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忽必烈
字体: 16 + -

第7章 大漠孤烟直

    一匹很大的狼朝忽必烈扑了过来。

    那是狼王,这个时候,忽必烈心里明白,自己性命休矣。见狼王朝自己猛扑过来,他闭上了眼睛。忽必烈觉得自己就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但过了好长时间,眼前却静地有些可怕,睁开眼睛,眼前的一群狼都倒毙在地上。

    晓涵就立在忽必烈的眼前,这个时候忽必烈有些不可思议。

    “这是怎么了,晓涵,难道说是你杀的狼?”

    “嗯。”晓涵点一下头。

    “怎么会是这样。”忽必烈有些不太明白一个弱女子怎么会出手如此之快。“你在哪学的武功?你的师傅是谁?”

    “现在你没有必要知道的,忽必烈,我们来你们这里讲和,也许,你只是觉得我们是来求饶的。其实,我知道你们与大金国有着世仇,以前,大金国每三年都要对你们长到马鞭子高的男孩儿进行一次杀戳。现在,你们蒙古人强大起来,我觉得这是你们报仇的时候了。我不管你们如何的打打杀杀,但是,如果真的要总是这样,有什么意思呢。其实,我是设想着自己是过一种归隐山林的生活,但是,没有办法,是你们总要挑起战争。”晓涵轻嗟一声说,“不管怎么说,我也算是为朝庭做点事吧。百年之后,我们都是死的。这世界上,是没有长生不老的,生死是很平常的事情。就如花开有花落,要想开一些。我知道的。现在,你是和我一样吧。”

    “我怎么和你一样呢。”忽必烈有些莫名其妙,“你一个中原女子,我毕竟从草原来,咱们怎么会是一样呢。”

    “干脆点说吧,你和一样,是想干一些事情的。”晓涵格格的笑一下,“我的意思是说,你和我一样不想也不要浪费青春,当然,我也不想虚度岁月。只是我觉得你的天份不高,不过,在我眼里,你总是文不成武不就的样子。有点半文不武,有点不伦不类。”

    “你怎么可以这样说我呢。”忽必烈捉起晓涵的手说,“没办法。晓涵,我要是有你这么高的武功就好了。晓涵,你真的不愿意说出你的师傅是谁吗?现在,我对你真的有好感,想和你交这个朋友的。用我们草原的话来说,哪怕和你结为安答。”

    “结安答,那是你们男人之间的事呀。”晓涵摇一下头,把忽必烈捉住的手抽了回来。

    “晓涵,你真的很可爱。”忽必烈的眼泪溢了出来,他低下头,拭一下眼泪,再睁开眼睛的时候的,眼前的晓涵已经不知去向。

    夜里的寒风打着哨儿吹过来,忽必烈一阵惊悚,打了个寒噤。

    眼前的一切,忽必烈依然有一种恍如一梦的感觉,没有想到晓涵会有如此高的武功,就这样来无影去无踪,就这样说走就走了。什么时候还会来呢?忽必烈愁思茫茫地叹了口气。

    回到大营时,天色已经微明。忽必烈的父亲拖雷是成吉思汗的第四个儿子,在当年,成吉思汗那个年代里,战争真的是连绵不绝。忽必烈的父亲经常跟随成吉思汗东征西讨,或者留守和林,在整个战争中,拖雷富有作战经验,在后来攻打金朝的战争中,它实际上是主帅。后来由于窝阔台妒嫉他的才能,害怕他威胁大汗的宝座,借着生病而让他喝下了所谓的巫水,当然,也可能是毒酒,不管怎么说,拖雷死亡了。忽必烈的母亲是唆鲁禾帖尼,一个美丽而贤慧的富有主见的蒙古女性。她是突厥克烈部王罕兄弟札合敢不的第三个女儿。她为抚育、培养忽必烈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后来的忽必烈也的确没有辜负这位忍辱负重、含辛茹苦的母亲的厚望。父亲出殡时,忽必烈哭得死去活来。他想尽力控制自己不要过于悲伤,但没有办法,眼泪总是不听话地朝外流出来。父亲下地时,他感到自己的头痛欲裂,简直就要头脑暴炸一样,那个时候他想稳住心绪,但总是不能自抑地大哭大恸。内心的忧伤,让他感受到自己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痛楚。头脑后的那道裂缝,令他有些不能接受眼前的事实。眼看着父亲的棺材入了土,他不能自抑地号啕起来。他觉得眼前一黑,拼命地稳住心绪,尽可能地劝自己想开些。想到母亲说过的话,人不能活百年,人不能永远活下去的,人都是要死的。但不管怎么样,他就是觉得不能接受眼前的事实,为什么身体那样好的父亲,会说死就死了呢。只是觉得我分明听到父亲在夜里睡觉时咳嗽不休,觉得那是父亲重病的前兆,应当好好地劝导父亲治病的。有一种自责的心理,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当儿子的孝道。想到这儿,伤恸之极,在父亲下地以后的好多日子,他都是心神恍惚,只是想如何转移自己的情感,如何转移自己过于悲伤的情感。他知道,如果不把自己过于悲伤的情感转移出去,他的头痛会受不了的。那天夜里。夜色清冷。天上的银河横卧南北,星光闪闪。时而有一道流星划破夜空,时而传来几声狗吠,时而会有一些走夜路的人从他居住的院门旁经过。那个时候,忽必烈是想出来做一些事情的,蒙哥,那个时候,已经掌握了兵权。忽必烈觉得毕竟是自己的兄弟,他才正的触动了心思,为朝庭做事,不懂得人情世故,如何做事。做事,要先学会做人。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呆在大院落里,觉得自己的心绪有一些好转了,头脑也不象早些日子那样疼痛得难忍受了。望着星光灿烂的夜空,想象着自己现在是不是应当准备一下。当然,蒙哥对自己是不放心的,首先是对自己的勾考。接着,让他跟随部队进攻大宋。进入秋季,到处是落叶缤纷。宋将吕文德率战舰沿嘉陵江北上,进援合州,中途被蒙古军史天泽部截击败退。合州援兵不到,蒙古又派汪德臣用云梯攻钓鱼城,汪德臣在城下喊话,劝王坚出降。值天大雨,云梯折断,在城下喊话的汪德臣负重伤而死。冉氏兄弟率部出城追击,蒙古军败退。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子聪,我想对你说一件事。”忽必烈对子聪说起遇到晓涵的事情。

