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忽必烈
字体: 16 + -

第31章 通盘的打算

    “文天祥是个儒生,没有作战经验,但却出语惊人。”谢皇后对贾似道到,“现在,文天祥组织军马,他是准备抗战的。”

    “皇后,如果说去合州,臣愿意前往。”贾似道到,“早几日,我和留梦炎丞相谈及此事,现在,蒙古军队以往之所以能所向无敌,一是靠蒙古铁骑披坚执锐,二是靠出奇致胜。此次蒙哥汗亲征四川,铁骑在水乡不能展其所长,四川一带,限以大山深谷,扼以重险荐阻,迂以危途缭径。我方乘险以用奇则难,敌方因险以用奇则易。况且双方力量悬殊,我方的战略意图明显暴露。现在,我有一个通盘的打算。”

    “说说看吧。”谢皇后看一眼贾似道,“有什么良策?”

    “有。”贾似道看一眼身旁那些仆地的臣子,他抬起头,“坚壁清野以待之,那些蒙古人无掳掠以为资,无俘获以备役。以有限之力,冒无限之险,虽有奇谋秘略,无所用之。”

    “贾丞相的话是有道理的,我知道他所说的情况一定会变为现实的。”留梦炎双手持笏,轻咳一声说,“蒙哥大军在进入合州地界以后,现在完全丧失主动,兵势滞遏难前。大军如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我知道贾大人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尊贤使能,尊主庇民,恳请皇后把用人的重点转向天下大贤,那就是贾大人。”

    “是。”众臣附和。

    “贾丞相。”谢皇后微笑一下,“向你们询问古今治乱兴亡之道,现在,我知道也是难得的人才,只是文天祥现在民众威望在与日俱增,我希望你将他留在自己身边,协助自己干一番事业。”

    “不。”贾似道笑了一下,“如果我答应了皇后的要求,那么,我的一些布置或者是设想,不能实现的。现在,我是想广延四方之士,也知道朝庭表现得求贤若渴。多年来我一直积极招纳人才,现在四方人才如潮似涌地流入我的幕府之中。我朝现在改革政治,我本人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乃我平生志向。是的,要想平治天下,就离不开有真才实学的大儒;要想治理好我大宋朝,必须实行孔孟的圣人之道。我网罗人才,广招天下英俊,讲论治道的用人方略及施政方针。当然,现在,世人称道的是皇后的爱民之誉,如此,皇后好贤之名迅速传遍天下,人们争先恐后地推荐自己了解的人才,一批有识之士迅速云集到我的王府。我想觐见皇后公开宣布以后我们要以儒学安天下、治天下。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可以为中国之主。士于此时而不自用,则吾民将成为斧钺之质,土野之粪,将会无遗类矣。典章、礼乐、法制、三纲五常之教乃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之,不可以马上治。我不敢奢望自己一个就能打败蒙古人,但我期求的是糅合各方兵力,制定一代之法。象文天祥那样的人,我知道其中不仅有满腹经纶、名闻天下的学者,而且有精通兵法战策、治国之道的谋士,我说过了,天下可以马上得之,不可以马上治之。用武力夺取天下,用儒学和汉法治理天下,但是,今民生困敝要想救焚拯溺,宜不可缓。盍择人往治,要其成效,俾四方诸侯,取法于我,则天下均受赐。现在,要对地方管理机构的改革,对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整顿。调整赋税政策,减轻经济剥削,这是实行德治、仁政的主要政策之一。我还设想推行货币改革的制度,积极发展商业,促进经济文化交流。行于野民安其乐,出于途商免其露处;观民俗则庶而有教,察军志则又知夫怯私斗而勇公战。威行惠布,阳开阴肃,内外修治,略无遗策,河远流润。现在,我朝兵力虚弱,城郭萧条,不见人迹。残民往往鼠伏山谷间,相与捋草实,啖野果,以延旦夕之命。强梁啸聚,伺隙相攻。如果运用各方力量去抗击蒙古人,既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又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忽必烈果断地分派诸将到诸州去戍守。奏割河东解州盐池以供军食,立宣府于京兆,屯田凤翔,受盐入粟转漕嘉陵。夏,遣王府尚书姚枢立京兆宣抚司,以孛兰、杨惟中为使,关陇大治。现在,可以让文天祥那些人劝农使,督民耕植,如果那些文人能把我大宋整顿得焕然一新,改善了政治,繁荣了经济,也会为我去抗击蒙古人起到重大作用。”

