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论英雄
字体: 16 + -

第10章 大禹治水

    女娲用尽了她全部的法力以及宝贵的生命换回了人类的平安。天上的漏洞终于补好,瞬间也恢复了它原来的模样,天空的蓝色再一次还给了大地,而且比以前更加的篮,更加的明朗美丽。

    她的牺牲没有白费,她得精神将永远的活在人类的心中,也许英雄就是这样吧!不在乎任何的名利和回报,要的是更多人的平安,为了别人的需求而付出,这就是她想要的,她也是这个世上诞生的第一个英雄。她的付出和不求回报最终成为了一个充满神话般的传说,而这个传说将永远的流传下去,世世代代的传递下去……

    天空中那流不尽的泪水终于停止了,但是那大地上的洪水没法停止,还在侵蚀着大地上的人类,滚滚的洪水霸占了他们的家园。所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就是他们现在这样吧!

    屋子里尧帝正在为如何治理洪水的问题发愁着,这地面上一深一浅,乱七八糟摆着得,都是他留下的足印,显然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看他双手摆在身后,整个表情都凝固了,又像是在想着什么似的。

    “上次向上苍的祷告听雨,它们终于听到了,终于让这可怕的雨水停了,可是雨水虽停了,但是这洪水怎么办呢?难道在向上苍祈求一次吗?”

    “不行,上苍应该不会再帮助我了,上次已经帮助过我们了,不能太贪心,贪心多了说不定会得到惩罚的,哎,……这该如何是好啊!”

    尧帝独自一人在屋里转来转去的,嘴里还不停的自言自语着,看得出来他的心是向着族人的,心系着天下的安危。

    最终也没有向上天祈求帮助,但是身在九重天的亚当早已猜透人间发生的一切,但他就是不愿去管不愿去理,也许在他的心里还是有一点怨恨存在,作为天上地下的天地共主,这气量未免太小气了一点吧!

    他也许在想:要不是为了帮助这些人类,他的女娲就不会这么早的离开他,他心中的痛已经无暇去管人间这些琐碎的事务。

    他的心情完全被悲痛所笼罩。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他认为女娲还活着,这天下面的事就是由她来负责的,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得,此时的亚当仍旧沉静在女娲还在身边的错觉。

    沉浸在悲痛的他完全忽略了正在人间受苦的人类。放眼往下,房屋、粮食,家园……等等这些农作物全部被毁于一旦,倒得倒、塌得塌,没有一处是完整的,简直是惨无忍睹。女娲好不容易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人,没多久的功夫,又被打回了原样,又是那种衣不遮体,满身泥土,晒的像黑炭的猿猴。

    所谓‘一夜回到解放前’这句话对说得一点也没错,发明这句话的后人还真是有远见之名,用在他们身上一点也不夸张。

    虽说天上的皇帝不愿再管这天下事,可是这地上的皇帝倒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谁让受苦的这些人是他的子民呢?

    ‘这件事到底该如何处理啊!’尧帝不停地在心里扪心自问着。就是没一点头绪,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来解救自己的子民,他好希望他们能早点逃离高地,恢复以前的农业生产,他的一颗心全部投放在了他的子民身上。

    此刻他唯一可做得的就是找那些臣子们一起商量,所谓人多力量大,想出来的点子也多,说得不就是这个理吗?一定能想出解决的办法来的。

    议事厅的大殿上,此刻已没有群臣之分,尧帝恢复了他以往的平易近人的态度,走近了这些大臣们与他们呆在一起。慢慢地靠地更近了,这是要打成一片的节奏啊!被靠近的大臣们心里满是疑虑:尧帝今天这是怎么啦?好奇怪!生病了吗?

    来到群臣身边的尧帝,打破了大家的疑虑:“各位别紧张,孤只是想跟大家走得更近一点,与大家一起想想该如何帮助这些正在受难的子民,看到这么多的子民都流离失所,孤心里难受啊!每天心里就像有块石头压着踹不过气来,各位大臣们,帮孤出出主意吧!”

