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从挽明开始
字体: 16 + -

第114章 李鸿章的哥哥

    “这是什么地方?我真的到了晚清?”在一个陌生的房间,袁嘉升睁开眼,望着房顶上的横梁发呆,知道自己开始了新的任务。

    在去大唐时,他附身狄仁杰的儿子狄光嗣,保李隆基登位,开创太平盛世,恢复大唐的荣耀,自己功成身退。

    尽管自己最终也没有再找出时空的捣乱者,但任务也算完成得不错。

    但是西施说,这些任务都过于简单,他不是附身皇帝就是名将之后,第三个任务困难多了,他去晚清,还需要从底层努力。

    “少爷,你醒了,吓死我了,你都发烧两天两夜了。”这时,床边一位青衫少女,对袁嘉升说。

    “你整夜陪着我?一晚上没睡觉?”袁嘉升见她的眼睛有点浮肿,问道。

    “是呀。你要是有什么问题,我没法跟老爷交待。”那青衫少女说。

    袁嘉升拍了拍脑袋,一股记忆的洪流涌上头来,他确实到了晚清,附身青年李翰章了。这个照顾他的青衫少女,是伺候他起居的丫鬟小眉。

    没错,这个李翰章,就是大名鼎鼎的李鸿章的大哥,不过此时,他什么功名都没有。

    李翰章和李鸿章的父亲叫李文安,在1838年与曾国藩同登道光戊戌纽福保榜进士,殿试三甲,还与林则徐之子林汝舟同年服官刑部。

    这个李文安,名声不错,居官忠厚正直,以孝友为政,明治狱,尽心职事,政声卓著。

    1852年太平军占领安庆和江宁,李文安在乡倡立“淮南乡约”,为日后团练义勇之本。

    李文安有六子,李瀚章是长子,李鸿章是老二,以下依次为李鹤章、李蕴章、李凤章、李昭庆。

    世人皆知李鸿章,却少有人知道他的哥哥李瀚章,其实他在历史上也是一个人物。

    李瀚章读书不如李鸿章,没有中进士,只能以拔贡出身,捐了一个小官:湖南永定县知县。

    可惜李瀚章还没上任,太平军就打到了湖南长沙。

    此时,李翰章刚从合肥老家赶去湖南赴任,结果走到长沙就碰了西王萧朝贵率军攻打长沙,他一路劳顿,气急攻心,就病倒了。

    好在李翰章带了不少盘缠,贴身丫鬟小眉悉心照顾,没出什么大事。

    李瀚章头上和身上冒了不少虚汗,便掀开身上的被子,从床上坐了起来。

    李翰章仔细看了看眼前的少女小眉,她算不上特别漂亮,但是皮肤白皙,两弯细眉,明眸皓齿,比较耐看。

    小眉也没有害羞,上前用力扶起李翰章,帮他换了湿透的衣服。

    这客房还算不错,房间内的摆设齐全,除了实木的衣柜,一个正衣冠的落地铜镜,还有一张花梨书桌,书桌上摆放了两盆石竹,一个清代的壁龛悬于墙壁。

    书桌子上最显眼的东西,是一封书信。李翰章上前,拆开一看,是工整的小楷繁文,字体劲健而刚拔,内容晦涩难懂,落款竟然是曾国藩。

    “曾国藩?”李翰章对曾国藩的事迹十分了解,他可是晚清中兴第一名臣,被后世人推许为孔子、孟子以后的半个圣人,当然,也有人骂他是屠杀太平军,是擅权滥杀的“曾剃头”。

    因为父亲李文安和曾国藩是同一年的进士,两家关系算不错,李翰章和李鸿章在京赶考和学习时,曾国藩曾是他们的老师。

    李翰章仔细看了看曾国藩的来信,信的内容大意是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数千里,所过之境,船只无论大小,人民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还把不少良民掳入贼中,剥取衣服,搜括银钱。

    曾国藩在信中骂太平军是粤匪,说粤匪首自处安富尊荣,而视两湖三江被胁之人犬豕牛马。最可恨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的名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都被粤匪窃外夷之天主教打破。

    最后,曾国藩说,粤匪横行,导致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岂可袖手安坐?吾将回乡办团练,盼筱泉助我征剿”。

    筱泉是李瀚章的字,从曾国藩的信中看,他还没回家办团练,那应该是在1853年以前。李瀚章看了一下信的落款日期,再想到此时太平军攻打长沙,那么此时应该是1852年的9月。

    “还真是一个多事之秋呀!”李瀚章心想。他走到镜子前,看了一眼里自己:两眼深陷,一副病态,但前额发亮,从前面看像剃了光头,满清辫子造型!

