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灵能科技
字体: 16 + -

第117章 廷议(下)

    关于盐铁之事,还有商税的事,一直以来都有讨论,只是吵来吵去,并没有一个定论。所以商税一直没有收,盐铁的管理也不严格,现在再议,估计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户部尚书董伟对于收税什么的事,肯定是最有发言权的,这次,他也必须第一个站出来说话,不然的话,他这个户部尚书的位置,估计就难说了。

    “先来说商税,微臣也发现现有的这种税收对象并不合理。百姓种田种地,辛辛苦苦一年下来,赚的还不如商人一个月赚得多,可是他们却需要交税,虽然现在的税已经比较少了,可是这样交税,再加上自己吃饭什么的,只有少量的余粮余钱。可是商人却是越来越富,这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收税是个不错的选择。”

    许墨也站出来说话了,“陛下,商人收税,微臣以为无可厚非,我赞成。”

    “微臣附议。”

    “臣也附议。”

    首先站出来的一批人就是加入西和商会的这家人了,交税什么的,那是自然要支持的。赚了这么多钱,可以说都是杨一川的功劳,杨一川也只要了两成的利润,他们还是能赚很多。交点税给朝廷给国家,也无关痛痒。

    董伟再次站出来说道:“臣以为,盐铁之事,事关民生国运。前朝就有盐商因为不满朝廷插手,而趁机闹事,让当时几州之地大乱。盐商之祸,可见一斑。如果要把盐铁收归朝廷,那么一定要遏止各地盐商生事。不然,不可轻动。”

    “嗯,董爱卿言之有理这件事会做好周全的计划,在做行动。”

    杨天赐话落,董伟还有群臣就一起就说道:“陛下圣明。”

    “遗产还提出一件事,有关军事的。一川说现在的招兵募兵制度很不合理,应该鼓舞百姓应征入伍。但是不宜时间太过长久,一般以三年为限,三年期限一到,就可以退伍归乡。并且朝廷给予优待,给田给地,或者减税几年之类的。可以有一个退伍基金,达到一定年纪,或者是伤残退伍的军人可以每月从基金中拿到低保。战死的将士,经过核实,可以建立纪念碑,纪念战死的将士。”

    “还有就是这个叫军事训练基地了,现在大部分的士兵都没怎么经过训练,就直接奔赴战场,这对士兵是不负责任的。经过训练之后,完全可以让士兵的作战能力更强,存活率也更高。萧大将军,你们这些个武将有没有什么看法?”

    萧天敬则是不卑不亢,开始回到:“陛下,这训练方法,现在的萧家军也在学习,的确有效。军队最重要的就是令行禁止,命令下达,士兵都能无条件的做到。这种训练方式就是让士兵服从、服从、在服从。提高了士兵的力量还有各方面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士兵会更强大。而且队伍整体也能相互配合,所以说,不管是单一作战,还是相互配合作战,士兵都会更强。”

    “以前的战争强调人数对垒,而这种方式,讲究的是个人能力强,团队能力强。做到以少敌多,数量相同即不败,人数超过对面则战无不胜。而且,在训练的过程中,会反复强调效忠陛下,为国效力。”

    “我打算做一次演练,让你的萧家军和没有经过训练的队伍,来一次演戏。或者找两支同出一处的队伍,一边按照新的方式训练,一边按照原有的方式训练,来一次较量。”

    萧天敬随即回答道:“陛下英明,只有时刻准备战斗,在真正的战斗降临时,才不至于手足无措。”

    “好,那就这么决定了,新的训练方式就由萧将军你来,原本的训练方式,王将军,你来。我给你们每人2000禁军,一个月后进行演练。”

    这个王将军和萧天敬一起接受了命令,“是,陛下。”

    “军事基地一事,就暂时推后。”

    “关于西和城西和州的事,还有一件事,他给我寄来了一份报纸,说是让朝廷也办一份报纸。我先把这份报纸给你们传阅一下,说说你们对于这个报纸的看法。”

    “就从文相开始好了,想来你对这报纸的看法肯定最准确。”

    杨天赐示意旁边的白公公就把报纸递给了言文玉,言文玉虽然上了年纪,可是拿起报纸,眯着眼睛就开始看起来了。

    “一川说,这个报纸就是刊登新闻的,新闻呢,就是国家天下发生的大事。现在的百姓很多人都不知道身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对外边一无所知,甚至对朝廷也是可有可无的。他们只知道有人收税,却不知道朝廷还未他们做了很多事,这样就让朝廷和百姓之间有了太多的隔阂。百姓对朝廷没有信任,甚至不支持,那么对朝廷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陛下,微臣以为,报纸之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诚如陛下所言,这报纸一来可以建立起朝廷在百姓之间的形象,二来可以让百姓多了解一些外边的事,这是潜移默化的育人之道,开民智之举。”

    “不过,这报纸有利有弊,就怕有人在报纸上胡言乱语,煽动民意。所以,报纸的发行一定是要经过官府和朝廷的同意,其中的内容一定要严加把关。”

    “嗯,一川也是这么说的,现在的百姓,很多人因为缺乏教育,并不能明辨是非,所以就会人云亦云。就拿之前的邪教苍天教,蛊惑百姓,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百姓不能够明辨是非。”

    “是啊。”

    言文玉把报纸传给了旁人,旁人也迅速的看了一眼。

    “陛下,只是这天下不识字的人还是居多,这报纸的作用恐怕有限吧?”

    “的确是有很大的限制性,不过,就不能想点别的办法吗?例如,专门找人去村庄去乡里,向百姓门读一读这个报纸呢?又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朝廷的政令下达之后,很多时候百姓都是不知道的。但是现在,可以通过报纸,通过人读出来,让百姓都知道。讲清政令之中的利弊,百姓理解了的话,自然就会支持。”

    看过报纸的人越来越多,都没想过还有这种东西。有记录各地江河海流的,有记录风俗习惯的的书,这报纸就相当于记录最近在全国上下发生的大事的“书”。

    “陛下,报纸一事,微臣以为,可行,而且要让全国都知道报纸,都有报纸读。也许让全天下的人都识字很麻烦,但是通过看报读报的方式,也能让百姓知道的更多一些。”

    “是啊,陛下,微臣以为,报纸之事,宜早不宜迟。”

    杨天赐看着这满是赞同的群臣,也是颇为欣慰。因为他看到了杨一川信中的一段话,他才发现原来大威王朝还有这样巨大的隐患。所以,杨天赐在心惊之余,更多的是想要改变这个现状。所以,杨天赐把杨一川信中的话,经过改动,变成了自己的话,说了出来。

    “一川说这报纸,可以让百姓增加对朝廷的认同,还有对国家的归属。开始朕还不知道这个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什么意思。但是,仔细想过之后,朕才知道,这么多年来,忽略了一件天大的事。”

    “有的百姓会因为北原人远在草原,因为受灾之地不在自己身边而觉得无所谓,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把天下人当成一家人。现在通过报纸的宣传,慢慢培养这种意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那么大威王朝将全民皆兵,将万众一心,将永垂不朽,你们觉得可是这样?”

    “陛下圣明,大威王朝君民一心,永垂不朽。”

    两章两章,感谢大家的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