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赵使来访
中书省中,值班的中书侍郎被一个人打扰了,他很生气,以致于他忍不住的想起身骂那个人,不料一站之下却没有站起来,因为他的肩膀被打扰他的那个人摁住了,这更加的让他恼火了。就在他准备运上更大的劲儿打掉那只手时,那个人用威严的声音说道:“去,洗把脸再过来。”
中书侍郎蒙了,由于没有像屈英那样消耗了大量的体力而造成听力出现迟钝,他立刻就听出了说话的人是谁,于是他惶恐的说道:“臣该死,臣死罪。”
看到他这个样子,楚帝笑了起来,对着屈英说道:“哈哈哈....你瞧瞧,这哪有一个中书侍郎的样子”,转头对着侍郎说道:“好了,好了,去洗把脸吧,朕还有事要用你。”
楚帝可以这样笑,但是屈英不能那样笑,但是他又不能不笑,不然就是不给眼前这个人面子,而这个人又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所以屈英笑了,苦笑,那是一种无奈的笑。
安静的屋子里,明亮的烛光不断的照耀着屋中所有的人,但此时屋中所有的焦点都聚集在两人的身上。楚帝与屈英静静地等待着中书侍郎的到来,当然,中书侍郎还是懂规矩的,没有让他的皇帝陛下等很久。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最震惊的莫过于屈英了,他没想到自己的皇帝陛下竟然会因为自己而做出这种事情。
“好了,要拟一道圣旨,我来说,你来写。”
楚帝静静地看着窗户,沉思了一会儿说道:“罪己诏,朕....”
“陛下!您这.....,罪责全在臣一人身上,陛下又何至于此,这又让臣有何面目见天下人啊。”屈英在听到“罪己诏”三个字之后,匆忙跪下失声的说了出来,脸上露出了痛苦的表情,趴在地上心里久久的不能平静。
与屈英表现的截然相反的楚帝用稳定的双手将趴伏在地上的屈英扶了起来,平静的看着他说道:"现在说的不是你的责任,说的是朕自己的过失",楚帝拍了拍屈英的肩膀,坚定的说道:"好了,就这样吧",对着一样震惊的不知东西的中书侍郎说道:"接着写。"
"朕以不德失信于民,前者下召休养生息,后又出征北方,意在统一,救晋国百姓于困苦之中,不意晋国之民抵抗之强至于失利,兵死于国外,将战死疆场,内强征民百姓,转运千里,劳力而费时......."
这一次的事情发展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由于当时发生在深夜且只有楚帝身边的人才知道,所以在第二天早朝时,楚帝令人宣读此召时,大臣们一边哗然。正准备出来说说自己看法的中书令周毅,迈出的半只脚停在了半空中,拿着笏板的手也僵住了,他完全不明白陛下为什么会这样做。当然这也是在场大多数人的看法,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的甚至激动万分的站了出来,大声的劝谏,请他们的皇帝收回成命。有的则是在震惊之后沉默的等待着皇帝的下一步的诏令。作为一个有雄心有抱负的皇帝来说,不可能仅仅颁布一个罪己诏就简单的了结这件事,再说了皇上都自己对自己进行了反省认错,作为臣子的屈英等人,皇帝不给一个处分,国家的纲纪有何在,皇帝又如何去实现政治抱负?
可能是宣诏的人心理素质过硬,读完了一份之后,转身将这一份圣旨放下,用稳健的双手把另一份拿起来开读:
兵者云:胜败乃兵家之常事,故古人不以胜败而制将军之生死,士不因胜败而疑上威。昔者,先帝以楚山之败而杀子反,晋人与赵人皆笑也,何者。战之胜败,主不可因之以怪臣下,杀一将者,则资敌国之一力也。朕亦每常见而慨叹先帝之不明也。今者,车骑将军屈英、镇北将军项英、武威殿禁军统领侯成等败北于宁州,失我楚国之锐气,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屈英作为统军主帅遇事不加详查,屡遭失败,今革去其车骑将军,回家自省。项英作为副帅,不加劝谏,有失其职,现归家反省并罚奉一年。侯成作为援救之师,集上下之所望,反行军大意,致使敌军有可乘之机,兵败于路途,去其武威殿禁军统领一职,暂领副统领一职,罚奉一年。钦此
朝堂之上鸦雀无声,不管他是幸灾乐祸,还是担心牵连到自己,每个人都竖起自己的耳朵仔细的听着,生怕遗漏了。诏书读完之后,众人都不禁在憋气的基础上又长长的吸了一口气。他们都认为陛下前边说的都是废话,说了的一大堆都是废话,什么死罪,根本就不可能会杀任何人的头,而对屈英以及项英的处罚感到毛骨悚然,这意味着这两个人的政治前途没了,以后也不会再有这两个人的份了,除非楚国不行了,没有可用的人了。
朝堂之上的屈英与项英跪下接诏之后,用发抖的双手支撑着将要歪道的身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手撑着膝盖站了起来,低着头也不再去看相处几十年的同僚,默默的走出了大殿。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看着这两个落寞的背影久久不能说话。因为皇上还在上面坐着,而且在这之前刚颁布了关于自己的一篇自省感悟,只要是有点脑子的人,就不会摸老虎屁股,优雅一点的说就是倒吹龙鳞啊。这可是个要人命的事,一不小心火发在自己身上,就死啦死啦滴。
在荆江城门口,就在众人们听取皇帝陛下的罪己诏时,赵国的使者来到走进了楚国都城。由于他们的队伍有点大闲的招摇了些,所以就没有与楚国的百姓一起凑热闹。这是句玩笑话,鲲鹏是不可能与燕雀为伍的,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渠道,只要到了荆江城,打探好消息,完成自己的任务,回去将这的情况汇报一下即可。
在城门口看人闹的人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一行人,有些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人低着头,瞧瞧的说道:"咦,这不是赵国的人吗,他们来干什么?"