    “少爷,你身子弱,先喝了这一碗参汤。我特意去找店家做的。”这时,小眉走过来,对李瀚章说。

    李瀚章喝了人参汤,感觉身体好多了,觉得房里闷得慌,准备到大街上走走。

    此时,李瀚章的脑子里起了猛烈的狂飙,现在的时间,是1852年秋天,美国南北战争还没开始,日本明治维新还有十六年,这一年对中国来说,大清王朝与太平天国的全面战争要开始了。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正是大有作为的时代。

    此时,太平军已经渐成气候。此次带兵围攻长沙的萧朝贵,在1846年加入拜上帝会。

    在1848年,骨干冯云山被捕入狱,会众发生动摇,萧朝贵与杨秀清假托天父、天兄托降,安定人心。最终,洪秀全不得不承认了萧朝贵代天兄传言的特殊身份,封杨秀清、萧朝贵为军师。不过,冯云山是三个星,杨秀清三个星,萧朝贵只有二个星。

    萧朝贵的能力很强,发动烧炭工人捐钱疏通官府营救冯云山出狱,并参与组织、策划金田起义。为壮大团营,萧朝贵回家乡武宣招齐会众,断然自毁庐舍,破釜沉舟。在他的带动下,不少人奔赴金田参加团营。

    萧朝贵和杨秀清精心筹划,在1851年1月11日聚集两万多名汉、壮、瑶等各族拜上帝会会员,正号太平天国,开始武装反抗满清。

    太平军又动员了三江两湖的天地会及广大贫苦农民加入,声势壮大,占据大湟江口,击溃清钦差大臣李星沅和提督向荣所率清军,由江口突围入紫荆山,辗转作战。

    1851年10月25日,太平天国声势日大,洪秀全下诏褒奖,分封了东、西、南、北、翼五王,萧朝贵被封为西王,八千岁。地位仅次于万岁洪秀全、九千岁杨秀清两人。洪秀全还将其妹洪宣娇嫁与他为妻。

    恰巧杨秀清这段时间得了重病,萧朝贵频繁召见各路首领,安排军务,拉拢了三山五岳的各路人马,对韦昌辉、石达开这些人送盔甲,送粮食,独揽大权。

    后来,杨秀清的病好了,东王复出了,杨秀清就是一个精明阴狠的人,马上排挤萧朝贵,让西王萧朝贵率部进攻长沙。

    西王萧朝贵在进军途中,发布了《奉天诛妖救世安民檄》《奉天讨胡檄》《救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三篇檄文,号召民众同心戮力,扫荡胡尘,实现天下一家的太平社会。

    咸丰二年,萧朝贵督率几千太平军反击清军。4月8日,清军将领乌兰泰率军来犯,萧朝贵指挥太平军居高临下发动攻势,清将长瑞等四总兵毙命,乌兰泰堕崖受伤,自己跑了。

    就这样,清军在广西的主力被太平军打垮。西王萧朝贵率领太平军乘胜北上,一路势如破竹,攻陷桂林,克兴安,攻全州,北进湖南。

    当时满清的军队已经不堪一击,萧朝贵统帅前军进入湖南,带兵连克道州、桂阳、安仁、攸县、醴陵、江华、郴州、永明、永兴、茶陵等十余县,直抵长沙城下,已经聚集了两三万人马。

    到了八月,长沙天气燥热,萧朝贵率部诱敌作战,强攻连破清军营盘多座,杀死总兵福诚以下清将数十人,清兵2000余人,缴获弹药4000余担,清军在长沙城外的防线被破。

    萧朝贵指挥天兵猛攻南门,弹片横飞,火光冲天,长沙城岌岌可危。

    李瀚章知道,自己表现的机会到了,马上去找湖南巡抚骆秉章。

    骆秉章也是晚清湘军的重要将领,自少勤学,道光十二年的进士,因办事清正,深得朝廷信任。在1850年被清廷任命为湖南巡抚。

    大学士赛尚阿领兵驰赴广西镇压太平军,道经湖南,带了文武随员百人,骆秉章忙于修葺城墙等事务,没有好好接待赛尚阿。当时的长沙,因为久无战事,城墙大多坍塌,城门早就不能关闭,城垛全都没了。

