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风韵
字体: 16 + -

第21章 两广战争的结束2

    但梧州战斗的结果让元老院不得不重新审视南样式步枪输出的后果,在讨论结果出来之前,元老院先暂停了南洋步枪的出口。

    孙军门那边虽然没有被元老院责难,但现在军国利器没来源了,这仗就更没法打了。前面一方面是保住官位拉拢同僚,一方面是挣点外快,两眼一闭倒卖起了军火,起先是把家丁们用旧的卖了,后来就直接卖起新家伙了,算上还没送走的货,孙军门手上已经没有几只枪了。不得不说,澳洲快铳就是好,准头好,还不必担心炸膛伤着自己,家丁们按照鹿庄主家丁的法子操练了几回,已然有了强军的风气。孙军门在江南传来中止军购案的第一时间就带人去屺坶岛找鹿庄主,本不该自己去的,但兹事体大,面子也要不得了,不想刚到屺坶岛就听得鹿庄主竟然出海了,留下来的归化民告诉孙军门,鹿庄主业已卸任离开,新的庄主也将到来,鹿庄主特意在禁令到达之前划拨了500只步枪做账卖出了,只等孙军门交了钱就能提走,另外屺坶岛的200只南样式步枪也到了100发子弹的使用寿命,全部换装,旧有的步枪可以当做废铁按新枪的9成价格交给孙军门,火帽也可以按300发一只的数量配给,只是之后这买卖还能不能继续就只能听天由命了,若澳宋明国纷争一日不停,军火贸易便无从谈起。新到的庄主是何态度尚且不知,还请孙军门及早另想它法。

    在很多元老看来,这种军事扩散是有欠考虑的,一只步枪不过20两银子,确实,摊销下来,利润率高达1500%以上,但今天卖南洋,明天是不是还要卖大炮?这不是自己给自己增加游戏难度吗?这次伏波军会不会发飙?很多元老都已经准备好薯条和格瓦斯准备看工业部的笑话,可在元老机要传来的关于南洋步枪的讨论案中,元老们发现伏波军海陆军都没有提出任何反对的声音,魏爱文则表态这种钱不该让孙元化赚了,军火价格该提一提,另外除了南洋式步枪,还有标准砍刀、长矛的矛头、济州岛的弓箭都可以在明朝试试看销路,扶波君早期制造的火炮淘汰了,也可以直接高价转手给大名,这番提议,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准备到殖民贸易部了。

    海军也表示早期火炮可以出售,早期建造、掠夺的福船也可以高价卖,当然,海陆军同样表示服从元老院安排。明明讨论的是南洋式步枪的禁售问题,怎么扯到扩大军售了?

    占领广东的工业口已经认识到自己手上有多大的盘子了,不仅仅是巨大的煤铁资源,各类稀有不稀有的金属资源都非常丰富,除了石油资源,已经完全满足工业口全面完成蒸汽工业改造的条件了。为了取悦陆海军,某位工业口大佬在与海陆军私下聊天时,承诺5年内研发完成步枪金属定妆蛋和后装火炮,化工口也承诺5年内上马研发新型火药,陆军立即陷入了98k还是英77的讨论了,金属蛋的口径选5.56还是7.62?海军一方面对无烟烈性火药以及后装火炮有着迷恋,更知道光学瞄具、计算尺这种东西的不可或缺,有了广东这样大人口和自然资源的土地,就现在的发展势头,如果5年后,工业力量和军事力量没有跨越性发展,临高众真的可以坐圣船转进抬湾了。

    工业口的大佬这班说辞不是凭空来的,卖军火有商业上的考量,而装备换代,也有伏波军乐见的。海军也因为退役一艘旧舰服役一艘新舰的承诺而欢迎工业党捯饬。其实执委会没有道破,这个军事输出背后有这大批皇汉分子的支持,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其实,军事工业的提升不过是重工业科技树攀爬的一个副产品,重工业升级催生出的轻工业将极大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化工则会使粮食产量迅速提升,5年后的澳宋将与明国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

