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忽必烈
字体: 16 + -

第18章 忧郁的神色

    “元好问,我的感觉是忽必烈处置了帖古伦,真的,我有这样的感觉。”晓涵的目光里充满了忧郁的神色。

    “来,别为一个女人伤心了,喝酒。”元好问爽快地笑到,“你愿意和我一起来见忽必烈,而且,现在忽必烈也同意用我了。这是好事。晓涵,能来到这穷乡僻壤,我觉得忽必烈也就应当觉得这里是蓬荜生辉了。”

    “凡事顺其自然,荣辱处之泰然,逆境不以为然,顺境防患未然,勤俭行善毅然决然,名利看得淡然,失意学会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怃然。”晓涵看了一眼有几分自鸣得意元好问说,“好吧,今天咱们要放开喝一些酒的。既来之,则安之嘛。是的,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这就对了嘛。”元好问看一眼晓涵说,“晓涵姑娘,当年我也是雄心勃勃追求仕途功名,却屡遭挫败,现在真的是落魄穷愁了。也许,一切都是天意,你说是不是?其贤者拙者,常感受痛苦,我也是有着这样坎坷的命运,真是古来才命两相妨,反差正我是体会到中国文人的悲伤了。晓涵姑娘,听你言谈还是能感觉你是读不少书的。”

    “别笑话俺了。”晓涵看了一眼元好问,“你的心思俺是知道的,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生活,要实际的东西。干庄稼活怕累,做生意怕赃,到外面跑一跑,又怕吃不了那个苦。我的意思,也就是混一口饭吃。生活是一场,人生也是一场梦吧。当这场梦醒后,一切的一切都将为零,新的一天开始,最伤心的心将交给时间去忘记。我决不向命运低头,坚决不走回头路。做人普要抬头挺胸大胆向前走,走属于自己的路,做属于自己的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某个地方毕竟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现在,也是想放松一下自己。这些年,就是觉得自己活得有些累。元好问,如果你不是心里总想着那个姝妹,也许,咱们可以考虑一下的嘛。是的那个姝妹一定是为你痴为你累为你受尽所有罪,为你死为你狂为你咣咣撞大墙,是这样的,你也是心中有爱的。”

    “有呀,是姝妹。”元好问哈哈笑起来。

    这个时候,忽必烈大营一阵骚乱。

    有会传报,忽必烈的母亲唆鲁和帖尼去世了。

    忽必烈铺开一张宣纸,奋笔疾书一篇饱含母子之情的祭文祭圣母太后唆鲁和帖尼文继年月日,儿忽必烈谨以清酌遮羞之奠,祭于圣母皇太后唆鲁和帖尼之灵:嗟嗟母后,而至然耶,自古莫不然,吾又何嗟,人之生世,似梦一觉,其间利害,竞亦何校,当其梦时,有乐有悲,及其既觉,岂足追维。凡物人生,不愿为材,栖樽青黄,乃木之灾。子之中弃,天脱帚羁。玉珉琼琚,大放厥词,富贵无能,磨灭谁纪?母之自著,表表愈伟。不喜为斫,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问。母之文思,而不用世,乃令子孙,掌帝之制。子之视人,自以无前。一斥不复,群飞剌天。嗟嗟母后,今也则亡。临终之音,一何琅琅,遍告诸嗣,以寄哀思,不鄙谓余,亦托以死。今凡亲情,观势厚薄,余岂可保,能承母托,非我知母,母实命我,犹有鬼神,宁敢遗堕,念母永归,无复来期,设祭灵前,矢心以辞。呜呼哀哉。

