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神探郑如龙
字体: 16 + -

第1章 大明神探李如龙 (又赐名郑)

    高丽贡纸杀人案

    第一章裕泰钱庄

    明,永乐初年。

    饱经战火蹂躏的中华大地,终于在百年狼烟之后,迎来了自己的太平岁月。

    明洪武皇帝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自发动“靖难之役”之后,建文帝于宫中大火时踪迹不见,朱棣遂独得大统,登基九五,以南京为都,年号“永乐”,史称“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励精图治,龙驭四海,内修文德,外治武功。多次用兵塞外,击溃北元诸部,解除了长久以来长城以北蒙古游牧骑兵对中原的威胁。又在内部广开科举,肃清吏治,大举提拔贤臣良将,国家为之强盛,天下逐渐富庶。到了永乐十三年的时候,极域辽阔,直追汉唐,人稠物穰,四方朝贺,藩属之国,不可胜数。周近有朝鲜、安南、占城、满德勒(今缅甸)、流求、真腊。中亚有帖木耳汗国、叶耳羌、喀城、哈利。又有那东海日本国、南洋深处的外吕宋、苏禄、暹罗、满刺加、占卑、苏门答腊、马六甲、锡兰狮子国、胡马塔、古里、木古都束、中也门、舍利弗、扬波(东非)、苏马(索马里)、千里马(********)、桑结(今桑给巴尔岛)、西洋花烹国陆续遣使朝见纳贡。真个是中华盛世,世间强国。便是唐宗重生,宋祖再世,也未必便能创得如此浩瀚大业,堂皇气象。

    话说当世之时,河南洛阳乃中原要冲繁华之地。交通发达,商贾云集。南北往来,络绎不绝。

    天下闻名的裕泰钱庄就坐落在洛阳城东门第一个街口。旗帜招展,门头宽敞,诺大的一栋临街楼院,显的格外富贵大气。

    这裕泰钱庄创立于前朝胡元明宗二十一年,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早先是由山西大同府乞讨来河南的老刘氏族创立。起初经营杂货粮米,后来发展壮大,开始经营布匹,丝绸,茶叶。待得资本充足后,刘家先祖就开始经营金银钱的汇兑生意。先头取名叫:德裕金银号。后来一次失火,场所被毁,整顿重开后,为辞旧恶,迎新生,故取名“裕泰钱铺”。待到永乐登基,天下太平,商肄发达,加之洪武,永乐二帝都喜宝钞,多次下令禁止铸造铜钱,力推纸钞。市井上钞钱汇兑生意兴隆,裕泰钱号抓住机会,大力发展金银钱放贷,存款,汇兑业务。分号遍布天下水旱码头,逐渐成了业内巨擎。于是更名“裕泰钱庄”,更显地位尊崇独特。

    现在裕泰钱庄的当家大掌柜是刘家第四代传人,人称刘善人的刘德基。这刘大掌柜可算洛阳城一个响当当的大士绅。朝廷西征蒙古,皇帝御驾亲征。刘大掌柜带头认捐纹银50万两,轰动朝野。永乐帝龙颜大悦,亲自书写“裕泰有恒”四个大字,以示褒奖。

    黄河决堤,河南遭灾,哀鸿遍野,百姓流离失所。刘大掌柜在河南各州县组织救灾,设立免费粥局和难民救济所,布施救济,广撒钱粮,蒙恩者何止千万?刘大善人的名头一时传遍河南河北两省。连朝廷里的阁老,尚书都知道他的大名。

    国姓爷郑和郑大人第一次巡游南洋,安抚外藩时,刘大掌柜重金委托南京河西龙江宝船厂造巨舰六艘,献给郑大人随行出海。又携巨额银钞亲赠纳捐。当时天下初定,物资匮乏,加之洪武帝时,江南豪富沈万山提出出资修建南京城墙,慰劳大军,惹怒洪武皇帝,被抄家发配边疆。豪富家庭人人自危,谈捐款而色变。固而如此大笔为国捐款十分罕见。国姓爷深感刘大掌柜义气直爽,二人攀谈甚欢,遂结为莫逆。

    裕泰钱庄更是在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浙江,岭南等地大力发展新兴的钱庄业务,支持当地工商业的发展。成为很多中小商户的“财神爷”,“救命菩萨”。当然喽,裕泰钱庄本就是做着利生利,钱生钱的生意,帮的这许多商户资金周转,汇兑腾挪,裕泰也从中抽取息金,获利不菲。

    这刘大掌柜原本勤勉好学,自身就是一把好的生意把式,更有慧眼识人之能,常说:经商可以不识书,买卖不可不识人!

