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
字体: 16 + -

第2章

    天气晴好,李小少爷依旧早起练武,李三爷去值班,时至巳时,李三爷依旧未归,亦无人传话回来。过了晌午,李小少爷正打算出门去李宰府瞧瞧赵二如何了,宫里来了传话来,召了李老将军入宫。李小少爷直觉不妙,想着去李宰府问问赵二有没有什么消息,又觉得他昨夜睡了一宿八成也不知道,最后只派了小厮去看看赵二,自己则在家中等消息。

    傍晚,李老将军以及李三爷回来了,同时来的还有宫里的旨意,李小少爷封了兵部侍郎,留守京中。李老将军再一次任命西北大将军,李三爷李轩为左将军,出征西北,驱除北狄。以及,李二爷李轼战死,尸骨无存,西北被连下三城,白鹭、青溪、甘秋,数十年的安定后,西北危已。

    新出炉的李侍郎还在悲痛中不知所措时,父亲与祖父已经开始准备出征了。父亲将他叫到书房里时,李小少爷依旧有一种怕是自己没睡醒的错觉,但父亲没法给他逃避的机会。“护国公府,代代李将军,如今我是,早晚有一日你也是,你二伯已为国捐躯,传信来的只道战况凶险,此去无论有无归路,为父必不会辱没门楣,来日你亦当如此。”说着顿了一下,吸了口气,好似又有了力气,才道:“你祖父此次也要出征,府中只能留下你了,你也不小了,这些年也是学了些本事的,无论如何别丢了护国公府的脸。有什么事便找你舅舅帮忙吧,我已支会过了。”说罢就只是与李小少爷两两相望无言,说来其实自母亲去后,父子二人就再没多说过什么,就如同他今日这般—安排一通,实在找不到什么说的。可今日,父亲却又不同了,就只是这么望着他,最终叹了口气,道:“你母亲总是嫌我无用,没去战场杀敌,配不上李将军的名号,如今我要去了,百年后也好见她了。你性子还是多少随了你母亲一些,总是不甘不愿的,你该心胸宽广些,不然莫说领兵了,就是普普通通的活着也不得安宁啊。”李小少爷此时也认真的把话听进去了,就是没懂父亲的意思,他记得小时候母亲总是愁容满面,明明一切都好,却很少欢笑,他实在没懂自己与母亲像在了哪里。只得先认真的回了父亲“孩儿晓得了,日后定会多加磨炼。”父亲坐在桌后,盯着他瞧了一会儿,突的又轻声问了一句“你愿意提起手里的刀吗?”李小少爷楞了一下,低着头道“愿意,孩儿愿奔赴沙场,为国效力,为家族争光。”“你自己在家中也不可有丝毫懈怠才是。”“是,父亲。”父亲看了他一会儿,再没说什么就让他走了。

    刚出了书房,就有小厮说是李老将军找他,于是,李小少爷就随着去了佛堂。祖父依旧在等人大小的佛像下坐着,却并不闭眼念经,只是望着佛像,李小少爷只得出声叫了祖父一声。“祖父”“你来了,一晃你们都大了,多少年了啊,我求了多少年了啊。”祖父抬头看他,指了个蒲团给他坐,见他坐好后,又接着说“祖父有愧于你们,这么多年不曾亲自教导,总以为避入这间佛堂就能求得安稳,祖父错了,大错特错啊。你父亲也不容易,当年我早早地将府中事务交于他打理,你二伯常年驻守西北,怎么看都是他活的最轻快,可他才实属不易,朝堂与府中事务皆舍不得,他只能一肩扛了。好不容易你母亲过门了,却也只得了几年安乐,到头来还是要他一人担负。如今我与他皆要出征,朝堂与府中事务只得由你来办了,此役之后怕是还要留在西北镇守,京中只能由你担负了。这屋子你也不必费心,封了吧,如若我有不测,便也让这一屋子的东西陪我吧。”说罢,挥挥手让他走了。

    是夜,李二爷在佛堂里恭恭敬敬的拜了佛,回头问父亲“父亲,还是要让母亲等着吗?”“再让她等等我吧,她也是愿意的。”李二爷借着微弱的灯光细细看着父亲的面容,回忆着母亲的相貌,然而却一无所获,他依旧记不起母亲,最终只得放弃。“允文,此次出征,你打头阵吧,为父会为你安排好一切的。”“听父亲安排。”

    祭祀后,两位李将军就要出征了,实在是因为太急,朝廷虽也给了八万兵权,可是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再做准备了。

