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不算成功的成功
这一切,让密切注视双方谈判进程的胡汉民怵然心惊。
从张汉卿进入上海起,他的连番动作,似乎毫无外交头脑:除了挑起国人心底更大的愁恨外、只有比各界对外更不屈不挠的态度。他可能是一个无畏的军事家,也是宣传界的好手,但军人出身的他似乎不适合搞现代政治,这是胡汉民连续一段时间的认识。
可是,民众的激烈情绪不会长时间膨胀。在张汉卿大张旗鼓地进行公祭后,民众的感情有了渲泻口,在达到高|潮后戛然而止。他不但成功地通过表现出来的人民党、人民军、人民政|府给民众当家作主的强硬赢得了人心,还通过一次煽情的演讲,从更理性的高度,让工人复了工。
少帅的做法很老道,也让人无可所说。他顶住的层层压力不是假的,他的劝说复工理论不能说不正确。但是如果顺序稍微颠倒一下,效果会弱很多:在烈火上泼水,无论他怎么解释,都有负面的影响和怀疑。
而且据他得到的消息,外方委员团也同时促使租界当局释放了全部被捕工人,同时也撤销了非常戒备。
当租界线上全副武装的外国军队默默消失后,非常明显的,所有民众都认为这是少帅的功劳,是中国的胜利。以后无论张汉卿采取什么措施,取得什么结果,都不会被置疑为软弱或退缩。
回顾整个过程,胡汉民感触良多:什么不懂外交?这是一个搞外交的好手!这才是现代政治的玩法!有人民党这么年轻的党魁在,看看四分五裂的国民党。唉,大势已去了!
双方各退一步后,第二次谈判就有了机会。这次上海领事团奉命加入,变成了工部局、中方、领事团三方会谈。张汉卿仍然以少帅之尊主导中方的跟进。
经过上一次折磨,领事团和工部局对这位少帅的能力有了切身的体会,考虑也更周全起来。在共同努力下,确定了先乘势解除上海滩紧张局面为首要,然后商谈更具体的如案件调查处理、涉及更高层面的会审公廨等事宜。
继释放华工后,恢复工职及照发罢工期间薪资取得谅解。这是稳定25万租界工人的重大举措:毕竟事情就是从工人罢工引起的。
鉴于世界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中国国内的《劳工法》也越来越获得民众青睐,在这种情况下,继续高压的租界渐渐丧失了活力。在华界,已经有数百上千个工厂正在兴建,假以时日,劳动力的流失将是租界失去其光环的重要因素。
在这个时候,以少许的让步,既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也可以向中方示好,以换取其它地方的利益。
所以工部局作出让步,将会妥善照顾工人的利益,其办法,就是允许在租界内成立正式的工会组织,以作为劳资双方的正式交流渠道。作为中国工人组织的一份子,租界工会同时接受上海省工会的领导。
当然,中方也作了让步,租界内的工人暂时享受不到国内《劳工法》所制定的一些保障----这是没办法的事,只要外国资本家不受政|府的管制,更多的剥削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张汉卿强调不允许在任何时候、因任何原因对华工及在租界内的中国民众有生命的威胁。
但是在死伤者处理方面分歧颇大:中方要求工部局道歉、撤换书记鲁和、赔偿死伤者损失及会审公廨回收这四项上当天没能获得进展。
因为这牵涉到一个体面问题,而且英方认为:在调查结果未出来之前,不宜直接指定为工部局的问题,所以所谓道歉、赔偿等都不能成立。此外,鲁和为工部局高级职员,其任免应由工部局作出,实不可因外部压力而有所动摇。
而且他们还提出:委员团和工部局已经作出了巨大的让步和诚意,中国政|府应当控制发生在中国国内声势浩大的抑制英货、日货行动。
在这件事情上,日本人感觉很“冤”:我们只杀了一个工人“刺头”顾正红而已,后面游行遭屠杀的事是英国人搞出来的,现在连我们一起受连累!
