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飞扬
字体: 16 + -

第43章 改革(上)

    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

    唐秉身子一震,他想到了始皇帝,当年是否也和蒙恬一般心情,说过同等的话,于民有利,就算得罪天下也在所不惜。

    或许只有他们这种霸主,才会视名声如粪土,只求心安。

    “诺!”

    见蒙恬心意已决,唐秉不再劝说,退回席位。

    “不知甪里先生、绮里季几时可以到达?”

    在唐秉决心出仕为官,就分别传信给三个好友,把蒙恬与他之事告知,希望三人可以来辅助蒙恬。

    甪里先生周术与绮里季吴实收到信后即刻启程,应该这几天会到。

    而夏黄公崔广因家父过世,要守孝三年,便回信拒绝了邀请。

    “大人莫急,估计明日就会到了,不知大人打算如何安排二公?”

    自己写信邀请来的好友,唐秉当然不希望落得太差。

    蒙恬想了一下,这是第一批投靠自己的贤士,不但要重用,还要用对地方,人才紧缺,好钢必须用在刀刃上。

    “听闻甪里先生研究兵法奇谋,我欲将他留在身边,至于绮里季吴先生,暂时还没好的安排,想在九原建一所郡立学堂,让每个六岁以上孩童免费入学。

    书籍笔墨一律由学堂包办,中午再加一分伙食,就暂时委屈夏黄公负责此事,待打下晋阳,再委以重任。”

    此事蒙恬没有和任何人商量过,当下说出来,都惊愕万分。

    教人子弟,不收费用,还包办书籍笔墨,再包伙食,这需要多大的开销,唐秉暗暗叫苦,郡令这个管家难当呀。

    以前的书籍都是竹简,不但重,还无法复制,每一卷都要抄写,免费开课授业,要多少卷书籍才够。

    一餐伙食虽然不多,但是小数怕长计,一年下来,这也是一大笔开销。

    而且蒙恬说得是公开授业,就是说所有人都可以来上课。

    对于书籍只是垄断的士族来说,蒙恬这是才挖他们的根基。

    开启民智,唐秉也不由皱起眉头,蒙恬就不怕以后控制不住百姓吗?

    封建王朝,统治者一直奉行愚民政策,就担心百姓开智后不便于管理,蒙恬却是反其道而行之,要全民读书习字,他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大人,如此做来,百姓是得利了,你不怕天下士族恨你入骨,皆与你为敌?”

    唐秉之话引来诸人愕首,他们也有此担忧。

    蒙恬不以为然,笑道。

    “若天下人人识字明理,百姓能辨对错,还怕士族颠倒黑白,他们之所以得势,就因为百姓不懂文识字,才能愚弄苍生,我偏偏要从这里断了士族的路。”

    他仰首又道:“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没有谁可以长久统治,除了百姓苍生永恒,其余皆为尘土。”

    士族,就是这个时代的附骨之疽,若不能彻底清除,天下迟早毁于士族。

    历朝历代,农民还是走投无路才被迫造反,士族却是为自己的野心,不顾苍生死活也想登上帝位。

    每次农民起义,最后得益者几乎都是士族。

    他们在盛世潜伏,对百姓巧取豪夺,一旦出现乱世苗头,立即用几代积累的财富招兵买马,伺机而动。

    最后,农民起义的果实被他们摘取,出现新一轮的朝代更替。

    底层生活的百姓还是没有翻身做主,只是换了一个主人而已。

    正因为天下书籍,知识都被他们所掌控。

    这就是为何华夏经历了两千年封建王朝,思想没有半点进步,到清末才被洋人的铁舰大炮,轰醒了沉睡的国人。

    欧洲从文艺复兴,到蒸汽机发明,不过是短短一百余年,一举超越了两千年的华夏。

    说到底,就是思想的解放。

    统治阶级思想固步自封,实行愚民政策,把百姓当成羊群,不但磨灭了华夏的血腥,也祸害了两千年文明进步。

    蒙恬眼神凌厉扫视一众部下,这些人当中,恐怕也有为数不少的士族。

    有人类开始,每一次改革进步,总会触犯到某个阶级的利益,从来没有改革是一帆风顺。

    想到当年秦始皇破除分封制,采用州郡管理,也受到不少阻力。

    统一六国之时,各个功臣名将都以为始皇帝会效仿百八年前周天子,将天下分封给他们。

    结果始皇帝独断专行,采用中央集权制,墓定了华夏民族后世统一的基础。

    不少急切反对之人,被始皇帝一一屠戮镇压,死了不少大臣,才没人敢再提出反对意见。

    对于那些不思进取者,就要有始皇帝这般铁腕手段。

    为了华夏之未来,与天下士族为敌又有何惧。

    ——————————

    九原城外,两位中年男子并肩而行,后面跟随几十个口人,还用三头牛车拉满木箱,再看除了几样日常用品,全都是竹简。

    这等情况,让人联想到一句谚语,孔夫子搬家——全是书。

    “吴兄,你说这个蒙恬会像唐兄所言,乃是心怀天下的中兴之主吗?”

    左边的白袍之人望向另一个青袍男子道,语气中还是有一丝犹豫,自己千里迢迢过来,万一唐秉信中言过其实,该如何打算?

    “无妨,唐兄乃清雅之士,若没有看透此人,宁可被杀也不会屈身求全,不然也不会落魄十年也不出仕。”

    青袍人之言,让同行之人心稍安定,点头称是。

    九原城城门,人潮川流。

    以前九原郡商品买卖是十税三,战乱是会加收到十税五,进城还要给一笔入城费。

    自从蒙恬取消了入城费,指定一个区域做集市,让农品商品自由交易。且定下,商铺十税一,流动的商品若不超过规定份额给予免税。

    这个政策带动了商业兴起,虽然还是刚颁布不久,不少人把家中多出之物带到集市,换一些口粮或必需品回去。

    也有精明的人发现了商机,到各地村落收到物品,再带回九原来卖。

    扣除低廉的税金,还能赚到不少钱。

    使原本并不多人的九原城,一下热闹起来,每天货物进出,城门车水马龙。

    “快点,快点,别挤在门口,堵住大家的路。”

    城门里,值班的守卫大声喝叫商旅们快进快出,不要停留拥挤。

    一个老叟推着独轮车,被军官一喝,吓得手软,车子一歪,鸡鸭货物撒落在地,顿时城门鸡飞狗跳一团混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