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北宋
字体: 16 + -

第九十五章书法之神遂

    刘家庄的厅堂要比赵家庄阔气许多,坐了三个人显得空荡荡的。

    此时刘青正坐在椅子上,不停的按着脑袋,一个二十来岁的美貌妇人在旁边嘤嘤的哭泣:“官人,你快想想办法啊,刘赵两家相斗了那么多年,我弟弟被他们抓去,岂能好过?”

    她是刘青的原配夫人芸娘,是王戈的亲姐姐。

    刘青赤红着眼,大声道:“着什么急,这次我就要灭他赵家满门,到时你弟弟自然能得救。”

    坐在旁边的陆远饮了口茶,淡淡的道:“要救王戈,不能硬来,只能智取。”

    芸娘冷一声笑道:“姑丈倒是想的明白,关键时刻自己带人先溜了回来,把王戈扔在那里被捉。”

    陆远老脸一红,心道一个婆娘哪懂得官面上的事,老子身份当时已经暴露,要是被人告发参与田庄之间的械斗,光高县令那儿都交不了差。

    大宋所有州县团练使都是虚职,只有他这个团练使手中练了五十多个乡兵,这可是高县令因为灵原县地界不太平,上报朝廷特许的。

    要是让人知道他把乡兵当成了私人武装,私自去给内侄的田庄助拳,恐怕不止官帽保不住,连脑袋都保不住了。

    只是他是刘家庄的姑老爷,刘家庄一万八千两银子被骗,虽然跟他毛关系都没有,但着实让人心疼,后来在莉香院,眼看到手的功劳又被方进抢了去,让他更是愤愤难平,他把这些账都算到了赵凡的头上,要是不把赵家庄的气焰打下去,他这个灵原县四号人物都快成大家口中的软蛋笑柄了,所以这次才铤而走险。

    他狠狠的拍了一下桌子:“等童总捕头前来,只要亮出青儿手中的罪证,他赵家庄不被满门抄斩,老子跟他姓,如此,你们的气也出了,王戈也救了,到时我给你们上下打点,把整个赵家庄按罚没的田产买下来,省的以后天天斗来斗去。”

    刘青拱拱手道:“有劳姑丈费心,芸娘见识短,她的话您不要放在心上。”

    陆远摆了摆手,表现的很大度。

    这时,屋外有个小丫鬟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少爷,姑老爷,你们请的客人到了。”

    话音未落,一个八尺高的汉子倒背双手迈步而入,那人方面阔口,面沉似水,正是恒州府总捕头童范。

    正因为灵原县的官场有方进在那儿镇着,陆远只能从州府想办法了,你方进再横也不过是县厢兵指挥使,总奈何不了州府的总捕头吧?更何况童范还有一个身份,他乃是童贯太尉的远房叔叔。

    童范一进门并不多讲,开门见山道:“陆团练使,你说灵原县有人谋逆,可有证据?”

    作为州府的总捕头,缉拿盗匪是他本职工作,如若抓到有人谋逆那可是奇功一件。

    刘青微微一笑,从旁边取过一个卷轴,展开道:“素闻童总捕头善于鉴赏书法,请看看这幅是真是假。”

    谁都知道当今天子书画功力超群,故而整个大宋王朝,只要有想法的官吏统统练就了一身不俗的书画鉴赏能力,以期能从民间找到一副取悦圣心的书画,这一辈子荣华富贵就不用愁了。

    当然,要是找到假的字画贡上去可就是欺君之罪了,因此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实在是为了保命啊。

    童范背着双手上前,猛地一看,吓了一跳,大声道:“何人如此大胆,敢假冒御笔?连印章都敢假冒。”

    那副书法正是当初在莉香院马脸书生从金老道手中买来的那一幅,被刘青要了过来。

    刘青得意的说道:“此书法出自离这儿不远的赵家庄,假冒御笔与假传圣旨无异,其行为与谋逆又有何区别?如若总捕头将此罪证交由童太尉处置,岂不是奇功一件?”

    赵佶是书画大家,同时又是皇帝,他的书法你可以当做一份艺术作品,但同时也是如假包换的圣旨啊,假如他赐于哪个大臣一副书法,上书“去死”两个字,恐怕那个大臣当天晚上就得乖乖自杀。

    童范脑筋瞬间活动开来,自己这个童太尉的远房叔叔实在远的不能再远了,否则以自己超群的武艺,也不至于在这小小州府里做捕头。

    在这恒州地界上,仅凭手下那二十几个捕快,山匪不敢剿,光靠抓几个小毛贼能有多大功劳?

    假如自己破获这假冒御书的谋逆大案,不止送给了童太尉一份功劳,自己也可以沾光,趁机求他混进中央禁军,搞个带品的官儿做做不成问题。

    他将卷轴卷起来夹在腋下,冲二位点点头,走了

    ……

    东京汴梁,皇宫。

    赵佶高坐在龙书案前看奏折,满脸的春风得意。

    这也难怪他志得意满,这十几年来,他作为一个闲王,冷眼旁观了朝堂上新旧党人轮番倒台,直到一年前,支持新党的皇兄哲宗皇帝大行,没有留下子嗣,只能从兄弟们中间选一人即位。

    当时哲宗皇帝同母弟简王赵似内有母妃朱太妃支持,外有以章惇为首的朝臣们,又是与大行皇帝血亲最近的兄弟,即位当无悬念,没想到后来风云突变,以向太后为首的旧党开始反扑,她绝不能眼睁睁看着朱太妃的另一个儿子再等上皇位,后宫终究还是以向太后为尊,竟然阴差阳错的把毫无政治野心的赵佶扶上了皇位。

    他只是醉心于书画,想悠然的做个闲王啊。

    不过,自从他坐上了龙椅的那一天就喜欢上了这把椅子,喜欢上了这空荡荡的皇宫大殿,喜欢那种所有人都跪在自己脚下的快感,如今已经一年过去了,他觉得坐在这龙椅上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父皇,您来看看儿臣写的这字如何?”宫殿角落里的一张小桌上,十二岁的九皇子康王赵构正在安安静静的练字。

    此时的赵佶还不是那个穷奢极欲的“宋徽宗”,他还是想做个好皇帝的,不止下诏让天下百姓批评朝政,还恭请向太后垂帘,表现出了一位有为君主的架势。

    他即使做了皇帝,依然没有抛下书画习练,起身来到九皇子跟前,看着他书桌上的瘦金体书法,微微点头默许道:“皇儿这书法已习得朕之六成了。”

    “才六成?”赵构略显失望,“儿臣记得当初父皇评价秀儿姐姐的书法可是有九成之神韵呢。”

    赵佶微微一愣,抬目顺着殿门平视远方,若有所思道:“你们的书法皆是朕一手所教,但你秀儿姐姐行书深的朕之神遂,你现在所书,只是形似而无神。”

    赵构听不懂,反而抬着脸问道:“秀儿姐姐到底去了哪里?儿臣好想她啊,大皇兄和三皇兄虽然口上不说,但是私下里都画了秀儿姐姐的画像呢。”

    他所说的大皇兄是皇长子定王赵桓,三皇兄是皇三子郓王赵楷。

    赵佶闻言脸色微微一变。

    赵构吓得吐了吐舌头,再不敢多说了。

    ————————————————————————————————————————————————————

    ps:1、新旧党争很复杂,写出来很枯燥,大概也没几个人愿意看,但是毕竟与后文有关系,所以随便提了一下。

    2、本书之所以选择架空历史,就是因为书中人物的岁数与史实不符,赵佶即位时只有十八岁,请不要考据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