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遗志
字体: 16 + -

第1章 智救魏延

    建兴十二年秋,蜀军已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跟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僵持了百余日。

    是夜,秋风萧瑟,冷月无光。一阵急促的车马声进入蜀军营寨,直到中军大帐前。车上跳下一人,手持节钺慌慌张张地进入帐中,那是蜀国尚书李福,奉蜀后主刘禅之命从cd星赶到军中。本已回去复命,因忘了后主所交待的事情,故又匆忙折回,恐误了国家大事。

    良久,李福再次出营,神情哀伤,眼角带泪,驾车而去。大帐内灯火通明,不时传来哭声、商讨和阵阵叹息。随后,几名将军踉踉跄跄地走了出来,各自回营分头行事。少顷,蜀军开始拔寨离营。

    这一夜,蜀国丞相诸葛亮在五丈原薨了。

    监军姜维和长史杨仪依照诸葛亮的遗命,不敢举哀挂孝,杨仪令大军带着丞相的灵柩星夜退入斜谷,姜维引一千兵士断后。临近卯时,蜀军已退去大半,杨仪便派尚书费祎持兵符往前将军魏延营中试探虚实。

    这时,姜维军中一名年轻士兵趁着夜色溜了出来,直奔魏延营帐。待到魏延营寨,天已大亮。士兵说自己有要事要见魏将军,却被帐外的守卫拦下。半个时辰后,行军司马赵直从魏延帐中出来,表情紧张严肃,径自拍马走了。守卫这才通传,将士兵带到帐内。

    “汝一小卒,有何要事找本将军?”魏延高傲地坐在帅案前,瞥了一眼士兵道。

    士兵被守卫按在地上,挣扎吼道:“将军已大祸临头尚不自知?”

    “大胆!汝是何人!竟敢在本将军帐下胡言乱语。汝且道来,如若不通,定斩汝头!”魏延大怒,拍着桌子朝地上的士兵吼道。

    “将军知昨夜丞相已薨否?”

    “丞相旧疾复发,本就难撑几日,薨了也不奇怪,汝且说说我如何大祸临头!”

    “丞相临终前将一应大事尽托付给杨仪,此刻正由姜维断后,撤入谷中去了。杨仪与将军素来不睦,朝野皆知,如今杨仪手握兵权,诬将军有异心,正欲设计谋害将军!”

    “竟有此事?汝一小卒如何知之?还不报上名来?”魏延将信将疑,示意卫兵退下。

    士兵从地上爬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小的姓吴名越,乃是监军姜维帐下一马弓手,昨夜丞相骤逝,小的整夜守在中军帐外,杨仪密谋之事小的听得一清二楚。”

    “今丞相已薨,吾正欲率大军攻司马懿,即便汝所言非虚,谅他区区一长史能奈我何?”

    “将军此言差矣!今大军已一一退去,更有丞相临终嘱托,诸将无不遵从。将军若此时夺权,与叛逆无二,正中杨仪之计。”

    “果如你所言,吾不若去投司马懿罢了!”魏延正襟危坐,自以为天下之大,总有许多容身之处。

    “如此则将军一世英名皆毁于一旦,且将军阖家老幼皆在蜀中,一旦形式有变,恐难保矣。”吴越言语激动,恨不能上前把魏延打醒。

    “简直一派胡言!若非本将军今日心情不错,定治汝扰乱军心之罪!”

    “将军如若不信,且稍待片刻,尚书费祎将来此处探将军之虚实。”

    “好!汝切退下,若费祎果真前来,汝所言不虚;若其不来......”

    “若其不来,请斩我头!但请将军见费祎时勿要动怒,以免打草惊蛇。”

    魏延令左右将小兵捆绑了带到帐后看押起来,自己则在帐中等候。昨夜才梦到头上长角,今儿就听说孔明死了,难道我真如行军司马所言,是龙头生角,有变化飞腾之象?想起这些年在孔明手下一直被压制着不能施展,魏延拿起酒盅,连饮了三杯。好在如今孔明已死,没有人可以再压着自己,今后就要龙入大海,一飞冲天了......想到这,魏延不禁大笑起来,抡起酒坛子就往口里灌。

    不多时,军门来报,尚书费祎求见。

    魏延惊地从白日梦中回过神来,酒水洒了一地,魏延将酒坛丢到一边,急忙起身去迎费祎。

    费祎入帐,鼻子抽搐了几下,转而对魏延道:“将军因丞相薨逝而悲痛饮酒?”

    “正是,正是,闻听丞昨夜相薨了,延痛不欲生,恐不自持,只能饮酒消愁矣。”魏延急忙解释,脸上作悲恸状。

    费祎见魏延竟对丞相如此情深义重,便安慰道:“丞相临终前嘱咐将军断后,全军退回谷中,丞相对将军寄予厚望,将军切不可因私情而废大事啊!”

