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佳人行
字体: 16 + -

第5章大公主与道士4700

    “没什么,小妹,送个人。”朱八坦荡着,说道,走下马车,吩咐马夫道:“你先走,回王府。”



    小妹走来,看了看府第,道:“这不是赵府吗。”“小妹你怎么在这闲逛。”朱八问道。



    “没什么。”小妹淡然一答,又问道:“哥哥,你认识京城首富。”



    “谈不上认识,不久前,救了这府夫人。”朱八淡笑道。



    两人边走边谈着。“听说,这夫人是个孀妇。”小公主意味深长地问道,秀目眨了一下,娇笑着。



    “想什么了,小妹。”朱八听出言外之意,轻斥道。



    小公主之所以有这样的意思,是因父皇已时日不多了,帝位交替,风雨飘摇,她看出哥哥的用意。



    小公主也不深究,转移话题,说道:“小妹出来是看望大姐的。”“是吗,也好,你去看看呗。”朱八温尔一笑,轻柔道。



    “哥,你不和我去看看。”小公主询问道。



    朱八想了想,大姐荣昌公主守寡已有四年了。朱八很少见过这大姐,他出生时,大公主已嫁人了。“好吧,与你一起探望去。”朱八淡然说道。



    万历四十八年(1620)三月,朱翊钧因长期酒色无节,加上辽东惨败,国事困扰,终于病重不起。此时五月十五日。



    朱八与小公主同行到杨府。杨府下人都认识小公主。自从大公主驸马死后,小公主也长大了,常出宫探访大姐。



    下人把朱八和小公主带到大厅内,让人端茶倒水,派人去通知大公主。



    他们闲的无聊,小公主给朱八介绍介绍杨府。



    杨府一座气象万千的华美府邸,门前蹲着一对石狮,显得格外气派。别院包括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总面积达三公顷,其中花园面积五千平方米。府邸分为中、东、西三路,史贯穿着四合院组成。



    东路主要建筑是亭阁,建筑面积三百平方米,建筑形式是三券勾连搭全封闭式结构。



    厅阁南边是高约一米的戏台、厅顶高挂宫灯,地面方砖铺就。



    西路的主要景观是湖心亭,以水面为主,中间有敞轩三间,是观赏、垂钓的好地方。



    水塘西岸有“听香水榭”南岸有“浣云居”园中叠石假山,曲廊亭榭,池塘花木,轩院曲回,风景幽雅。有十余处景区,掩映在奇花异树、怪石修竹之间,极工尽巧,精美入画。



    小片刻钟后,门口一位打扮精致的女子走进来,眼前的这位美貌的少妇正是荣昌公主,她越秀肌肤如雪,容貌甜美,沉鱼落雁的如花娇靥,一袭青衫罗裙素雅飘逸,裹着她婀娜多姿的身体,并把她的脸映得娇媚无比。一双如水的眸子饱含秋水。她的鼻挺、直、秀气,直直的鼻梁衬托下,鼻头到鼻翼的曲线十分别致美观。总至女子长得很美丽,眉如远黛,目如秋水,长裙飘然,如宓妃神女,雪如肤,玉如骨,头盘油亮细密的秀发,高贵而端庄。不过,此女子眉间,似乎有抹不去的淡淡轻愁。



    朱八和小公主起身。“小妹,你来了。”荣昌公主轻柔道,又看向朱八,风度翩翩,英俊潇洒,问道:“小妹,这位是,是你夫君?”



    这话一出,让朱八和小公主一下子尴尬,小公主忙说:“不是,大姐。”“大姐,不认识我了,我是小八。”朱八爽朗,轻声问道。



    “小八——”荣昌公主沉思片刻,说道:“你是小八,你是小不点小八,六、七年不见,长得是一表人才,英俊挺拔了,大姐都快认不出你了。”朱八一直微笑相迎。



    “大姐,也是越来越漂亮了。”朱八也赞美道。小公主嘟囔着嘴,娇嗔道:“大姐现在可不能说我哥是我夫君了。”



    “你这小妮子 说什么了,刚才大姐不知道了。”荣昌公主抿嘴而笑着,说道。



    朱八也轻声斥责,道:“小妹,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管好你这小嘴。”



    “大姐,你看,他说我。”小公主指着朱八,撒娇道,扑在荣昌公主怀里。



    江南某地赵村庄,某道士做法,道具一一齐全。一大群村民围看着。道士拿剑乱舞动着,说道:“天灵灵地灵灵,……”



    道士装模作样,施法做事,村民议论纷纷。道士拿两片叶子沾着什么水,啊,糖水吧?放于眉两边。



    “错了,师父。”道士徒弟小声提醒着,道。



    道士急忙把叶子放于脸颊两边。“又错了,师父。眼睛。”道士徒弟又小声提醒着,道。



    道士这才把两边叶子放于眼前,装装样子,呼叫道:“开天眼。”道士徒弟,喊叫道:“第一层,冥界,芝麻开门。”“第二层,冤魂上身。”“第三层,画仙执笔。”



