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发明家
字体: 16 + -

第五章 蜀黍

    就这样花费了快半个小时,苏理才慢悠悠的来到益州城下。

    一路上自然的风景也差不多看够了,苏理收了收心,打起精神,决定去了解一下市场。

    看着眼前高大的土黄色城墙,城门楼上手持冷兵器的士兵,还有城门口来往如织的人流,苏理这时候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真的已经回到了宋代。

    “益州”两个大字,就在城门的正上方,银钩铁画,霸气的昭示着城池的雄伟。

    益州,也就是cd,在北宋时期也是一个大都市,仅次于东南西北四京。

    四京分别为:东京开封府。

    西京洛阳。

    南京应天府。

    北京大名府。

    而且,北宋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经济文化繁荣。

    咸平三年(1000年)gdp为265.5亿美元[8],占据世界比重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

    北宋时期,因推广占城稻,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迅速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因此,苏理才会决定从商业开始,因为北宋民间的商业发达程度,据历史看来,历朝历代无出其右。

    在城门口,也有一队士兵把守着,防止有人捣乱,还有就是为了盘查来往人员。

    苏理就跟在后面,排着长队慢慢的走了过去。

    进入城内,熙熙攘攘的人流,还有道路两旁的各式摊贩,让苏理真正的领悟到了,何为民间商业的巅峰时代。

    而且,在北宋,是不存在宵禁的。

    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为我们展现了宋代开封城商业的繁盛。宋都开封城就是一座不夜城。

    历朝历代,都有关于宵禁方面的禁令。

    宵禁。“宵”就是夜晚,“禁”是禁止。宵禁就是禁止夜间的活动。

    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出于维护其专制统治的需要。在古代,当专制的皇权建立之后,目的就是实现对全社会的完全控制。

    在夜晚,往往是各种犯罪活动高发的时期。同时也是统治者最为担心的时期。我们看中国古代的历史就会知道,有很的政变和起义都在夜间发动的。因而,夜间也就成了统治者重点提防的时间段。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百姓老老实实地回到自己的家里面。就这样,常年累月的宵禁令就应运而生了。而且,一旦遇到一些非常时期,宵禁令更是要被严格执行。

    不过苏理在乎的并不是这个问题,他现在更在乎的是,市场粮食和各种酒类的价格。而这些东西,是靠看是看不出来的,只能去一点点实地调查。

    随便在路边找了个人问了一下卖粮食的在哪里,苏理就直接往那个方向走了过去。

    这是一家专门卖粮食的店铺,看他的店名就可以知道,李记粮铺。店里这个时候还没什么人,显得很是冷清,店铺的老板是一个白白胖胖的中年男人,穿着丝绸做的衣服,百无聊赖的坐在那里打着瞌睡。

    “老板,你这儿粮食怎么卖?”苏理走进店里,轻轻的敲了敲老板趴着打瞌睡的桌子。

    “啊?什么?”那个白胖的中年老板刚从睡梦中惊醒,抬起头来,茫然的看着他。

    “这位客官,我们这李记粮铺,虽然看着小,但是粮食是应有尽有,您想要什么粮食,我们这儿就有什么粮食,而且,绝对是最低价。客官您要点什么?”一边的店里的员工看着苏理进来没有人招呼,直接走过来,机灵的招呼了起来。

    “小麦和高粱,你们这儿有吗?”苏理看了看还是处于半梦半醒状态的店主,果断抛弃了他,转过头来看着店小二问道。

    “客官,小麦我们这儿倒是有,您要多少?高粱,那是个什么东西?恕我孤陋寡闻,我还从来没听说过。”店小二一脸茫然的看着苏理,摆摆手表示确实没有听说过高粱这种东西。

    “哦,对了,我差点忘了高粱是后世的叫法,好像宋代不是这么叫的。叫什么来着,好像是蜀黍,对,就是蜀黍。”苏理在脑海里回想起了高粱在古代的叫法,连忙纠正。

    “不是高粱,蜀黍,蜀黍你们这儿有吗?”

    听了苏理的问题,店小二连忙接茬道:“客官,您这就有点埋汰人了,蜀黍,您一听这名字,就知道它是咱们益州产的,我们这益州的粮店,怎么可能没有蜀黍,您要是到别处去这么打听,指定会被当场给骂出去……“

    “价格怎么算?”苏理没有理会他的长篇大论,直接打断了他的话。虽然刚刚确实是自己的问题,但不代表他会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

    “蜀黍我们这儿一斗三十文,小麦就贵一点,要四十文一斗。”看出来了苏理脸上的不耐烦,店小二就没再装自来熟,直接简明扼要的回答了他的问题。

    “贵了点吧。这样,我需要的粮食有点多,蜀黍,二十五文一斗,小麦三十文一斗。就这个价,给我来上二十石。”苏理学着砍价。

    “这,我做不了主,您得问我们掌柜的。”

    说着,他过去凑到店主人的耳边,指着苏理,轻声的解释道。

    听完店小二的话之后,掌柜的面带笑容的站了起来。

    ”这位客官,虽然你要的数量挺多,但是您的价格给得也太低了,您尽可以出去打听打听,谁不知道,我们李记粮铺的价格都是全益州最公道的。您给这么低的价格,恕我直言,如果您坚持还是这个价的话,那您可能就一点粮食都买不到。“

    ……

    苏理紧接着和他一点点的讲价,双方唇枪舌战,说了好半天,最后谁也没能说服谁,只好不欢而散。不过好消息是,苏理在这个过程中把两种粮食的价格都压低了两文钱一斗。

    走出店门,苏理又恢复了笑容。毕竟这是他第一次砍价,磕磕巴巴的,能够有此战绩就已经很不错了。

    ”再接再厉!“苏理在心中给自己加油打气。

    说着,他又走向下一间店铺。

    ……

    一个时辰后,苏理慢慢的从益州东城最后一家店里走了出来。

    长出了几口气之后,他露出了微笑,这两个小时的时间并没有白费,他大致已经把市场上的粮价摸得通透。

    有一两家的价格,确实是比较高,蜀黍就要四十一二文一斗,但是人家并不做这种大宗的生意,而是零零散散的卖一点。经过比较,确实李记粮铺的价格公道,没有看着他是新手,就故意提价。

    最终,苏理决定,等把酒卖出去了,就到这里来买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