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神算
字体: 16 + -

第4章 吴王李恪

    “……你为何来此,此后还会遇到何种境遇,遇到什么人,终究会变得怎样……这一切都是你命数如之。”说完后他转身离去。

    他的话让我陷入沉思,“我为什么会来到这里,莫非真实天意……”天命将我带到唐朝来是否交付我什么使命,仿佛冥冥之中有无形的东西在安排所有,越想越可怕。哎呀,一下子让这相士洗脑了,可是总觉得他说的好有道理哟,哼哼!好矛盾。

    下午,我出去转转,担心自己迷路,所以拉上了芷柔,长安城一共有三十八条街道,也有很宽的街道,如朱雀大街就有百米多宽,不过每至夜幕低垂便要宵禁(唐朝政府为了维护长安的社会秩序和市民安全,实行夜禁。每天夜幕低垂以后,坊里、东市、西市的坊门都要关闭,禁止出入,直到第二天黎明,坊门才可打开,让居民从事各种活动。夜禁期间,城中禁军整夜在城内巡逻,捉拿犯夜禁人)。

    东、西市购物区——娘子们逛街喜欢进绸缎衣帽肆、珠宝首饰行、胭脂花粉铺,郎君们直奔骡马行、刀枪库、鞍辔店,举子秀才们可以去坟典书肆,农夫挑着果菜米麦进市卖掉,再买走铁锄陶碗,商人拿着钱票去柜坊存入取出……

    您喜欢看热闹,街上有杂技百戏拉琴卖唱算命卜卦的;走得渴了饿了,有酒楼、食店、果子铺、煎饼团子店等,晚上住宿有逆旅邸舍。

    我与芷柔一直逛到晚上,全城灯火通明,好像不分昼夜似的,在灯火的映衬下,古楼,河岸,虹桥等如星光散落大地,如果有节日再放些烟花什么的,可以称为梦幻之城,天府之地了。

    这一路上我一直向小丫头,她总是不厌其烦的介绍着,突然意识到陪女孩子出来逛街总得买点礼物,兜里倒是揣了些散碎银两,然而并不知这立里买卖交易性质如何,会不会存在宰人的现象,而且我也不知道芷柔喜欢什么,送什么东西给她,不过女孩子应该都喜欢首饰化妆品之内的,我这样想着……

    霎时,街角跑出几个大汉将我们围住

    贞观元年(627年),李恪以皇子的身份从汉中郡王(从一品)晋封为封汉王。

    贞观二年(628年),年仅十岁的李恪被改封蜀王,并被太宗授予益州大都督[2]的要职,都督益绵简嘉陵雅眉濛犍邛八州军事(府治今四川成都),并都并督巂、南宁、会都督府[3]共计三十六州,却以年纪幼小为由没有赴任。

    同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疏说:“我看见密王李元晓等都是皇帝的亲人,陛下心怀友爱,仁义比古人还要高,分给他们车辆舆服,委任他们作为藩屏,必须遵守礼仪,以担负属望。我看见皇帝的儿子拜见诸位叔叔,叔叔们也要答拜,王爵既然相同,家人之间应有礼节,怎么能颠倒长幼尊卑呢?臣拜倒于地请求陛下降下训诫,作为永远遵守的法则。”太宗于是下诏对李元晓等说,不必拜答吴王李恪、魏王李泰两兄弟的拜见[4]。

    赴任封地

    此后直至贞观十年(636年),太宗欲重置封建前,李恪分别于贞观五年(631年),被任命为都督秦成渭武四州诸军事秦州刺史(府治今甘肃天水),未赴任;贞观七年(633年),被授予都督齐淄青莒莱密七州诸军事齐州刺史(府治今山东济南),赴任一年;贞观八年(634年),再次成为益州大都督,开亲王或宰相遥领都督的先例。

    李恪将要赴任齐州都督之前,侍奉太宗,与父亲一起用膳。事后,太宗对房玄龄等大臣说:“我和儿子,常常想多相处。但是家与国的事情义理,实际大不相同。我想让他子孙可以代代传承,并且又能断绝他不合适的想法。现在我在供养太上皇,与私人感情也不同,是为了镇守抚慰国家,不让太上皇忧烦,这是君主应有的孝顺方式。”魏征回答:“我听说孝行有三种:最大的孝顺是使得双亲被尊崇,其次是不使双亲受辱,最下是能够颐养双亲。现在陛下功业成远名扬,统治整个国家,华夏和其他民族都能安乐康泰,这正是实实在在的大孝顺,远不同于侍奉双亲左右伺候他们饮食的孝顺。而且君主,怎么能与平民一样与子孙时常同处一室,这不是保护国家巩固国本的方法。”

    贞观十年(636年),太宗想通过世袭封建的方式,试图巩固唐王朝的统治。因此,他不顾重臣们的反对,在那年将自己的弟弟和儿子们全部世袭封建。

    罢官风波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李恪从蜀王改封吴王,并被任命为潭州都督,但是却没有赴任,而是在贞观十一年(637年),被改任命为都督安随温沔复五州诸军事安州刺史(府治今湖北安陆),赴任。同年末,李恪因弹劾游猎过度、损坏庄稼被御史柳范弹劾。必须要提及到的是,《新唐书》记载,李恪是因为与乳母的儿子“博簺”而被弹劾罢官,两唐书此处记载矛盾。作为惩罚,李恪被免去安州都督,并削减封户三百户。

    这次免职,还留下一段太宗纳谏的佳话轶事:太宗偏袒李恪,对侍臣说:“权万纪辅佐我的儿子,不能纠正他的过错,罪该死。”柳范进谏道:“房玄龄辅佐陛下,都不能够阻止陛下游猎,怎么能独独怪罪权万纪?”太宗大怒,拂袖入内殿。过了很久,单独召见柳范道:“你为什么要犯颜指责我?”柳范回答:“我听说人主圣明臣子正直。陛下仁德圣明,我不敢不进自己愚钝的正直。”太宗于是才打消了怒气。通过这件事,太宗作为一个护犊的慈父,天然的人情流态,鲜活的展现在大众面前。

    这次免官的时间并不长,贞观十二年(638年),李恪又一次被任命为安州都督。将要出发赴任时,太宗写信告诫他:“我作为一国的君主,统治百姓;而你因为是我的儿子而地位显赫,让你作为屏藩保卫国家。你要勉励自己不忘父子之道,好好学习河间献王、东平宪王的美德。用义来处理政事,用礼来节制欲望,面对歌舞淫乐的诱惑,不得不慎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