的四倍,军官的月钱更高。这跟商鞅的耕战系统差不多,只不过湘军士兵获得是钱粮,而秦军获得是土地。

    虽说陈丕是发放的三倍的月钱,也主要是考虑钱粮的压力,不过放置现在也是非常可观的,足以让一家人过上安乐生活。

    六,武装了湘军的思想,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个军队再强,丢掉思想武器都是必败无疑,军队的军魂不是武器有多精良,待遇有多丰厚。

    而是有没有敢于亮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