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飞扬
字体: 16 + -

第198章 匈奴再现

    金乌逐兔,世间岁月无情流淌。

    秦国自蒙恬入川收复益州,韩丹在凉州北部大破五族联军,重新将整个凉州划入华夏版图,终于打通了西部之路。

    按蒙恬告知蒙毅的思路,秦国大量商人踏上西出阳谷关的大道。

    带着丝绸、茶叶、陶器和纸张,去换取金银牛马回来。

    大秦一副生机勃勃,百废待兴的样子。

    而虎牢关外,则是烽火连天景象,与关内形成鲜明对比。

    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能跑的无比拖家带口,朝关内涌入,希望躲避兵刀之乱。

    蒙恬在秦国消失了半年,这次却风平浪静。

    因为他走的时候就说过,自己去找晋级的机遇,很可能会相当漫长,只求秦国万众一心,守住现在的领土,没必要再扩张。

    现在的秦国,坐拥司隶、并州、益州、凉州、河套,还有步红尘刚打下的幽州,已经大半个华夏落入其手。

    大地又入深秋,清晨的风雨带着凉意袭来,咸阳街上行人也少了不少,只有一些官员匆匆赶往皇宫。

    这天,咸阳皇宫正阳大殿。

    百官朝秦皇子婴行礼后分坐两旁,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号,十天一次朝议,是雷打不动的传统。

    可今天明明是才初三,离朝议还有两天,为何百官齐聚,让不明白之人满怀猜测。

    “众位爱卿,昨晚睡得可好?”

    子婴风轻云淡笑问众人,让那些希望从他面部看出一些端异的人大感失望。

    不过谁也不敢小觑这个年轻的君皇,杀起人来也是眼皮都不眨一下。

    半个月前,有人挺而走险,和底下堡长窜通一起,用大斗进小斗出的方式,克扣百姓交上来的税粮。

    结果一经查实,雷厉风行直接抄家,主谋四十多人全部斩首示众。

    今天提前朝会,隐隐中透射出不寻常的气息,每个官员正襟危坐,露出凝重神色,等待子婴继续说下去。

    子婴见无人答话,拉了拉衣领,打个哈欠露出疲惫道:“朕一夜未眠,睡得很不好。”

    啊!?

    细心的官员发现子婴眼睛带着红丝,满脸倦容,真是没有睡足的模样。

    他们心中一粟,知道今日朝会定然是大事。

    机灵之人马上将家里的亲朋子女筛选一遍,想想有没有哪个不长眼的家伙闯了大祸。

    子婴轻咳一声,沙哑着道:“始皇帝曾告诫先皇(子婴将扶苏追认为二世皇帝),大秦有三患,南蛮、匈奴、六国贵族不死之心。”

    “其中南蛮为末、六国次之,匈奴最为险恶,所以当年才会派先皇与叔父坐镇河套,驱逐匈奴,不惜耗费全国民力财力,修建万里长城,就是防止匈奴作恶。”

    官员们大为不解,匈奴不是被蒙恬杀败,不知所踪吗,难道又出现了?

    果然,子婴从龙案拿出一份情报,对他们道:“这封八百里急报,是龙骧将军步红尘发来,昨晚子时传到朕的手里,他们在幽州发现匈奴骑兵袭击了上百个村庄,将老幼杀死,俘获了壮年。”

    众人心中一惊,匈奴潜伏了四年,还真是出现了。

    子婴突然一掌拍在案上,怒道:“更可恶的是,步将军派出五万大军攻打匈奴,竟然大败而归,折损了三万多人,现在幽州只剩下不足三万士卒,坚守城内,而匈奴人正四处掠夺,你们说该如何应对。”

    “陛下,臣愿意前往,助龙骧将军将匈奴人杀绝。”

    子婴话音刚落,立即数名将军站起朝他请命出战,幽州郡城有十二座,小城七十余座,才三万多兵马,的确可以说是火烧眉毛,半刻也不得耽误。

    子婴一眼望去,是韩丹、陈卞、佘华、白胜、何坤等将。

    “好,有尔等勇将愿去解幽州之围,朕心大慰,兵部立即点出十万兵马,分派给韩将军和佘将军,分两路援助幽州,陈将军留下守护咸阳。”

    子婴觉得,有两路大军足够对付匈奴,咸阳为国都,不能没有大将坐镇,则留下陈卞。

    “陛下,军机处不同意。”

    一把声音打断了子婴,众臣暗吃一惊,齐齐朝说话之人望去,是兵部侍郎韩信。

    秦国经过蒙恬军事改革,整个兵部一分为二,将军负责训练士兵和打仗,军机处负责作战计划和调配士兵。

    也就是说,将军手中平时是没有兵权的,只有军机处调拨给他打仗的时候,才可以领出去作战,打完仗后,士兵又回到军机处手里。

    而军机处只有调拨的权力,没有领兵之权,所以就算全国兵力掌控在军机处,这些人也不能带领士兵去作战。

    这样分权就有效控制了将军拥兵自重,军队变成是国家的,而不是某个人的私兵。

    按道理,如果蒙恬在这里,他是可以全权掌控兵部,但他不在,兵部就要通过尚书令和侍郎同意。

    韩信,正是蒙恬任命的兵部侍郎。

    “大胆,你敢反对陛下。”

    “韩信,你是何用意,还不快请罪。”

    “拖延了救幽州的时间,你当担的起吗。”

    ......

    听到韩信居然反对自己,子婴眉头一皱,此时已经有不少官员站起对韩信指责。

    张良、萧何这些和韩信关系交好的官员急得拼命朝他使眼色。

    韩信看到,却不为所动,朝子婴一拜,正色道:“按大秦律,所有用兵需要经过军机处,而我作为兵部侍郎,军机处的首席军师,自然可以反对。”

    蒙恬将韩信带过咸阳,在兵部磨砺了半年,临去皇陵时将他提为兵部侍郎,军机处第一军师,排名还在周术之前,他若反对,兵马则不能调动。

    就算是子婴强压也不可以,除非子婴、蒙毅和李斯三人同意,才能夺去韩信的职权。

    对于蒙恬的三权分立,韩信可以说是佩服得无以伦比。

    即有效防止武将佣兵作乱,又能避免皇权胡乱指挥兵马,而士兵所忠诚的只是国家的军令,非某个人。

    他们又哪里知道,蒙恬这套方案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两千年后,几乎是借鉴美国的国防部。

    总统要打仗,也只是有建议权,要经过国会、议会通过才行。

    就算通过了,打仗的事都轮不到总统说了算,怎么打是国防部讨论决定,最后才出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