英国人更“冤”:本来没我们什么事,是想拉日本人一把而已,谁知道闹大了。
租界的巡捕和海军陆战队枪杀了17位中国人,而自己则受到人民军枪击死亡13人的回应;炮击上海造成7名中国人死亡后,又被人民军炮兵把巡洋舰舰长梅格都炸死了,还第一次向中国人打了白旗,这个脸丢大了!这些还不讲,现在中国人把我们当成对手了!
他们反正不会想到,是他们的嚣张与把中国人不当人的行为导致了这场风波!他们要获得体面,中国人的尊严何在呢?反正他们是不会考虑到这一块,帝国主义者的嘴脸一览无遗。
时间在中国一方。
响应《时代快报》的呼吁,及人民党在各地的组织宣传,全国有1200万人参与了这次声援。在英、日租界地,虽然后来暂停了罢工活动,但是来自广东的“省港大罢工”却使时局向有利于上海谈判中国一方的方向。
广州处在京广、大小京九三条铁路线上的节点位置,对华南的经济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于学忠入主广州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规划。
他是军人,但张汉卿给了他在华南的大权,因为他还兼着华南局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尽管当时张汉卿因鞭长莫及且交通不便,都放手与他,但他懂得放权。广州军区辖下的几个省的政事,特别是所在地广东的事宜,他都放手让陈炯明来干,因为陈是少帅选中的人,他相信少帅不会用错人。
陈炯明本为党外之人,却受到如此信任,他又有行政能力,当然卖命地干。因为广东大建设,亟需有技能的工人,而相近的香|港,是挖掘人才的不二选择。广州本来就是华南大埠,经济条件一直很好,很快地,威胁到香|港的经济地位。
不过没等港英当局有所动作,五卅运动开始了。既是响应,又是机遇,人民党广东省委根据张汉卿指示,在广东军警的严密保护下,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声援。通过南北夹击的方式,逼迫英国人在谈判桌上松口。
工人成立了纠察队,封锁香|港,禁止粮食输出香|港及经香|港之货物入口。香|港政|府最初对此事持强硬态度,要求伦敦派海军华南各港口。
但是香|港当局的强硬碰到更强硬的中国政|府,于学忠受命提升广州军区的战备等级,离香|港最近的深圳一侧也出现了大量的武装警察,还有大炮。
华南舰队也起锚升火,在珠江口一代巡弋,一度还传出人民军将攻陷香|港的传言,令香|港一日三惊,导致先后有十四万人逃离,前往广州、佛山等地。
同时,香|港交通断绝,工厂停工,商店关门,供应困难,物价飞涨,垃圾粪便没人打扫,香|港成了“臭港”、“饿港”、“死港”。
弹丸之地和国家斗?妄想!不像上海,绝大多数工人是吃住在华界,在租界上班,长期罢工影响的是工人自己的生活。香|港早已成为英国不是领土的领土,又孤悬海外,中国大陆可以轻易地对其施加影响。
中国动用国家力量,东起汕头西到北海,千里海疆都实行封锁,使香|港经济全面瘫痪,港英当局每日损失180万元。
英国不甘示弱,联合了其它国家要一致对付中国。但是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岂能说放弃就放弃?人民党只用一个“特许制度”就轻松搞破它的招数了:“凡不是英国货及英国船不经过香|港者可直准其来广州”。
这个办法争取了广东商人的中立,稳定了广州的金融。
由于五卅惨案的交涉中张汉卿决定“区别列强,专门对英”,所以对其他国家网开一面。能够趁机抢占英国人的市场份额,那点可怜的“道义”也就不复存在了,英国成了独家寡人的局面。
受到南北夹攻的英国渐渐感受到压力,他们在私下里的措辞也渐渐表现出了有妥协地后退然后迅速结束事件影响的想法。
敏锐的麦耶觉得似乎可以借工部局的“无足轻重”的内部处置来对外显示出诚意,他建议可以通过用“调职”的方式把工部局书记鲁和换掉,而不是中国建议的“撤换”。虽然两者都差不多,但是英国人可以感受得好一点,而中国人也可以理解为一场胜利。
这一想法博得多数意见,连英国代办白拉瑞自己都赞成,但是工部局激烈反对。
