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钦差
字体: 16 + -

第104章 说好的情场得意(1)

    费一流笑道:“那倒不一定是宫中无美人。皇上可能是审美疲劳,所以出来寻求刺激啊。不过你刚才说到这个带动了花粉价格的涨幅,某种意义上说,这倒是皇上事必躬亲地在拉动gdp增长啊。虽然这种经济全都是泡沫吧。”

    如烟听到“寻求刺激”,眉间微蹙,心事重重。

    过了半晌,她才道:“我也听说过,有时候出于某种政治原因,只要大臣们商议后觉得可以封妃封后,哪怕是皇帝不同意,也只得作罢。比如万历皇帝吧,想要封自己的所爱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奈何朝中大臣阻拦,最后也未果。”

    费一流道:“这么说来,皇帝选妃,也要看大臣们的脸色了。战战兢兢地做了多年太子,稍有不慎就会被废掉、被有野心的兄弟们所顶替。好不容易熬成了皇帝登基,选不过是个妃子,居然还要看他妈的大臣的脸色,真成了跪着要饭的了。”

    如烟问道:“公子这是说我朝的光宗皇帝吗?”

    光宗皇帝朱常洛在皇帝位仅仅一个月,此前做了二十六年的太子。

    他是万历皇帝的儿子,是当今圣上天启皇帝朱由校之父。

    说道这里,费一流笑道:“涉政了啊。锦衣卫怕不是就坐在隔壁,我们再这么谈下去,就被抓走关到小黑屋里去了。”

    如烟低头含笑,忽而抬头道:“我想起来,这里的七夕习俗,却是与我们那边的不同。”

    “哦?”这个话题好啊,不涉政,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如烟道:“在久安过七夕,即使是丽春院的姑娘,也都在中午时分,将一半井水和一半漳河水,混在一个碗中,放在日头下。暴晒之后,水面结膜。姑娘们都把绣花针投到水面上,看碗底的投影形状,这叫做‘乞巧’。”

    费一流心想:男耕女织的小农社会中,久安城又是丝绸重地,从此便可以看出对于针线活的重视了。

    如烟道:“投针于水观水中日影乞巧之时,有的针影粗如椎,这便是不巧了。姐妹们之中数茗兮的针影最巧,散如花、动如云,宛如一幅画。””

    “那你的针影呢?啥子模样?”

    如烟“格”的笑出了声。“我的,一般般吧。”

    她又说道:“我想起来,还有一位女子的针影最为特别,宛如一张俊俏的人脸。”

    “啊?这不符合科学吧。”影子可以如此吗?理工科学得不精,不要骗我。

    如烟道:“大家都说,这针影与那姑娘的姻缘有关,或许那就是她未来郎君的模样。”

    “高级,一针钟情。”

    如烟又说道:“之前在扬州时,每逢七夕,都会在庭院中建造彩楼,又称是乞巧楼。到了上灯时分,妇女姑娘们都精心打扮得极为漂亮,准备好美味佳肴、水果酒浆,按照长幼次序,祭拜织女,向织女乞巧。”

    费一流道:“怪不得今日姑娘如此好看呢?和红颜新妆的新娘子一样美翻。”

    如烟浅笑:“还不知道公子是哪里人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