    当然轻工业是暴利的,目前苏州大世界这种40%、20%的股权分配只是前站,可以理解为是投石问路,在所有生产资料和人员资料都不具备的条件下,在封建土壤上强行推动工业化大生产,没有充分的妥协是不行的。随着交流的深入,这些士绅们会发现工业占比越来越重,而他们通过银子购股只能获得的只能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利润。目前高额的投资回报率不过是资本信心不足的一种反馈,而澳宋又天然的民族排外性,以及对欧洲文化的天然恐惧(崇拜),这种设备是绝不可能对荷花葡萄牙输出的。

    对于李自成搅动中原,澳宋介不介入,如何介入,其实都是一道送命题。往大了讲,现在元老院已经有了一些潜流,问题出来了:澳宋利益最大化和救黎民于水火,哪一个优先级更高?

    另外,不让内外贼子推掉大明,摧毁自然经济消灭牢笼一般的封建族群,难道要澳宋自己动手?要注意吃相!有些人经历了临高起步阶段,认识到自己的微薄,更多打算做好10年经营广东,有时间改善改善女仆质量,对于这种打乱自己攀爬科技树进程的行为感到厌烦,对于为了给明朝擦屁股而牺牲犹如手足同志的归化民干部,千辛万苦培养出来的产业工人,感到无法接受。除了贸易和捞人,不少人已经有了不再插手北边事情的意识了,真二八斤的光荣孤立。同时,真正广东独立于明国了,会不会出现南北朝?一边一帼?这也让执委会有点担心。

    最后,内部讨论的结果是把军火贸易纳入对明谈判中去,依谈判结果考虑今后的军火贸易情况。

    这一期临高日报更是报道澳宋即将进犯长江,江南士绅彻底炸锅了,起先是有人说临高水师来清君侧,南直隶虽是本朝留都,但南京没有君啊?后来说两广已然沦陷,伏波军要在江南捞一把合理负担,再现广东旧事。最后更传闻马逆乘“崔登特“号战舰率领四野来伐,元老院要定都南京逐鹿中原了。

    一时间人心惶惶,除了南京的大城墙,整个浙江、南直隶还有什么能挡得住伏波军?索性还有一个通髡的赵公公在,各地幕僚几番拜会,方知是往瓜洲截停漕运的,各地如无阻碍自是不会滋扰。听到这里便放心下来,随即便打听起合理负担的标准来,大军过境既不滋扰,那哪有不好好孝敬的?既有广州成例,又何苦为了几个钱让髡贼,不,澳洲老爷不痛快了?

    当澳洲军舰停泊舟山,赵引弓就被浙江大元推举来求拜,赵公公自是花中第一流,来到船上与士绅代表一并献了浙江的劳军画册,自叹了今年两响甚高,百姓苦不堪言,还望大军体量云云。赵公公还代表江南士绅表达了大名晋绅士可杀不可辱的气节,还称江南民心向大名,望大军切莫欺辱云云。一番过场之后,赵公公自是被带下去了,江南的情报早几日便已汇总到舰队指挥部,赵公公上来不过是找故旧聊聊天,某些元老还带来了解放受苦受难的江南佳人的某些愿景,还请赵公公帮忙。到中午,舰队司令李海平借花献佛,安排主厨把送来的猪牛依澳洲样式做了一次澳洲菜,刀叉筷子瓷器餐具一应俱全,惹得访客一阵惊奇,还好有个赵公公居中介绍,方知澳宋主食还是我华夏样式,以碗筷为具,又介绍了这澳洲牛排和冰沙的好处。访客们惊于这大热天里还有冰沙,又暗想这刀叉吃牛排自是澳宋久居蛮夷之地的痼疾了。