    忽必烈叩祭壬子年八月癸丑日,在一块巨大的白绫上,用蒙古文墨书一奠字,祭坛中央供奉着唆鲁和帖尼的灵位,灵位两侧依次是香炉一、牛二、羊三、马、酒醴、红织金币及裹绢各三匹。兀良合台偕萨满巫觋,据地为坎,焚火烧饭,马肉马骨发出剥剥的爆裂声。蒙古巫觋口念祝语,以国语盛赞皇太后辉煌业绩以祭焉。蒙古巫觋祝祈已毕,忽必烈率众将士跪拜灵前,口诵祭文,凄凄切切,情感长生。苍山为之泣噎,碧树为之落泪,气氛訇然。一个星期以后,忽必烈率他的幕僚赶回哈刺和林。万里晴空。万安宫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忽必烈双膝跪在藏青色的地毯上,脱掉帽子,将腰带搭在肩上,向蒙哥汗行九叩拜大礼。蒙哥眼中布满了哀伤,情绪显得很低落。母后身体原本就虚弱,又偶感风寒,病势日沉,终致溘然长逝。许国祯说,母后是积劳成疾、心力衰竭而崩。母后何时出殡,望大汗训谕。忽必烈依然跪拜不起,一则为面见新君,二则是寄托对母亲的哀思。起来吧。蒙哥指指在忽必烈身边放好的一把扶手椅,你一路鞍马劳顿,且坐下谈话。忽必烈扼要地向蒙哥汗禀报了兵发六盘山诸事,特别提到他遣使邀请萨迦派新任教主八思巴为萨班舍利塔举行开光仪式一事,之后,八思巴便离开凉州,前往朵甘思。原来,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军事、政事之后,立即向驻扎在凉州管辖吐蕃地区的阔端王子发去令旨:有名萨迦喇嘛之殊胜尊者抵达凉州,应作我之上师。但由于法主萨迦班智达年老体弱,旅途患疾,未能奉命前往忽必烈的潜邸。阔端丝毫不敢懈怠,立即派长子蒙哥都带兵护送八思巴应命前往。在金莲川的忽必烈非常重视和八思巴的关系,后来,八思巴大喇嘛在朝中的官职称作被称为大住持,忽必烈还通过八思巴的举荐,任命了总管西藏事务的官员为萨迦本钦。八思巴喜爱的弟子桑哥,因通晓藏、汉、蒙、回几种语言,开始由八思巴任其为译史。忽必烈看中桑哥的才华,将其从八思巴处召来,委以各种官职,他与八思巴潜邸会晤不久,教主萨迦班智达不幸病逝凉州,弥留之际遗嘱将法帽及衣钵传给八思巴,同时将自己在吐蕃地区的弟子也全部托付给他。这样,年轻的八思巴在萨班去世后即按萨迦派教规成为该教的新任合法教主。无论阔端还是八思巴都不敢违背掌有生杀予夺大权的忽必烈亲王之命,阔端便向忽必烈派出使者,告之,萨班大师幻灭归天,今由他的侄儿和忠实弟子八思巴承继衣钵。待处理完大师后事,八思巴将再次拜会亲王。法主萨班遗体火化,阔端派人护送其舍利子到位于城东南的幻化寺安葬,次日,蒙哥都便亲自陪同八思巴赶往忽必烈行宫会见这位蒙古亲王。在金莲川,忽必烈对八思巴一见如故,欣喜之余,赐给凉州蒙古马军一百,留下八思巴结为施主与福田。金莲川并未给八思巴留下美好的记忆。八思巴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是藏族历史上继松赞干布之后又一位伟大的人物,同时他在元代历史上亦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倍受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与推崇阔端信使送来急报,阔端大王去世。八思巴悲痛欲绝,恳乞西还凉州。他不得不返回离开旬日的萨迦北寺,因为他担心阔端的去世将导致一场事变,尤恐危及自己的同胞弟弟恰那多吉。此外,作为萨迦派惟一的传票接代者,他还必须回去筹备八月为萨班灵塔举行的开光仪式,并考虑自己受比丘戒之事。八思巴虽然顺理成章地成为萨迦派一代新教主,但因时局变化,加之自身资历尚浅,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前藏、后藏地区严峻的政治形势和增强自身实力这样两难的选择。