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钦差
字体: 16 + -

第222章 特别篇 北游记(13)

    张三保捣蒜似的连连点头,对杨嫣知说道:“是,是,嫂子说的对。日本哪个东西不是向别的国家学过来的?”

    听到这里,王五常摇了摇头:“那可不尽然。”

    张三保像是没听到他的话,继续说道:“就说中国的文字、宗教、政治制度、音乐、建筑等等,日本什么都学。”

    李四邺道:“这个说的有点意思,想当初日本还废除中国文字呢。日本如果当年没有受到中华文化影响,又怎么会有废?”

    张三保应和着,就像个和尚念经一样:“对,日本既然学了为什么又要废?日本既然废了为什么又没废掉?既然要废,为什么当初要学?既然没废掉,又何苦要废……”

    王五常感觉他就像个念念叨叨的神婆,心说:看在他的这些问题,我也不知道准确答案的份上,估且就说他像个十七八世纪的欧洲中部探讨哲学的人吧。

    钱欣有一丝怀疑地说道:“废除汉字的好像是韩国吧。现在日本的街上还有很多汉字。而在上个世纪,韩国开始大力主张用大韩民族自己的表音文字。但由于他们的同音韩文实在是太多了,太多人名字出现了重合,给他们生活带来了严重的不便。结果造成很多韩国人请愿,要求恢复汉字。”

    这似乎能够解释为什么废了却没废掉的原因。

    王五常道:“韩国没有申请将汉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反而废除了汉字,这倒是出乎我所料。”

    张三保虽然不像钱欣那样热衷于刷韩剧,不过该国的女团他还是知道几个。

    他说道:“有道理,韩国人的姓氏又那么单一,不是李就是金。他们的文字就好像拼音一样,不重名才怪。站到大街上叫个王五,什么王巫、王无、王武、王悟统统回头看着你,欧巴,叫我干啥?”

    这句韩文,被一个满族人这样插科打诨地说出来,一股纯正的东北大腰子味。

    杨嫣知的情绪有些激动:“其实当年废止的又何止日本和韩国?朝鲜,越南,甚至连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这些华人聚居的地方都开始使用简体字。甚至于一些中国人都提出,欲要拯救中国,必先推倒孔孟,欲想推到孔孟,必先废除汉字。”

    她的这种激动的情绪,叫张三保想起了鲜艳的国旗下,那个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的鲜艳的小女孩,作着鲜艳的国旗下的演讲。

    那样的画面,令这个每次升旗时都站在班级队伍最后一排的张三保如今都记忆犹新。

    即便是随着年纪的长大,红领巾没了,马尾辫没了,演讲的人变成了西装革履的某杰出人物,他还是会不时地想起那个鲜艳的小姑娘,sorry,红领巾。

    张三保听着刚才的话,都感觉有些毛骨悚然。

    其他国家废除汉字倒还可以理解,或许他们为了彰显自己民族的个性而努力地想要脱离中国文化的影响,废除汉字便是其中的一条措施。

    但是,中国人都要废除汉字,废除四大文明古国中这一仅存的活文字,这真是有些匪夷所思了。

    试想中国如此幅员辽阔,若是没有汉字维系各地人民的情感,光听方言,谁能听懂谁的?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到了另外一个国度。

    杨嫣知又解释道:“那个时期,由于中国的落后,是所以有太多的人民族自信心一落千丈。他们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是由于传统文化,而汉字作为一个几千年传统的代表,就应当成为解决对象。”

    钱欣突然想起了什么,道:“这就好像鲁迅曾经说过的那句话,方块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

    张三保怎么也想不到这是鲁迅的话,他都觉得这句话是钱欣编造出来的:硬要把自己二大爷说的话冠上一个鲁迅的名号,又从一个中文系的嘴里讲出来,让外行一来佩服讲话者的学识渊博,二来感慨自己眼中的鲁迅原来不是完全的鲁迅。

    但是,这句话确实有一点鲁迅语言的风味。虽然他也不懂什么叫鲁迅风格,只是觉得这语言有些佶屈聱牙中透着犀利,白话文写就却又不那么简单好懂,最起码自己写不出来,那应该就是个鲁迅了。

    毕竟读书最多的学生时代过去了这么多年,他也忘记了还有别的什么文学大家。

    印象里有个“鲁郭茅,巴老曹”,这六位文学大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郭好像是唱赞歌的,这样的话,他应该说不出来。

    对茅盾的印象太有些少了,中学时代似乎根本没有涉足过。他的代表作品张三保记不住,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他倒是还能说上一串来。

    印象里巴金的作品名字总是很简单,《家》、《春》、《秋》、《雾》、《雨》、《电》。一直搞不懂《像雾像雨又像风》和他们的关系。

    不过,巴金和艾青张三保一直傻傻分不清楚。他一直以为这是两个外国名字。或者是自己记混了,人家的名字应该叫做巴青和艾金?巴豆和艾草都是青的,究竟哪个是金?

    老舍还是晓得的,毕竟和张三保一样,是个满族人。只记得他说过花生豆,不曾记得他提过方块字的问题。总不至于,老了,咀嚼不动方方正正的方块字了,所以就要废除了吧?换个软一点的线条作为记录的符号?

    曹禺,他不是编排话剧的吗。话剧是舞台上的艺术,台词怎么能够如此佶屈聱牙?一说一乐的事儿,如果这么难懂,那样的话,我才不花那个冤枉票钱呢。

    张三保心想:若是这么唐突地指了出来,说这句话不是鲁迅的,结果一查就他娘的是,倒是显得自己没有文化。

    于是,他点了点头:“鲁迅……呃,很厉害。”

    即便张三保在心里认定钱欣说得不对,他却不敢指出来。

    倒是张三保的错误,在王五常这里被揪住不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