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飞扬
字体: 16 + -

第165章 朝会

    李斯?

    为什么会是他?

    蒙恬一人撑起秦国江山,封太傅一职名正言顺,蒙毅追随始皇帝多年,一直担任民政事务,后又在汉军围住咸阳之时,识破韩信之计,解咸阳之围,封太师也自无不可。

    但李斯,他可是戴罪之身。

    就算子婴和蒙恬不追究他之前改始皇帝遗诏之过,最多也是贬为平民,大不了给他一个小官。

    三公怎么样也不可能再落入李斯手中,官员们都以为是不是读错了名字,或是他们听错了。

    殿门打开,门口一人跪行爬入,哭喊叫道:“皇上,老臣罪该万死,不能担此重任,请陛下治老臣改天意旨,残害忠良之罪,让老臣为牛为马,以身赎罪。”

    众人看去,正是被打入监牢的李斯,此刻正身穿囚服,被护卫带入殿堂。

    子婴眯眼看着痛哭流涕的李斯,压下心中恶意,不冷不热道。

    “汝改召毒死朕父,本该将你五马分尸,挫骨扬灰,但叔父劝朕,你是法家最杰出之人,此时天下纷乱之际,可留你有用之身,以观效用,若尚不知悔改,定斩尽李氏全族,不留一根。”

    众人这才知道,原来是蒙恬保下李斯性命,不由暗赞蒙恬大度如斯,连李斯都能宽恕,甚至让他位列三公。

    其实蒙恬在晋阳时,已经收到李斯来信,表明悔意,更是将胡亥出兵天拥关的情报发给蒙恬,所以蒙恬才会出关迎战章邯,一举灭掉胡亥十五万大军。

    对于太尉人选,蒙恬思前想后,也觉得除了李斯,没人能担起这个重任。

    李斯当初能改召,是始皇帝太过集权,倒置死后让赵高和李斯有空子可钻,按现在三权制衡,就算李斯还想这么做,也不会有这个条件。

    加上李斯的年龄已近六十,让他在做几年太尉,将一些人培养起来,也该退休了。

    蒙恬已经把东方仙和雾中楼都插在刑部,一是学习,第二当然也是在监视李斯,整个刑部几乎都是蒙恬的人,给李斯插上翅膀,也飞不起来。

    所以没有适当的人选,他干脆让子婴重新启用李斯。

    这样做又可以让各国叛乱将领看到,只要真心悔改,秦国是有这个气度去接纳曾经的敌人。

    李斯听见子婴如此一说,先磕头谢过子婴,又朝蒙恬跪下。

    满脸愧色说道:“李斯曾对太傅犯下大恶,如今却得太傅相言才得以免死,日后定然会痛改前非,一心一意辅佐陛下,重振大秦声威。”

    蒙恬上前几步,将李斯搀扶起,语气深长说道:“太尉无需这般,日后我们摒弃前嫌,精诚合作,为陛下,为大秦尽忠即可。”

    李斯羞愧的谢过蒙恬,侍卫将太师官袍送来,披过退到太师位置,听子婴继续安排人事。

    “白恒镇守河套有功,封鼎山候,领车骑将军职。周术辅助太傅有功,封大庶长。唐秉治理并州有功,封驷车庶长,晋阳郡守......”

    一个官员手持名册,在百官前面足足读了半个小时,才将新任命的爵位官职朗读完。

    里面所提到的官员,基本都是出自蒙恬帐下,在河套并州立过军功之人,但咸阳旧臣并不担心,子婴这次封赏的基本都是军职,这就是说,秦国文职官员还是由他们担任。

    捡回一条性命的李斯,低头默然不语,他知道自己名义上是太尉之职,实权恐还不如子婴任命的刑部主事北堂春。

    只有他想到子婴蒙恬,绝不会再放心任用这些胡亥旧臣,一旦有合适人选,会立即更换。

    果然,子婴封完河套一干人等后,对蒙毅说道:“太师,朕新临朝,打算开创考试制度,以后官员,需要经过严谨考核,才能任用,太师觉得可行否?”

    蒙毅跪下,对自营拱手道:“陛下此为,乃是天下百姓之幸,毅,焉敢不从。”

    这下文官彻底慌了,开创考试制度,就是说要废除举贤制,以后他们看子侄要想当官,只能通过考试,这不是断了这些人的后路吗?

    一个官员起身对子婴呼道:“陛下,臣有话说。”

    众人看去,正是咸阳令尹矩。

    “讲!”

    子婴坐在帝位,身上威严也散发出来,一个字说出,也如同虎啸之音。

    尹矩打个哆嗦,后悔自己站起来太快,此时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下去。

    “举荐制由商朝开始,历经已有商、周及我朝三代,千年来官员全由举贤而来,史上才会出现众多大贤出仕为官,若陛下改动,恐大贤不屑与贩夫走卒为伍,宁隐匿山中,也不愿再出仕。”

    “陛下,此言有理,臣附议。”

    “是呀,望陛下三思,祖宗之法不可改。”

    “若让贩夫走卒进入庙堂,有辱陛下圣体,不可行呀。”

    ......

    有尹矩带头,各官员也趁势进言,一是考试制度伤害了这些人的利益,二是觉得子婴心慈,连李斯犯过如此大错都能饶恕,他们不过是反对科考,又有何惧。

    子婴手用力捏住龙案,冷言旁观,看到底有几个人跳出来。

    蒙恬所言没错,这些人靠着举贤制,将自己的亲朋好友拉入朝中,大举招揽人心,再结联姻,势力逐步扩大,几代之后,就会威胁到朝政。

    现在他只是想执行第一步,开科考试,就有人迫不及待跳出来。

    真是当自己是个软柿子,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子婴能长在宫中,经历磨难也不少,父亲被杀,孤身被赵高囚禁,又岂是手软之辈。

    原本人手不足,与蒙恬商议,打算考试过后,招到人才再慢慢更换掉这批素餐尸位的官员,现在也不得不提前解决一批。

    他暗捏拳头,不动声色道:“还有人觉得科考制度不可行吗?言者无罪,只要说得在理,朕愿接受。”

    子婴一句言者无罪,顿时又有几名官员站起,滔滔不绝讲出举贤的好处和科考弊端。

    无非就是贤人有名气,被人认可,和科考会招到一些平民百姓,这些人祖上没有当过官,也没有贵族的血统,不足以治理国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