上海领事团,尤其是公共租界工部局对五卅事件的反应并不令人奇怪:他们在上海这个殖民地的乐园中浸淫多年,将公共租界为独立王国,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面对租界巡捕肇下的惨祸,领事团和租界当局无愧无悔。
所以当白拉德出于中外关系大局劝其接受处分时,总董费倍悖居然抱怨说:“为了抚慰一部分华人,工部局无疑正在受人代过。”
不过鉴于工部局是六国任命的特殊行政机构,包括领事团、公使团及其委任的委员团都不能直接干涉它的运作。它不同意对自己的相对于承认错误的处理方式,公使团也无可奈何,只能看着继续着他们的无奈。
好在有放人、撤军两项措施在,市面上激进的情绪不再,剩下的是双方如何体面退场。就这样,已经比正史上好得多了。
此外在谈判场外,一场新的博弈开始了。
从张汉卿进入上海起,他的连番动作,似乎毫无外交头脑:除了挑起国人心底更大的愁恨外、只有比各界对外更不屈不挠的态度。他可能是一个无畏的军事家,也是宣传界的好手,但军人出身的他似乎不适合搞现代政治,这是胡汉民连续一段时间的认识。
可是,民众的激烈情绪不会长时间膨胀。在张汉卿大张旗鼓地进行公祭后,民众的感情有了渲泻口,在达到高|潮后戛然而止。他不但成功地通过表现出来的人民党、人民军、人民政|府给民众当家作主的强硬赢得了人心,还通过一次煽情的演讲,从更理性的高度,让工人复了工。
少帅的做法很老道,也让人无可所说。他顶住的层层压力不是假的,他的劝说复工理论不能说不正确。但是如果顺序稍微颠倒一下,效果会弱很多:在烈火上泼水,无论他怎么解释,都有负面的影响和怀疑。
而且据他得到的消息,外方委员团也同时促使租界当局释放了全部被捕工人,同时也撤销了非常戒备。
当租界线上全副武装的外国军队默默消失后,非常明显的,所有民众都认为这是少帅的功劳,是中国的胜利。以后无论张汉卿采取什么措施,取得什么结果,都不会被置疑为软弱或退缩。
回顾整个过程,胡汉民感触良多:什么不懂外交?这是一个搞外交的好手!这才是现代政治的玩法!有人民党这么年轻的党魁在,看看四分五裂的国民党。唉,大势已去了!
双方各退一步后,第二次谈判就有了机会。这次上海领事团奉命加入,变成了工部局、中方、领事团三方会谈。张汉卿仍然以少帅之尊主导中方的跟进。
经过上一次折磨,领事团和工部局对这位少帅的能力有了切身的体会,考虑也更周全起来。在共同努力下,确定了先乘势解除上海滩紧张局面为首要,然后商谈更具体的如案件调查处理、涉及更高层面的会审公廨等事宜。
继释放华工后,恢复工职及照发罢工期间薪资取得谅解。这是稳定25万租界工人的重大举措:毕竟事情就是从工人罢工引起的。
鉴于世界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中国国内的《劳工法》也越来越获得民众青睐,在这种情况下,继续高压的租界渐渐丧失了活力。在华界,已经有数百上千个工厂正在兴建,假以时日,劳动力的流失将是租界失去其光环的重要因素。
在这个时候,以少许的让步,既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也可以向中方示好,以换取其它地方的利益。
所以工部局作出让步,将会妥善照顾工人的利益,其办法,就是允许在租界内成立正式的工会组织,以作为劳资双方的正式交流渠道。作为中国工人组织的一份子,租界工会同时接受上海省工会的领导。
当然,中方也作了让步,租界内的工人暂时享受不到国内《劳工法》所制定的一些保障----这是没办法的事,只要外国资本家不受政|府的管制,更多的剥削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张汉卿强调不允许在任何时候、因任何原因对华工及在租界内的中国民众有生命的威胁。
但是在死伤者处理方面分歧颇大:中方要求工部局道歉、撤换书记鲁和、赔偿死伤者损失及会审公廨回收这四项上当天没能获得进展。
因为这牵涉到一个体面问题,而且英方认为:在调查结果未出来之前,不宜直接指定为工部局的问题,所以所谓道歉、赔偿等都不能成立。此外,鲁和为工部局高级职员,其任免应由工部局作出,实不可因外部压力而有所动摇。
而且他们还提出:委员团和工部局已经作出了巨大的让步和诚意,中国政|府应当控制发生在中国国内声势浩大的抑制英货、日货行动。
在这件事情上,日本人感觉很“冤”:我们只杀了一个工人“刺头”顾正红而已,后面游行遭屠杀的事是英国人搞出来的,现在连我们一起受连累!
