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武财神
字体: 16 + -

第二十三章 姜还是老的辣

    眼看太阳日渐西沉,时间早过了哺食时分,高道乾才拖着有些沉重的脚步带着董歆、蓝轩和郑烈走出余杭门踏上北关外关市街道。北关街道上依然人流如织,热闹非凡,只是高道乾早已没了观看景致的兴致,一路上只是躲闪着来来往往熙攘的人流,直奔天然居而去。

    本来高道乾是打算请董歆和几个雕工伙计吃顿饭的,可蓝轩是巧儿姐特意安排过来的,说是蓝老头交代过,他今日便能回来,购买新茶的事情,他还要跟高道乾述说,高道乾只好无奈作罢。

    天然居和一品轩前面席棚里的酒客、茶客依然人满为患,而天然居和一品轩的里面也还是清冷如故,甚至昨日蓝老头纳凉的那棵老槐树下,蓝老头也依旧坐在那靠椅上闭目养神,毫无二致。

    若说和昨日有所不同,就是蓝老头身旁的桌子换上一张大些的八仙桌,桌上早已摆好四个凉盘、四副杯筷,还有两瓶没起封的玉露春。再有就是粉衣绿裙的巧儿姐,一副焦急的模样在蓝老头桌子前后晃个不停,不时把目光看向人群。

    及至高道乾从街上人流中出现,巧儿姐顿时欢呼一声,吓的已经有了睡意的蓝老头一哆嗦,张开眼见了哼了一声,眼见就要奔过去迎候高道乾的巧儿姐才止住脚,顺势呼喊酒保去取湿毛巾,然后扶起疲惫的蓝老头。

    见到跟在高道乾身后一脸笑意的董歆模样,蓝老头笑着对高道乾说道:“大郎,书斋的事情可是办妥。”

    高道乾也未多想蓝老头是如何知道书斋的事情办理情况,点头应了一声:“确是办妥,不知老伯办理的事情如何?”

    蓝老头还没来得及说话,酒保已取来用托盘端着的湿毛巾,巧儿姐取了湿毛巾递给几人一人一条,又亲手把一条毛巾递给高道乾,高道乾接过温热的湿毛巾,仔细擦过冒着细汗的头、脸,这才在蓝老头招呼下坐到桌旁。

    等到坐下时,高道乾才发现,这桌子旁只摆着四把椅子,想着要酒保添上椅櫈,不想一旁巧儿姐早已开口,把蓝轩和郑烈赶到一旁桌上。

    看得出,别人家重男轻女,这蓝老头似乎是重女轻男,想是巧儿姐在家里就霸道惯了的。只是这蓝轩和郑烈并不计较,两人倒是乐得离开他们,勾肩搭背嬉笑着自到一边桌子坐了,也不用人来管,蓝轩自是大呼小叫呼唤酒保添置饭食。

    高道乾和蓝老头这一桌自是巧儿姐亲自把盏,给三人依次斟满面前的酒杯,她自己也添好才又坐下,不待蓝老头发话,巧儿姐又招呼着高道乾、董歆吃菜喝酒,俨然主妇一般。

    董歆似是早已见惯,拿起筷子就吃,高道乾见蓝老头并不以为意,反倒示意他先吃些酒菜,他也真是饿了,只是和蓝老头礼貌地对饮一杯,便放开吃起来。饿了一天的高道乾和董歆这一放开量,几道冷盘只一会功夫便下去一半,那个酱羊肉更是只剩下寥寥几片。

    其间,蓝老头只是夹了几块即便放手,只是笑意盈盈地看着二人,巧儿姐看着二人的吃相也是忍着笑,又呼唤酒保添置酒菜。直到一盆热乎乎粘稠的鱼羮见了底,高道乾和董歆才放下筷子。

    对于这时,当然也包括之前各朝各代,都把整条鲜美的肥鱼取肉剁碎熬制成羹,再加入各种香料,鱼肉鲜美味道尽失,吃起来满口让高道乾不快的辛香之气。在高道乾看来,这样炮制的鱼羮,任和鱼都是一个味道。不过,现在他还没有时间改变这种情况,他还需等有了他酿制的好酒再推出他的新式菜肴,从此让几百年后才开始出现的煎炒烹炸各式炒菜技法提前出现在大宋一朝。

