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从挽明开始
字体: 16 + -

第120章 曾国藩出山

    杨秀清和石达开指挥太平军撤出长沙,向岳州进发。

    石达开率前锋八千人,由宁乡进入益阳,被资江所阻。

    “搭建浮桥,从上游渡江。”派人侦查后,石达开下令从资江上游的桃花渡过江。

    满清绿营督军向荣得到情报,大喜,觉得自己一雪前耻的机会到来了。他带五千人追击石达开部,结果还没到桃花渡,又中了石达开部的埋伏,损失上千人,总兵纪冠军都被杀了。

    “长毛狡猾!”向荣惊慌失措,只好带人败退宁家铺休整。

    这时,湖南进入了梅雨季节,连日下雨,导致资江水暴涨。

    渡江的机会来了,杨秀清下令全军集中一切船只,将所有粮草辎重装在船上,浮江而下进入湘江。

    翼王石达开率八千人马,由陆路护船前进,向荣不敢追击。

    湖南巡抚骆秉章只想守住长沙,不派援军,向荣只好眼睁睁看着太平军远去。

    在进攻岳阳之前,杨秀清派了拜上帝会的骨干杜子婴带人悄悄混入岳州城,承诺封官给钱,策反渔民头子晏仲武。

    晏仲武是当地渔民中的带头人,为人有心计,也有胆量。一年前,广西拜上帝会的重要成员杜子婴和晏仲武相识。杜子婴进城后,许诺封晏仲武为岳州军帅,让他在岳州积极发展教众,许多底层的渔民参加了拜上帝会,很快在当地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势力。

    在太平军撤离长沙,挺进岳州府时,湖南巡抚骆秉章根据李翰章的建议,告知了湖北巡抚常大淳,说太平军很可能从水路北下武汉,攻打武昌。

    湖北巡抚常太淳很害怕太平军攻打湖北,赶紧派提督博勒恭武率军挺进岳州,抵挡太平军,还下令吴南屏之弟、巴陵绅士吴士迈强募渔民二千人组建水营驻防土星港。

    不过,此时的渔民,不少已经被杜子婴发展进入了拜上帝会,这二千渔民中,竟然就有晏仲武手下三百多人。

    当杨秀清指挥太平军的战船驶进土星港,晏仲武手下的三百兄弟立即反水,放火烧船。

    当时,官军的船被烧毁一千多艘,死伤无数,土星港水营全军覆没,死伤无数。

    江面上都是太平军的船只,浩浩荡荡,密密麻麻,不知道有多少人,满清博勒恭武和岳州知府廉昌、巴陵知县胡方穀、参将阿克东阿见状,不战而逃。

    杜子婴乘机在城里起事,击败清军副将巴图,杀了守军数百人,夺得仓库中三万两银子军饷,并一举拿下梁夫岘、隆奉庵等要地,太平军顺利进驻岳州,还缴获大批饷糈、火药、枪械,并意外地发现三十门当年吴三桂留下的铜炮。

    三天时间,岳州城内城外投靠太平军的人络绎不绝,三教九流,地痞流氓,无地农民……太平军从五六万扩到七八万人。

    杨秀清很高兴,任命近日投靠的、原停泊在岳阳楼下的祁阳商船主唐正财为典水匠,职同将军,建立太平军的水军,共一万余人。全军在岳州城休整五天,等雨停了,浩浩荡荡顺流杀向武昌城。

    岳州失守,太平军进犯武昌,咸丰皇帝大为震怒,立即命军机处大臣起草上谕:巴陵知县胡方穀、参将阿克东阿不战而逃,斩立决;岳州知府廉昌、博勒恭武革职拿问,秋后问斩;原湖广总督程矞采革职查办,任命两广总督徐广缙为钦差、署理湖广总督,即赴武昌防守;任命曾国藩为团练大臣,在家乡湖南组织团练,对抗太平军,当地配合粮草和兵饷。骆秉章守住长沙有功,官复原职,还是任湖南巡抚,镇守湖南。

    在湖南巡抚衙门,李翰章和左宗棠等人还在庆贺长沙解围,巡抚骆秉章说:“长毛用兵狡诈,说不定哪天又会突然挥师南进,攻打长沙,各位还不能松懈下来。”