一方面他要寻找坚实的政治靠山,另一方面他又必须确保自己及本教派的崇高地位。面对风云突变的形势,八思巴镇定自若,夜以继日诵读参悟佛法大要,加强自身佛法修养,同时坐待政治时机。他的弟弟恰那多吉则悉心学习蒙古语文,以备未来之需。尽管法主萨迦班智达临终前曾嘱咐侄儿回故乡萨迦跟萨迦派萨班弟子伍由巴索南僧格大师受比丘戒,然则八思巴权衡的结果,选择了噶当派高僧涅塘巴札巴僧格担任了他受戒之堪布。佛教僧人一向将受比丘戒视为人生之一大幸事,通过受戒可确定师徒关系,而广请授戒上师则可弥补八思巴远离家乡造成的与吐蕃佛教各界各派高僧缺少接触的不足。两天之后,八思巴在萨班示寂致吐蕃地区高僧大德书中,重申了蒙哥汗对萨迦派领先地位的承认,并且积极遵照蒙哥汗之命,派遣格西多吉周和格西松巴周带人前往蕃地,协助蒙古在吐蕃的括户和安抚藏区人心等事宜。八思巴已离开了凉州,吐蕃地区的括户工作搞得很有起色。蒙哥汗说,如果顺利的话,他已抵达朵甘思。这是他离开凉州时送来的两封信函的副本。忽必烈双手呈上八思巴的信札。蒙哥汗先拆开其中一封,仔细地研读起来。八思巴致涅塘巴札巴僧格授比丘戒书。祈愿吉祥,向上师及矽殊菩萨顶礼。向与三世如来所有佛意无别之上尊者、智慧本性之法主虔诚顶礼。谨以诚敬之心奉书如下:具足福德智慧二部资粮,具七种殊胜功德而降生,依先进誓愿之力而身具三学圣德之上师,犹如以智慧之舟渡往海岛觅取善分别之宝物之舵手,以功德之宝为严饰而慑服诸学者众生而为众生所悦服之伟人、天畀人世之导师扎巴僧格尊者,释迦牟尼之沙弥僧持金刚洛追坚赞贝桑波八思巴弃却傲慢之心,虔诚祈祷:具有无边慈悲之法主,为利益此世间之外的有情众生,明显如来佛之无垢吉祥,结大法印,示无数神幻而入于寂灭。但彼遗言谓:汝等不论何事都将得到善果。现今皇帝安居于索申地方,汗王以当前事物铭记于心,下诏对僧人、方士等敬神者叶概免除兵差,使之安居乐业,并命萨迦派管理所有执事和众僧。为赍送此诏书,清查人口及迎请上师,已派遣格西多吉周和格西松巴周前来。法主在世时,经常去皇子阔端驾前,吾一时无福,故未能听授满足心愿之教法。所以曾经论向您学习经论,并请您任传授比丘戒之上师,法主亦表同意,并致书予您,吾亦尝致书蔡恭请,但您未能前来。如法主在世之时您能前来,他定会高兴。法主曾日:他若故世,有上师您在他就可以放心等。多方邀请您仍未前来,不知何故,颇令我失望。而今法主已故,又别无上师,帮仍寄望于您,愿向您学习戒律、般若、因明等诸多教法。法主临终时嘱吾日:你未受比丘戒,令我不安,其余并无挂念。当时,身边诸人俱言:请不要如是说,当作法事,祈愿长寿。法主答此事甚难。未准。吾问万一法主不在,当请谁为上师。法主答当今卫、藏、康三地尚无有如上师扎巴僧格博学而又尊胜者,他可与辛底巴媲美。足见法主仍有此心愿,故请您为实现法主遗愿而前来。如您不来,又无其他合适之堪布,恐吾今生难受比丘戒,亦不能听受许多教法矣,故惟可寄望于您。如今法主已去,只有求请您一人,此情望鉴察。若您前来,因您具有与法主无别之善慧,可遂吾之誓愿欤。所述此语,若吾有一句虚妄,持金刚之智慧金刚得会燃烧,使吾心脏迸裂百瓣。此言可请具慧眼之诸佛陀为证。其余敬呈之语谨以诗体奉告:吾之上师已寂灭,人于幻化坊城中。智慧太阳已西沉,慈悲祥云已散净,誓愿甘雨亦已停。叹吾之福何其薄,只因福薄乃有此,故此向您来祈请,您若不发慈悲心,吾之上师依哪位。书写此邀请信时,思念上师之功德,与您相隅于他乡,不禁悲伤下眼泪。丁碲之愿力,加上您之慈悲心,妒再加吾之祝祷愿,此请求圆满实现。如此乞求未接受,使我感到很难受,誓愿慈悲又何在,悲痛得吾泣又叫,虽无缘分还有用,您之慈悲何不发,鞭策促动奋力争,像疾风速至吾处,您若至我处,其一是您对萨迦派之看重,其二是为吾授比丘戒而来。窃以为吾等之间的根本情分亦会因此建立。