    船上自是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舟山诸岛上可是炸锅了,澳洲船到的消息让疍户船家集结准备遁走或拼上一把,族长保甲向县衙告急居然毫无下文,还扯出什么“切不可大动干戈,令友邦惊诧”云云。既无官府撑腰,又闻得这就是打败郑一官的髡贼,族长们自是安排青壮妇孺携带家什渔船躲了起来,老人家留下些劳军的财物待大军到来,不想等巨船到来,丝毫不见官军到来战,竟然上岸几个身背火铳的髡贼,身后跟着本地县衙的典史,髡贼没有要老家长送上的劳军,居然是来招兵的!髡贼来人之中竟然有两个本地被郑一官掳走的青年,看着派头和精神头,日子过得不差,髡贼的募兵可真阔绰,4两银子一个月的薪响,300大斤米的安家费,还可以直接预付半年薪水,就算不想当兵还可以去什么贸易公司,薪水也不差。这募兵还可以带全家去临高行在。

    再说这两个髡兵牛二和李大,牛二找到了自家兄弟父母,一面让兄弟报了名从了军,一面接了父母准备去临高享福,家中财物一应送给了本地亲友,就连讨生活的船也贱卖了,再到族长、亲朋处送了些澳洲茶叶、澳洲米砖,又请人到后山祖坟处翻修一番,磕头祭祖。祭祖回来路上,又向娃娃们撒了一大把一大把的水果糖,七里八乡认识不认识的亲友都过来打听消息了。牛二请邻居起火烧起一锅水,向邻里借了茶缸茶碗泡起了澳洲茶叶,又烧了一锅水自己放进去一堆草地系列,亲友也分定长幼,围坐吃喝闲聊起来,大家都惊异于这又香又甜的糊糊,虽不是什么大鱼大肉,但也是香甜可口,海上人家是看天吃饭,海龙王给口饭吃就有的吃,若是海龙王想收了你,渔家也只好认命,牛二自是吹嘘起澳洲人的神仙日子,引得一片艳羡。晚间族长携族老设宴请牛二说说澳洲风景,竟安排牛二全家都上了席,席间不断有人打听澳洲新奇事务,究竟这生计如何,至于这髡发什么的,海上人家有几个在乎这个?牛二又是吹嘘一番,又听得澳洲人一日便灭海主郑一官,那一场关公战秦琼。次日临行,便有不少人央求带着要去找澳洲老爷从军。李大则是真性情,自己父母双亡也没什么去处,除了完成了按照政工口交代下来的吹嘘任务,直接找到青梅竹马的表妹送上1串闪亮亮的项链和一副宝石耳环,向表姑父送上50两白银,当晚又花了10两银子摆了几桌酒席,当着乡亲们的面和表妹拜了堂,第二天就把表妹领上了船。这下子满世界都知道澳洲老爷不是假富是真富贵了。

    征兵募勇报名花了一周,这舟山诸岛的年轻汉子、半大小子都来了,典史也在旁一一登记做册,海上讨口饭吃不容易,有饷银有白米饭吃,杀头的买卖也要去!少部分家属是故土难离,领了安家银米,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全家迁移,海上儿女都是浪头上吃饭的,哪知道明天去哪。典史虽心理腹诽这帮无君无父之人,但又知这帮人日后就是澳洲老爷了,是万万得罪不起的,腰不禁又低了一分。

    募兵结束后,这边运输补给舰将2(3)千多名舟山人送回高雄,那边主力战舰也完成整训开赴长江。舰队刚进长江口,早有父老送上合理负担的图册,一应物资都在太仓码头备好,还请大军速提,舰队晃晃悠悠,一行2日后来到瓜洲港,却发现瓜洲港一应大小粮船只已经停放安好,却无人滋扰,待澳洲人一到,负责看管的曹丁就把米粮册送来。旗舰刚在江心下锚,便有旗语通知,都察院囗都御史、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刘荣嗣携扬州县丞来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