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钦差
字体: 16 + -

第160章 白骨山

    赵六的声音有一点抽泣:“没有,李大哥,我只是想我姐啦”

    “你姐?”

    赵六道:“我记得小的时候,我姐经常背着我上山。和几个场景真的太像了,男儿有泪不轻弹的道理我懂,可我实在忍不住。”

    李四邺道:“你还有个姐啊,现在搁哪呢?”

    赵六沉默了一会儿,道:“李大哥,其实我有一点骗了你。我,我其实不是邯郸人。很小的时候,我就被人贩子卖倒了邯郸。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没见过我姐了。后来,邯郸。那家人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就被赶了出来,一直到后来遇见了你们……”

    李四邺有些动容:“好了好了,别娘们唧唧的,咱们还着急赶路呢。”

    赵六揉了揉眼睛,抬头问道:“李大哥,你看,这是白骨山吗?”

    李四邺定神看到,只见眼前此山阴阳两面,宛如隔世。

    一面鲜花盛开,百草丰茂,清泉石上流。

    另一面则寸草不生,怪石林立。

    李四邺问道:“你确定,这是白骨山吗?”

    赵六道:“我曾听他人说过,这白骨山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石头怪异,虎狼出没,阴森恐怖。”

    李四邺道:“看事情要整个浪儿地看。你不要光看山的这一面,你看在山的那边,空气多清新,世界多美好,花儿对你笑。”

    赵六道:“我明白这个山,为什么既叫百谷山,又叫白骨山了。之前我还以为这是因为嫌白骨山听起来过于阴森恐怖,所以取谐音,叫做百谷山。现在看来,这座山分为明显的阴阳两面,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李四邺算了一下路程,道:“不多不少,正好九十九里。想必就是这里了,你说我们是从哪面上山呢?”

    赵六道:“我想,如果鬼谷白条是个人的话……”

    “他当然是个人。你听说过医术高明的动物吗?我想只有人,才有可能给别的生命体治病。这或许就是一个人,区别于马牛羊鸡狗猪的高尚之处。”

    赵六不假思索地说道:“既然如此,他就应该更为喜欢居住在一个充满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地方。我们既然是来寻找鬼谷白条,就应该从阳面上山。”

    李四邺摸着下巴,像个侦探一样说道:“我却感觉,既然说他是个世外高人,这鬼谷白条的想法,毕竟与世间平常人不同。为了躲避世间的喧嚣,或许他更可能呆在一个万籁俱寂的空间里。所以我感觉从阴面上山,才能更快地找见他。”

    赵六点点头:“李大哥,你说的对。看来我还是只从自己的角度去想了,我以为这鬼谷白条,心里所想也和我一样呢。而你不同,而是直接根据线索去思考对方的想法。”

    李四邺笑道:“我这也是职业习惯了,如果不明白犯人的犯罪动机,又怎么能未雨绸缪的先发制人呢。”

    于是,两个人从山的阴面上山。

    山阴的路实在不好走,裸露的岩石就好像是被人打得皮开肉绽之后暴露的骨头;太多奇形怪状的石头上面透着洞,和骷髅夹杂在一起,真假难辨。

    李四邺和赵六两个大男人,就在骷髅和骨头上面心惊肉跳的走着。

    周六突然站住了:“李大哥,你听,好像有鬼叫。”

    李四邺拔出了刀:“搁哪呢?”

    赵六指着一个地方叫道:“就在那。有种你出来!”

    李四邺有些颤微地走过去,他用刀拨开草丛,露出了……

    “啊!”赵六拼命地大叫。

    李四邺抱怨道:“行了行了,不就是条蛇嘛。咱们走了这么远,看到的尽是些灰石白骨,好不容易碰见个活物,有什么可害怕的,应当高兴才是啊。”

    继续往前走,只见峭壁上挂着一个巨大的蜂窝。

    二人屏住了呼吸,就在这时,又听到忽长忽短的鬼叫声传来。

    赵六紧紧拉着李四邺的手臂,带着哭腔说道:“李大哥,我才十六岁,我实在不想死啊。我还没有体会过男人的滋味呢。我还没有吃过阳澄湖的大闸蟹,还有闽南的佛跳墙,滁州的琅琊酥,南京的板鸭,还有《金瓶梅》中写的鱼翅……”

    李四邺道:“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吃的?你说的这些,我都不见得全听过。”

    赵六道:“你不是从京城来的大官吗?这你都没听过。我其实也就是听说书先生讲过,在捡到的菜单上看见过。”

    看见赵六渐渐不再那样害怕,李四邺静下心来,终于找出来了鬼叫声的来源。

    “嘘,”李四邺指了指一块嶙峋的怪石,“你仔细听这块石头。”

    赵六还没有把耳朵凑上前去,就吓得跳将起来:“妈呀,鬼呀!”

    李四邺一把拉住他:“哪有什么鬼?这石头中有洞,被风一吹,就发出了声音。如果不信,你用手堵住这几个窟窿,它就不响了。”

    赵六壮着胆子试了试,露出了欣喜的表情,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嘿,真的啊,这个好玩。”

    李四邺道:“别玩了,快走,天快黑了,时间来不及了。”

    赵六边走边说:“李大哥,我见滴滴答答的那个唢呐,是不是和这个道理一样,也是靠着几个窟窿眼出声?”

    李四邺道:“别说唢呐,你知道八音会吧?”

    赵六道:“知道知道。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的时候挺常见的。”

    李四邺道:“这八音会的乐器,锣、鼓……”

    赵六兴奋地叫着“唢呐”。

    李四邺愣了一下,接着说道:“锣、鼓、钹、笙……”

    赵六再一次兴奋地叫着“唢呐唢呐”。

    李四邺道:“诶呀,你别老打断我,这八音会,鼓、锣、钹、旋、笙、箫、笛、管

    、二胡,对,还有唢呐。”

    “我知道有唢呐。”

    李四邺道:“这里面,除了唢呐,笛官笙箫都是,靠着几个孔发声。早在正德年间,有个叫做王磐的写了受《朝天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