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在重几分
“派钦差巡查,这个度不好把握啊。”
谢迁缓缓开口,更何况,若是派钦差巡查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那这天下的贪官污吏也就忒好说话了。
别说是派钦差下去巡查了,就是皇帝御驾亲临,那些个贪官污吏一个个照样表现的和忠臣一模一样。
所以,派钦差这么下去漫无目的的巡查,在谢迁看来,也并非是好事,而且他的担忧和刘健的担忧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但是,不管他们两个对派钦差去巡查的担忧是什么,但是他们的意见其实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反对就这么派钦差下去巡查。
内阁当中,在遇到犹豫不决或者是多个选择不能决断的时候,就需要表决了。
也就是看人数了,少数服从多数,这是内阁历来的规矩,不论内阁多少个阁老。
哪怕如同现在一般,内阁只有三位大学士,也是仍旧如此的。
只不过,刘健和谢迁两人已经表态过了,这种情况下,其实就算是李东阳赞同皇帝的办法,也是没多大用处的。
当然,若是皇帝坚持如此,内阁也不可能因此而驳了皇帝的面子,但是,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而且,就算是刘健和谢迁两人已经表态过了,也是要听一听李东阳的意见的。
这是最起码的尊重,若是他们两个说完各自的看法,就把这件事给彻底决定了,根本就不听李东阳的决定,那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就彻底的僵了。
“这事,咱们不赞同,这原本也没什么,甚至,今个陛下说起这个办法的时候,也只是认为应该可以,让咱们内阁商议一番,拟定个章程递上去。”
李东阳缓缓开口,道:“很显然,陛下对此,其实心里也是有所犹豫的,可是却又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才会想着让内阁先拟定个章程的。”
“若是咱们拟定的章程让皇帝满意了,那自然不必提,这事就这么进行了,可若不能让皇帝满意,也就只能另寻他法了。”
说完这些话,李东阳顿了顿,方才继续道:“其实,陛下是在犹豫,咱们内阁不同样是如此么?”
“咱们内阁就算是拟定些章程,又该如何拟定?”
“咱们现在心里还在反对这个事情,这章程……。”
李东阳无奈苦笑,意思很明白了,这算是一个很矛盾的事情了,陛下犹豫,所以让他们内阁拟定章程,可是,他们内阁也犹豫啊,甚至内阁比陛下更加担心这个方法的可行度。
在这种情况下,让内阁去拟定一个被内阁所有大学士都不看好的方法的过程和细节,试问,拟定出来的章程,真的管用么?
但是,陛下既然已经开口了,那此事内阁就必须要去做,哪怕内阁不认同这件事,也必须要尽可能的去把陛下的这个想法给做好了,定好章程,争取可以做到各种兼顾。
除非是内阁想要和皇帝闹僵关系或者认为皇帝的这个举动完全就是胡闹,但是很明显,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此事,咱们还是想着怎么办吧,要么就是想个更好的方法。”
李东阳叹了口气,接着道:“不过,更好的方法估计是想不出来或者说,在短时间内,难以想出来。”
“最好的方式,就是等京察大计,借助京察大计的时候来一次大的严查彻查。”
其实内阁的几个大学士的想法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借助京察大计的方式来清洗一波朝堂之上的蛀虫。
而非是以往那样,京察大计只是推出几个应付的官员,其余的大多数则是派系之间的争斗平衡了。
这在以往看来,肯定是最正常,也最能稳定朝局的了。
毕竟党派间的争斗,若是其中一方损失过大,另一方肯定会在朝堂上占据太多的有利地位。
这种情况下,对朝廷可是不稳的,最为稳妥的,其实也并非是让各方派系势力相当,而是能够相互制约,或者说哪怕有一方势力极大,但是却也不能真正的高高在上。
只有这种情况,才是最为利于朝廷稳定的,也是皇帝希望看到的,毕竟虽然皇帝厌恶派系的存在,厌恶臣子结党营私,但是,不可否认的事情,结党营私是无法避免的。
所以,这种情况之下,只能是尽可能的平衡。
对于皇帝而言,喜欢看到这种局面,而对于内阁大学士而言,他们也喜欢看到这种局面。
甚至内阁的大学士们身后也有一股的势力,但是,他们也都清楚明白,不会做事太过了,除非是想要学那奸佞之流。
所以,基于这些个种种原因,以往的历次京察大计其实都包含了系争斗在里面。
但是今个,内阁却是极短的时间内有了一个共同的决定,那就是下次的京察大计绝对不能在如此了,不能成为党派平衡的工具了。
要真正利用京察大计进行彻查,至多是提拔一些还没有选择派系的官员或者是那些孤臣,以此来断绝可能出现的哪个派系膨胀起来。
其实,也正因为京城大计的杀伤力太大了,所以,天下的官员都不想也不愿意在出现一个类似于此的行为,哪怕是换个名称也不行。
所以,内阁的几位大学士才会觉得派钦差去查这个方法不可行。
因为结局无非是那么几种,要么是朝堂不稳,要么是派系争斗,最终结果,都是不利于朝廷的。
“怕就怕陛下不愿意这么等下去了。”
刘健眉头紧皱,虽说陛下肯定明白这事急不得,但也肯定不愿意这么干等下去,所以,内阁还是要拟定章程的。
“先拖着吧。”
谢迁叹了口气,眉心全都皱在了一起,颇为无奈的道:“只能这么先拖着,若是湖州府的案子威慑力足够,接下来能够平稳很长一段时间,那这事陛下或许就不会在提了,这么一来,也就有可能等到京察大计了,毕竟也快了。”
“所以,湖州府这个案子,怕是要在陛下说的从严之上在重几分。”