如今您对我方,现今国家安定,行路容易,朵康一带俱系我们的弟子,此点请您牢记在心。为了此事,吾已派岗曲巴前往,他将尽力服侍您。随信所附礼品及您前来所需费用由国王府提供白银五十三大锭。所献不多,待您来此之后吾等众人在教法及享用方面不需发愁,定会丰足如意。阳水鼠年二月三日写于凉州王宫之佛殿祝愿吉祥。蒙哥汗读罢信札,脸上露出几分欣喜的笑容。他又把目光投向现今皇帝安居于索申地方,汗王以当前事物铭记于心,下诏对僧人、方士等敬神者一概免除兵差,使之安居乐业,并命萨迦派管理所有执事和众僧。为赍送此诏书,清查人口及迎请上师,已派遣格西多吉周和格西松巴周前来此句,反复诵读两遍,片刻,轻声说道:知我者,八思巴也。放下信札,蒙哥汗注视着正专注地望着他的忽必烈,不知为什么,脑海中重又浮现出自己即位前后国内发生的一幕幕往事。自从1241年窝阔台汗逝世,六皇后乃马真临朝称制,她变乱旧章,残害大臣,敛财无度,民不聊生。公元1246年8月贵由即位,却仍受乃马真牵制,无法真正施展胸中抱负一抑郁寡欢。不久,乃马真、贵由汗先后去世,又由贵由妻斡兀立海迷失皇后临朝称制,她与她的婆婆一样,无能制国,误国乱政。从乃马真到斡兀立海迷失皇后称制的这十年间,可以说是蒙古立国以来最为混乱的十年,不仅王室内部权力斗争日趋激烈,彼此攻杀不断,几大汗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也均处于停滞状态。然自壬寅以来,法度不一,内外离心,而太宗之政衰矣。直到蒙哥即位才彻底结束了这种各大汗国各自为政的分石小裂局面,因此,蒙哥的即位,对蒙古历史而言,着实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蒙哥也为耶律楚材过早的去世惋惜,他称制以后,朝中真是多事之秋。耶律楚材,是契丹皇族的后裔,辽朝东丹王耶律突欲的八世孙。耶律突欲是契丹皇族中最早接受汉文化的人之一,他治理东丹,一概采用汉法。他对中原文化十分推崇,有很厚的汉学功底,契丹贵族内部动乱时他逃到中原度过了其后半生。他的后代有一段时间也是在中原生活的,后来才辗转回到辽并成为金朝的贵族。汉学的影响一直在这个家族延续下去。自耶律楚材的祖父起他们家世代为金朝的达官贵族,常居燕京。当时燕京是北方封建社会的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有深厚的汉文化的基础。这使得耶律氏世代受到汉文化熏陶,形成了读书知礼的家风。耶律楚材出生时,他父亲感到金的大势已去,取左传中虽楚之才,晋实用之之典,给他取名耶律楚材。他从小博览群书,天文、地理、历法、数学、医学,三教九流,无不精通,特别是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更是浸入血脉。耶律楚材还曾师从曹洞宗宗师行秀,所以受佛法的影响也是很深的,他虽洞达佛理,而其性格实与儒家近。其毅然以天下生民为己任,古之士大夫学佛者,从未见有此种气象。他的一生在思想上一切以佛祖为皈依,在行动上又遵循儒家的济世安民之道。他曾说:以吾夫子之道治天下,以吾佛之教治一心,天下之能事毕矣。他虽崇尚汉文化,却没有汉族士大夫的狭隘的民族情绪和偏见。在他看来,没有什么华夷之分和华夷之防,他的政治理想是华夷一统,共享太平。成吉思汗攻下中都听说耶律楚材很有才能,就下令召见他,让他在自己身边办事,耶律楚材以长胡子出名,史称他美髯宏声,成吉思汗叫他吾图撒合里,是蒙古族长胡子的意思。在成吉思汗的西征中,耶律楚材特别受到他的宠爱,因为耶律楚材会星象占卜,预言常常应验,所以成吉思汗对他更加器重。成吉思汗去世以后,窝阔台即位当了大汗。