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武财神
字体: 16 + -

第四十七章 郑屠和蓝老头的心事

    逃离厨房的高道乾,并没上楼上雅间,而是随着蓝老头来到前厅,那里蓝轩和郑家兄弟,还有刘整早已坐了一桌,只是不见董蕴。

    董蕴原本家境一般,一家生计都是靠着董歆的收入,几月前又差一点丢了书局的差使,还是高道乾出手接过书局的生意,董歆才保住了这份差使。这两月来书局生意大好,董歆的月例钱也跟涨到五十贯,这也才让才让董歆一家生计大有好转,董歆极为感激高道乾,作为兄弟的董蕴也自然如此。因此,每当闲下来,董蕴都会主动帮着刘奕做些事情。

    至于刘整,早都跟蓝轩、郑烈郑磊、董蕴几人厮混的熟了,除了晚间回到城里的枣阳军留守处睡觉,每日里几人都要混在一处,打打闹闹的。

    旁边一桌也是有人了,头戴东坡巾、一身青丝绫罗的郑屠腆胸迭肚地坐在那一桌,手中摇着一把团花折扇,甚是悠闲。

    郑屠最近的确很悠闲,自从听从高道乾的劝告,郑屠把日供货量控制在四万斤后,生肉供应已经不再那样紧张,虽然雇佣大量人手到附近州县乡下收购生猪也需耗费不少费用,甚至按照高道乾的提醒,每月还要交好牙行和生肉行首这些人,让他有些厌烦,可毕竟他现在已经再也不用风餐露宿亲自去收购生猪,只是每日上午监督家人小厮们去城里城外上门送去那几万斤的生肉,再在店中等着那些人回来交上大笔的生肉钱,然后支出购买下一波生猪的钱,他一天再就没什么事情可做。其实,这整个过程里,郑屠只要督促着账房把账目计算清楚就好。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让郑屠很安心,按照“心学”的说法,心安则静,这也是郑屠悠闲的一个原因。这就是高道乾提出来,要郑屠自建生猪饲养场的事情,如今他已经建起了五处饲养场,每处都有近千头,等这些生猪逐渐长成,他的生肉生意就更会做得顺风顺水。

    郑屠很感激高道乾,不仅仅是高道乾给他出了这许多赚钱的法子,还有他没有多少本钱,一下子铺开这么大的生意,他原本是支应不起来的,钱就是个最大问题。还是高道乾从书局盈利中拿出大笔钱财借他使用,这才有了今日的光景,他粗算下来,现在每月净利要接近两万贯,若是他自己饲养的生猪出栏,盈利还要好很多。

    郑屠外表粗豪,其实内心很是细腻,这些事情他不会只是简单滴感激就罢了,他有些想法,今日就想说出来。

    因为最近这几个月,每日间高道乾和蓝老头、郑屠他们几个在这个时候都要在这里吃饭,厨房里的食料是早都备下的,今天依旧如此,几人刚坐下一小会,几个小厮就端着热腾腾的菜肴上来摆桌,两桌都是一样,都是四菜一汤,每两日一换菜式,最初的目的也只是给高道乾品尝菜式做的好坏,以便厨房里的厨师或者说是高道乾的学生们做出改进,只是后来却被蓝轩走漏了风声,这才引来郑屠父子和董蕴,好在那些试做的菜肴味道越来越好,又有这些蹭饭的人在,这些东西也浪费不了。

    每日的菜式只是四菜一汤,今日也不例外,四道菜分别是宫保鸡丁、爆炒菘菜、烤鸭、醋溜绿豆芽,那道汤是羊肉煲山药。平素这些菜式是每两天一换,有时也可能是四五天,这主要看厨师是否掌握了高道乾指出的制作要点。比如今天这头两道菜,就做了三天了,这两道菜都是最讲究火候的。还有,这个时候没有辣椒,辣味都是用茱萸替代,高道乾前世只是知道这茱萸,却没见过,更没吃过,他做的川菜里都是使用茱萸的,他也是要品尝这茱萸代替辣椒的效果。

