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上春秋
字体: 16 + -

第6章 我师父曰

    不怪乎蒙小胖子反应强烈。

    输给女人这种事,传出去他会被舅公家的小子们笑死,别想再在河西村立足。传回蒙山更完蛋,会被他爹揍死。小胖子呆了半天,终于想到了,必须从源头制止。但他又没什么好办法,更不可能求饶。想起蒙氏长辈们平时赞美君子如何如何令人敬佩、值得效法,就想用来约束伊希。做君子,就都不告爹。

    可欲用此计,必先否认她是女人。而他也还不够十岁,同样不算男人。都不是人。这真是件忧伤的事。

    古时小孩出生率高、存活率低,一般大家族十岁前族谱都不上,怕养不活。试想族谱上一串亡字,看着就不吉利。并且竹片族谱越削越薄,帛书族谱越涂越黑,不便传世。因而到了十岁,才勉强算人,还得上族谱才算正式入族,正名。

    当然,小胖子要上也是回蒙山上他家族谱,除非改姓管。不过那样将会更丢脸。蒙氏家训,大丈夫立身世间,虽死无畏,但求留名!

    “咳、咳,”伊希回味过来小胖子刚才前面那一句,也呛到了,“给谁称老子呢这是?”

    小脸一绷,鄙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就是你懂个p。听好了,老子姓李名聃,字......我师父,”汗。貌似字才是聃,名耳。

    不管了,“君子差可称老子,可还敢称我师父?”一双小手往身后一背,开始训导:“夫人之利器者,一曰舌,二曰拳。两者皆不敌,完败。君子,差可扯乎?”

    伊希自觉满意,这个君子扯乎的“扯”,有吹牛和滚蛋双重含义,十分地凝炼。委婉表达,小胖子你可以滚了!

    可惜对面是个蒙童。不懂欣赏。

    “有何不敢?师父!我师父!你待又如何?”小胖子被激,大声喊道。喊完就马上后悔。

    他明白又被伊希耍了。奈何他还没发蒙,一直理直词穷。而他之所以还没发蒙,正是因管氏这边在等一位齐国士大夫致仕返乡,归教于闾里。提说几次了,最近才下决心回无盐邑。因而小胖子才住在舅公家,等待和管氏子弟一起入学。

    这还没入学,就先喊了别人师父。这事若传开,不是就更完了,他不后悔才怪。

    但若就此作罢,岂非又输给女人?

    小胖子憋得脸儿红红,才不甘地小声嘟囔道:“这般年幼便想当夫人,羞与不羞?”

    决意记下她所有言论,以后弄明白了再与她理论。哼!今日之耻,来日一并还报!待他日后做了大将军,平了靠山村。到那时,他一定训得此女无颜见他!只能,只能跪着回话!

    小胖子哪知,他将来才无颜见伊希。儿时的誓言,竟成了蒙小将军日后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梦魇。

    一曰舌,二曰拳。两者永不敌。

    伊希翻了个白眼,压根就没把小男孩当成一回事。从认识到现在,他的话连皮带骨,毛发都伤不到她分毫。就算知道小胖子的远大志向,她也不会在乎。国战,她不参与。村战......再说咯?

    看了看天色渐晚,懒得再跟蒙小胖子蘑菇。直接催促道:“你还不回家吃饭?我要回去了。”

    说着,脚下却没动。

    小胖子鼓了鼓腮帮子,赌气地蹲下。准备坚守阵地,输人不输阵。

    正好脸对着前方一块卧牛石,顿时眼睛一亮。

    这块石牛十分光滑,是东阳山以南两村界石。两村孩子常以在石牛背上坚持到最后决出胜负,解决双方矛盾。原本光滑的石牛因而变得更加光滑,不过,冬季无人玩。太凉了。

    石牛下面就是涞水源头山洞,最早洞口被石牛堵住,有人挖开后把石牛置于洞顶作镇水石,但不知谁竟有如此神力。后来一次山洪暴发,冲毁了河道,淹灭了农田。石牛没起到镇水作用,洞口也扩大了,再也堵不回去。能堵也不会堵。没有涞水,就没有东阳谷的富庶。因此,石牛后来就做了两村界石,不再享受村民供奉。

    此时石牛背上放了一块平坦的石板。石板下还压了东西,露出一圈儿黄边。

    午后阳光下,金灿灿好似粟米薄饼。

    还是锅盖那么大一块!

