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中华学院
或许是因为林安松的干预,清朝并没有被日本打疼,更没有被日本逼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因此,清政府还是和之前一样腐败,不思进取。
各地官员也只知道鱼肉百姓,为他们自己谋利。
普通百姓也没什么变化,还是如同行尸走肉,任由官吏欺压,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而不知道该如何去改变这一切。
清政府三百年的控制下,人民的思想已经被禁锢,想要突破很难。
诚然,以林安松现在所拥有的力量,完全可以推翻清王朝,但是他却不会这样做。
就算他现在推翻清王朝,也唤不醒麻木的人民。
即使林安松让人满大街的发传单,给他们上课,给他们将马列主义,他们也听不进去。
只有经历血与火的残酷,才彻底唤醒他们。
武馆的学员之所以容易改变,是因为他们本就有着一颗向上的心的。
但是其他绝大多的百姓,都是安于现状的,即使被压迫,即使被欺凌,也不会反抗。
甚至有一些人,就算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也不懂得去反抗,反而觉得这一切本就如此。
麻木,已经深入人心,需要愤怒,需要鲜血,才能彻底唤醒。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国民,都已经无药可救,那些年轻的还是可以唤醒他们心中的热血。
武馆中的学员,大多都是,但更多的人心中的火苗也没有熄灭,只不过没有被激发,他们或许没有条件进入武馆,或许对武功不感兴趣。
但是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却不曾熄灭。
武馆,林安松已经开了数十家了,接下来他准备开始建造学校。
虽然武馆内也有老师上课,但武馆的老师所交的非常有限,而且武馆的学员很多都是大字不识几个的。
武馆里,更多的还是教他们识字,还有简单的算数,以及灌输自强的思想。
当今,还是有更多人在学堂里学那八股文,一心都在功名上。
这类人,根本没有心思来武馆。
几百年来,功名已经牢牢的套住他们。
为了改变现在的身份,现在的地位,他们只有这一条路可走。
他们同样有上进心,可惜在八股文下,全都变成了一群死读书的呆子。
现在建造学校,而且还是不教八股文的学校,几乎不会有人过来上课。
但是有一个算一个,能改变一个就改变一个,聚沙成塔。
林安松的学校,同样是免费的。
虽然不教八股文的,但还是可以吸引一些学生来上课。
毕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请得起老师的,一些落魄的学子,甚至连笔墨的钱都买不起。
不过要开学校,还是要和李鸿章说一下,他不教八股文,又不是私塾。
大清对知识的管控非常严,林安松若是不提前说一下,有心人可以直接状告他,聚众密谋谋反。
虽然,最后他可以摆明,但毕竟多事,也影响学生,一些胆小的学生,可能马上就会退学,远离学校。
林安松虽然脱离北洋海军,但和李鸿章的关系还算不错,上次更是送了一千把ak给他。
林安松要开办学校,教书育人,李鸿章只是稍微问了几句,就同意了。
即使知道,林安松的学校不教八股文,但他本就是洋务倡导者,可不是京都中的那帮腐儒。
而且,在李鸿章看来,林安松不教八股文,他学校的学生就算参加科举,那也是考不上的,做不了官,至始至终也只是一个认字的平民,对朝廷也没什么影响。
得到李鸿章的许可后,林安松也就在天津周边买了几套院子,打通稍微装修一下,摆上桌椅,就是一间间教室了。
中华学院!
中华小学,中学,大学。
林安松直接按照后世的模式建立。
小学课程——语数英自然思想品德音乐美术体育。
中学语数英物理化历史地理,以及政治。
大学的话,林安松暂时没有安排课程。
中学已然足够现在的国民学习,甚至二十几岁的人都要从小学开始。
课本的话,林安松完全不用担心,直接从系统商城中购买就可以了。
老师的话,林安松是从武馆里挑了一批学员过来的。
这批学员先是跟着他学了一个月,然后才开始授课。
小学的课程是很简单的,各个课程都属于入门的那种,主要就是让学生了解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可以学到什么。
数学就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后面在加上一元方程。
语文,更多的是在认字上,在念几首古诗古文。
麻烦的还是英语,对于英语课程,林安松还是去把克莱尔给请来了。
武馆的学员,自己英语都没学好,哪里能教别人,就是林安松自己,虽然可以和人沟通,但那一口英语可是非常的不标准。一句话说出来,主谓语颠倒那是常有的。
当然,为了请克莱尔,林安松这次付出了一套价值不菲的首饰。
只是让克莱尔过来上上课,每天也就一节,四十分钟,克莱尔来回加上上课时间都不要一个小时。
而且,小学的英语教的也简单,单词,日常对话,翻来覆去也就那点东西。对克莱尔来说非常轻松,比教阿尔瓦武功的时候,轻松一百倍。
教授阿尔瓦武功,克莱尔每天也是要花费很大的心力。
克莱尔虽然冷冰,但也难抵挡宝石的魅力。
一切准备妥当,林安松弄了上万份的传单,让武馆的学员在街头巷尾发放。
“还在因为没钱而上不起学吗?”
“还在为要买笔墨纸砚,而省吃俭用吗?”
“中华学院,一切免费,不用交学费,笔墨纸砚完全由学校提供,一切免费。”
“想学习吗?”
“想认字吗?”
“想了解这个世界吗?”
