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16 + -

第954章 打大了

    

    从月开始,日军就持续向朝鲜前线增兵,满建制的新师团在陆军自己的运输舰的努力下挤满了釜山港的码头。他们征集了南部朝鲜几乎所有的火车,沿着京釜铁路的南半段驶向双方的争议点,带给他们的,是未知的命运。

    除了先期抽调的第、、三个师团是历史悠久的之外,后面接连跟进的八个师团都是新编制,其中有退伍老兵,但更多的是只接受过三个月军事训练的准军事部队----后备役人员。

    好在有赖于美火的武装,他们在火力上丝毫不亚于前线的日军,只是可能作战经验上尚有欠缺。

    这批番号为、、、、、、、的八个师团,连同在前线败退的个师团及新补入的个师团,完全占据了日本陆军的半壁江山。

    其实严格意义上讲,日本陆军已经倾其全力了。

    最早的个师团,被人民军全歼了个第、、师团,几乎全歼了个第、、师团,重伤了个第、师团。逼得日本把北到北海道南到冲绳几乎所有能够腾挪出来的国土守备部队个师团抽出来救急,以至于其国内只剩下个师团

    近卫师团守东京一带是不能动的,第师团控制中国台湾是不会动的,还有一个第师团协防九州、四国以及本州岛内从下关到大阪的广阔地方。

    它要不征兵,连驻守都没办法。

    因为第师团只剩下龟尾拓朴联队的不到一个大队的兵力,所以这支军队被调回国内补充,以保全“英名”。第、两个师团余部也撤到釜山进行大量新兵增补以使其不致瘫痪,所以在前线的有个大正时期的师团,及个新入列的师团。

    如此之多的军队需要能征善战的指挥官。久迩宫邦彦王在朝鲜折戟,尽管有兵力不济的原因,但是大日本帝国不能容忍这种“唯装备人数”论。但是碍于他的皇室尊严,日本军部还是调来参谋次长南次郎作为他的副手。说是副手,其实大家都明白,久迩宫是要靠边站了。

    南次郎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了。他在北洋时代就任中国驻屯军的司令,与张作霖等打了不少交道。虽然他的司令管辖的人马不及一个旅团,但还是在当时的中国大有作为。

    后来调任骑兵旅团长、第师团长,去年荣升参谋次长,成为日本陆军三长官中最重要的参谋总长的助手。

    要知道,尽管陆军大臣换人如走马灯,但陆军总长可按惯例都是皇室成员,比如现在的总长就是天皇的叔祖、闲院宫载仁亲王、年晋升的陆军大将、年晋升的陆军元帅。

    载仁亲王不至于亲到前线,进入战时状态的日本更需要能够坐镇中枢的重臣。久迩宫邦彦王久战无功,军部及陆军省都认为他不宜担任指挥近二十个师团重任的朝鲜总司令,但又不便撤换,或者说没有人有他的威望指挥这么多官兵,于是,南次郎亲自上场。

    经历三次大败,即使骄狂如南次郎者,也只得谨慎行兵布阵。

    西线是适合大兵团作战的,因此他在此部署了大量的精锐部队个精锐师团连同个新师团组成主力攻击军团,加上新补入的第一战车联队、陆军第、第航空大队、第炮兵师团,组成第方面军,由第三师团长安满钦一兼任司令官;

    原东部战线的两个师团及个新师团组成第方面军,另有第航空大队、独立第骑兵旅团,由第九师团师团长永井来兼任司令官;

    第师团和第独立守备队作为总预备队,由师团长本庄繁担任司令官,归日本朝鲜军总司令部直辖。

    第方面军有个师团及坦克、飞机和炮兵师团的协助,人数超过万人,基本上集中了日本军工业的精华。它的战车研制比中国起步要晚,但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联队的生产,充分说明日本工业实力,不过也掏空了家底。

    它的战车联队,包括三个战车中队,每个中队有坦克辆,连同其联队部的辆,共辆,由一个炮战车中队伴随。其联合作战思路,倒是与中国一脉相承,也不知道其中是否有参考张汉卿的心血?

    这种坦克就是日本举国瞩目的“重达”吨的“试制一号”坦克。因为战争的提前爆发,它最终没能有机会变成后来的五九式,而是直接命名为八八式坦克进行量产,因为朝鲜前线亟需要它。

    好不容易造出一个联队数量,正想命名为重型坦克联队时,却发现中国的坦克重吨也只称之为中型,所以就罢了----怎么好意思呢?

