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滩
字体: 16 + -

第5章 金童银女

    黑蛋的爷爷不但会唱戏,还是远近闻名的民间泥塑老艺人,爷爷雕塑的神像神采奕奕栩栩如生。关中地区是道教的发祥地,道教自从伏羲创造了八卦,周文王创造了六十四卦,到东汉时形成宗教,到南北朝时盛行,自从张道陵创立道教以后,道教便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发展到唐朝,统治者更是尊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采取措施大力推崇道教,从此道教在关中平原更是繁盛不衰。

    作为汉唐首都所在地的关中大地,千百年来老百姓一直都信奉道教神仙,整个老县城里很多村子的道观庙宇供奉都有爷爷泥塑的神仙塑像。关中大地土地肥沃,但凡去世的老人都实行土葬,陪葬的风俗仍在民间流行不衰,往往是一对雕塑的童男童女,简称“金童银女”,农村的老人都希望自己去世后在地下不再寂寞,能有人继续陪伴自己,照顾自己衣食住行。虽然陪葬的风俗自古有之,发展到现在,农村老人去世下葬前,都会提前请民间泥塑艺人制作两个一般大小的纸扎泥人“金童银女”,在下葬那天,和棺材一起下葬。由孝子将“金童银女”放进棺材边上的神龛里,在地下陪伴过世老人。

    每次接到雕塑“金童银女”活儿的时候,爷爷就先用木片按照人的的样子绑个两尺多长的十字架,然后用稻草包裹起来,做成一个稻草人,然后用棉花,黄泥,石膏搅拌成的泥巴糊上去,按照一定尺寸雕塑成男女孩童的样子,然后放在火上烤干,或者太阳底下晾晒后,描眉画眼,涂上颜色,最后穿上花花绿绿纸扎的衣服,背上插上类似于戏台上武生背上的小旗帜,不过这是用纸扎的。所有工序完成后,通知主人家派人来请回去。

    初春时节,春寒料峭,村里的王老四出门看戏,天冷路滑,回来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就此卧床不起,挨了十余天,家人眼看不治,急忙找族人商量准备后事。老人的寿衣寿材是提前准备好的,一般选择闰月是做好。人死后即请漆匠前来漆材。漆是秦岭山中的生漆,要有一定的技术才能胜任。成殓的时间一般选在下午或晚上。

    成殓后的第二天请阴阳先生择卜吉地,并选择安葬日期。柩停中堂至少七天,冬季有的甚至二十多天。棺材是早就打制好的,其他准备事项按照关中的丧葬风俗办理。

    关中的丧葬礼仪有点复杂,一般都是由村子中或者家族中年长者执事。当葬主气绝前,要安排为其剃头(梳头)、洗脚、净身、穿老衣。当葬主气绝后,由族内德高望重者料理丧事,领带家人孝子们在瓦盆中烧“倒头纸”,献“倒头饭”,烙“打狗饼”,将去世老人抬放于正厅中间的木板上,设好灵堂,点燃明尸灯(俗称长寿灯,要求昼夜不息)并在脸上蒙上“寿帘纸”,将烙好的打狗饼放于其袖内。然后备孝布、制孝衣,一面派人请阴阳。阴阳就是风水先生,风水先生来后,根据死者的年龄、属相与断气时辰,根据当年的流年,以定葬期、看坟地、出门牌,并书写七斋表。然后及时派人向亲朋友好报丧(通知入殓和送葬时间)。但对于到男的舅家和女的娘家的报丧务必由死者的长子去请,那怕长子是个孩子,也得由长辈领着甚至抱着去请。

    入殓分大殓和小殓。入殓时间一般在人死后1-3天举行,具体入殓的时间得由至亲是否到场而定,有时也会考虑其他因素,如气候太热,尸体不好久放、棺木没有做好、寿衣没有齐备或事主的经济情况与家族传统而定。入殓时一般先请专业人士整理遗体,请儿女与至亲共同作入殓仪式,并雇佣吹鼓手吹奏哀乐。