    今日高道乾他们这一桌有些不同,比蓝轩、刘整几人那一桌多了一道清炖鼋鱼汤,听说这清炖鼋鱼汤有诸般好处,郑屠顿时来了兴致,连着喝了两小碗还要再盛,眼见着那汤就要见底,巧儿姐眼疾手快,抢着给高道乾和蓝老头各盛了一碗,及至郑屠再次盛过后,那砂锅里就再也见不到那乳白色的浓汤,只剩下鼋鱼壳下的鼋鱼肉和几块火腿、香菇以及葱丝,巧儿姐却是一碗汤都没喝到。

    高道乾用筷子夹过鼋鱼壳放到巧儿姐面前的盘中,指着壳边那一圈软肉“巧儿姐,这鼋鱼壳边的软肉俗称裙边,乃是这鼋鱼身上滋味最鲜美的,不仅好吃,还有滋阴养颜的好处,这裙边就归你了。”

    女子不论年龄大小,对于养颜都有天生的热衷,听了此话,又是高道乾夹过来,巧儿姐还在怨恨郑屠喝没了汤的心思顿时化为乌有,小心地吃着那裙边,脸上也漾起灿烂甜美的笑意。

    郑屠也有些不好意思,“呵呵”笑道:“好汤,只是今日却喝得不畅快,明日里巧儿姐再做上几锅才好。”

    这清炖鼋鱼汤,是巧儿姐费了好大功夫才做成的,原本是想着要给高道乾来喝,只是高道乾说了那许多好处,巧儿姐不好意识不给蓝老头喝,这才便宜了郑屠,听郑屠说还要再做几锅,不由白了郑屠一眼,看的郑屠不由哈哈大笑。

    “巧儿姐,这可怨不得洒家,谁让你家的菜如此好吃,不然也让我家的人过来在你厨房里学这手艺,那样洒家就再不来你家搅扰,你看可好。”

    这郑屠自从吃过高道乾传授手艺的厨师做过的菜肴,对家中饭菜,甚至临安有名的酒楼里那些东西就都食同嚼蜡,早就想着要家中厨师过来学,只是这手艺可是天然居日后的赚钱本事,巧儿姐看的紧,哪里肯的,郑屠也是明白人,晓得其中道理,到也没当什么事情。只是,郑屠管不住自己的嘴,每日里到了饭点就必来酒楼吃饭。此时,巧儿姐听这郑屠又旧事重提,嬉戏笑着,“大官人若是喜欢,只管过来吃饭就是,这厨艺的事情,还是休提。”

    这新式菜肴的手艺,那是绝对不能外泄的,这件事没得商量,哪怕是郑屠这样的乡亲加朋友也是一样。蓝老头不想让巧儿姐在这件事情上和郑屠斗嘴纠缠,“大郎,酒楼后日就要开张,你还有什么叮嘱。”

    酒楼的准备情况,高道乾都清楚,只是有些细节还是要说一说的,高道乾夹起一张薄饼放在自己的盘中,把几片烤鸭肉掺着葱丝粘上一些酱料放在薄饼上卷起,看着高道乾要说酒楼的事情,郑屠也不再说笑,只管大口吃菜,不时抿上一小口竹叶青,吃的甚是惬意。

    吃了一张包着考的焦黄油嫩烤鸭肉的薄饼,高道乾一边思索着一边说道:“大体上的事情都不需再多做什么,不过有几个小地方还要有些章程,比如这后厨厨师们的衣服和店里跑堂的小厮的衣服都要有要求,都改成武学里那样的样式,布料只用麻布就成,不过都要是白色的,一定要每日保持干净,这样客人们来过,都会觉得咱们这里洁净得很。”

    没有人会愿意在脏兮兮的地方吃饭,这是常理,穿上白色的服装,更会给客人觉得天然居干净这种感觉,服装虽然有些特异,不过也会让客人感觉这里和别的酒楼不同,蓝老头和巧儿姐倒是都没异议。

    “除了最初推出八道新法菜肴外,日后每隔十日只推出四道新菜肴,要循习渐进,要吸住客人,这样也给咱们自己多些时间。。。。。。”