他重用耶律楚材,使耶律楚材在改变蒙古帝国的统治方式和剥削方式上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耶律楚材把帝国向着他理想中的儒家方式来引导。蒙古帝国在入主中原之时虽然有贵贱尊卑之分,但是从来没有像中原地区封建王朝那样有严格的君臣之别。这种状况也是被身受礼教君臣思想教育的耶律楚材打破的。窝阔台被选为大汗之后,在选举大会上,耶律楚材对察合台说,你虽然是大汗的哥哥,但是从地位上讲,你是臣子,应当对大汗行跪拜礼。你带头下跪了,就没有人敢不拜。于是,察合台就率领黄金家族和各级长官向大汗窝阔台下拜。从此,蒙古国有了尊汗的下拜礼。耶律楚材为了保持汉文化并使蒙古上层接受汉文化,利用蒙古贵族的实用主义思想,名为因俗而治之,主要从保护和任用儒才、传播儒家礼教的方面入手。蒙古征服了中原地区后出现了一个问题:该如何治理这个文化先进的地区。耶律楚材上奏说,天下虽得之马上,不可以马上治。他深知要统治中原非用中原的制度不可,而熟知汉法统治之道的是汉儒士。于是他在得势之时大力保护汉儒士并引荐他们进入仕途。这其实就是元朝汉化的开始,只是后来他们的汉化较清王朝迟滞了许多。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时,将领们纷纷抢夺金玉财宝,他却收集保存了许多文集和大量的药材,后来军中疫病流行,这些药材救活了好几万人,后来,他奉命到燕京整顿秩序。当时京畿之内,许多权势人家的子弟,一到黄昏便驾着牛车出来结伙抢劫,行凶杀人。他病死后,有人诬陷他藏有私囊,检查以后,发现除了琴棋书画金石遗文之外,别无所有,足见他的清廉。耶律楚材是一位学者,他追述随军生活的西游录记载了我国新疆和中亚、西亚的见闻,是研究历史地理的重要著作。蒙古铁骑虽然在军事上所向披靡,但其胜利后的统治则充分暴露了其落后性。于是在中原地区出现了胡化与汉化的冲突,耶律楚材以其智慧与能力引导统治者看到了汉文明的优越,使蒙古国本身没有的礼仪、赋税制度建立起来,使蒙古落后的分封制和部落联盟的管理制逐渐消失,使蒙古幼稚的法制得以发展成长。在蒙古国向元朝过渡的创业中功不可没。但这其中的遗憾也令耶律楚材惋惜不已,他在有生之年提出的许多建议和构想都没有得到有力的贯彻和实施,受到了贵族和商人的阻挠和破坏。这与当时的社会情况及民族性是分不开的,统治者有心敛财兴武、无心安抚百姓,百姓在兵荒马乱中也无心生产而疲于奔命,但是耶律楚材的倡导确实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功用。在后来忽必烈的建朝大业中,在蒙古进一步的汉化中,基本上沿袭了他走过的道路,并发扬光大。即使是在元朝灭亡之后,退回蒙古草原的那些贵族们在建立新政权的时候仍然不自觉地遵循了汉制中的若干原则。虽然蒙古的汉化很浅,但非耶律楚材,忽必烈之创业功勋可谓难矣;非忽必烈,耶律楚材之壮志亦难酬矣。四大汗国在研究蒙古和元代历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所有的历史学家和学者都绕不过对由四大汗国所组成的超级帝国的研究。他们名义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实际上又各自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四大汗国是蒙古统治者逐次在西征胜利中扩张领土的结果。四大汗国的出现,是蒙古族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蒙古西征后,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被称为四大汗国的统治者在血统上均出自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彼此血脉相连。