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世界的三国强军
字体: 16 + -

第32章 严禄献诗误打误撞

    “贾爱卿?莫不是为了会试的事情?快宣。”姬钦灏开始低头,在纸上奋笔疾书。

    “是。”

    没用多久,手上拿着一卷轴的贾严禄便从殿门外小步快走而来,也停在那远远的位置上,叩拜行礼。“微臣贾严禄,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贾爱卿快快请起。”

    贾严禄谨小慎微地从地上爬起来,乖乖地站到白烨身旁候着。

    写完手谕的姬钦灏在上面戳盖了自己的私印,递给白烨密封上漆,抬头看向贾严禄道:“贾爱卿急着见朕,所为何事?咦,你手里拿着的是什么东西?”

    “微臣偶得一墨宝,心中甚是喜爱,特地来请皇上您掌眼品鉴。”贾严禄当即出列,高高举起手里头的那样东西。

    “墨宝?是哪位文豪的墨宝?”姬钦灏当即便来了兴趣。

    “皇上您一瞧便知。”在这,贾严禄小小地卖了个关子。

    “好,好,好。能让贾爱卿你这般心心念念的墨宝,一定不是凡品呐。”姬钦灏搓着手,高声说道,“白烨,把东西呈上来。”

    白烨又急急忙忙地回来,不过,一点时间都不想多等的姬钦灏站起身来,都不待前者完全上前,自个站起身,往前几步,接过了卷轴。拉开一看,入眼的便是那一行题目,令其忍不住地轻轻念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诗竟是歌行体。”

    贾严禄稍稍一愣,作揖答道:“皇上明鉴,这正是歌行体。”

    “看这字迹,贾爱卿,是你写的吧?”姬钦灏又问道。

    下首的贾严禄脸上堆砌笑容,并没有作答。姬钦灏也不在意,他现在更想通读全诗。而这越往下看,姬钦灏神情里的震惊便多上一分,待其放下卷轴,更是闭上眼睛,久久地回味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好!好!”念叨完的姬钦灏猛地睁开眼睛,抚掌大赞。

    贾严禄笑得脸上都要开花了,脑中更是有个小人在那蹦蹦跳跳。他就知道,酷爱诗词歌赋的皇上一定会瞧上这首诗的。这下好了,自己又讨了皇上的欢心,而且如果皇上误认为此诗是自己所做,那就更妙了!

    “贾爱卿。”嗯,酝酿片刻后的姬钦灏再次开口道。

    “微臣在。”

    “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你的手笔吧?”

    “区区小作能入皇上慧眼,是它的荣幸。”得,贾严禄又来个模棱两可的回答。

    姬钦灏摸着胡子,继续点评道:“这诗是好诗,每处用词都细细考究,恰到好处。看似是在抱怨自己的住处之简陋,实则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境。末尾的这两声感慨,更是将此情感表现得淋漓精致,使整首诗的格调被无限拔高。只是……”

    呵,这两字一出,本还沾沾自喜的贾严禄立马绷紧了神情。

    姬钦灏的目光若有若无地扫过了贾严禄,接着往下道:“我朝的读书人何时得过这如此艰苦的生活。还大庇天下寒士,我大燕现如今有如此不堪吗?简直就是胡说八道!甚至是在诽谤朝廷!蛊惑人心!”

    “贾严禄!”一直站着的姬钦灏猛地一拍龙案。

    “微,微臣在。”早被吓坏了的贾严禄,赶紧跪倒在地上,身子控制不住地在瑟瑟发抖。

    “从你中进士开始,至今已经五六个年头了吧。”

    “皇上明鉴,微臣正是隆庆十五年的进士。”

    “那朕若是没记错,你是隆庆十九年上任礼部侍郎一职的吧。”

    “是。”

    “呵,隆庆十九年年,仅仅是四年的时间,你就从一从七品的中书科中书爬到了正二品的礼部侍郎,严禄,朕对你不薄吧。”

    “皇上对微臣简直就是恩同再造,微臣每每想起都铭感于五内,往往喜极而泣。如此之恩情,微臣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哦不,三生三世都还不完,微臣……”

    “行了行了。”姬钦灏挥了挥手,打断掉贾严禄这双目含泪的情感戏,“既然你恨不得为朕上刀山、下火海,又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诗来。”

    “皇上,微臣冤枉啊!这诗根本就不是微臣所作!”贾严禄又嚎啕大叫起来。

    姬钦灏眉毛一挑,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好奇样,平平淡淡地问道:“但这上头是你的字迹吧?又如何解释?”