    遂重金从开封请来“金算盘”席大先生做钱庄的总协理(类似今天的总经理)。又设立裕丰镖行,找来河间武林大名鼎鼎的“通背神拳”冯保山冯老拳师当总镖师。冯老镖头又拉来了自己的师弟,峨眉山缥缈峰见月观观主松风道长的大弟子“铁臂铜佛”赵尔权做裕丰镖行二档头。为钱庄进行武装护卫,远途押运。师兄弟武艺惊人,精诚团结。第一次护镖就剪灭了河南平顶山一代的巨匪胡麻七团伙。立刀扬威,镖旗大展。一时中原绿林黑道上的朋友见旗色变,望风而走。从此裕泰钱庄声威日隆,经营蒸蒸日上,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

    这一日,隆冬腊月,大雪纷飞。刘大掌柜正在裕泰钱庄后面二楼自己的屋子里品着用宜兴金沙寺极品紫砂壶冲泡的虎丘香茶,翻看上个月各省分号寄回的下半年账本和报表呢。门帘一掀,一个洪亮的嗓门道:“大掌柜!我回来了。”

    刘大掌柜抬头看时,只见来人高瘦的个头,胡须花白,头戴褐色福巾,身穿青色直缀,腰系墨色丝绦,足登虾蟆头厚底皂靴,一脸饱经风霜,精明干练之色。却是自家派去岭南一带开铺立柜的甄协理。

    明朝钱庄规矩,掌柜为大,其次便是协理,襄理。都是钱庄的领导骨干。

    刘大掌柜大喜,从梨花太师椅上一跃而起,拉住甄协理的手,高兴的说道:“老甄你可回来了。此去岭南一别两年有余,可想煞哥哥我了。”

    甄协理见大掌柜神清气爽,身子骨倍硬朗,也是分外喜悦欢欣。紧紧握住刘大掌柜的双手,语音哽咽道:“是啊,老掌柜。一别经年,想死老甄我了。”说着不禁热泪盈眶。刘大掌柜也是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刘甄二人当年一起从银铺学徒出师,一起经营裕泰钱庄,携手打开了好大一片局面。可谓义如兄弟,情同手足。刘掌柜要打开那个地方的市场,每每便派甄协理前去主持大计。门店位置与设计,号上伙计挑选,培训,岗位分配,各级主事人员聘用,地方商客联络拓展都由甄协理负责。就是地方分号与总号间的金银汇兑票据的宽厚尺寸,密码设计,暗号方式,暗字格式也都由甄协理与刘掌柜共同秘密商议敲定。甄协理如此能干,钱庄上下无不仰仗依赖,都私下称呼其为“真大协理”。

    话说自国姓爷郑和郑大人南出大洋,联络海夷,诛灭海盗,荡平四海。海外与大明贸易逐渐繁荣起来。从海外而来的商船目不暇接,络绎不绝。当时广州口岸,也是外夷与大明贸易的重要商港。商品货物既然充沛,银钱汇兑需求量自然极大。刘大掌柜看出商机,一番斟酌,前年秋天拍板让甄协理南下广州,在广州码头开设裕泰钱庄广州府分号,经营商业往来存款,揽储,金银货币汇兑业务。

    甄协理便带着几个裕泰的老伙计,千里奔赴广州府。开铺立柜,经营汇兑。这裕泰本就是国内老字号的钱庄,信誉卓著,名气颇大。甄老帮又长袖善舞,经营得法,于是乎短短两年时间,在竞争激烈的商业口岸就打出了裕泰的口碑。国内商户争相存款,海外夷商也但凡有汇兑金银票据事物,首选裕泰分号。所谓扬刀立万,商名远播,便是如此。待得广州稳妥,又在广西,海南分别设立更低一级分号,自此南接安南,占城,北连暹罗,柬埔寨。东迎吕宋,苏门答腊、马六甲、锡兰等国。裕泰钱庄成了岭南第一大钱行。中外商贾,咸于汇兑。业务蒸蒸日上,每日流水颇丰,资本渐厚。