    道士配合着徒弟装模作样,真如魂上身,画仙执笔画画。一个人神色慌张,欲跑。



    不一会儿,画像出来了。众村民连忙去看。“这不是史小强吗?”穿白衣青年人惊呼道。“是吗?”“是吧?”众村民众口,议论纷纷,道。



    而史小强早已慌张,想跑路了。



    “史小强,史小强了……”白衣青年人左右看看,询问道。



    众村民看去,有人道:“在那,史小强。”“别让他跑了。”



    众村民围住史小强。县太爷在小坂上观望着,七、八个捕快站于后面。两个捕快忙是走上来按住史小强。



    原来县管辖区出了“奸杀案”,而发生地赵家村,就有这个道士,有几分通灵之术。



    “你个畜生,连亲表妹也不放过,欲奸未遂欲杀之。”白衣青年斥责道。“畜生……”“没人性……”“没出五服啊……”众村民指责着,道。



    史小强慌慌张张,解释地说道:“是她自己撞死的,不关我事。”“哎哟,你打我干什么呢?”白衣青年被扇了一个嘴巴子,捂着打处,惊讶道,又指问道:“要打也是打他。”说时指着史小强。



    “打你个管教不严。”打白衣青年的人是个杀猪的模样,沉声道:“因你是他小叔。”



    白衣青年就不服气了,辨证道:“这么说,你还是他相隔三个门坎的大舅了。我打你个,上粱不正下梁歪,你自己横行乡里,他有坏学坏。”说时指着史小强。



    “哎哟,打错人了。”杀猪之人笑话道。道士与徒弟在一旁观望着。



    一个光头,捂着左脸处,不满道:“你打我干什么。”“对不起,大伯,是他先打我的。”说时指着杀猪之人。



    光头可不管,打了我,我就要还手。三人撕打在一起,一场闹剧上演着。



    “别打了……”“快别打了……”众村民劝架着,场面异常混乱,像是打群架。



    道士徒弟,说道:“师父,我们先走吧。”“好。”道士和徒弟在人群中窜来窜去。



    “师父,快走。”道士徒弟抓着一人,便走了。



    到了外面,道士徒弟一看,吓了一跳。“公子,干什么了。”一个六十多岁的妇人撒娇着,道:“人家还是黄花大闺女了,别这样拉着人家的手。”



    道士徒弟连忙放手,自我嘲讽,苦笑着。



    “老五。老五,想不到你还会这个,也算算不久前谁烧了村庄粮仓。”一人拉着晕头转向的道士到外面,问道。



    “这,这——”道士欲说时突然看到县令的眼神,连忙推却着,说道:“今天怕不行了,这泄露天机,三天只能用一次。”



    “师父,师父,您在哪里……”道士徒弟呼叫道。县令死死地望着道士。



    听到喊声,道士连忙应道:“这儿了,这里了,徒弟。”



    道士连忙跟着徒弟走了。该是逃了。



    荣昌公主(1582年-1647年),名朱轩媖,[1]明朝公主,明神宗嫡长女,母亲孝端显皇后王喜姐。[2]封号,荣昌公主、荣昌大长公主。 本名 朱轩媖[1]  别称 荣昌公主 所处时代 明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时间 万历九年(1582年)十二月四日 去世时间 顺治四年(1647年) 主要成就 明神宗唯一的嫡出子女 父亲 明神宗朱翊钧 母亲 孝端显皇后王喜姐[2]  封号 荣昌公主、荣昌大长公主[2]



    人物生平 出身 公主之父明神宗于万历六年(1578年)册封王喜姐为皇后,王皇后于万历九年(1582年)十二月四日生下公主,其时神宗17岁,王皇后16岁。公主为神宗第一女、嫡长女。[2]此后王皇后再无生育,神宗亦不曾有继后,故公主是神宗唯一的嫡出子女。



    婚姻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十二月,万历皇帝册立皇长女为荣昌公主,为其选南城兵马司副指挥杨继的儿子杨春元为驸马都尉,[3]其时公主虚岁15岁。公主在翌年(1597年)正月行册封礼和上冠礼,[4]正式降嫁驸马,驸马杨春元得诰命。[5]驸马之父杨继以子贵,封南城兵马司副指挥。杨春元为驸马,虽富贵仍尽心尽孝,坚守礼仪。公主拜见公婆时,一切都按古时礼仪,驸马坐在公主的右侧。



    驸马杨春元的祖父杨维璁曾任太仆卿,是正德辛巳年的科举状元。明朝选驸马,除了早期的公主选配功臣之后外,多选庶民子弟。自明宪宗长女仁和公主降嫁齐世英后,公主们都嫁给了庶民,直到荣昌公主出嫁,万历皇帝选杨春元为驸马,才再有仕宦之后娶得公主。[6]



