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飞扬
字体: 16 + -

第93章 名将之后

    赵鸿砍下陈赫脑袋,系在马脖,并不退回关中,继续叫阵。

    “十国联盟,不过是大秦刀下余魂,十六年前始皇帝饶尔等性命,本应安分守己,以谢皇帝仁慈,今安敢叛乱,吾所见,尔等都是阎王殿上已留名,快快出来受死。”

    赵鸿人老体壮,中气十足,声如洪钟传遍盟军大营,盟军士卒见秦将勇猛,不觉中手心冒汗,脚底发虚。

    “谁可将这人拿下,赏百金,食百户。”

    项梁被赵鸿一通叫骂,气的脸色发紫,若非军粮关系百万大军胜败,安排项羽前去压粮未归,必会命项羽上阵将赵鸿擒下。

    “盟主息怒,让莫将将次狂徒斩下马。”

    一将翻身上马,提枪策马奔向寨门,众人一看,是赵国名将李牧弟子叶秋,人称铁枪无敌。

    赵鸿见又一将杀出,并不答话,举枪直刺过来,忙用刀迎战。

    两人一个是沙场老将,刀法娴熟,一个正当壮年,枪法刚猛,枪来刀往战成一团。

    斗了三十个回合,双方僵持不下,都暗暗吃惊。

    赵鸿一生从军,不知参加过多少场战役,从未遇见让他如此难缠的对手。

    而叶秋名家之后,至幼随李牧征战匈奴,直到李牧身死,才隐姓埋名十六载,没想到复出所遇第一个对手,就难以取胜,不觉中又增加了几分力气。

    兵马交错,又过了二十回合,赵鸿毕竟年老,体力渐渐感觉不支,心中焦急,刀法也露出破绽。

    叶秋看准时机,一枪刺去,正中赵鸿左臂,赵鸿‘啊’的大叫,掉下战马。

    叶秋拨转马头,正想结果赵鸿性命,突闻背后一阵马蹄奔来。

    “休伤老将军,让某来会你。”

    他一回头,正好见一杆枪朝自己后背袭来,只得弃了赵鸿,转身用枪挡下。

    “无耻小儿,敢背后伤人。”

    原来是司马耀见赵鸿危机,赶来相救,赵鸿趁二人相斗,赶紧爬起上马,奔回阵中。

    赵鸿离去,司马耀立马横枪,他乃是司马错玄孙,若非为救赵鸿,自做不出偷袭的无耻之举,现在赵鸿安全了,他便停下不再出手。

    “汝是何人?”

    叶秋见此小将年龄虽轻,却是一身英气,刚才一枪,力道半分不下自己,也不敢小觑,勒马问道。

    “吾乃司马错玄孙司马耀,汝又是何人?”

    叶秋出寨便战赵鸿,到现在也未报上名字,司马耀也想知道能伤赵鸿之人是谁,想必也不会是无名之辈。

    “李牧弟子叶秋。”

    叶秋报上名字,心中暗暗吃惊,司马错乃秦国四大名将之一,轮排名只在白起之后,果然是虎父无犬子,隔了三代,司马耀还是半分不辱先人之名。

    而司马耀也是小心打量叶秋,盛名之下无虚士,李牧当年威震各国,连败匈奴铁骑,与廉颇并为赵国擎天二柱,难怪他的弟子能将赵老将军挑下马。

    二人皆是名将之后,相斗起来自是凶狠,不仅是为自己胜负,而是为了不辱先辈赫赫威名。

    两把铁枪招招凌厉,恨不得可将对手身上戳个窟窿,谁也不敢半分大意,攻守天衣无缝。

    章邯与项梁等人在远处观战,只见两团光影相碰,火花四溅,斗得难解难分。

    久战不下,叶秋大呼:“果真厉害,吾不是对手。”拨马边走。

    司马耀年轻气盛,赵鸿已斩一将,他自不愿放过叶秋,拍马追去。

    见司马耀追来,叶秋暗喜,偷偷将弓取下,搭箭在弦,待司马耀追近之际,大喝一声“着”,箭矢朝司马耀脑门急射。

    “暗箭伤人,算不得好汉。”

    司马耀叫道,早有准备,枪尖一挑,把箭格飞,又有两箭飞来。

    原来叶秋所用连珠箭,可一次射出三箭,为迷惑司马耀,才会先射出一箭,待箭近身,接着两箭齐出。

    “不好!”

    司马耀刚格飞那箭,又见两支狼牙箭分上下而来,只能闪身避过一支,另一支却射入马脖。

    战马吃痛,人立而起,将司马耀甩出背去。

    “啊——”

    章邯等人在关上看得真切,见司马耀被甩下马,急得失声喊出。

    却见司马耀半空临危不乱,用枪头点地,稳稳站住,双手紧握枪杆,虎目盯住疾驰而来的叶秋。

    马至跟前,才地上一滚,让过叶秋枪尖,自己的铁枪横扫。

    ‘疙瘩’一声,叶秋战马腿骨折断,马匹吃痛发出一声嘶鸣,一头撞在地面,泛起一片尘土。

    叶秋也是好生了得,战马悲鸣已是跃起,翻个跟斗落地,二人都失了战马,在地面继续斗起来。

    如此凶险的打斗,让观战之人无不心惊胆战。

    叶秋刺出一枪,盟军大寨大声叫好,司马耀横扫一杆,虎牢关上呼声震天,两方阵营都在为自家将军喊声助威。

    关前两枪往来,足足斗至两百余回合,还是平分秋色。

    双方阵营士卒呐喊声都带嘶哑,鼓手更是两手酸麻,鼓槌也拿不起。

    “盟主,天色已晚,是否明日再战。”

    赵国主帅李复对项梁道,叶秋是赵国能拿出手不多见的猛将,万一在此战有失,赵国必然在盟军中实力削弱。

    再说叶秋已败赵鸿,又与司马耀战了二百余回,为盟军扳回士气,不必死战。

    项梁看了李复一眼,点点头,下令鸣金收兵。

    叶秋闻阵营金鸣声,虚晃一枪,跳了出去:“秦国小儿,待吾回阵,闻名原由,定会再分出胜负。”

    说罢,转身奔回阵营。

    司马耀战得性起,见叶秋返营,盟军寨上士卒持弓搭箭,也不敢追上去,气骂道:“赵国余孽,有种再出来大战三百回合。”

    章邯站在关上,恐司马耀性急,也下令鸣金。

    司马耀气呼呼奔回关中,问道:“为何鸣金?”

    他第一次出战,便无功而返,实在有愧司马家威名。

    章邯笑道:“少将军英雄,先是解救赵老将军,又与李牧弟子大战二百余回,已挫反军士气,叶秋败退,吾恐反贼不讲规矩,引大军杀出,陷少将军危难中,故此收兵。”

    此时赵鸿上前,拱手朝司马耀行礼,谢过救命之恩,司马耀才收回怒气,返回休息。

    盟军大帐,叶秋也是气冲斗牛,询问为何唤他回来。

    李复将叶秋拉至一旁,轻声言道:“赵国只是十国之一,不能太过露出锋芒,以免各国对赵心存忌惮,况且汝与战了二百余回,生恐失手,赵国不能失去汝之猛将。”

    叶秋低头一思,觉得言之有理,告退返回帐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