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上春秋
字体: 16 + -

第30章 梦入璇玑

    鲁国前景堪忧,亡国之论不是没有。

    十九年前,鲁公姬雠二年,秦伐楚。秦将白起攻陷楚国都城郢邑,焚烧楚先王坟墓夷陵。楚王东迁至陈,不断蚕食鲁国领地,吞并城邑。十九年后,秦又伐赵。

    三月前,秦将白起攻破赵国长平邑。楚又攻鲁,欲取徐州,彭城邑。

    如果对时局了如指掌,说出“四年之内,楚必灭鲁”这八个字尚可理解。

    但问题是,出此断言的是一名深山幽谷之稚龄幼女,可以说毫无消息来源。如果从何处听来,也应有出处。此时,在座众学子皆在心中暗思:莫非靠山尚有深藏不露之隐士,已测出准确时间?

    一身青布衫,却秀雅绝伦的公输公子长身而起,于席间望向头顶梅海之上蓝天白云,“禹之序九州是也,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

    然后,他又绕行于席边梅树下,伸指隔空,用细砂轻弹红梅花瓣,一步一落红,共走十八步:

    “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周也;两河之间为冀,晋也;河、济之闲为兖,卫也;东方为青,齐也;泗上为徐,鲁也;东南为扬,越也;南方为荆,楚也;西方为雍,秦也;北方为幽,燕也。凡此九州,敢问,梁州何在?”

    “敢问,今,九州河图可复否?后,又可存几州?”

    “超所言甚是!”公输公子名超。席上另一俊雅公子长叹一声,一展黑袍,拾起梅枝笔,才道:

    “昔周武王伐商纣,八百诸侯会盟津。周初,便只分封七十余一。今,又存几侯?”

    言毕,扔出梅枝笔,更击落无数花瓣。继而,他才又道:“周礼尽在鲁,典籍亦藏于鲁。经孔老夫子弘扬周礼,天下学子亦视鲁为礼仪之邦,以鲁为师。鲁难未已,又添新忧。吾琅琊王氏亦忧鲁多时矣!”

    话音一落,他身旁一学子也点头,“王邪兄所言是也。百年前兰陵邑既为楚所占,吾高氏一族方避祸无盐邑。徐州,去琅琊邑不远矣!”

    众学子纷纷点头。皆知此高姓学子家族,百年前便避入无盐邑。

    而鲁人公输超公子,此时方行至端木食其面前,长揖一礼,“端木兄,敢请贵侄女一见!”

    “子贡曾也师从孔子,望兄勿辞!”众学子纷纷直身正坐,齐齐恳求端木食其。欲召见别人家女眷,乃为失礼之至。

    端木食其也很犹豫,“吾那侄女......”他能说侄女已许人......更不便见客吗?此时,他尚未闻伊希“弟子”一说。

    “有何不便与?食其弟,你别忘了你那恩师......”

    “不!没有。食其这便遣人去唤。”端木食其只犹豫了片刻。事关恩师,他也顾不得许多了。

    他恩师一家就在彭城,正是为避战事,他才先行回来打点。当然,更主要是参加祭祖和春祭。端木食其恩师一家,也要祭祖后才动身。祭祖乃行遍天下之家族大事。

    当端木食其的小厮找到伊希主仆二人时,这两人正出东院,沿院墙丈量步道。

    伊希一边数步,一边在心中默默测算鹤驾西的住房离院墙的距离。如果今夜鹤驾西在东院房中为他自家祖宗守岁,那么,她有几分机缘偷出他的羊皮卷......

    “九君女?我,我家公子有请,请去梅馨园一见。”小厮迟疑了一下,方才出声唤道。过往他也只认得卫罗氏的婢女鸢儿,就算无意中见过九女,他也不记得容貌。除非想吃鞭子,才敢抬头细看上西少女。

    而端木九女之名,他更一次都没叫过,差点不知如何唤她。要知道,上西少女嫁人前才会冠上姓氏,谁知会冠端木姓还是范姓,十岁后入不入族谱。

    “没心缘?”大年夜前,人心思安。伊希却没心没肺地琢磨着偷盗羊皮卷之机缘,不由一时想岔。随即,她便左顾右看,掩饰道,“啊?哦——”

    梅馨园那帮学子掉坑了?次奥,差点忘了,她还挖坑了!

    于是,她便眼眸望天,淡淡应道,“前面带路。”

    “若!”小厮忙应下,飞快地给鸢儿眨了下眼睛。之后急忙趋前五步,于一丈开外的步道边为大房主仆二人引路,不时还伸手,替二女拂开垂道的茂盛家柳枝条。枝上嫩绿,一天天见长。

    伊希暗暗点头,细心而又贴心的小厮。其实与鸢儿很般配,长相也清秀。

    “他叫什么?”

    又可见五公子,鸢儿正心中窃喜,想也不想便回道,“弄梅。呃,君女何事?”

    伊希:“......”

    好吧。栽梅花的。难怪鸢儿有梅花骨朵戴。那么,之前那个抱竹册的小厮岂不是叫弄书?这名字也太好猜了!