    “属下自当殚精竭虑,在所不辞。”李翰章、左宗棠、江忠源等人说。

    不久,骆秉章等人也接到皇帝的圣旨,知道岳州失守,皇上震怒,还命曾国藩办团练,他便让李翰章当巡抚特使,陪宣圣旨的内侍官去湘乡见还在家中守孝的曾国藩。

    曾国藩在老家,除了守孝,开始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严加修饬,并立下日课,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写日记、记茶余偶谈、谨言、临摹字帖。

    曾国藩接完圣旨,按照老规矩,给内官送了一百两的银子。送别之后,曾国藩问李翰章的长沙和岳州的战事。

    李翰章说:“长沙一战,长毛匪首萧朝贵死了,士气低落,变撤退去攻岳州。胡方穀等却不战而逃,弃城逃命。”

    “不战而逃?可耻!这些人上负朝廷之寄托,下负百姓之期望,祸害不小,杀头不足恤;这样的人,如在我的手下,不待朝廷下令,早就先把他杀了。”曾国藩说。

    李翰章点点头,说:“身为一城之主官,临阵脱逃,理应斩首,以肃国法军纪。我是在想,这些朝廷之军士如何这般不中用,长毛一来,就吓跑了胆。朝廷下旨让老师办团练,估计也知道他们知道那些绿营兵不过是一班酒囊饭袋而已,本来就难以平叛长毛。唯有老师能担此重任。”

    “绿营兵本来就不堪重用,他们长期不经战事,腐化堕落。”曾国藩说。

    李翰章谈到骆秉章希望曾国藩出山去省里办团,便把一份禀报递给曾国藩说:“今天浏阳县里又闹出一桩大案,一个叫周国虞的糙汉,杀了狮山书院廪生王应苹,封存粮仓,准备造反。长毛已闹得天翻地覆了,再加上这些土寇闹事,朝廷纵有三头六臂,也不能应付。前些日子老师说没有圣旨不出山,现在圣旨来了,老师可以考虑办起团练了。”

    曾国藩说:“确实,全省都可以仿照湘乡、新宁等县的样子,把团练办起来,保境安民。可以抵御发逆的入侵,镇压当地土寇,还可以清除奸细,整肃民风。我听闻这次岳州失守,关键原因是奸细在内部作乱,地方失察,倘若没有晏仲武作内应,岳州城决不可能这么快就陷落。”

    “老师不出门也能知天下事,学生佩服。晏仲武的事,早一个月前就有人告发过。谁知廉昌说晏仲武办理水营卖力,襄助官府,忠诚可靠,真是忠奸不辨!”李翰章说:“现在好了,各县办团练,全省要有一个人来总管。皇上已经下旨,请恩师主持。”

    “皇上竟然有旨,我也不得不从。不过,我要在家终制,也是实情,恐怕精力不足。”曾国藩说。

    “巡抚大人说,除曾侍郎外,就没有第二人了。目前从资历、地位和才具几个方面,没有人比恩师更适合。”李翰章说。

    曾国藩还是有点犹豫,他其实对自己办好团练没有信心,虽然兼过兵部左堂之职,曾国藩自己并没有亲历过兵事。

    曾国藩为人素来胆小谨慎,现在要他办团练平长毛,他一时还没做好心理准备。他问李翰章,说:“眼下复出办团练,你怎么看?”

    李翰章说:“眼下洪杨作乱,三湘正遭涂炭。不过是时势造英雄,正因祸乱并发,乃英雄豪杰崛起之时。恩师现正年富力强,担当大任之时,恩师你过去常教导我们,要有以天下为己任之壮志。读圣贤之书,讲经世之学,所为何事?岂不正是为今日拯黎民于水火之中,挽狂澜于江山既倒之时!”