(本章完)
中书侍郎蒙了,由于没有像屈英那样消耗了大量的体力而造成听力出现迟钝,他立刻就听出了说话的人是谁,于是他惶恐的说道:“臣该死,臣死罪。”
看到他这个样子,楚帝笑了起来,对着屈英说道:“哈哈哈....你瞧瞧,这哪有一个中书侍郎的样子”,转头对着侍郎说道:“好了,好了,去洗把脸吧,朕还有事要用你。”
楚帝可以这样笑,但是屈英不能那样笑,但是他又不能不笑,不然就是不给眼前这个人面子,而这个人又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所以屈英笑了,苦笑,那是一种无奈的笑。
安静的屋子里,明亮的烛光不断的照耀着屋中所有的人,但此时屋中所有的焦点都聚集在两人的身上。楚帝与屈英静静地等待着中书侍郎的到来,当然,中书侍郎还是懂规矩的,没有让他的皇帝陛下等很久。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最震惊的莫过于屈英了,他没想到自己的皇帝陛下竟然会因为自己而做出这种事情。
“好了,要拟一道圣旨,我来说,你来写。”
楚帝静静地看着窗户,沉思了一会儿说道:“罪己诏,朕....”
“陛下!您这.....,罪责全在臣一人身上,陛下又何至于此,这又让臣有何面目见天下人啊。”屈英在听到“罪己诏”三个字之后,匆忙跪下失声的说了出来,脸上露出了痛苦的表情,趴在地上心里久久的不能平静。
与屈英表现的截然相反的楚帝用稳定的双手将趴伏在地上的屈英扶了起来,平静的看着他说道:"现在说的不是你的责任,说的是朕自己的过失",楚帝拍了拍屈英的肩膀,坚定的说道:"好了,就这样吧",对着一样震惊的不知东西的中书侍郎说道:"接着写。"
"朕以不德失信于民,前者下召休养生息,后又出征北方,意在统一,救晋国百姓于困苦之中,不意晋国之民抵抗之强至于失利,兵死于国外,将战死疆场,内强征民百姓,转运千里,劳力而费时......."
这一次的事情发展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由于当时发生在深夜且只有楚帝身边的人才知道,所以在第二天早朝时,楚帝令人宣读此召时,大臣们一边哗然。正准备出来说说自己看法的中书令周毅,迈出的半只脚停在了半空中,拿着笏板的手也僵住了,他完全不明白陛下为什么会这样做。当然这也是在场大多数人的看法,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的甚至激动万分的站了出来,大声的劝谏,请他们的皇帝收回成命。有的则是在震惊之后沉默的等待着皇帝的下一步的诏令。作为一个有雄心有抱负的皇帝来说,不可能仅仅颁布一个罪己诏就简单的了结这件事,再说了皇上都自己对自己进行了反省认错,作为臣子的屈英等人,皇帝不给一个处分,国家的纲纪有何在,皇帝又如何去实现政治抱负?
可能是宣诏的人心理素质过硬,读完了一份之后,转身将这一份圣旨放下,用稳健的双手把另一份拿起来开读:
兵者云:胜败乃兵家之常事,故古人不以胜败而制将军之生死,士不因胜败而疑上威。昔者,先帝以楚山之败而杀子反,晋人与赵人皆笑也,何者。战之胜败,主不可因之以怪臣下,杀一将者,则资敌国之一力也。朕亦每常见而慨叹先帝之不明也。今者,车骑将军屈英、镇北将军项英、武威殿禁军统领侯成等败北于宁州,失我楚国之锐气,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屈英作为统军主帅遇事不加详查,屡遭失败,今革去其车骑将军,回家自省。项英作为副帅,不加劝谏,有失其职,现归家反省并罚奉一年。侯成作为援救之师,集上下之所望,反行军大意,致使敌军有可乘之机,兵败于路途,去其武威殿禁军统领一职,暂领副统领一职,罚奉一年。钦此
朝堂之上鸦雀无声,不管他是幸灾乐祸,还是担心牵连到自己,每个人都竖起自己的耳朵仔细的听着,生怕遗漏了。诏书读完之后,众人都不禁在憋气的基础上又长长的吸了一口气。他们都认为陛下前边说的都是废话,说了的一大堆都是废话,什么死罪,根本就不可能会杀任何人的头,而对屈英以及项英的处罚感到毛骨悚然,这意味着这两个人的政治前途没了,以后也不会再有这两个人的份了,除非楚国不行了,没有可用的人了。
朝堂之上的屈英与项英跪下接诏之后,用发抖的双手支撑着将要歪道的身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手撑着膝盖站了起来,低着头也不再去看相处几十年的同僚,默默的走出了大殿。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看着这两个落寞的背影久久不能说话。因为皇上还在上面坐着,而且在这之前刚颁布了关于自己的一篇自省感悟,只要是有点脑子的人,就不会摸老虎屁股,优雅一点的说就是倒吹龙鳞啊。这可是个要人命的事,一不小心火发在自己身上,就死啦死啦滴。
在荆江城门口,就在众人们听取皇帝陛下的罪己诏时,赵国的使者来到走进了楚国都城。由于他们的队伍有点大闲的招摇了些,所以就没有与楚国的百姓一起凑热闹。这是句玩笑话,鲲鹏是不可能与燕雀为伍的,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渠道,只要到了荆江城,打探好消息,完成自己的任务,回去将这的情况汇报一下即可。
在城门口看人闹的人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一行人,有些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人低着头,瞧瞧的说道:"咦,这不是赵国的人吗,他们来干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