    虽然这样想着,高道乾却不会马上说出来,高道乾开始拉着董歆和蓝老头推杯换盏对饮起来,不管怎么说,董歆现在可是给他打工,名以上可是算作他的人。

    肚里有了食物,再有几杯酒下肚,蓝老头再问今日两人进城的事情,董歆顿时兴奋地讲起来,直从生肉说到书局,言语中对高道乾推崇万分。

    对于高道乾一天功夫做这许多事情,蓝老头和巧儿姐都听的吃惊不已,去了一趟曹婆肉饼铺,就揽到差不多两万斤生肉的生意,郑屠若在,怕不掀了桌子欢喜的大呼小叫。

    只是高道乾看得出,蓝老头和巧儿姐对董歆敬佩至极的活字印刷术,这两人都是不甚明白,董歆也觉察出来,又给两人简单解说一番,清楚了活字印刷术,更让蓝老头和巧儿姐惊诧不已。

    巧儿姐嗔怪地对蓝老头说道:“阿翁,如此这般,你可还对大郎的事情担忧?”

    不待蓝老头说话,巧儿姐又转头对高道乾说道:“昨日所说茶、酒之事,阿翁虽是欢喜,可还是有许多担心,及至看了大郎那一章《三国演义》平话,才定下心来,连夜以把这天然居和一品轩都抵押出去去订购新茶,哪知今日却只用去五十贯,订购了五百担新茶。”

    一担是百斤,五百担就是五万斤,即便每斤炒茶售价一贯,刨去一干成本,所剩也不过四万贯,在高道乾看来,他推出的新茶一年只得四万贯,倒却是有些少了。心中想着,想是蓝老头手中积蓄已不多,否则也不会把这天然居和一品轩都抵押出去。只是,这天然居和一品轩这两处产业,尽管生意不好,可这楼宇怎么算也要价值一千多贯,抵押出去所获钱财最不济也要千八百贯,却不知这蓝老头为何突然改了主意,只肯用去五十贯。

    高道乾心里想着,脸上不免表漏出来疑惑,蓝老头正要开口解说,那边巧儿姐又抢过话头。

    “啊翁说,茶楼、酒楼本就摊子过大,大郎如今又要接手书斋,万事繁杂,用钱之处甚多,说郑家也是抵押了肉铺才筹措几百贯,大郎是个做大事的,若是万一大郎事急钱不凑手,无处去筹借。。。。。。还说,做任何事物,不可一人独占,否者难免羁绊坎坷云云。”

    前面一段话,高道乾以为蓝老头一定是有了茶楼酒楼的教训,不愿一次性把手中钱财都投进去。蓝老头如此想法,也无可厚非,新茶也好,新酒也罢,这些毕竟都是没影的事情,蓝老头能做到现在这些已是难得信任他了。虽然如此,高道乾免不得还是在心中笑蓝老头做事小气。

    当然,对于蓝老头还想到他的书斋,高道乾心里还是感激万分的。

    及至听完巧儿姐的后半句话,高道乾心中不禁猛然一餐,甚至额头上冒出一层凉冰冰的冷汗来。

    他原本一心想凭着这炒茶大赚特赚,只想着如何能尽可能地把这临安附近的新茶都收购上来,岂不知这恰恰犯了商家断人财路的大忌,尤其是他在这临安无根无助,真要惹恼了那些临安大茶商,找个由头让他人财两空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自己虽然比蓝老头多了近千年的知识,可在人情世故这上面,并没有生么优势可言。

    想到这些,不禁对蓝老头多了许多敬意,端起酒杯对着一直观察他表情的蓝老头一揖。

    “老伯所说甚是,新茶只有五百担最好不过,就是那酒水也应大致依着次数就好。”

    然后又喊过郑烈,叮嘱他着人去寻郑屠,要郑屠不可预定下过多生猪,能够每日卖出两、三万斤生肉数目即可。

    看着高道乾安排,蓝老头知道高道乾明白自己的意思,不由捋着下颚那稀疏的胡须微微点头。

    接下来,高道乾和蓝老头都有意不提这购茶之事,话题只转到书局要办的散纸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