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武财神
字体: 16 + -

第二十九章 柴米油盐酱醋茶

    高道乾通过和赵与莒一番交谈,虽然没有问起赵与莒的身世背景,可高道乾还是对赵与莒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他认为,赵与莒质朴、真诚、聪慧,只是涉世未深,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不谙世事。

    对于湖边结识赵与莒,高道乾并没怎么放在心上,依旧按时回到家中,传授他那些弟子们武艺,然后和刘奕一家吃早饭。

    许是心情愉悦,当然也有汤药按时服用的缘故,刘奕夫妇的身体都已大好,刘奕每日里都要在院子里的施工现场四处查看,并把看到的一些问题在吃饭时告诉高道乾。高道乾也清楚刘奕的心思,知道刘奕只是想着报答他的恩情,高道乾也放心刘奕,所以现在高道乾已经把施工的事情全都交给刘奕负责,董蕴协助。

    吃过饭自有刘氏带着两个女使很快收拾了,按惯例又给高道乾和刘奕沏上茶,刘奕看着茶盏中金黄色的茶水有些出神。自己这个恩人,或者说是亲兄弟,虽是年纪不大,可却是个很能做事的人,只不过有时做的一些事情很出人意料。比如说,他自己设计的衣裤,还有眼前这盏没了浓郁香味的茶。

    几天前,高道乾买回一斤茶饼,不加任何香料只用烧开的沸水冲泡,初时刘奕喝了还觉很不习惯,可喝久了,这两天他已经开始喜欢上了这清水冲泡的茶,那种苦涩中透出的淡淡茶香,往往让他进入一种悠然遐思之中。

    高道乾将茶盏凑到唇边,轻轻吹开茶水上层的茶末,轻轻抿了一口,细细品味其中滋味。

    这样的茶饼,依然是发酵过的茶,和绿茶完全是两码事,甚至也跟红茶不相干,就是后世的普洱和六堡团茶一般模样,只不过口感要差了许多。不过,即便是这样的茶,在高道乾看来,也要胜过那参合了许多香料的茶汤。

    刘道、刘乾带着一只不大的蜀中猎犬欢快地在院子里跑过,那狗虽然不大,可那副狗脸看着就让人感觉不好惹,这是高道乾昨日带着小哥两在关市上游玩,见小哥两看着那卖狗的摊子不愿挪步,才买来的。

    “大郎。”刘奕看着略显疲态的高道乾说道。

    高道乾收了人家两个孩儿做义子,总感觉欠了刘奕夫妇,思虑几日就认下刘奕为兄长,两人虽然没有搞什么焚香敬告天地那些仪式,可也是喝酒对天明誓了的。只不过,两人称呼有些怪,高道乾称刘奕为兄长,刘奕依旧称呼高道乾大郎。而高道乾也要刘道、刘乾不再唤他做义父,而是称他为亚父。每当小哥两喊他亚父时,高道乾就有些想入非非,自己虽然做不得范增,可不知道这小哥两能否出一个项羽呢。

    高道乾转过目光,诧异地看向刘奕。

    “酿酒、造醋、红方,还有那个酱油。。。。。。这摊子是否铺得太大?”刘奕斟酌着词句说道。

    这些天,高道乾每日夜间都要在跨院中临时搭建起的几间大竹棚里独自忙到半夜,好在最近几天有刘奕帮忙打些下手,就是在做刘奕所说的这些。

    高道乾清楚,宋代的白酒,其实就是颜色浅一些的黄酒罢了,根本就没有蒸馏酒,除了工艺没有后世先进外,最主要的还是酒曲的问题。

    酿造白酒的酒曲,不是酿造黄酒的麦曲和酿造小曲白酒的小曲,而是要用大曲。酿制大曲,是把大麦和豌豆按6:4混合粉碎、加水拌匀在曲模中踩成曲坯;然后在室温十五度至二十度的室内地面上扑上稻皮,把曲模排列成行每层上放置芦苇杆共放三层;

    一天半左右曲坯上就会长出霉菌斑点;在室内温度达到接近四十度时打开门窗,但要注意不能有对流风。揭去保温的芦苇杆排潮降温,这个时候还要翻曲,一方面控制微生物生长,一方面使曲饼表面干燥成型。每天翻曲一次,二至三天后将曲模重新排列,层数增加到四层或者五层;

    然后,还要经过起潮火,在四至五日内逐渐增加曲饼层数;再高温,依旧要每天翻曲三天左右;然后逐渐降温,控制室温再28度到30度之间,三五天后就可把曲块取出,堆成间距10厘米的曲堆。