    话说这甄协理在广州府经营的风声水起,顺顺当当,原本是乐的在岭南多为停留。不过最近碰到一桩怪事,却让他不由的忧虑起来。于是连忙给洛阳总号的刘大掌柜手书一份,让自己的亲信小黑豆日夜兼程,赶回洛阳总号,面呈刘掌柜。刘掌柜看完书信后,也是大惊失色,疑虑重重。便飞鸽传书,如此如此吩咐一番,要甄协理将岭南诸号事物交托停当,从广东急回总号问话。

    甄协理接了大掌柜传书,立即动手安排。将钱庄业务交给得力心腹之人,又暗自准备妥当详细。然后从广州府出发,一路舟车船马,数月间风尘奔波。昏天黑地的回到洛阳时,已是大寒时节。

    两位掌柜莫约两年不见,虽然期间书信不断,毕竟不如在一起时爽快。此时见了,彼此格外热情。嘘寒问暖,家长里短,岭南风土,故乡乡情,说个没完。

    刘大掌柜拉起甄协理的左手,把自己手中把玩的一串昌华鸡血石手珠给他比划试戴。

    甄协理急忙推辞道:“大掌柜,这可使不得。这鸡血石手珠是令妹仙霞岭黄姑洞栖云大师所赠,乃天下灵气凝结而成的至宝。内含日月玄机,自然之妙。佩在身上,驱灾辟邪,益寿延年。大掌柜转增给我,敝下凡夫俗子却是不敢收受。”说着连忙摇手。

    刘大掌柜抚髯呵然而笑。摆摆手,示意甄协理收下,说道:“甄老兄弟你与我一起启蒙,一道学习,又一道把裕泰钱庄的事情做的今天这样壮观。虽然你我名为上下,实际便是至亲骨肉。莫说一串手珠,便是这偌大产业,也是须臾不能离开老弟你啊。”

    不待甄协理说话,已抓过腕子,将手珠给他戴上。拍拍他的手背,叹然道:“你我都已经老了。岭南虽然富庶繁华,但是远离故土,这两年可真是辛苦你了哇。”

    说着也不觉眼角泪花晶莹闪烁。

    甄协理感动不已,抚摸手珠,不再推辞。

    刘掌柜感慨片刻,忽然话锋一转,身体前倾,压低声音道:“老甄,我让你私下秘密查询的那件事情可有结果?”

    甄协理略一沉吟,看了刘掌柜一眼,道:“接到大掌柜密函,属下已经在岭南各处商埠派人秘密查探明白,原来……”

    “嘘……”刘掌柜以指压唇,做了个禁声的手势,朝里屋努努嘴,轻声道:“到密室细谈不妨。”说罢起身挑起帘子,进了里屋。

    甄协理知道刘大掌柜历来谨慎细致。点点头,起身跟随在刘掌柜身后,也走进里屋。

    这里屋桌椅床柜俱全,布置的甚是典雅精致。四面墙壁上挂着字画琴囊,书卷之气扑面而来。桌子上立着一个元朝定窑的釉里红大瓷瓶,更是平添了无数瑭璜气相。

    刘掌柜走到大瓷瓶前,朝甄协理点点头,双手轻轻扭动瓷瓶底座。左扭几次又右扭几次,便听刷拉刷拉的一阵轻响。立在内侧的高床床板向墙壁突然翻起,露出一个莫约半人高的正方入口。入口处烛光外泄,台阶顺次而下,直通屋底。赫然是个地下密室。

    甄协理猫腰闪进入口,拾阶而下。刘掌柜紧随而入。手臂在入口处摸索几下,床板哗啦哗啦又合盖而上,里屋顿时恢复了刚进来时的模样,不再有任何有人来过的痕迹。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