    “当初,蒙哥对你勾考的时候,我说的是将来,你要善于利用一些中原人。我是金国人,但是,是因为当年成吉思汗亲自拜访过我,并且,我觉得是有感于知遇之恩呀。你们兴会飙举于大漠草原的蒙古贵族,凭借着金戈铁马,以气吞万里如虎之势,现在,是你,还是蒙哥,能否成为第一个入主中原的人,要看天意。”

    听了子聪的话,忽必烈沉吟不语,而今,在广袤的东亚大地上,他和蒙哥兄弟二人正在演绎出一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剧,这个事情的发生将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子聪是真心帮助自己的,当初,改定官制成吉思汗时中央官制比较简单,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汗廷政务的日趋繁多,在逐步接受周围政权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窝阔台开始进行汗廷和地方官制的改革。后来开始设立课税所,始立中书省,任命耶律楚材为中书令,粘合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右丞相。那时中书省的权力虽然不能与隋、唐、宋朝的中书省相提并论,与以后要建立元朝后的中书省可能有所不同,但它毕竟标志着蒙古政权的最高行政机构已经从内廷初步分立出来,标志着军政合一制开始发生变化。忽必烈想到自己以后的管理,要以其文治武功可以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相提并论,自从受命统领漠南汉地军民事,到如今攻打四川,最为惊心动魄的是什么。当然,是眼前蒙哥汗听说有人要谋反,并且亲自率领在中央兀鲁思的汗廷官员和右丞相忙哥撒儿、左丞相孛鲁合阿合以及到会的东、西道诸王、百官,在鲜花般艳丽的后妃和气宇轩昂的百官簇拥之下,登上大汗的宝座,亲自审讯脑忽、够态缈王的谋反案件,那个时候坐落于卢驹河曲雕阿阑的成吉思汗斡耳朵,巍峨雄伟,庄严肃穆。东、西道宗王,百官、后妃依次坐定,斡耳朵内沉静得只能听到轻微的喘息声。蒙哥汗环视四周,轻微的呼吸中略带严厉的声音回响在寂静的斡耳朵。当时,蒙哥大汗说,有些话说到你们,尽管这似乎不可凭信,并且不为理智所容,但是,仍然有必要必须进行严肃的讨论,必须进行开诚布公的谈话来搞清楚,以便从真理的脸上洗去嫌疑的污点。蒙哥汗冷峻的脸上布满了倦容,他加重语气说,大蒙古国大必阁赤中书省右丞相忙哥撒儿、中书省左丞相孛鲁合阿合听旨:你们要恪尽职守,谨慎、细致地去调查、处理好这件事情,不可放掉一个坏人,更不允许使潜藏阴谋之野心家逍遥法外。不管涉及谁,你们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允许姑息养奸。心怀鬼胎的诸王,心有余悸的那颜、异密们如坐针毡,顷刻间,头上沁出豆大的汗珠,个个面如土色。如何处置诸王谋反这一棘手的问题,使蒙哥汗在痛苦的思虑和矛盾中几乎度过了整整四天。他废寝忘食,整天在帐幕内踱来踱去。尽管要求严惩大逆不道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他依旧冷静地思考着这个关系到蒙古帝国前途和命运的大事。阔出之子失烈门、贵由之子脑忽、哈刺察儿之子脱脱听旨。蒙哥汗的声音低沉而洪亮,犹如雷霆般在阴谋者的心头掠过,如果指控你们的事实是子虚乌有,纯属一些居心叵测者的造谣中伤,那么,造谣中伤者将得到最严厉的惩处,以使人们对你们产生应有的尊敬。蒙哥汗的话音刚落,在座的东、西道宗王纷纷脱帽下跪,异口同声地否认道:我们对这件事情一无所知,请圣明的蒙哥汗明断。众卿请起,这件事只与极少数企图发动武装叛乱的阴谋者有关联,你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清白的,是帝国的忠实捍卫者。有道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种牵连无辜的愚蠢之举,我是坚决反对的。谁有阴谋,有预谋组织叛乱,我们会搞清楚的。成吉思汗的大札撒也决不会饶恕这些不法的狂妄之徒的。平时沉默寡言的蒙哥汗威严地坐在成吉思汗、窝阔台汗和贵由汗曾经坐过的御座上,宣布着一系列震悚人心的诏旨,把失烈门的王傅阿答毕带上来,当堂审讯。阿答毕在几名怯薛歹的押解下走进斡耳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