    高道乾没有空调,他只能是升上几大盆炭火啦,通过增加减少炭火,来控制温度。

    宋代的酒曲是小曲和麦曲,而且酒曲质量很差,主要是因为人们再制曲过程中对温度掌握不好,不知道反复升温降温的作用,还有也不知道要翻曲、堆曲。特别是这个时候制酒曲温度都应该和环境温度差不多,也就是在二十度以下,温度低,发酵程度远远不够。而高温环境下制成的酒曲,不仅会对白酒的风味产生显著影响,还能大大提高酒的度数,这也是宋代甚至元代以前酒的度数一直很低的原因。

    有了好的酒曲就好办,造酒的方法这个时候已经相当成熟,甚至后世许多大酒厂还在沿用古法造酒,唯一的就是设备不同罢了。高道乾所要做的,就是用他制出的上等酒曲造酒,然后进行蒸馏,再入缸储存,时间一般要在六个月左右。现在已经是三月底,再过些时间就要入夏了,高道乾必须把酒曲先制出来。

    造酒最难的,就是制作蒸馏设备。

    因为这个时候铁的品质很差,又没有压延设备,高道乾需要的那些蒸馏设备所用的薄铁板,董蕴找了几家铁匠铺才有人接了这活,要制成还需要时日。

    至于葡萄酒和黄酒,高道乾倒也想要急着酿制,一些关键巧要他都知晓,甚至他知道的比这个时代酿制葡萄酒和黄酒的酒匠们知道得多得多,酿制出来的葡萄酒和黄酒也一定要远远好于他们。比如酿制葡萄酒的关键,是在发酵后要立即添加二氧化硫防止葡萄酒氧化,还有新酒发酵后三周左右必须进行第一次沉淀后换桶,第二次沉淀则要在四至六周后。沉淀的次数和时间不同口味也不同。

    虽然如此,可高道乾还是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现在还没到初夏,哪里寻得来葡萄?

    而酿造醋,也不是什么难事情,因为这个时候酿醋的方法已经有二、三十种之多,只不过这个时候人们酿醋的工艺比较繁琐,价钱也要高一些。

    高道乾也有信心酿造出比这个时代要好得多的醋来。比如说酿醋冷却这一过程,并不是快速制冷,而是还要再加入七八十度的热水后慢慢冷却,最后的温度不能低于二十五度,并不是彻底冷却。还有发酵时要加入大曲,高道乾正在制作的大曲就是宋代最好的。醋化的十天里,每天下午都要进行一次搅拌。“夏日晒,冬捞冰”,这是酿制陈醋的关键所在等等。

    高道乾可以保证他的醋一经推出,马上就可以风靡这个时代。因为,他不仅酿制米醋、陈醋,他还要酿制水果醋,他不相信有钱的临安人会经得住诱惑坚决不吃他的醋。

    还有腐乳,腐乳有青方、白方、红方三种。青方就是臭豆腐,红方就是常见的红色腐乳,红辣、玫瑰色等属红方;而白方也是一种腐乳,只是颜色较浅,主要有甜辣、桂花香、五香等色味属白方。

    对于臭豆腐,高道乾一向不感冒,虽然后世有许多人喜食,甚至油炸臭豆腐还曾在华夏大地风靡一时,可高道乾还是不想让这臭烘烘的味道提早近千年就来“熏陶”大宋的子民,他的主打方向还是红方和各种口味的白方。

    在高道乾的记忆中,前世各地腐乳虽然配料略有不同,品种名目也数不胜数,但制作原理大都相同。

    首先将豆腐坯划成小块放入笼屉保持15到18度的温度和一定湿度。四十八小时后毛霉开始生长,三天后菌丝生长旺盛,五天后豆腐块上会布满菌丝。

    其次,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放入陶坛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逐层增加盐量,接近坛口表面的盐要厚一些。加盐腌制的时间差不多有八天。主要是析出豆腐块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也能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然后就是配置卤汤,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配料而成,就可以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度数一般不能太高,12度左右最好。加酒也是要抑制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主要是胡椒、八角、桂皮、姜、辣椒。还可以放些糖。

    制腐乳的诀窍第一是温度,菌毛生长期的温度一定要控制好,高道乾现在没办法搞出什么恒温装置,只能搞了一个火炕一样的东西,把装着豆腐块的笼屉放在上面,笼屉上再盖上稻草,还要有人十二个时辰值守,不停地用手试探温度;第二是密封时最好选用5升左右的坛子,这么大的坛子不大不小,可以确保达到发酵需要的温度;第三是加入的卤汤里的酒的度数,高度数的酒加的水就要多些,比如55度左右的酒在卤汤中的比例要在百分之四十,低度数的酒就要放少一些水。封存时间一般在三到六个月,如果一年效果更好。