    由京城到临安城,白天赶路夜里谈论战事,一路快马加鞭依旧走了一旬有余。大军将至临安城,李老将军远远的望着临安城的城墙,好似数十年前,他带兵守城,援军不来,眼见临安不保,忽有一黑衣劲装女子持双刀骑马呼啸而来,身后竟追随众多男子。他还记得那声清丽的高呼“保我临安,护我大燕”,好似上苍的旨意,于是他又撑起身子,领着残存的兵将撑到了援军的到来。战后,他稍作打听便知晓她是临安城内镖局的大小姐,只是他一般不出军营还不晓得,这位大小姐在民间也是颇有些名声的,比如功夫胆识不输男子,若不是家中尚有幼弟,这镖局怕是要大小姐来管了之类。当时他年少轻狂,直接请了媒人上门提亲,结果竟被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他也有些恼了,亲自去找她,却被嗤笑成了“要靠女人帮忙守城的男人”,他当时便怒了,立誓亲自驱除北狄后再登门提亲。之后便是拼命地征战,越来越多的军功,以及她渐渐认同的目光和明媚的笑靥。后来,他娶了她,他征战千里,她为他守城,等他凯旋。再后来,他成了西北大将军,进京论功受封,却没想到三王之乱中,北狄与羯大举进犯。他以为她会如过往一般,等他凯旋,可结果却是亡魂代笑颜。如今,他独自一人望着那面城墙,突然感觉再也没了夜攀十丈城墙的法子。“父亲,宫将军已派人开了城门。”“嗯,先进城吧。”

    因为西北突发战事,李老将军府中的人一下子走了个干净,只留下下一个孙辈的。不少京中官员对李小少爷颇为羡慕,年纪轻轻,什么也不干就直接成了兵部侍郎,虽说科举盛行,结果还是不及祖辈荫德来的快。可这份不满却没人敢说,毕竟,人家全家都上了战场了。李小少爷自受封以来,勤勤恳恳的做事,再没了时间同李二胡闹,因为皇上关照他,每天都要召他去谈一谈西北战事,一切都忙了起来。之后三个月就有捷报传回,甘秋城收回来了。朝廷上下一派轻松,皇帝嘉奖了李小少爷,李二最先从父亲那里得来了消息,亲自跑去给李小少爷报喜,李小少爷也松了一口气,才有功夫同好友聊上几句,赵二也为他带来了京中的各路消息。“吴启那厮听说是游学去了,八成是家里嫌他不务正业太丢人,就直接丢出京了”赵二没了一大劲敌,往日的自信又回到了眼角眉梢。“吴家三少爷?不是过年还好好的嘛,再说论不务正业,没几个比得过你,你都还在,也没谁会觉得丢人了。”“嗨,我跟你说,我这是文人风流,是雅事,和那些逛窑子的可不一样。”李小少爷也无话可说,不过赵二总是不会冷场的,于是又絮絮叨叨了大半天,无非是他那些“雅事”。

    李老将军还是第一次小的自己的三儿子竟也是执拗的脾气,如今的关头,竟然要和谈,前来支援的西南军也大力支持和谈,北狄却态度暧昧。若和谈成功自然最好,毕竟这一仗己方也付出了太多的损失。若何谈不成,也不会有太多损失。唯一让人不放心的是如今局势不明,北狄示好的态度不敢尽信。只好在捷报中送了密信,请求皇上旨意。很快宫里回了信,希望先和谈。为确保万无一失,去和谈的路线做了保密。

    李轩自知无法与家中兄长相比,三王之乱时自己尚且8岁,,而兄长们已经能与父亲并肩作战了。他对于战争的概念只有三王之乱中在皇宫中看到的惨无人道的疯狂杀戮,对于那天的一切,他只记得满目的鲜血,以及他失去的打个与母亲,甚至他对母亲的部分记忆。如今,战事又起,二哥丧命于此,他虽明白凡是战争总要流血,但他也觉得流血的现实太过悲痛,他并不希望增添太多的怨魂,和谈便是很好的解决办法。至少现在的情况对他门有利,他们已经收回一城,且劲头正盛,北狄也提出了和谈,他是有自信让北狄撤出大燕的,这也正是他这些年努力的方向。

    次日清晨,李轩领了一队人马悄悄出行,然而行至半路却遭人截杀。李轩恍惚中又看到了母亲的背影,她在高声喊着什么,他恨自己像聋了一样听不清,只能透过茂盛的树叶的间隙看到母亲的背影,母亲的右臂直直的垂着,上面尽是斑驳的血迹,然后是什么闪着强烈的光,他看不清,什么都看不清了,就像现在一样。明明感觉得到有人在喊着什么,却什么都看不到,也听不到,只能感觉到四肢一点一点的冷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