    骆秉章估计长毛随时攻入湖南,情势危急,率先带头捐修城款三百两,带着省城司道官员全都捐款修城。

    后来,捐款不够用,骆秉章紧急奏请借库款二万两。四月,长毛打到道州,骆秉章日夜上城催督。农历七月,城门修好,城垛已备好了,萧朝贵才领一彪军杀到。

    但是满清朝廷上下,几乎烂透了,赛尚阿到了广东,竟然以湖南沿途州县未能满足供应为由,参了一本,告状说湖南抚藩荒废政事,骆秉章因而被罢官,但要等待新任湖南巡抚张亮基到长沙才能交接。

    新巡抚张亮基上任,向朝廷说明情况,骆秉章奉旨暂留在长沙与张亮基共同守城。

    当时长沙城内只有兵勇八千,且没有一员有作战经验的将领,李瀚章去找骆秉章,拿出曾国藩的信说自己是老曾的学生,骆秉章大喜,当即委以重任,命他当了善化县知县,率军民两千,驻守南门天心阁。

    善化县就是长沙府治所,天心阁是长沙的地势最高处,攻守险要,是兵家必据之地。西王萧朝贵正是从这里率军两万猛攻长沙城。

    李瀚章立即上任,察看了天心阁,这里筑有内外两城,外城分为南北两月城。

    李瀚章带人一数,这里月城内共设炮洞十一个,当时城墙高三十三米,加阁高共计四十八米,居高临下,极方便炮击。

    作战之前,李瀚章检阅了一下队伍,主要是民兵和团练,也有一些读书人是小头目,他看了一眼守军的武器,有一些忧虑,这支队伍火器与刀矛队各半。而且火器主要是抬枪、鸟枪等旧式火器,有两个劈山炮队,也是旧式火炮,李瀚章将他马上将长沙的所有火炮都集中在月城内,准备集中火力轰击太平军。

    李瀚章并没有灰心,此时太平军,多数武器也是大刀长矛。在“点将台”上,李瀚章灵机一动,拿出曾国藩给自己的书信慷慨激昂念了一遍:“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荼毒生灵数百余万……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都被粤匪窃外夷之天主教打破……”

    李瀚章讲得情绪激昂,那几个读书的营官听到“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气得咬牙切齿。

    李瀚章看了一下台下那些脸上带着皱纹的农民乡勇,面带麻木的表情,呆呆望着自己,默不作声,便又咳嗽了几声,用严峻的目光横扫了一下全场勇丁,道:“兄弟们,你们为什么要投军?我李瀚章看无外乎两点,一是混口饭吃,二是上战场杀敌立军功,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现在粤匪作乱,两广满眼瓦砾,遍地白骨,昔日温饱之家,大半成了饿殍,野无耕种,村无炊烟,惟见饿民僵毙于道。我们有枪有炮,一定要守住长沙,免得我们的家人被粤匪祸害!!”

    李瀚章这一番讲话,没有用曾国番那样文绉绉的语言,也不讲修身齐家的大话,而是农民们都听得懂的大白话,台下的乡勇们窃窃私语:“这李大人这讲的都是大实话啊,实在!我们这些乡勇,冒死投军,不就是为了混口饭吃,求官发财么?不就是为了保护家人吗?”

    “杀死粤匪,保护亲人!”

    “杀死粤匪,保护亲人!”

    “弟兄们,我们已经无路可退!我们的身后,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妻儿姐妹。这次守长沙有功者,重赏银子百两。要是殉职者,重赏给家人。”李瀚章不是一个空想家,他知道,正所谓“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生逢这样的乱世,真金白银的直接鼓动,更有效果,人家拿性命去拼,当然是为了生存和功名利禄,要重赏才有勇夫!

    注:从本卷开始,应读者要求和方便阅读,后续主角附身用历史人物本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