    “再有,就是有些菜肴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就比如这清炖鼋鱼汤。就是这羊肉山药汤也是如此,此汤有补血、养颜、强身的功效,都是可以称作药膳的。这些事情也是要有人知道才好,在店里的墙上,要制作一些挂贴,说明每一道药膳的好处。。。。。。这些,我在《大宋文萃》上也是要刊载的。”

    高道乾洋洋洒洒滴说了许多,有的蓝老头和巧儿姐也听得不是甚为清爽,可高道乾说的这些,他们都感到耳目一新,包括郑屠也是如此,不过凭着他们对高道乾的信任,这些事情都会马上去做的。

    “还有,你们也都知道灾民的事情。”

    高道乾交代完酒楼的事情,又把话题转到灾民的事情上来。

    高道乾把今天他了解到的泉州灾情,以及孟珙上午去过武学的事情跟几人述说一遍。灾情的事情,蓝老头和郑屠都没怎么往心里去,况且这样的天灾也是经常有的,自由官府来管,高道乾要做善事也没什么不可以,让他们感到有些惊讶的,倒是孟珙这个层级的官员竟然能亲自到高道乾的武学里,而且看样子还和高道乾谈得很是愉快,否则又怎会把高道乾武学的事情还有高道乾要赈济灾民的事情都要奏报当今官家。

    高道乾明白他们的心思,可却不想跟他们细说,“以往这些赈济的事情,都是官府来管,并不需要民间如何。”

    高道乾抿了一小口酒,又慢慢说着:“中国历朝历代都重农抑商,唯有大宋一朝有些例外,可商人的地位依然也还是不高,这些不用我说你们也都清楚,要想改变处境,只等着朝廷改变那是不行的,一切都还要靠自己。要改变地位,首先就要改变人们心目中商人逐利的印象,要世人相信并不是所有的商人都是唯利是图,就好像并不是所有不是商人的人事实上也是趋利的一样。”

    其实,这这件事上高道乾也有些搞不懂,如果说商人逐利,那么有多少人不逐利呢。就比如平常百姓,如果有两样同样的工作,工作量一样,可工钱不同,如果让人选择,高道乾相信,所有的人都会选择那个工钱高的,这是逐利;还有许多官员,除去那些忧国忧民一心为国的仁人志士,大多数官员都会追求官职的升迁,这也是逐利;文人士子追求声望高低,这还是在逐利。只是不知为何,世人单单把商人挑出来大加鞭挞。这些事情,高道乾相信不是没人想过,只不过这千百年传习下来思维惯性,并不是轻易就能解的开的。

    “既然说商人逐利,那也要看利之去处,如果商人肯把自己赚来的钱财用来做些利国利民的好事善事,做得多了,慢慢总会有些改变,眼前这赈济灾民的事情就是一个好机会。我们不仅要赈济逃难来到临安的灾民,还要购买粮食运到泉州府赈灾。。。。。。”

    “还要购粮运到泉州府赈灾?那可要许多钱财,没有数十万贯恐怕都做不到!”郑屠吸着凉气吃惊地说道。

    高道乾的话,不仅让郑屠吃惊,蓝老头和巧儿姐也都是如此,蓝老头担忧地问,“大郎,这偌大一笔钱才如何筹得,你可有章程?”

    高道乾点点头:“这就是我方才说的,要在《大宋文萃》上面宣扬,要让富户捐出钱来筹集善款。”

    看着郑屠和蓝老头一副你让他们捐钱他们难道就会捐的样子,高道乾继续说道:“有钱的人,大体上都会很在意名声,尤其是一些世家大族、文人士子们更是如此,我会在接下来的《大宋文萃》上面,把捐钱赈灾的人的名字,捐钱的数额都刊出来,让朝野上下都知道谁捐了钱,捐了多少钱。。。。。。”

    高道乾看着蓝老头:“郑家生肉铺现在生意已经稳定下来,可这天然居和一品轩都是要陆续开张的,这次赈灾,蓝老丈也是要出一份力的,我看就捐五百贯吧。”