    众臣们突然听到尧帝说的这么一番话,心里陡然的一惊,但又非常的欣慰,对于这样的皇帝他们这是第一次遇到,没有跟错人,他们都认为选对了,作为一个统治者就是要为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解他人之所困,这才是作为一个好皇帝最基本的要求。

    各自都在心里为这位仁慈,有远见的皇帝赞誉着,突然,一个声音响起:“尧帝,解决水患的问题并不难,臣愿推荐一治水能手,有了他的帮助水患的问题一定能解决。”

    尧帝一听,既然有人能解决水患的问题,心中一喜,忙问:“快说,是谁?孤要重用他。”

    “尧帝,之人名叫鲧,他对治水特别的在行。”

    “这名字不错,一听就知道是个治水能手,还等什么,还不速速叫他来,孤要将这个重任交付于他。”

    “咋,他就在外面,臣这就叫他进殿来,面见尧帝。”这一切像是这个臣子设计好似的,全部都是按照他的步骤一步一步的来。

    鲧顺利的觐见了尧帝,不负众望地接受了尧帝下达的任务,治理水患这项艰巨的工程就由他全程负责,他很慎重的答应了尧帝:“皇帝陛下,小民鲧一定不负您对我的期望,保证完成好这项重任。”

    这次的朝会就在鲧承诺下顺利地结束了,此次的尧帝对这个解决方案非常的满意,心中的那块大石渐渐地也放了下来,他很欣慰:这个部落里终于有能人了,终于一个真正能帮助他的人了,我的子民有救了。

    鲧接受任务后,来到水患现场仔细勘察研究着,终于让他想到了治理水患的办法,他将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通俗地说来,就是用最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他想出的这个办法说服了尧帝及满朝的百官们,尧帝就开始按他的办法实施着。

    这项巨大的工程开始实施了,慢慢岁月就像是眨眼的功夫,转瞬间九年的光景过去了,这项艰巨的工程终究不得成功,在这九年的光景里,尧帝一次次的面临着失望,精神也不如从前,但是脾气也越来越暴躁了,也许压抑在心里的烦心事太多了吧!

    一次次的失败让尧帝心灰意冷,最终他做出了这样一个残忍的决定:他将责任归咎于鲧,对鲧的惩罚就是放逐于羽山,最后鲧经不起这个地方残酷的折磨死在了羽山,他的死没有白费,死得其所,他的无数次失败就为后人奠定了基础,他的儿子就是其中之一。

    也许是心力交瘁,年纪大的原因吧,尧帝的生命走到了终点,这位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就这样离开了他的子民,离开了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将那些受苦难的百姓安顿好,让他们摆脱水患的痛苦。

    尧帝走了,但是他的江山还在,他的江山还要继续发展下去,这就有了这个原始朝代的第二个开国皇帝——舜,他就是尧帝的儿子,他的出现让这片江山更加的稳固了,也达成了父亲未完成的心愿。

    舜帝继位以后,一改常态,任用了鲧的儿子禹来治水。

    禹吸取了父亲鲧的经验教训,改掉鲧的“围堵障”为“疏顺导滞”这一新的方法。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利用水由高处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川流疏通,把河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最后再顺势流入大海,从而就这样平息了十几年来,未解决的水患问题。

    水患的难题终于解决,百姓们大声欢呼着,跳跃着,他们终于要从高地上迁回了平川地带居住啦,而且又能恢复农业生产。这里又能变回以前那和平祥和的场景。

    看着这失而复得的半壁江山,舜帝感动了,激动的内心让他疯狂,他在心里默默地喊着:“尧帝,儿子没有让你失望,终于将您未完成的心愿完成了!您开心吗?您泉下有知就安息吧!”

    是啊,禹的成功造福了百姓,也完成了两代君王的使命,他的成功不是必然的,也不是偶然的饿,而是一步一脚印努力的走出来的,这就是人们为什么都称他为‘神禹’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