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武财神
字体: 16 + -

第十七章 繁华之地

    送走董蕴、蓝轩、郑磊三人,高道乾随着神色复杂的董歆,身后跟着提着四贯铜钱的郑烈,大摇大摆走上人流熙熙攘攘、两旁店铺鳞次栉比的临安最繁华的主干道--御街,他要好好领略一下这天下最为华美之城的魅力。

    高道乾一边观看御街上的景致,一边听着董歆解说,也不管跟在两人身后的郑烈如何。

    董歆不仅善谈,而且还博闻识广,对于临安前前后后的事情都能说得清清楚楚,许多高道乾在后世闻所未闻的事情,在董歆的逐一解说下,都慢慢清晰起来。

    临安,在南宋年间属于两浙西路,临安为路治所在,是大宋四大商港之一。大观元年升为帅府,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登、盐官九县。而且这临安城内不仅是临安府衙所在地,钱塘、仁和两县的县治也在城内,甚至三个衙门紧挨在一起。就是两浙西路路治署衙,也离着他们不远。

    绍兴八年,也就是公元1138年宋室南迁定都于此。此后便扩建原有吴越宫殿,曾建礼制坛庙,疏浚河湖,改善交通,使之成为整个大宋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

    因为宋室南迁仓促,又刚刚经历靖康之变和金兵南侵,不好再有徽宗时丰享豫大,崇尚奢靡的风气,高宗明确要求负责承建临安的官员修建宫殿城桓不得铺张华饰。高宗这一思想,对临安城的布局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自东汉以来的所有王朝中,都城都是采取坐北朝南的建筑格局,因此,皇城通常位于城北。然而,临安的皇城却十分特殊,它的皇城却坐南朝北,刚好相反,整座临安城依托群山、河流、平地等自然环境,在旧有城桓基础上扩建,使城墙随地形地势变化而呈现不规则形状,故有九曲城之称。扩建后的临安城南北长约14里,东西宽约5里,面积大概有60平方里。城市南北展,东西缩,形如腰鼓。

    临安城的内城,也就是皇城,方圆九里,环绕凤凰山,北起凤山门,南达江干,西至万松岭,东抵侯潮门。外城南跨吴山,北至余杭门,右连西湖,左靠钱塘,设城门十三座。整座临安城气势宏大,不输昔日东京汴梁。

    外城门外有多个大型生活用品集散市场,粮食、蔬菜、水果、水产品、肉食等等不一而足,时有余杭门外鱼担儿,艮山门外丝蓝儿,凤山门外跑马儿,清泰门外盐担儿,望江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庆春门外粪担儿,清波门外柴担儿,涌金门外划船儿,钱塘门外香蓝儿的歌谣。而城郊更有西面水,东面菜,北面米,南面柴的专业市场。

    在西湖沿岸,则又形成一个中心,这里楼台沿湖林立,园林斗艳争奇,寺观众多,正所谓“一色楼台三十里,不知何处觅孤山”,俨然一处集居住、娱乐、文化、商业于一体的繁盛之地。

    临安在建城规划中,显现出将城区按照功能明显划分为文化区、官绅区、经济区,这个意识远超同时代世界其它城市的规划意识,被后世誉为“城市化的中世纪革命”。

    南宋时期,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极大发展,甚至有学者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与天水一朝。”在高道乾看来,这与南宋数量众多的官办教育机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为按照董歆所说,仅仅在这临安一城之内,隶属于朝廷的教育机构就有国子监、太学、武学、宗学等,地方教育机构还有临安府学、钱塘县学、仁和县学等等,至于私塾那就更不要说了。这些学府大部分都在城北,只有临安府学位于西湖边。

    临安城内的道路交通,尤为有人文特色,甚至在高道乾看来,这临安城最为尊重自然,比后世早了近千年就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通过董歆的解说和高道乾一路上自己的观察,发现临安城内修建的道路网络采用河道并行体系,东西向道路大都以御街为中心,向东西两边延伸,沟通临安城诸城门。与御街平行的河道有可通舟船的盐桥运河、市河、清湖河和茅山河四条南北向的河道,四河之上横跨有二百多座石桥,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走在人流涌动熙熙攘攘的御街上,一边听着董歆解说临安城的过往和特点,一边欣赏着这条南宋甚至也是此时世界最繁华的十里长街,高道乾的心情只能用三个字来表述,那就是---爽歪歪!

    这条十里长的御街,南起皇城北门和宁门,北至临安的北门余杭门内,全长四千多米,号称十里御街,是临安城的中轴线,据《咸淳临安志》记载,铺设这条御街一共用了一万多块大石板。它是官家于“四孟”时到景灵宫拜祭祖宗的专用通道。

    所谓四孟,就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之初。

    南宋时,每三年官家都要进行一次为期三天的祭天仪式。首先沿着御街到景灵宫吃斋祭祖,住一晚后,再返回太庙住一晚,然后再到城外的郊坛祭天,再住一晚后返回皇宫。因为害怕官家车撵把石板压坏,每次祭祖都要先把石板撤掉铺上沙子,过后再复原。