四大汗国中的钦察汗国是成吉思汗的孙子、西征统帅拔都所建,疆域最为辽阔,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今匈牙利、波兰一带,都城萨莱在今俄罗斯阿斯特拉罕以北。由于拔都的大帐使用金顶,因此在欧洲史书中钦察汗国也被称作金帐汗国。钦察汗国是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和商业贸易中心。在汗国内,拔都的13个兄弟及其后裔各有世袭封地,拥有军队。拔都的兄长斡儿答及其后裔据有今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形成了白帐汗国。贵由汗去世后,拔都支持蒙哥夺取大汗位,打击窝阔台、察合台两系势力,乘机占有河中地区。汗国内居民成分复杂,社会发展水平不一。由于统治民族蒙古人占少数,因此他们逐渐突厥化。拔都之弟别儿哥在位时名义上仍对蒙古大汗称藩,实际上汗国已成为独立国。别儿哥因同伊儿汗国争夺高加索地区,无力东顾,于是河中地区被察合台之孙阿鲁忽占领,别儿哥便支持窝阔台之孙海都对阿鲁忽作战,帮助海都崛起。拔都之孙忙哥帖木儿继位得到忽必烈的正式册封。蒙哥之子昔里吉背叛元朝,劫走皇子那木罕,送到与海都联盟的钦察汗国拘留了数年。钦察汗国脱脱汗出兵协助元朝攻打察合台后王笃哇、窝阔台后王察八儿,笃哇、察八儿战败,归顺元朝。月即伯在位时,汗国达到极盛时期。迁都到别儿哥萨莱城与伊儿汗国、埃及等国通好,对外贸易兴隆。***教在伏尔加河下游广泛传播,此后钦察汗都信奉***教,部分蒙古牧民也***化。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初领有西辽旧地,包括天山南北路及今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地区。初建都阿力麻里,察合台系后王笃哇与窝阔台系后王海都联合屡与元朝皇帝军队争战,后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复分裂为若干小国,汗权旁落。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的封地。领有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建都叶密立,窝阔台继帝位后将封地赐给其子贵由。蒙哥汗即位后以窝阔台系诸后王屡与作难将封地分割,分授诸王,以去其势。窝阔台子合丹领别失八里灭里领额尔齐斯河之地,窝阔台孙脱脱占领叶密立,海都占领海押立。伊儿汗国的建立者是蒙古第三次西征的统帅旭烈兀,他与元朝统治者同为拖雷后裔,关系也较其他汗国更为密切。其疆域东起今阿姆河西至地中海北自高加索南抵印度洋,是沟通亚欧两洲经济文化的重要枢纽之一,忽必烈当朝时曾经与伊儿汗国双方互派官员、工匠,经济和文化交流也很频繁。合赞汗时进行一系列改革,清除积弊制定税率整治驿站,鼓励农桑统一货币及度量衡,加强法制提倡文治,是汗国最盛时期,农牧商业均得到发展,岁入增加。同时合赞汗为争取当地领主和***的支持,改奉什叶派***教为国教,废除大汗称号而改称苏丹,加速了当地蒙古人的***化进程。后诸王争立,汗国陷于分裂,国势益衰,被帖木儿帝国所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