    蓝老头倒是听明白高道乾的意思,他这天然居和一品轩开张在即,捐出钱来也是再给这两处生意做广告了,可要捐五百贯,不由脸现难色,犹豫了一会还是张口说道:“大郎,为这酒楼、茶楼的事情,家里的钱财都拿出来了,这些还都没够,对亏了大郎借出大笔钱来,否则。。。。。。”

    为这酒楼、茶楼的事情,蓝老头把家底都花费的一干二净,还是高道乾从书局拿来一千多贯,才把这些事情搞定,这些事情高道乾哪里会不清楚。

    “蓝老丈不必忧心,就说这天然居,那些菜肴价格我们都是算好的,初期价格要高,最便宜的也是在一百文以上,如果一桌客人点上十道菜,平均下来也要有三贯,再算上这竹叶青的酒水,一桌客人估计要话费六贯多,咱们利润不会低于三贯钱,按现在的规模每日里接纳一百桌也应付得来,一百桌就会获利三百贯。当然,日后一定会有其他商家揣摩制作咱们推出的菜式,慢慢也会有些模样,到那时咱们也要把菜价降一些下来这是后话。”

    听高道乾说这些,巧儿姐想起来一件事情,“大郎,你说的那个海肠和干贝的事情,已经着人打听到消息。。。。。。”

    巧儿姐的话没说完,却被蓝老头一声轻咳打断。

    海肠和干贝都含有天然谷氨酸钠,谷氨酸钠就是味素,高道乾可不清楚怎么制作味素,而鲜美的菜肴总是离不开这东西,高道乾就想到了海肠和干贝,海肠只在山东沿海有,只是这个东西渔民们没人吃,都是作为鱼饵钓鱼用的,高道乾让蓝老头想办法打听下来,就是想着日后作为独家秘技来竞争的,这件事只有蓝老头和巧儿姐知晓,此时被巧儿姐说出,蓝老头怎能不急。

    巧儿姐是个乖巧人,蓝老头的示意立时懂了,只是却不停口,“大郎,我家不捐五百贯,我家捐一千贯,只是现在拿不出这些,还是要大郎先垫上。”

    蓝家的事情,巧儿姐一向能当半个家的,巧儿姐一说,蓝老头也点头道:“就这么办,还请大郎多费心。”

    郑屠见几人欲言又止,想要走开,可自家的事情还没说,此时见蓝老头捐款的事情说好了,也对高道乾说道:“大郎,我也捐一千贯,明日就着人送到书局。”

    郑屠也不管高道乾如何,又道:“大郎,生肉铺如今的生意红火的紧,这你是知道的,每月里净剩二千余贯,这一年下来就是两三万贯,这些全赖大郎相帮,就是蓝老头这酒楼茶楼日后也只会更多些。”

    看了蓝老头一眼,郑屠接着又说着:“我和蓝老头说过,我们这生意,原本说好,送给大郎五成干股,现在思谋却是亏了大郎了,我们商议过,生肉铺、天然居和一品轩的这五成干股都变成五成股份,明日里就找个牙人来办了文书。”

    郑屠和蓝老头的心思,一半是感激自己,一般也是害怕自己那日再去帮着别人,这些高道乾自是懂得,笑了笑说道:“说好的事情就不要改了,我又不想日后卖了你们的产业。况且,我初来临安时,也是多蒙你们相助,这也才能在临安很快安稳下来,这些事情自是不敢忘的。”

    高道乾的意思,郑屠自是听得明白,和蓝老头对望一眼,还要说话,却被高道乾阻止。吃了定心丸,郑屠也来了精神,有给几人添上酒,连连邀酒。

    既然该说的事情都说清楚了,高道乾晚上还有事情要做,每日里这时节虽然也有酒,可都不多喝,只是喝了三小杯也就停了,今日破例,高道乾也只是多喝了一小杯就告辞。

    郑屠,照例还是把剩下的小半瓶酒揣到怀里,留着晚上在家中来喝。

    云马深深感谢“沧桑”和“世纪星辉”书友支持!

    收藏、推荐,您的支持就是云马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