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世猛将
字体: 16 + -

第23章 天子发檄文讨贼

    公元190年5月,东天子刘辩发檄文讨贼。邀十六路诸侯齐聚酸枣(由于少了公孙瓒和曹操,天子不算诸侯所),自提五万雄兵向着酸枣出发。这次会盟比历史上推迟了整整四个月,原因无他。所有人都在等着刘辩这个天子发号施令,早有街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东头一个天,西头一个天。要论那头强,还得瞅东边,东边为啥强?天子爱人民,贪官污吏少,青史总留名”

    前些日子时,刘辩等唐婉病愈之后,就将主城搬往幽州城。同时将范阳郡当做第二大城,改名为北州城,设太守为王猛。守城主将为射声校尉李广,守城士兵三万余人。加上近日往北州城的流民,人口数量更是超过了国都洛阳城。

    此时的刘辩身披金甲,正坐在一匹白色的高头大马上。威风凛凛,龙威显赫。一路上的百姓都乐意拿出家中钱粮来犒赏士卒,但刘辩军中纪律严明,无人所动。车行了几日便到了酸枣,四下便开始搭起军帐。作为随行的墨翟更是将机关术发挥的淋漓精致,军帐又大又稳,抓地性牢,密闭性强。

    由此十七路诸侯都聚集在墨翟所造的军帐中,他们分别是南阳太守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

    原本的公孙瓒和曹操都分别被刘备和刘辩占据了原来的位子,公孙瓒此人后话再议。

    各自应相入座,四座均坐满人。刘辩最后一个到,发现正堂的位子居然没人坐。于是对着诸侯问道:“此次讨董联盟需要一个盟主,不知再坐各位可有人选?”

    东郡太守乔瑁站了起来,躬身道:“陛下,臣以为这盟主之位非陛下莫属。”

    这乔瑁开了一个头,四下的诸侯纷纷跟着站了起来齐声说道:“盟主非陛下莫属。”只有袁术坐在角落沉默不语,脸色阴沉的看着刘辩,好像在小声嘀咕着什么:“不就是一个落魄皇帝么,至于这么阿谀奉承吗?”

    刘辩也不生气,朝着众人开口道:“朕到是觉得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不如由袁绍担任这盟主之位如何?”

    袁绍这才刚坐下,屁股都还没坐热。正喝着浊酒,听到这话一口喷出。连忙拍了拍身上的酒珠站起来拱手道:“陛下,臣觉得还是由您来担任这盟主之位更好。”

    刘辩脸色平淡的盯着袁绍,这一看却是看的袁绍心头一凉,心想:“我也没去招惹这小皇帝,怎么就突然就逮着我了呢。”随即眼神余光扫过一脸阴翳的袁术顺间就懂了个大概。

    刘辩收回目光缓缓的走向中间的那个檀木椅子坐了下去,看着诸侯说道:“现在由朕担任盟主,不知可有人愿意担任督粮官的?”

    袁术听后眼珠一转,第一个站起身,也不行礼。反而拍着胸脯说道:“这督粮官交给我就对了。”

    “既然没有人自告奋勇,那就定袁绍为督粮官。待会朕会将本部的粮草先遣送一批给各位,希望各位齐心协力共击董卓。”刘辩直接就无视了杵在原地的袁术,反而对一旁的袁绍说。

    各路诸侯听到刘辩后一句话,全都伏首谢恩,哪里在乎袁术的存在。袁术一气之下愤然离开大营。

    众人朝着袁术离开的方向望去,刘辩朝着众人喊到:“今晚大摆宴席犒赏三军,明日全军叩关!”

    众人云:“臣等领旨!!!”

    洛阳城内

    李儒慌慌张张的跑进天子寝宫,这里现在住的可不是当今天子刘协,而是权倾朝野的董太师。李儒连忙拜倒在龙床之下,焦急的说:“太师大事不好,十六路诸侯压境,洛阳亡矣。”

    董卓本想发脾气,但一听十六路诸侯都打到自己的地盘上了,瞬间瘫坐了下去,这几月的奢靡的生活让董卓早已磨平了棱角。遇事战战兢兢,惜命的很。体型也肥胖一圈起来。

    李儒慢慢镇定下来,站起身来走到董卓身旁耳语一番。董卓拍了拍李儒的肩膀道:“就依文优你说的办。”

    诸侯军帐大营

    宴席之上袁术的位子是空着的,刘辩也没在意。没过一会就有斥候来报说袁术率大军回南阳了,刘辩拍着桌子说道:“袁术此人心凶狭隘,必然难成大事,离去也罢。不提此事,来朕敬各位一盏。”

    众人也举起酒盅大饮美酒,却说晚宴过后众人皆回到自己的本部营帐中去。刘辩正看着手中的竹书,门外士卒传来汇报:“启禀陛下,平原令刘备请见。”

    刘辩笑了笑说:“请刘备进来吧。”没一会,身着紫袍男子意气风发的走了进来。见了刘辩二话不说便跪了下去,“刘玄德今日见到朕有何感觉?”

    刘备谦卑的说:“当初是备眼拙未能识得是陛下,顾才冲撞了陛下还望饶恕草民的无知。”

    刘辩不为触动,依然让他跪在地上。刘辩饶有趣味的询问道:“那你找朕所谓何事?”

    刘备支支吾吾的,一时语塞本。想着多与这小皇帝周旋一阵再说出自己的来意,没想到小皇帝如此不给机会。

    “草民是帝胄之后,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为陛下分忧。”刘备的的小眼睛瞄了一眼淡定看书的刘辩,又重复了一遍:“臣愿为陛下分忧。”

    刘辩并没有只见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过来询问他:“那日涿县一别,玄德你便销声匿迹不知寻到了哪几位当世猛将啊,不如唤他们入账中与朕见见?”

    刘备微微皱眉但还是应允下来,很快两个大汉的脚步从账外传来,一人长的略微丑陋,下巴满是络腮胡子,脖领间带着一黑色兜帽。另一人则是一书生样貌,一身儒袍看上去饱读诗书的样子。

    二人见天子,纷纷跪地拜伏道:“草民叩见陛下,祝陛下福寿安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