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飞扬
字体: 16 + -

第65章 文武大赛

    用餐后半个时辰,便是午后第一堂课。

    蒙恬与吴好坐在最后,听先生如何教授学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学子也晃头晃脑,跟随先生一道朗读《诗经》之文。

    “先生。”蒙恬突然站起来道:“可否让吾来讲一课?”

    授课先生皱眉望向蒙恬,知道此人乃是吴好带来,还以为是他好友,怎会如此无礼。

    见吴好点首,并无发怒,他自退到吴好身旁,看蒙恬大步走到学子面前。

    “刚才先生所言,各位可懂?”

    蒙恬并没急着讲课,先问众学子。

    突然一问,学子不知该如何回答,有些则偷偷打量脸色发青的先生。

    “不懂。”

    有一个学子状着胆子答曰,他们都只有八、九岁年龄,如何能懂诗经里深奥之意。

    “吾与你们讲一课,若有不懂可随即提出。”

    蒙恬张口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一口气将《三字经》读完,当然有些后世的东西蒙恬做了修改。

    吴好与先生听得目瞪口呆,他们从没听过这篇文章,似乎是启蒙之学,又内含大义。

    吴好知道蒙恬是用兵如神的统帅,没想到还能作出一篇惊世之文。

    不但朗朗上口,简单易懂,内容也是博大精深,教人圣言。

    后一想到蒙恬闻名天下的《出塞》与《满江红》,随即释然,文武全才,果然如叔父所言,蒙恬乃神人也。

    一旁先生已上前求教,望蒙恬能留下此文,做学堂启蒙之用。

    “此乃《三字经》,吾还有一篇《千字文》,自会留给学堂,以后所有学子,先学此两文。”

    《三字经》与《千字文》简易,且又句句都是教人道理,对于刚接触文学之人再合适不过,蒙恬可不希望将来有学识之辈,都是素餐尸位,鱼肉百姓之流。

    他又查看看了一下学子操练,慎重交代吴好,在教文识字同时,不得放松品德素质教育与身体素质锻炼,便返回郡府。

    无品之人为官,比强盗更恶,无健康体魄,学而浪费。

    吴好将蒙恬送出学府,才急返回阅读蒙恬所留书籍,奉为天书。

    路上,蒙恬便命张宁等人,去将周术,吴实请来,要商议改革弊端。

    等待二人到来这段时间,蒙恬回想今日之事。

    还是情报网力量不足,发生在眼皮底下的事都没有发觉,若非今日出去,自己还蒙在鼓里。

    士族掌握大量佃户奴仆,这些人非但得不到改革好处,连自由都被他人所掌握。

    久而久之,士族就会拥有可怕的私人力量,一旦装备武器,就会成为私军。

    不行,自己必需要有一支完全收集情报的队伍。

    不管远在天边或近在眼前之事,他都要了如指掌。

    蒙恬想到了明朝的锦衣卫。

    明代皇帝能对群臣洞若观火,朱元璋建立的锦衣卫功不可没。

    自己也要打造一个这样的部门,可是......

    锦衣卫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杀敌,用不好也会伤已,明朝后期,锦衣卫势力过大,连皇帝也不得不再建立东厂来制衡。

    后来东厂作大,合并了锦衣卫,又得建立西厂分担东厂权力。

    弄来弄去,结果皇帝都把权力给丢了,最后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被东林党糊弄了一辈子,吊死在煤山歪脖子树上。

    这些教训,蒙恬必要防范。

    权力是个好东西,让人迷恋,但没有制约的权力,就会使人迷失方向。

    不过现在乱世,暂时还不用想这般长远,等平定了天下,再解散这个组织,或用个牢笼枷锁将它困住。

    既然是间谍部门,见不得光的组织,就叫雾中楼吧。

    至于谁负责雾中楼,蒙恬就不得不深思熟虑。

    最适合之人,应该是何坤。

    年轻,武艺高,有朝气,有理想,也有领兵经验。

    但他就是刚投靠自己,忠心度不知能不能信任,若雾中楼被策反,哪将是对蒙恬毁灭性的打击。

    最后蒙恬决定再观察何坤,让张宁负责统筹雾中楼所有事物。

    张宁跟随蒙恬已有十余年,忠心自然不用怀疑,就是武道欠佳,才开启六道玄脉。

    雾中楼以后一定还会有刺杀任务,看来要招揽高手才行。

    比试——

    蒙恬突然灵光一闪,若在天下人中,公开文武大比,前十名皆可得丰厚奖励,想必有不少文人武者会前来。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文人不重奖赏,但是重名声,若能排上前十,自然名震天下。

    武者在这个时代,都是浪迹江湖,四处投靠,希望有个容身之所,只要奖品丰厚,自会千里而来。

    还有一个重点,大量文人武者过来,就会带动河套军管辖范围的经济发展,回去也会将这里看到的一切告诉天下之人,为河套改革作免费宣传。

    时间嘛......

    正在蒙恬欲想之际,周术与吴实赶来,三人闭门盏灯谈了一宿。

    次日,郡守府连传出几道告示。

    第一,所有奴籍恢复自由身,主人不得阻扰,若要雇佣仆人,双方必须是自愿,仆人不满主人,可随时离开。

    第二,脱籍奴隶家仆可自由选择职业,也可与原主续约,但变成雇佣关系,而不是主仆。

    第三,废除原先不合理秦律,发生杀人放火等大案,不需要经亭长、堡长,平准府衙直接受理。

    第四,废除用钱买命,杀人者偿命,不容篡改。

    第五,八月中秋之际,九原城举行天下武道大比,第一名得五十金,第二名四十五金......第九名十金,第十名五金。

    第六,八月中秋同一天,九原城文人诗词大赛,也选出十名优秀者,由大秦公主赢灵亲自送上奖赏。

    前四条都是关于河套势力范围的民生之事,九原、云中、善无百姓较为关切。

    后两条一出,蒙恬派出的密探各地宣传,天下顿时哗然,文人武者纷纷磨拳擦掌,收拾行囊北上。

    哪怕那里是交战区,也挡不住他们热情如火。

    那个年代要出头太难,不少饱学之人,武艺高强之辈,因无人举荐,默默无闻,要么在家耕种,要么浪迹江湖。

    现在九原文武大赛,让没有关系,又不甘寂寞之流看到了出头希望。

    武者如果能进前十,害怕没有前途?

    最不济也会被河套势力收于麾下。

    文人自不用说,还能亲眼看到大秦赢灵公主,接受他的奖品,岂不动心?

    此时,天下才明白,当日咸阳城公主被劫,是蒙恬所为,而这次公主能够现身颁奖,说明是自愿前去,并非强虏过去。

    虽然有人不满,但更多人却是暗自畅怀。

    蒙恬与李斯儿子李简相比,当然觉得蒙恬更适合赢灵公主,李简不过是个二世祖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