    “这诗确实是微臣所写,可微臣仅仅是笔录而已,诗的作者另有其人呐皇上。”

    “你不仅写了,还一副得意满满的样子要进献于朕。哼,严禄,你真是越活越过去了。”

    “罪臣该死。”贾严禄的身子趴得更低了,甚至连自称都改了,“罪臣初见这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只觉得其是一难得的佳作,诗里头更包含着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这才想进献皇上,甚至是举荐作者。可哪像,这诗细读下来,竟然隐藏着如此险恶的用心。这是拐弯抹角地辱骂皇上您……”

    “放肆!”贾严禄的请罪开脱话还没说完便被白烨厉声喝断。

    姬钦灏摆了下手,黑着脸道:“你继续说。”

    “是,是……”贾严禄一咬牙,接着刚才的话道:“那人是在拐弯抹角地辱骂皇上您昏庸无能,连大庇天下寒士都做不到。不过,皇上您请放心,此人胆大包天,竟敢窥视赈灾粮款,幸得池阳县县令李光察觉,以将其下了大狱。只是苦于证据不足,那人又有举人功名在身,只能先这般看押着,以待上方指示。”

    “池阳县?是那扬州江西省鄱阳郡治下的池阳县?”

    “是。”贾严禄一阵愣神后才点头称是。奇怪,大燕朝上下数千郡县,一个小小的池阳县怎么会被皇上记得这么清楚。莫不是自己的义子李光有背着自个做了什么不得了的事?

    贾严禄偷偷抬眼朝龙案后看了一眼。额,看不喜怒,不行了,等回去后一定要再差人去趟池阳县,这可是大事啊。

    “你刚才说,写这诗的人是一个贪墨了赈灾粮款的举人?”姬钦灏又问道,“有这类事报上来吗?”

    “回皇上,赈灾一事并未有贪墨大案发生,全无奏折。”白烨答道。

    姬钦灏皱起了眉头。“贾严禄,池阳县远在千里,你是怎么知道这事的?还有人家举人竟然被下了大狱,你又何来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请皇上恕罪。今日罪臣回府后,因为有着同乡之情在,接待了那人的家眷。”

    “哦,朕倒是忘了,原来你也是池阳县人。然后呢,这诗到底是怎么来的?”

    “是他的孩子。”

    “孩子?”姬钦灏又挑了次眉毛,带着不满呵斥道,“赶紧把话给我说完。”

    哈?贾严禄是满腔郁闷,自己明明就要把事说完说清,是皇上您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断啊。得,谁让整个大燕朝都这位说了算呢,贾严禄赶紧加快了语速。

    “因为没有任何证据,罪臣并不相信那姬云志是冤枉的,然后他的孩子便背出这首诗来,以求证明他父亲忧国忧民,绝不会做出贪墨一事。现在看来,简直就是处心积虑、蓄谋已久。”

    “这姬云志就是那举人的名字?”

    贾严禄点了点头,姬钦灏当即便是眼睛一亮。“那,那个孩子呢?他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这多大……看起来好像十岁左右,那名字,哦,叫姬熠武。”当时真没认真去记啊,思索了片刻,贾严禄才给出了姬钦灏想要的答案。绞尽脑汁的他自然也忽略掉了姬钦灏语气里那不符合眼下氛围的,急于求证之心。

    姬熠武,果然是那个姬熠武。这下,不止姬钦灏,就连白烨都反应了过来自家皇上为什么要跟贾严禄扯那么多了。

    “既然事情是这般样子,朕就不再责怪了,罚你一月俸禄。”

    “谢主隆恩。”

    “行了,起来吧。这里有道手谕,你替朕送往嘉亲王府。”

    从白烨那接过手谕的贾严禄乖乖地退回之前原位,连个气都不敢喘,只是这脑子里,不由又活络开来,嘉亲王府……

    “退下吧。”

    “微臣告退。”

    看着贾严禄出了紫宸殿,姬钦灏坐回龙椅上,竟有拿起了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品读起来。

    “白烨,这件事你怎么看?”

    “回皇上,奴婢不便议论政事。”

    “让你说你就说。唔,就讲这姬熠武的事。”

    “是。”白烨整了整思路道,“举人姬云志不知因何被下大狱,其九岁独子北上长安,欲为其父平反。来到长安之间,正逢囊中羞涩,听闻文举客栈一事,自信天赋异禀的他借此一鸣惊人。后又受人指点,求见同乡的贾侍郎,因感于后者的不信任,才留下了这首长诗。贾侍郎见猎心起,或是干脆起了贪念,打发走姬熠武后,不知为何来求见皇上。不料皇上慧眼如珠,寥寥几句,便使得贾侍郎竹篮打水一场空。”

    多谢acyw、无暗不暗、浊酒残剑的推荐票!也谢谢前两位书友一直支持着白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