谢迁缓缓开口,更何况,若是派钦差巡查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那这天下的贪官污吏也就忒好说话了。
别说是派钦差下去巡查了,就是皇帝御驾亲临,那些个贪官污吏一个个照样表现的和忠臣一模一样。
所以,派钦差这么下去漫无目的的巡查,在谢迁看来,也并非是好事,而且他的担忧和刘健的担忧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但是,不管他们两个对派钦差去巡查的担忧是什么,但是他们的意见其实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反对就这么派钦差下去巡查。
内阁当中,在遇到犹豫不决或者是多个选择不能决断的时候,就需要表决了。
也就是看人数了,少数服从多数,这是内阁历来的规矩,不论内阁多少个阁老。
哪怕如同现在一般,内阁只有三位大学士,也是仍旧如此的。
只不过,刘健和谢迁两人已经表态过了,这种情况下,其实就算是李东阳赞同皇帝的办法,也是没多大用处的。
当然,若是皇帝坚持如此,内阁也不可能因此而驳了皇帝的面子,但是,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而且,就算是刘健和谢迁两人已经表态过了,也是要听一听李东阳的意见的。
这是最起码的尊重,若是他们两个说完各自的看法,就把这件事给彻底决定了,根本就不听李东阳的决定,那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就彻底的僵了。
“这事,咱们不赞同,这原本也没什么,甚至,今个陛下说起这个办法的时候,也只是认为应该可以,让咱们内阁商议一番,拟定个章程递上去。”
李东阳缓缓开口,道:“很显然,陛下对此,其实心里也是有所犹豫的,可是却又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才会想着让内阁先拟定个章程的。”
“若是咱们拟定的章程让皇帝满意了,那自然不必提,这事就这么进行了,可若不能让皇帝满意,也就只能另寻他法了。”
说完这些话,李东阳顿了顿,方才继续道:“其实,陛下是在犹豫,咱们内阁不同样是如此么?”
“咱们内阁就算是拟定些章程,又该如何拟定?”
“咱们现在心里还在反对这个事情,这章程……。”
李东阳无奈苦笑,意思很明白了,这算是一个很矛盾的事情了,陛下犹豫,所以让他们内阁拟定章程,可是,他们内阁也犹豫啊,甚至内阁比陛下更加担心这个方法的可行度。
在这种情况下,让内阁去拟定一个被内阁所有大学士都不看好的方法的过程和细节,试问,拟定出来的章程,真的管用么?
但是,陛下既然已经开口了,那此事内阁就必须要去做,哪怕内阁不认同这件事,也必须要尽可能的去把陛下的这个想法给做好了,定好章程,争取可以做到各种兼顾。
除非是内阁想要和皇帝闹僵关系或者认为皇帝的这个举动完全就是胡闹,但是很明显,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此事,咱们还是想着怎么办吧,要么就是想个更好的方法。”
李东阳叹了口气,接着道:“不过,更好的方法估计是想不出来或者说,在短时间内,难以想出来。”
“最好的方式,就是等京察大计,借助京察大计的时候来一次大的严查彻查。”
其实内阁的几个大学士的想法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借助京察大计的方式来清洗一波朝堂之上的蛀虫。
而非是以往那样,京察大计只是推出几个应付的官员,其余的大多数则是派系之间的争斗平衡了。
这在以往看来,肯定是最正常,也最能稳定朝局的了。
毕竟党派间的争斗,若是其中一方损失过大,另一方肯定会在朝堂上占据太多的有利地位。
这种情况下,对朝廷可是不稳的,最为稳妥的,其实也并非是让各方派系势力相当,而是能够相互制约,或者说哪怕有一方势力极大,但是却也不能真正的高高在上。
只有这种情况,才是最为利于朝廷稳定的,也是皇帝希望看到的,毕竟虽然皇帝厌恶派系的存在,厌恶臣子结党营私,但是,不可否认的事情,结党营私是无法避免的。
所以,这种情况之下,只能是尽可能的平衡。
对于皇帝而言,喜欢看到这种局面,而对于内阁大学士而言,他们也喜欢看到这种局面。
甚至内阁的大学士们身后也有一股的势力,但是,他们也都清楚明白,不会做事太过了,除非是想要学那奸佞之流。
所以,基于这些个种种原因,以往的历次京察大计其实都包含了系争斗在里面。
但是今个,内阁却是极短的时间内有了一个共同的决定,那就是下次的京察大计绝对不能在如此了,不能成为党派平衡的工具了。
要真正利用京察大计进行彻查,至多是提拔一些还没有选择派系的官员或者是那些孤臣,以此来断绝可能出现的哪个派系膨胀起来。
其实,也正因为京城大计的杀伤力太大了,所以,天下的官员都不想也不愿意在出现一个类似于此的行为,哪怕是换个名称也不行。
所以,内阁的几位大学士才会觉得派钦差去查这个方法不可行。
因为结局无非是那么几种,要么是朝堂不稳,要么是派系争斗,最终结果,都是不利于朝廷的。
“怕就怕陛下不愿意这么等下去了。”
刘健眉头紧皱,虽说陛下肯定明白这事急不得,但也肯定不愿意这么干等下去,所以,内阁还是要拟定章程的。
“先拖着吧。”
谢迁叹了口气,眉心全都皱在了一起,颇为无奈的道:“只能这么先拖着,若是湖州府的案子威慑力足够,接下来能够平稳很长一段时间,那这事陛下或许就不会在提了,这么一来,也就有可能等到京察大计了,毕竟也快了。”
“所以,湖州府这个案子,怕是要在陛下说的从严之上在重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