    “听你所言,你意亲自出征?”谢皇后看一眼贾似道,“听说忽必烈与蒙哥不合?现在忽必烈从漠北又来到合州了吗?听说当初他驻军六盘山,准备越过四川和吐蕃地区,南下征服大理。为了顺利通过吐蕃地区,正派人到凉州召请八思巴到六盘山军营会见,不过,那吐蕃地区百姓生活贫困,怕是难以配合吧。忽必烈南征大理兵分三路,兀良合台率西路军进入吐蕃地区,忽必烈自率中军随之穿过吐蕃,诸王木哥、塔察儿、阿必失哈等则率东路军由白蛮向大理趋进。由于得到吐蕃僧俗百姓的支持,忽必烈的三路人马顺利地通过了雪域高原,又在吐蕃向导的带领下顺利地翻过雪山草地,横渡大渡河,进入大理,三路兵马在金沙江东岸会师,10余万大军一齐向大理城逼近。专权的高祥、高和兄弟挟持段王爷弃城逃走,百姓献出城门,蒙军进入大理城。忽必烈命诸王守卫大理,亲自率军出龙尾关进抵赵睑。命诸将追击高祥,将其擒斩于姚州。兀良合台父子率军追击段兴智,段兴智投降,大理全境平定。忽必烈任命任时中为宣抚使,现在,他已经班师北还金莲川了。”

    “是的。”贾似道说,“那忽必烈回到漠北后,命令子聪师徒负责勘察地形,参照各国都城的样子,修建一座新城。子聪和尚与谢仲温认为桓州之东、滦水北岸的龙岗是一块风水宝地,宜于建城。忽必烈任命谢仲温为工部提领,具体负责修城工作。新城建成后,有人建议此城龙岗蟠其阴,滦河经其阳,四山拱卫,佳气葱郁,地处南北交通要道,可定名为开平,暗含开天下太平之世之意。忽必烈大张旗鼓地行施汉法,在漠南汉地的权力和势力迅速膨胀,回到金莲川又令刘秉中等营建宫城,以为驻跸之所,蒙哥自谓遵祖宗之法,不蹈袭他国所为,对忽必烈的做法极为不满。蒙哥容不得他的兄弟势力超过自己,更容不得忽必烈的王者之气成了气候。他下令解除忽必烈的兵权,派遣其亲信大臣阿兰答儿、刘太平到陕西、京兆、河南等地全面清算钱谷,设钩考局,大行钩考清查财赋。说是钩考,表面上是检查京兆与河南的财赋,实际上是要否定忽必烈用汉人治汉地的成绩并彻底瓦解他的势力。当时,忽必烈心里也很明白。来的人清查对象集中在忽必烈所设置的经略司、宣抚司等机构的大小官员,阿蓝答儿等颁布了清查条例一百四十二条,几乎所有忽必烈藩府的旧臣都被罗织在内。忽必烈躲过了那场灾难,现在,总是蒙哥对他放下了心。此次南征,忽必烈依然心有余悸。现在,忽必烈正与蒙哥一起攻打我合州。”

    “你有信心打败忽必烈吧。”谢皇后有些犹豫,“其实,我觉得你还是留在临安,这样,我更放心一些。”

    “我愿意随贾丞相一起出征。”老华和纳罕还有晓涵进来了,老华目中无人一样,径直走向谢皇后殿前,然后,看一眼纳罕和晓涵,轻声说“拜”,然后,伏下身子,跪在地上。

    “华卿家,你怎么来了。”谢皇后有几分惊奇。

    “此次出山,不为别事,就是为合州战事。”老华看一眼贾似道说,“贾丞相,出征的路上,怎么能少了我老华呀。”

    “当然,如果你愿意,我是非常高兴的。”贾似道似乎有些犹豫,“不过,此去路途凶险,哪如你出世自行生活,想当初,你要辞去官职,现在却要来参战,真的不怕蒙古人?”

    “不怕的。”纳罕在心中默念着什么。

    “纳罕,我知道现在神月教的势力迅速膨胀,如果不是谢皇后酷信巫觋卜筮之术,我对你的表现也是十分气愤的。我和你,也有数月没有见了吧,怎么,也是忍耐不住寂寞生活,要来凑合这个抗击蒙古人的热闹?”贾似道笑了。

    “贾丞相,当初,我是求过你的,那时,我真的想复我伊儿汗国,现在,看来,不行了。”纳罕看一眼贾似道说,“我纳罕王族,现在只有我纳罕三兄弟,一个沦为劫匪,一个游荡江湖,只有我,觉得你贾大人是天下大英雄,可惜,你不愿意帮我复国。现在,我倒想参与你一起去抗击蒙古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