    “弄书,去院门前看着,人一至便即来报讯。”

    “若。”小厮弄书急忙应下,奔走。

    端木食其此刻心中其实很无奈。席上一众好友默然无语,虽知众友忧心所瞻。然频现冷场,亦非待客之道。

    “来了!”弄书和弄梅二小厮同时回报。

    众学子忙又直身,正姿看去——

    一不足七岁小公子,白衣胜雪,从阳光下一片火红梅海之中,缓缓行来。在众学子过往的记忆中,七岁顽童惯是奔走呼喝,一刻也不得闲。哪见得此......幼女,一派......高士风范?

    一时间,众学子竟不约而同,奇诡地想到:隐者便是此女,七岁隐士?

    “好女!”

    公输超、王邪、高玉,突然同时出声,赞道。

    端木食其更是面色复杂,心生其父端木莲必后悔之预感......

    “五叔。侄女已知五叔寻女何为。”高士就要有高士逼格。伊希一来,便一副早已料定诸位必会寻问之貌,开门见山地说道。然后目光一一淡扫众生百态,再望定端木食其双眼,出言道:

    “侄女自幼常有梦,梦母醒来。不久前梦见母亲所织空机上,时而显现一五色丝线织就《璇玑图》,侄女不识其意,但可偶闻其声。知五叔至鲁,侄女便欲告知五叔,奈何今日方才想起。侄女即画于沙盘,供五叔参详。”言毕,她便也折一梅枝,在白沙上涂鸦。她也不记得璇玑图上的字,反正横纵二十九格,有空格就填一字。

    璇玑图乃回文诗,八百四十一字。战国时诗词只有四言,五言都很少。时人若能看得懂这副后世被夫君抛弃的女子苏惠的回文诗,便算她输。璇玑全图三、四、五、六、七言不等,横向、纵向、斜向,可组成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诗......

    慢慢研究吧。伊希扔下梅枝笔,隐忍地打了个呵欠,“五叔。吾累极。”

    然后,冯虚飘飘如御风,闪人。归去入梦是也......

    实在是,她知道的那点历史,除了战史部分,别的就......呵呵乎了,且经不起任一名学子盘问之。山野之人,不闪更待何时?

    偏生,时下文人不是绚大王,十分地吃她这一套。眼睁睁见伊希离去,连端木食其都未出声叫住她。他且与众子默默观图,亦是一个字不识,好神奇、好深奥的感觉......

    俄顷,方有人猛然醒悟,“梦入璇玑?”“璇玑九女!”

    “璇玑九女?非也!吾思之,璇玑女入梦,乃示其女知!”

    “然!此一说,方可说通。”

    端木食其一时茫然,“诸位,恕食其鲁钝。尚未识其图,如何便通了?”

    琅琊王邪同学邪邪一笑,低声问,“食其兄,欲留汝侄女,一小命乎?”

    “啊?啊!”端木食其稍顿,便悟,拱手深施一礼,“正当如是。”

    伊希走时留下了鸢儿。待伊希回去不久,便得知此讯,一时不由哑然。好嘛,她幸苦挣来的璇玑九女名声,被卫罗氏给顶了。

    一时心中也百感交集。端木食其这算是维护她吗?

    卫罗氏罹患失魂症,村人、邑人皆知,无人能与其沟通。此为上天之璇玑女眷顾,卫罗氏仅与其女通灵,并不懂。

    璇玑女织璇玑图,图已出,如河图洛书,众生自悟之。且自去入梦。

    午后,辅食前。端木孟良梅林这边的学子们抄下《璇玑图》,便也一一告辞。

    今夜,他们也要在家族里守岁。燃灯照岁,一夜遍燃灯烛照虚耗、点岁火,熬年、熬夜。长幼聚饮,祝颂至天明,来年家族人丁兴旺,财富充实。

    过了柳下桥,出了东阳谷往北。王邪自青油牛车上回头一望,又邪邪一笑。回目吩咐小厮,“加快回程。”

    黑旗军入主石王宫,素来低调的东北山谷琅琊王氏一族,似乎也有了动作。而其始祖便是先商第七任君主,王亥。也即,殷始祖契玄王之六代孙。

    靠山北院温泉石屋阶前木廊上,端木主母郦氏带着身后四名侍女,伏跪门旁。

    郦氏低头垂泪,颤声道:“陈留女郦氏,请恩公宗伯,沐浴更衣。”她母族原是郦国君后裔。黄帝后人,骊山隐士家族。族灭,其母为端木上任宗主所救。

    郦氏父姓陈,庶民。故,郦氏原应为陈郦氏。但自小为现任端木宗主收养,未入族。郦氏曾陪伴端木少宗主一起长大,年长其三岁。十八岁嫁端木莲,守端木氏名下靠山食邑。

    值得一提的是。陈留在战国时期属郑国,名留地,后被陈国所并,更名为陈留。二百年前陈国已被楚灭。而陈的分支,陈公子完仕齐,后裔于百年前取代姜姓齐国,史称陈氏(田氏)代齐。

    “自离此地,恍然已逾二十七载......”

    此时,卫国端木宗族来人,气质儒雅的端木宗伯,抬眼望向靠山北院后山温泉石屋厚重木门,见其仍光洁如故,心中亦是感慨万千。不过,比之适才在北院梅林中偶然所见,梦入璇玑,似乎更有意思。

    抬手,推门而入。

    (本章完)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