    入殓时,先要“稳灵”,即安放棺材、搭灵席、灵桌、挂棺帐。棺材俗称“枋”,漆成这样的款式叫”五明材“即前后左右盖子都会有图案,象征着富庶。枋上绘制的图案很有讲究,大都是“男福女寿”,小头女性画麻姑献寿,或莲花(冰清玉洁)。两边凤凰牡丹,大头画的是三星高照,预示着亡人与后人多福多禄多寿。停柩也有讲究的,叫”页(方言音学)挺顺卧”,就是将棺材头左脚右横着放在正堂。再求得舅家或娘家来人的认可,(一般他们都要“挑点毛病,谈嫌点不是”,以示“负责”),再在灵柩前的殓表(名旌条子)、安放“金童玉女”等。入殓时要求男女孝子基本到齐。入殓前要给棺材内铺一层碎土,土上放些柏朵,四角放置六曲,丝麻铜钱等物。先用麻纸将尸体一层层掩盖严密,再倒入草木灰,以纸卷成灰包,将尸体镶实镶紧,再用白酒或酒精擦洗死者面部,然后合好枋盖。

    丧事要在家设灵堂三至七天(大多数是三天),此间,可请乐人、礼宾先生、僧人念经作道场。女婿和外甥要给挂名旌,上书死者生前品行功德等;葬主出事后,五服以内的孝男孝女,要轮番日夜守灵,直至送葬。开吊一般是先儿女与至亲,之后才接受客人吊唁,并发给孝布或孝帽(不给孝布孝帽的,即表示在而后的丧仪里,不必再来);客人所送丧礼丧仪,因丧主的身份和文化交往圈而异,一般有物质的,有文字吊联挽联的,也有搭礼送钱的。送葬送葬临期前,至孝男要穿着孝服,提着招呼礼物(荤招待拿肉,再配成四样礼物;素招待则拿豆腐等)再次去请娘舅(葬主是男的,专请舅家,女的则请娘家)。宾客范围则由事主家决定,五服以内的女客家,则由该客户的直接亲属通知,或捎话带请。按经济能力,请礼宾先生,定乐人。

    送葬前一天晚上,主要亲朋好友必至。家堂设祭、请灵(请已故同辈,男请男,女请女)、稳柱、献饭、奏戏、升灵(给棺材下放数枚硬币)行四拜礼,抱鼓挥旗,行令、鸣炮、三献、省食、和糕焚化。

    时至天明,女孝子扫墓(三辈五人),早饭以后起灵、送葬(送葬时辰川原不同河川在日出前,原上在早饭后),开始为家祭,之后,再在村中摆起香案,举行露天祭奠(乡俗称作“路祭”)。“路祭”除以上形式外,重在表彰死者生前或在病榻前侍奉的孝男孝女(包括儿媳妇),为其披红搭彩,亲戚有朋为死者“点戏”,送往墓地时,女孝子先哭往墓地、男孝子扯牵(长布栓在灵柩上用手拉着前行)。抬灵讲究八抬或十六抬(八个人抬、十六人抬)。灵前有抬亭子的,打引魂幡的,拿花圈的,灵后边鼓乐随行。

    开路鞭炮齐鸣,送至坟前,再举行坟祭,坟祭结束后下葬。焚烧纸钱纸物、挛墓、起冢、孝子谢。回程后招待宾客。傍晚还要连续三天的“打怕”等等。以后,按照原先阴阳先生书写的“七斋表”(每七天为“一七”共七个七),还要举行“七祭”。所谓“七祭”,就是“逢七烧纸祭奠”。

    再后,到百日举行“百日祭奠”,过周年要举行“周年祭奠”,直到“三年祭奠”以后才算完满结束。

    当麦田里的薄雾在冷冰冰的太阳地下刚刚升腾起来的时候,当早起的麻雀开始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时候,当黑蛋在被窝里的甜美梦乡中正抱着一个白面馍馍津津有味地啃着的时候,爷爷已经接到了赶紧赶制一对“金童银女”的指令。那是王家家族中最老的一个老人王三爷亲自带四色礼请黑蛋爷爷帮忙的,因为去世的是他的亲弟。

    黑蛋爷爷不敢怠慢,打泥浆,绑草人,烘烤,涂色,穿衣,有条不紊。在葬主家下葬之前赶制完成。然后招呼主人家请走才算完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