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飞扬
字体: 16 + -

第104章 李复进军

    子婴先入内堂换掉粗布民服,穿上皇家镶金黑袍,更显威严,再出来坐于主席位上。

    廉坚一阵苦恼,他事先没有收到子婴被接到并州的消息,子婴的到来打乱了他的想法。

    子婴乃皇室正统血脉,蒙恬尊他为主,就说明了他与胡亥之争,是秦国叔侄皇位之争,不存在反秦,而且也恰恰证明,胡亥无道,那就换一个皇帝,无需再惹起各国反秦,挑起天下动荡。

    看来一开始打算说服蒙恬反秦是不可能了,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蒙恬能从燕国退兵。

    待子婴入席后,廉坚朝蒙恬问道。

    “吾一路观之,并州百姓在公子与蒙大人治理下丰衣足食,享太平之乐,不知公子何故发兵燕国,烽烟起,百姓苦,公子方才所言,坚听出乃心存百姓之人,请悬崖勒马,撤回刀兵,燕、赵与并州三地共享太平,永不交兵,可否?”

    子婴没有做声,看向蒙恬,他是来学习外交之略,并不打算发言,万一说错了反影响蒙恬。

    蒙恬喝了一口酒,哈哈站起道:“廉公错矣,大错矣,廉公此次前来,不曾发现,吾并未迎接使臣的礼节吗?”

    廉坚眉头微皱,他到晋阳城,不见有迎使礼仪,还当是不蒙恬欢迎自己到来,故不安排迎接,但看到蒙恬在郡府热情无比亲自出门迎接,以为蒙恬一时忘记了礼仪,原来是另有深意,只是不知是何意思。

    蒙恬缓缓道来:“而廉公来此,吾以贵宾待之,乃是与吾有昔日之情,吾当好友行宴,廉公且莫误会了。”

    突然又从身上爆发出赫然霸气,雷声道。

    “普天下下,莫非秦土,赵、燕称国,乃是尔等自认,在吾眼中,天下各地只是被反贼强占,何来外使,而燕、赵两地,匪首不过是始皇帝当年仁慈放过的亡国后裔,现不思感恩,还敢兴兵作乱,吾领天兵压之,有何不可?”

    廉坚身体一悚,原来蒙恬从不认可众国,严明非但燕国,连赵国也迟早要灭,看来大将军李复有先见之明。

    看着身上充满霸气的蒙恬,廉坚忘了该如何回话,蒙恬突地手指大殿外,厉声道。

    “在你出发当日,李复领十五万大军随之出了邯郸,气势汹汹朝并州而来,若吾没猜错,现在已经陈兵在边界,只等先生回去答复,吾不退兵,便要挥兵直奔晋阳,是与不是?”

    “这......这......”

    廉坚头脑如被雷轰,张口结舌不知所言,心头大骇,原来赵国一举一动皆在蒙恬眼中。

    蒙恬行了两步,在廉坚身边厉声再道:“先生此来,吾以好友待之,只管饮酒吃肉,但想试探吾之心思,劝先生莫作此打算,回去告诉李复六字‘你要战,那便战’,这就是河套、并州军民的心声。”

    廉坚艰难抬首,看到自子婴到文臣武将,再到驻守大殿的护卫,从蒙恬说出‘战’字,莫不是眼神坚毅,散发出神采之色。

    廉坚心中一颤,他从这群人身上,似乎又感受到当年始皇帝时期那战无不胜,横推六国的大秦虎贲气势。

    更可怕蒙恬直接说出‘要战便战’,已经是不给自己退路了,李复不退兵,只有一战。

    这不是他与赵王要的结果,出使的目的是希望了策动蒙恬反秦,最不济也让他从燕国退兵,现在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使赵国陷入两难之际。

    虽说李复手上有十五万军队,而晋阳不过五万,但蒙恬是依城拒守,而且手下尽是精兵悍将,两年内灭匈奴,攻九原,骗善无、夺云中,败罗斌,逼李斯不得不割地退出并州,连最重要的天拥关也想让出去。

    他手中的五万精兵,岂会怕李复十五万刚成立不足一年的士卒,加上还有世人皆知的黄金火骑兵,廉坚不由为李复感到担忧。

    暗自后悔当日没有劝住赵王,他们都猜错了蒙恬要收复秦土的决心。

    宴会在廉坚忐忑不安中结束,告退蒙恬之后,他立即吩咐众人连夜赶车,赶回赵国,他预感到燕国这根导火线,弄不好会将刚得到喘息的赵国拉入万丈深渊。

    而蒙头也一刻没有闲着,立即传书给步红尘,加快进军步伐,势必要占领幽州西面四郡。

    张宁则在燕国腹地处处点火,一般小城墙矮兵稀,往往都才几百守军。黑风寨一万多山匪绕开郡城,四处攻打小城。

    一不杀民,二不劫掠,反而是每下一城,就开仓放粮,把官仓的粮食钱财发给百姓,转而立即轻装离开。

    燕国大部队赶来,张宁早带黑风寨之人消失无影无踪,气急败坏的燕国将领只能把分到百姓手中的粮食再抢回去。

    这下可激起了燕国百姓的反抗,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黑风寨。

    有些城池,听到张宁的黑煞军到来,自发组织杀了城门守军,开城放他们进去,半年后,黑煞军已经发展出二十几万人,声势超过燕军,直逼燕都襄平。

    当然,此乃后话。

    再说李复,从廉坚处得知蒙恬的打算,不由一阵震惊,蒙恬果然有灭赵之心。

    一番商议后,李复觉得,若迟早一战不如现在就战,蒙恬现在两面作战,兵力不足已是事实,若让步红尘从燕国抽出手来,赵国反会受两面强敌。

    廉坚所言河套军强盛,李复自是不服,他乃李牧之子,气势上怎可输与他人。

    战争阴云密布,蒙恬并不像表现出的那么轻松,李复果然发动了袭击,十五万大军瞬间攻下蒙恬的几座边寨。

    晋阳只有五万守军,面对来势汹汹的李复,该如何防守?

    必须要将李复拒在边城之外,蒙恬不希望战火烧进家门,他担心李复一旦攻不下晋阳,会转战并州各地,他好不容易用一两年发展的并州,就会毁于一旦。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并州是旧赵之地,这里的人大多数是赵国人,赵国灭了不到二十年,到底还有多少人心存赵国,真不好说。

    万一李复大军进来,一些心念赵国的百姓趁势反叛,投奔李复,这绝对是蒙恬不允许的。

    他看向势力地图,漏出一丝苦闷,别的地方哪有兵力可抽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