    “如今军中诸事由谁负责?”魏延擦了擦脸试探道。

    “丞相一应大事,尽托与杨仪;用兵密法,皆授与姜伯约。将军只需恪尽职守,不必忧虑其它,待大军回蜀,将军便是头功!”魏延心里的小九九全都看在费祎眼里,但费祎也是真心希望魏延能够恪守本分,忠君爱国,只有这样才能保住性命,蜀国现在已经没剩几个能征善战的将军了。

    魏延确认诸葛亮已将所有事情托付给了杨仪,心中顿生怒火,但想起刚才那小兵所说的话,只能将火气憋在心中,委曲求全地向费祎表明心迹。

    费祎见魏延言辞诚恳,并无反叛之心,便辞别魏延回去向杨仪交差去了。

    费祎刚一离开,魏延立刻让人将士兵带到帐中,屏退左右,亲自上前替其松绑。

    “适才多有得罪,请勿见怪。”魏延本是个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人,平日里即使错打错杀了某个属下,也绝不会低头道歉。只是眼下自己已经身陷囹圄,进退两难。况且此人虽只是一名马弓手,但仪表堂堂、谈吐不俗,今天既然到此,一定有会有破解之法。

    “将军勿忧,我有一计,可解将军之困。”吴越凑到魏延耳边如此如此,魏延无不顺从,吴越说完拜辞魏延,便出了营帐。

    话说这边费祎回来向杨仪复命,言魏延并没有二心,是丞相多虑了。杨仪不敢全信,便仍教姜维断后,自己引军退回斜谷。姜维的一千军驻在谷外三十里处的一片树林,按照丞相的遗命,等待即将追击而来的司马懿。到了午后,北面一票人马疾驰而来,黑旗黑甲,为首大将正是司马懿。

    司马懿引军追到山脚下,姜维令手下摇旗呐喊,擂鼓助阵,并将事先准备好的木人并四轮车推出,中军大旗上书“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林中顿时喊声大震,魏军停止不前。姜维依照丞相的计谋,本想凭此吓退司马懿,不料司马懿非但没有退却,反而在停顿了片刻之后,便引兵杀了过来。

    姜维大惊,谁成想司马懿竟能识破了诸葛丞相的计谋,此时自己又只有区区千余人马,怎么能打得过数万的魏军呢?

    姜维身后已经几乎没了退路,心想此番就要死在这儿了。就在这时,司马懿身后杀出一票人马,为首大将喊道:“司马老贼!汝中我丞相之计也!”姜维仔细一看,此人正是魏延,边上还有副将马岱,两人突然杀出,左突右进,杀地司马懿阵型大乱。魏军大乱,自相践踏,司马懿知道中计,便下令撤兵,头也不回地跑了。

    待魏军退后,姜维便上前来拜谢魏延:“今幸得将军相助,否则维将死于此矣。”

    “伯约不必客气,你我皆是丞相亲近之人,如今丞相已逝,我等更当相互扶持,报效天子,兴复汉室。”魏延一番话说得姜维感动不已,两人便合兵一处,退回斜谷去了。

    司马懿退兵后,派了许多暗哨探听蜀军虚实,都说诸葛亮确实已死,蜀兵退到谷中之后,军中扬起了白旗,哭声震地。前番姜维确实是虚张声势而已。司马懿拍了拍额头,后悔道:“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今孔明已死,吾便带兵前往追击蜀军,忽得哨探密报姜维断后欲用木人吓退我军,吾自以为心中有数,启料还是中计,孔明真神人也!”于是分别调遣诸将把守隘口,自己引兵回长安去了。

    姜维、魏延、马岱在谷中与杨仪汇合,众人就都换了孝服,扬幡举哀,全军悲恸,缓缓退到汉中。

    夜里,姜维在住处围着烛火研读诸葛亮临终赐予的兵法,昏暗的烛光伴着清风摇曳在墙上,姜维的思绪不禁开来。丞相临终时断言魏延必反,可今天如果不是魏延相助,我军怎能安然无恙地退回斜谷,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都难保。再看魏延这个人,平日里虽然嚣张跋扈、目中无人,但在生死关头却还是救了自己,并说了那番报效天子、兴复汉室的话,也许真是自己错看了他,或许大家都错看了。

    “伯约,睡下了吗?”门口传来一阵敲门声。

    姜维起身便去开门,只见杨仪愁眉紧锁地站在门外,手里还拿着一个锦囊。杨仪入内,刚一坐下就开口问道:“伯约今日为何与魏延一道入谷,岂不知丞相言其必反,将欲除之么?”

    “谷中之时便对汝解释过了,吾引兵断后,危难之时是魏将军出手相助,击败了司马懿,其若要反,何必如此?”姜维放下手中的竹简,仔细与杨仪分析道。

    杨仪不知如何作答,将手中锦囊递给姜维:“汝且自看!”姜维结果锦囊,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待与魏延对敌,马上方许拆开。”这是丞相的笔迹,姜维再熟悉不过。打开锦囊,里面竟是何除去魏延之计。

    “此乃丞相临终所嘱,伯约以为如何?”杨仪看着姜维,眼里充满了杀意。

    姜维站了起来,在屋内来回踱着,不一会儿便开口到:“丞相在日,不曾杀害魏延,因其勇猛可堪大用。丞相遗计欲除魏延,因恐其反而。若魏延不反,吾等何必杀之,使朝廷失一栋梁?”

    “汝何料定魏延不反?如若其反,悔之晚矣......”

    正当两人争辩的时候,门口又传来一阵敲门声,杨仪开门一看,是魏延的副将马岱。马岱上前给二人行礼,接着关上门,神秘地说到:“丞相临终时曾授与末将密计,若魏延反叛,则出其不意斩之!今魏将军带领末将前去解姜将军之围,不似有反叛之心,末将不知如何处理,故来请将军一决!”

    姜维把桌上的锦囊给马岱看,随后说到:“汝所言正和丞相之谋,但如今魏延并未谋反,贸然杀之,恐蜀中大乱,则魏、吴必趁虚而入,汉将不保矣。”

    姜维一席话,杨仪和马岱都觉得很有道理。三人约定,魏延要是没有反叛的行为,就一切如初,丞相的遗计再无第四人知晓。要是魏延有朝一日谋反,就还按锦囊中的计策将其除去。

    三人拔剑盟誓!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