    朝食已过,辅食还早。一天两顿,中午不食。男孩正长身体,整天都处于觅食状态。且他又胖,饿得更快。冬季食物匮乏,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河西谷地虽比靠山大,但却有两大家族,分开来,收成还不如靠山。

    小胖子借住舅家,不能贪嘴,丢了蒙氏颜面。偷、抢敌方当然不算,可又打不过伊希。事实上,他家哪个他都打不赢,也就差可胜过舅家小子们。

    他磨蹭着起身挨了过去,想突袭揭开石板,看看到底压着什么好吃的。

    伊希正盯着赶人呢,立时小脸一黑,恶狠狠地命令:“站住!不许动!”

    雪从松枝上扑簌簌落下。小女孩尖脆的嗓音吓了男孩一大跳。伊希自己也吃了一惊。居然是,海豚音?

    抬眼望向头顶枝上松雪,剩这点雪也能共鸣。——她这是与自然合拍了吗?

    小胖子愣神看着伊希,过了好一会儿才回神,放下颜面:“不,不能吃吗?一小口足、足矣。”

    大眼水汪汪,蠢萌蠢萌的,令人心发软。

    伊希捂脸。总不能告诉他,这是她自制的蒹葭手纸。原料是无盐邑最大特产芦苇,硝盐也是就地取材,取自盐碱地。她只是diy来自用,还不知道成不成功。虽说制作过程有点类摊煎饼,但毕竟不是。

    刚才她是想赶走小胖子然后取纸。这纸还没切呢,不方便藏匿。

    想到切纸,她左手无名指不由弹动了一下。握拳,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不是吃的。这个拿去——”

    说着俯身抱起陶罐,揭开陶碗,从陶罐里摸出一条肥肥白白肉状的东西,走下坡去递给男孩。

    “吃吧。”

    “何、何物?”男孩警惕地问道,手上却没耽搁,接过去就一口口开吞,吃得十分珍惜。

    伊希:“......”

    瞥了一眼罐子里削了皮的半罐子昆仑瓜条,盖回土陶碗盖子,然后提着陶罐两耳上系着的荆条绳回到坡上,极目望向西南方,白雪掩映的层层山峦。目光飞不过千山万水,记忆却能。

    说实话,她也不知道茄子能不能生腌,煮熟再腌又怕保存不久。而茄子皮吃了会胀气,以前她都没吃,所以把皮削了,晒萝卜干一样,晒干后腌了半罐子。不想又被盐渍出水来,变回白乎乎的原状,还带了点透明。

    也不知人吃了会不会中毒。她的盐没有提炼过力金。盐和析出的杂质都被她分开藏了起来,一点也没丢掉,以留待后用。腌茄子的盐是她用洞中泉水九煮九晒法处理过,纯得不能再纯,算是九手盐。

    她还没吃,就被小胖子抢了先。

    伊希心想还是留小胖子观察一会儿吧,不行就扔山洞里灌肠、洗胃。水洞上方有个洞,她能爬进去,小胖子应该勉强能过。洞窟里面很大,是她密藏东西的地盘。但最好用不上,不然便宜他了。

    一边又想,这个时候茄子就从昆仑山,传到东夷了。有昆仑瓜,就有昆仑奴吧?

    她历史学得囫囵吞枣,战争史还凑合。但那毕竟都是从书上看来,不可尽信。

    此地有两种可能:地球华夏战国时代,或平行世界华夏战国时代。

    同样有一个白起,坑杀赵军降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