    做酱油就再简单不过了,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个时候人们早已经发现了酱油,这是人们在制酱时发现,酱上面会有一层油一样的东西,宋代称为酱清,这就是酱油。只不过很可惜的是,这酱油都被倒掉了。

    酱油的工艺主要有将泡过的黄豆加水煮熟,然后同扎碎的小麦和麸皮混合然后再次蒸煮,酱料摊在竹篱上发酵,这个时候竹棚内的温度要高,要始终保持在37度以上,发酵期为六天。当酱料表面出现黄绿色的曲霉和酵母时倒入缸内,按百分之四十加入清水并充分搅拌使酱料吸足水分,然后把多余的水倒掉,再把酱料倒入竹篓内,上面加盖厚麻布保温。再送进烧着火炉的竹棚内继续发酵,四个时辰后,当感觉酱料里的温度有热感,嗅到酱油的香味后,就可停止发酵,这就是制曲。

    再把经过发酵的酱料,也就是酱曲装入底面有用木塞塞住孔的大木桶内,加入黄豆、盐、清水。也是每一层黄豆撒一层盐再泼一次清水,最上层是一层厚盐,封盖密闭。四个月后把桶底的木塞拔掉,用丝绸做滤网罩住拔出塞子的孔,向大木桶里加入百分之十七左右的盐水,每次只倒进大木桶容积的五分之一盐水,从桶底空洞流出的就是酱油。

    这样的酱油还不是成品,还要加糖,把蔗糖兑入清水用旺火煮至色泽乌黑没有甜味后,按十分之一兑入酱油充分搅拌,这样做的酱油才会有别于普通的酱清。

    此后,还要进行暴晒。将酱油用大缸装好,至于日光下暴晒十至二十天即成。

    需要注意的是,暴晒期间不管白天夜晚都不用加盖,雨天要盖好。夏天晒十日即可,其它季节就要长些。而且,酱油要经过再次加热,在八九十度就好,进行消毒杀菌。

    对于刘奕说他摊子铺得太大,高道乾也是深有感触,家中虽有小厮可用,可这些人并不是他的家奴,基本上就是受雇于他,酿制酒曲、制酱油和腐乳的一些关键诀窍,是绝对不能让这些小厮们知道的。所以除了一些自己一个人实在做不得的,才喊来小厮们来做,其余的都是亲手来做,这些天早累的不行。

    “嗯,的确铺得过大。”

    高道乾有些无奈地笑了笑:“只是这许多东西要制备都需要时间,不先着手准备就来不及了。”

    见刘奕还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高道乾打趣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俗称开门七件事,人要活着就要吃饭,只要是吃饭,就离不开这些东西,咱们这些东西也都是民生之必须,只要咱们有了这些,就都不愁卖。兄长,我这里有几首旧作,且请兄长雅鉴。”

    高道乾说完,开口低诵道:“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般般皆交付,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首诗没有题头,也不知是哪位诗人抚今追昔之作。后世关之琳的《姻缘歌》前部分就源于此诗。

    还有一首,写的也很是有趣,高道乾一一诵来,顿时惹得刘奕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开门七件愁煞她,柴米油盐酱醋茶;好在三味不需买,肚里尽是苦辣酸。”

    刘奕抚着胸口强忍住笑:“大朗好文采,尤其是后一首,却是有趣。”

    高道乾看着刘奕不再忧虑,又说道:“兄长,前几日和你说起得书局的事情,你可还要考虑?”

    高道乾问过刘奕的情况,也见过刘奕写的诗词文章,知道刘奕很有才学,很想让刘奕去书局做事,只是刘奕一直未答应。

    “大郎。”

    刘奕苦笑着说道:“非是为兄不愿帮你,只是你这人委实有些惫懒,跨院里那些物事,哪一件做好了都是几万贯的生意,偏是你如此随意不放在心上,这家钟总须有个人看护,若是我去了书局,这些物事一旦有了差池如何是好?”

    高道乾松了口气,知道刘奕是不放心家中这些小厮,心里不觉一热。

    “兄长且宽心,这些物事紧要处都已做完,现在就是有人去看过,也不会清楚制备过程,况且现在别人看过也不知道这些都是作何用处的。”

    见刘奕无奈地说道:“也罢,再过几日那些东西也都好了,兄长再去不迟。”

    又和刘奕谈了些家中施工的事情,再去跨院中看过酒曲、酱缸、醋缸以及就要装坛的红方,高道乾又把家里的诸般事情扔给刘奕,自己一个人走出家门,他今日要去书局检视,明日他的《大宋文萃》就要面世了。许多事情等着他拍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