    既然官家的车驾都不会在石板上碾压,其它人的车辆就更不允许行走了,这御街上根本就见不到一辆车,不管是大车小车,还是驴车马车,影儿都见不到一个。这条十里御街,就是一条繁华优雅的步行街。

    十里御街,是南宋最繁华的地域,两旁集中了数万家商铺,临安城近一半的百姓都住在附近。

    按照董歆的介绍,十里御街可大致分为三段,从万松岭到鼓楼这一段,也就是朝天门以南,因为靠近皇宫和朝廷各部衙门,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多集中于此,消费购买力最强,因此这里的店铺大多经营金银珠宝等高档奢侈品,这一段堪称御街的政治金融中心;第二段从鼓楼到众安桥,以官巷口为中心,这里的商铺主要经营日常生活用品,可称作临安的商业中心;第三段从众安桥到余杭门内结束,这一段是商贸与文化娱乐相掺杂的地段,临安城最大的娱乐中心北瓦,也称下瓦子就在此处,北瓦子里日夜表演杂剧、杂耍、影戏、说书等诸多技艺,每日里累万民众在这里游乐嬉戏。

    临安官营手工业作坊多集中在城北的武林坊、招贤坊一带,瓷器官窑在城南凤凰山下,称为内窑。手工业作坊遍布全城,丝纺业作坊多为亦工亦商的作坊,集中在御街中段官巷口一带。御街中段的棚桥是临安的最大书市,刻板作坊多集中在这里。众安桥是御街北段的闹市区,中和楼、春风楼、日新楼三座高档酒楼都健在桥两侧的街边。

    御街的东西两侧布满坊巷,每个坊巷口都竖有木结构的高大牌坊,上面写着诸如清河坊、寿安坊、里仁坊等。据董歆说,临安城共有这类坊巷八十九个。

    大街和坊巷从横交叉,商铺林立,百货杂陈,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天下繁华之地莫出其右。

    临安城不仅街市繁华,生活在这里的官民百姓生活品质也十分高雅,吃羊肉要到“李七店”,喝上等好奶要去“王家奶铺”,吃血肚羮就去“宋小巴家”,就连卖咸鱼的,都有200多家专卖店。这么说吧,即便是寻常喝水,临安人也有许多讲究。

    这一切,直看得高道乾惊讶不已。

    生活品质如此还只是表象,临安或者说整个南宋,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同样高雅。

    在这里“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易累家”,称为文人四艺。这么说吧,在南宋,从武将到文人,从权臣到雅士,从商贾到平民,人人充满文艺气息。就比如岳飞,触景生情时提笔就能赋诗。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而放眼整个大宋,最具文艺范的非宋徽宗不可,后世人评说,徽宗更应该是书画家,做皇帝完全就是错配。

    一阵肉香飘近高道乾的鼻子里,这才让高道乾从感慨万千的思绪中惊醒,抬头看时,那肉香却是从街边一个挂着“曹婆肉饼”金字招牌的店铺中飘出。

    高道乾这一路从城北沿着御街直走到皇宫北门和宁门,然后又从城南绕到城东、城西,然后又转回御街,虽然是走马观花,可一路跑下来也直转到下午眼看着就到了哺食时间。原本董歆还要带着高道乾去西湖的,只是高道乾前世去过西湖,又感觉路途太远这才作罢。

    高道乾看看董歆,见董歆依旧兴致勃勃,回头看提着几十斤重的铜钱的郑烈,却是头上冒汗,满脸疲态,此刻正使劲嗅着那肉香抻着脖子在向店内看。

    郑烈这个年纪,正是长身体的阶段,就是他自己也是如此,此刻也感觉胃里空荡荡的。

    “走,咱们进店瞧瞧。”

    高道乾一边说着,一边抬脚走进肉饼铺。

    店里很宽敞,不过此时却显得很拥挤,足足有四十几张桌面,此时早已坐满了衣着打扮各异的各色人等,既有布衣短襦的普通百姓,也有绫罗袍衫的商贾文人,人人都在有滋有味地嚼着香味扑鼻的肉饼,甚至还有十几个站在柜台前等着座位的客人,六七个伙计正不断把热腾腾的肉饼成盘端到各个桌上。

    “大郎。”

    董歆低声在高道乾耳边介绍道:“这曹婆肉饼在东京时就十分有名,到临安后依然如此,就是当今官家,也是时常遣派宫人来这里买食。他的店铺最早开在西湖边,如今以把总店迁在这里,分铺城内四处都有。”

    听说曹婆肉饼总店就是这里,高道乾心中不由一动,点点头走向柜台。

    见高道乾走过去,柜台里张罗着的掌柜忙抱歉地笑着说道:“客官,此时人多没有座位,要吃肉饼还要稍候片刻。”

    “无妨,我们就要四个肉饼,买了就走。”

    听说客人要买走,掌柜回身喊了一嗓,早有人应声去取肉饼。很快伙计用桑皮纸包裹着四个肉饼递过来,每个七文钱,高道乾从怀中取出28文算过,回头递给郑烈。

    郑烈早就饿了,接过肉饼也不客气,一口咬去小半个肉饼,也顾不得顺着嘴角淌着油,大吃大嚼起来。

    高道乾问掌柜:“店家,我有家生肉铺,每天供你这店铺生肉使用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