    公主婚后,与驸马先后生下杨光夔、杨光皋、杨光旦、杨光益、杨光龙这5个儿子。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在长子杨光夔4岁时,驸马与公主口角,公主父亲万历皇帝大怒,传旨责骂驸马。后东厂来报万历皇帝,驸马突然只乘坐二人小轿回了原籍固安县(今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怒极的万历皇帝革了驸马父亲的职,让锦衣卫追赶并护送驸马回京。[7]



    几日后,驸马杨春元自行奉旨回京。万历皇帝见驸马有悔悟之意,于是让驸马到国子监学习礼法百日。[8]百日过后,驸马父子官复原职。[9][2]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七月,杨春元之母李氏病逝。他极度伤心,竟七日不食,于七月九日去世,年仅35岁。朝廷赐驸马和驸马母祭葬。[10][11]其年公主34岁,与儿子们虽是孤儿寡母,但公主品行高尚,深得皇上敬重。



    余生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公主的母亲王皇后和父亲万历皇帝相继崩逝,异母弟朱常洛继位,即明光宗。明光宗在位仅月余便驾崩,公主的侄子朱由校继位,即明熹宗。明熹宗于泰昌元年十一月封姑母荣昌公主为荣昌大长公主。[12]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尽,明朝灭亡。其时公主已62岁,在国破家亡的这次劫难中,公主有三个儿子遇难,一个儿子夭亡,待到清朝统治者入住北京时,公主身边仅剩下一个儿子和十三个孙子。[13]



    清军曾声称要礼待明朝宗室,公主于是希望可以得到清廷的安置。她派人去收田租,但昔日佃户已拒不给租,公主在京中的十余处大房产也被清廷征做了军队用地。公主和子孙被赶回丈夫老家固安县。[13]



    顺治四年(1647年)公主最终在北京去世,享年65岁。[13]这一年,随着惠王朱常润和公主的过世,明神宗已无在世子女。



    轶事典故 在明末诗人吴伟业以明光宗女宁德公主夫妇在明亡后的生活为主题所做的诗歌《萧史青门曲》中,提到荣昌公主识得崇祯皇帝生母刘淑女(孝纯皇后)的模样,抱来崇祯的太子亲切叫他名字的事。[14]



    明千佛铜莲座为固安南关千佛庵供物。系明嘉靖皇帝荣昌大长公主铸造。铜莲座由三部分组成,上为千手千眼大佛,中为四尊外向铜佛。下是高2米,直径1.7米之铜座,铜座周围刻莲花千瓣,每四瓣均刻有佛像。故曰:千佛莲座。另,莲瓣之间各刻有一人名,多系明宫太监及捐资修筑姓氏。    大辛庄关帝庙铜钟,明崇祯十五年十月,万历中宫皇后、万岁、荣昌嫡长公主千岁同赐造。高五尺余,重千余斤。上刻钟铭云:神之玉德,勒之洪钟。声达远近,有格斯通。中宫肇赐,帝女与同。永垂万年,国运弥隆。铭之左右有“显灵”二字。中刻“杨都尉春元祭关帝文并序。”铜钟毁于十年动乱时期。



    家庭成员 父亲:明神宗。[3] 母亲:孝端显皇后王喜姐。[2] 公公:杨继。[3] 婆婆:李氏。[10] 夫:杨春元(字仁甫)。[3] 子: 长子:杨光夔(字允谐) – 太子太师、左都督,进荣禄大夫。[11] 次子:杨光皋(字允直) – 后军都督府右都督,进荣禄大夫。[11] 三子:杨光旦(字允谦) – 中军都督府同知,进荣禄大夫。[11] 四子:杨光益(字允烈) – 前军都督府佥事。 五子:杨光龙(字允纳) – 中府都督佥事,农民军进攻北京时遇难。



    万历三十七年,岁次乙酉,七月庚戌朔,廿六日乙巳,皇帝遣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吴道南,谕祭诰封戚畹南城兵马副指挥敕赠文林郎杨继曰:惟尔禔恭端慎,赋性真醇,振黉藻宫,分荣戚畹,渥承宠命,秩副司城,茂祉方膺,大招遽赋。特颁祭典,尚克祗承。



    万历四十五年,岁次丁巳,五月甲子朔,廿七日庚寅,皇帝遣礼部署部事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何宗彦,谕祭驸马都尉杨春元母已故授封孺人李氏曰:惟尔毓秀高门,作嫔名阀,式昭令德,诞我馆甥,好贤有白屋之风,守法擅朱门之誉,象贤负荷,皆尔之贻,方赖宜家,遽传即世,兰摧月陨,惋惜何胜?渥典用颁,尔灵其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