“快来中华学院。”
“中华学院,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现在招收品德优良的学生,上至八十,下至七岁,不管认不认字,都可前来,名额有限,报满即止。”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林安松这边的宣传还是非常到位的。
当天,就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许多青年相携而来。
(本章完)
因此,清政府还是和之前一样腐败,不思进取。
各地官员也只知道鱼肉百姓,为他们自己谋利。
普通百姓也没什么变化,还是如同行尸走肉,任由官吏欺压,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而不知道该如何去改变这一切。
清政府三百年的控制下,人民的思想已经被禁锢,想要突破很难。
诚然,以林安松现在所拥有的力量,完全可以推翻清王朝,但是他却不会这样做。
就算他现在推翻清王朝,也唤不醒麻木的人民。
即使林安松让人满大街的发传单,给他们上课,给他们将马列主义,他们也听不进去。
只有经历血与火的残酷,才彻底唤醒他们。
武馆的学员之所以容易改变,是因为他们本就有着一颗向上的心的。
但是其他绝大多的百姓,都是安于现状的,即使被压迫,即使被欺凌,也不会反抗。
甚至有一些人,就算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也不懂得去反抗,反而觉得这一切本就如此。
麻木,已经深入人心,需要愤怒,需要鲜血,才能彻底唤醒。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国民,都已经无药可救,那些年轻的还是可以唤醒他们心中的热血。
武馆中的学员,大多都是,但更多的人心中的火苗也没有熄灭,只不过没有被激发,他们或许没有条件进入武馆,或许对武功不感兴趣。
但是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却不曾熄灭。
武馆,林安松已经开了数十家了,接下来他准备开始建造学校。
虽然武馆内也有老师上课,但武馆的老师所交的非常有限,而且武馆的学员很多都是大字不识几个的。
武馆里,更多的还是教他们识字,还有简单的算数,以及灌输自强的思想。
当今,还是有更多人在学堂里学那八股文,一心都在功名上。
这类人,根本没有心思来武馆。
几百年来,功名已经牢牢的套住他们。
为了改变现在的身份,现在的地位,他们只有这一条路可走。
他们同样有上进心,可惜在八股文下,全都变成了一群死读书的呆子。
现在建造学校,而且还是不教八股文的学校,几乎不会有人过来上课。
但是有一个算一个,能改变一个就改变一个,聚沙成塔。
林安松的学校,同样是免费的。
虽然不教八股文的,但还是可以吸引一些学生来上课。
毕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请得起老师的,一些落魄的学子,甚至连笔墨的钱都买不起。
不过要开学校,还是要和李鸿章说一下,他不教八股文,又不是私塾。
大清对知识的管控非常严,林安松若是不提前说一下,有心人可以直接状告他,聚众密谋谋反。
虽然,最后他可以摆明,但毕竟多事,也影响学生,一些胆小的学生,可能马上就会退学,远离学校。
林安松虽然脱离北洋海军,但和李鸿章的关系还算不错,上次更是送了一千把ak给他。
林安松要开办学校,教书育人,李鸿章只是稍微问了几句,就同意了。
即使知道,林安松的学校不教八股文,但他本就是洋务倡导者,可不是京都中的那帮腐儒。
而且,在李鸿章看来,林安松不教八股文,他学校的学生就算参加科举,那也是考不上的,做不了官,至始至终也只是一个认字的平民,对朝廷也没什么影响。
得到李鸿章的许可后,林安松也就在天津周边买了几套院子,打通稍微装修一下,摆上桌椅,就是一间间教室了。
中华学院!
中华小学,中学,大学。
林安松直接按照后世的模式建立。
小学课程——语数英自然思想品德音乐美术体育。
中学语数英物理化历史地理,以及政治。
大学的话,林安松暂时没有安排课程。
中学已然足够现在的国民学习,甚至二十几岁的人都要从小学开始。
课本的话,林安松完全不用担心,直接从系统商城中购买就可以了。
老师的话,林安松是从武馆里挑了一批学员过来的。
这批学员先是跟着他学了一个月,然后才开始授课。
小学的课程是很简单的,各个课程都属于入门的那种,主要就是让学生了解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可以学到什么。
数学就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后面在加上一元方程。
语文,更多的是在认字上,在念几首古诗古文。
麻烦的还是英语,对于英语课程,林安松还是去把克莱尔给请来了。
武馆的学员,自己英语都没学好,哪里能教别人,就是林安松自己,虽然可以和人沟通,但那一口英语可是非常的不标准。一句话说出来,主谓语颠倒那是常有的。
当然,为了请克莱尔,林安松这次付出了一套价值不菲的首饰。
只是让克莱尔过来上上课,每天也就一节,四十分钟,克莱尔来回加上上课时间都不要一个小时。
而且,小学的英语教的也简单,单词,日常对话,翻来覆去也就那点东西。对克莱尔来说非常轻松,比教阿尔瓦武功的时候,轻松一百倍。
教授阿尔瓦武功,克莱尔每天也是要花费很大的心力。
克莱尔虽然冷冰,但也难抵挡宝石的魅力。
一切准备妥当,林安松弄了上万份的传单,让武馆的学员在街头巷尾发放。
“还在因为没钱而上不起学吗?”
“还在为要买笔墨纸砚,而省吃俭用吗?”
“中华学院,一切免费,不用交学费,笔墨纸砚完全由学校提供,一切免费。”
“想学习吗?”
“想认字吗?”
“想了解这个世界吗?”
“快来中华学院。”
“中华学院,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现在招收品德优良的学生,上至八十,下至七岁,不管认不认字,都可前来,名额有限,报满即止。”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林安松这边的宣传还是非常到位的。
当天,就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许多青年相携而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