    另外一个问题是它的炮战车,是用履带式上车拖曳的大炮,只能伴随行驶,却无法伴随作战,是其一大不足。不像中国的履带式自行火炮,可以伴随坦克作战,并能给它火力支援,这在坦克性能还不完善、步兵反坦压力还小的时候是多么重要!

    考虑到战前它的坦克都一直没有定型,这么点时间能够制造成这样,已经不错了。谁也不知道战争会就这么打起来不是?所有不足都要到战争时期才能检验出来不是?

    陆军航空兵倒是比中国发展得早,这得益于其在一战时的观摩心得。既然脱亚入欧了,欧战中已经开始的飞机,日本又怎么能忽视呢?不过似乎空中对步兵交战影响也不是很大啊,所以它是跟着学了,也开始从意大利引进了一批飞机仿制,但却没有钻研其中的深远意义。

    陆军中只有曾担任军务局航空课长的杉山元认识到它的作用,力促陆军省成立了陆军航空兵部队。正史上要到年此人担任陆军省航空本部部长时重新制定航空操典,日本的陆军航空兵才得以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兵种,所以杉山元也被称为日本陆军航空兵第一人。

    而此时空当中日交手,中国的空军让其地面部队蒙受巨大损失后,日本军部便已经开始重视了。于是其第、、三个航空大队仓促成立,其国内深厚的工业家底开始急速运转,其自成体系的军工企业也让它在航空兵上的实力迅速超过中国。

    日军的一个飞行中队定额架飞机,每两到三个中队编成一个战队,每两到三个(后来固定为三个)战队编成一个航空大队,再上面就是飞行师团了。不过现在,日本的全部家当也只能编成三个大队个战队个中队,共架飞机。

    就这个数量,也能力压人民军在朝鲜的空军了。要知道在战前,中国空军也只装备了个联队,调到朝鲜战场的有个,共架飞机。

    日本也是在全亚洲第一个组建炮兵师级编制的国家----中国陆军的火力太猛了,一个军竟然有令人发指的门大炮,而且半数是及以上的大口径!

    而帝国的一个师团只有门口径的山炮和野炮,只有极少数换装了口径,此外步兵联队里还有共门山炮和门步兵炮,共计门。这个差距太大了!

    所以在美火抵达后,日军除保证每个炮兵联队都装备有一个重炮大队(传统的门制)外,还专门编成了一个重炮师团。辖有个炮兵联队,每个联队辖个大队,每个大队辖门炮(终于和人民军炮兵营的建制相同了)。

    这样,一个炮兵师团,终于也达到了与中队同等的大炮数量门。

    南次郎以此作为打败中人的倚仗,尽管他的总兵力算起来还是比人民军少,火炮也堪堪是朝鲜人民军的一半(个人民军的大炮总数为门)而且威力也不及。

    在他判断中,中国陆军的扩军只是一个态度,而且只是为了补足其在内陆尤其是西南、西北诸方向上抽调过狠的问题。他们的新兵训练程度远逊于日本士兵,所以真正要和日军抗衡的,仍只是这个军。

    而且这支部队还要防守四处漏洞的朝鲜海界,不然帝国海军可以随时攻击它的散兵、掐断它的补给。从战略进攻转入防御,中队势必要分兵,其在一线的部署不会超过个军。

    他的判断基本正确。

    为了不影响沿海这些最重要的经济带的运行,也为了提防英美等国在这里趁火打劫,朝鲜战争基本上沿海一线的广州、南京、济南、北京几个军区都没有出兵,而是由原先的武汉、成都、兰州、沈阳抽调部队。

    为此,成都军区的部队已经轮换了一拨了,而武汉军区因为抽空干脆被撤消。虽然中苏关系暂时稳定,但其对蒙古的想法却未死心,而且新疆、西藏免不了有些异动,不可不防。

    所以部署一些战斗力不强但总聊胜于无的新兵部队就有必要了,再说中国这么大的疆域,原有的不足万陆军是少了点。不说为了十年后的世界大动乱储备人才,就是穿越前,屡遭精兵简政的中队还有万人之多呢!

    所以除去海军陆战队个师、空军防空兵个师,张汉卿重新恢复了个满编的陆军军加入现役,番号为至,使人民军陆军的数量达到将近万。

    但是在朝鲜第一线的只有多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