    曾国藩说:“今日办事,千难万难。老夫半生,一生庸碌无能,今为衰朽残阳,虽有报效之心,酬皇上厚恩,展生平怀抱,但很多事依然让我瞻前顾后,疑虑重重。”

    李翰章说:“恩师今生,一定要入阁拜相,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让史官将自己的业绩记在青史上,激励后世读书人。恩师常说,为学只有三门,义理,考核,文章。考核多求粗而遗精,管窥蠡测;文章之学非精于义理者不能至。经济之学即在义理中。古人已然之迹,法戒昭然。”

    曾国藩说:“你跟巡抚大人说,还要一个人来帮我,我才能出山办团练。他是我的同乡,目前也正丁忧在家,隐居东山梓木洞。”

    “你说的是郭筠仙?”李翰章说:“听闻郭筠仙这人事业心极重,他想匡时济世,但又无领袖群伦之才,只能因人成事。”

    “郭筠仙是个人才。”曾国藩说:“他如果来帮我,团练的事就事半功倍了。你也过来帮我吧,对兵马来说,粮草很重要,你来帮我筹集粮草。”

    “恩师有需要,我自当帮忙。”李翰章说:“巡抚大人还给你找了一个帮手,罗泽南。”

    “那太好了!”曾国藩说:“巡抚大人还真是想得周到。你带着我的书信,先去拜会郭嵩焘,请他协助在湖南办团练。”

    郭嵩焘跟左宗棠是湘阴老乡,他五年前中进士点翰林,但官运不济,还未散馆,母亲便病逝,几个月后,父亲又跟着母亲去了,于是他母忧、父忧一起丁,不得出仕,只好专研学问,为学颇杂,三教九流、天文地理,他都曾用功钻研过;更兼精通相面拆字、卜卦扶乩、阴阳风水。

    太平军围长沙时,他估计马上就会到湘阴来,遂携家带口迁移东山梓木洞,在幽深的山谷里居住。

    李翰章带着曾国藩的书信来访,跟郭嵩焘说了一下当时的时局。

    “这真是洞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郭嵩焘看完信,感慨地说:“我来梓木洞才几个月,季高已当上巡抚的师爷,涤生已奔丧回到荷叶塘,又要奉旨办团练了。”

    李翰章点点头,说曾国藩想请他出山协助办团练。

    郭嵩焘却推辞道:“我和涤生相交十多年,他邀请我帮忙,本应该立即答应,但这个使命我大概完成不了。”

    “也未见得。”李翰章说:“恩师志大才高,识见闳通,是当今廷臣中的凤毛麟角。他素抱澄清寰宇之志,现遇绝好机会。又有巡抚大人鼎力相助,你们此去长沙,我包你马到成功。”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郭嵩焘摇摇头说,“曾涤生虽胸有大志,但处事却极为谨慎。一事当前,顾虑甚多。他在籍守制,素来拘于名节,他不会做那种惹人取笑的事。再说他一介书生,练勇带兵,非其所长,能否有大的成效,平了长毛,他也不能不有所顾虑。一旦失败,他就前程尽毁。”

    李翰章说:“恩师表面上谨慎拘名节,这是其外表,其实,他是一个渴望建非常之业,立非常之功,享非常之名的好官,而不是那种规规然恂恂然的腐儒庸吏。”

    郭嵩焘不禁颔首,对李翰章刮目相看:“看来你这个学生,对老师也很了解呀。有你相助,一定会成功。”

    三天后,湖南团练副总罗泽南召集全省四十三县的团长、练长到长沙,特地请曾国藩光临指导。

    曾国藩见过湖南巡抚骆秉章之后,出席了湖南团练的比武大会。

    曾国藩会见了罗泽南和他的弟子王錱、李续宾、李续宜等,清点人数,大约有四营三千人左右,训练有素。

    当天夜晚,曾国藩又与罗泽南、李翰章通宵长谈,计划按戚继光练兵法挑选将官、招募勇丁以及平时操练。

    罗泽南说:“皇上请大人出山当办团练的大臣,罗某自当竭尽全力辅佐大人,我和我的学生都情愿在帐下听令,死而后已。”

    曾国藩听后对罗泽南的胸襟开阔很赞赏,他说:“要说当官,这些年来,我只看到朝廷的吏治腐败、绿营腐朽,原来心灰意冷,却不曾想到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办好团练,重新开创一个新局面。要说练兵,我远不如罗将军,希望你们下定决心来办好团练,像当年戚继光创建戚家军那样,练成一支可以为国为民除害的军队。古人能做到的事,相信我们也能办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