英国人更“冤”:本来没我们什么事,是想拉日本人一把而已,谁知道闹大了。
租界的巡捕和海军陆战队枪杀了17位中国人,而自己则受到人民军枪击死亡13人的回应;炮击上海造成7名中国人死亡后,又被人民军炮兵把巡洋舰舰长梅格都炸死了,还第一次向中国人打了白旗,这个脸丢大了!这些还不讲,现在中国人把我们当成对手了!
他们反正不会想到,是他们的嚣张与把中国人不当人的行为导致了这场风波!他们要获得体面,中国人的尊严何在呢?反正他们是不会考虑到这一块,帝国主义者的嘴脸一览无遗。
时间在中国一方。
响应《时代快报》的呼吁,及人民党在各地的组织宣传,全国有1200万人参与了这次声援。在英、日租界地,虽然后来暂停了罢工活动,但是来自广东的“省港大罢工”却使时局向有利于上海谈判中国一方的方向。
广州处在京广、大小京九三条铁路线上的节点位置,对华南的经济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于学忠入主广州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规划。
他是军人,但张汉卿给了他在华南的大权,因为他还兼着华南局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尽管当时张汉卿因鞭长莫及且交通不便,都放手与他,但他懂得放权。广州军区辖下的几个省的政事,特别是所在地广东的事宜,他都放手让陈炯明来干,因为陈是少帅选中的人,他相信少帅不会用错人。
陈炯明本为党外之人,却受到如此信任,他又有行政能力,当然卖命地干。因为广东大建设,亟需有技能的工人,而相近的香|港,是挖掘人才的不二选择。广州本来就是华南大埠,经济条件一直很好,很快地,威胁到香|港的经济地位。
不过没等港英当局有所动作,五卅运动开始了。既是响应,又是机遇,人民党广东省委根据张汉卿指示,在广东军警的严密保护下,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声援。通过南北夹击的方式,逼迫英国人在谈判桌上松口。
工人成立了纠察队,封锁香|港,禁止粮食输出香|港及经香|港之货物入口。香|港政|府最初对此事持强硬态度,要求伦敦派海军华南各港口。
但是香|港当局的强硬碰到更强硬的中国政|府,于学忠受命提升广州军区的战备等级,离香|港最近的深圳一侧也出现了大量的武装警察,还有大炮。
华南舰队也起锚升火,在珠江口一代巡弋,一度还传出人民军将攻陷香|港的传言,令香|港一日三惊,导致先后有十四万人逃离,前往广州、佛山等地。
同时,香|港交通断绝,工厂停工,商店关门,供应困难,物价飞涨,垃圾粪便没人打扫,香|港成了“臭港”、“饿港”、“死港”。
弹丸之地和国家斗?妄想!不像上海,绝大多数工人是吃住在华界,在租界上班,长期罢工影响的是工人自己的生活。香|港早已成为英国不是领土的领土,又孤悬海外,中国大陆可以轻易地对其施加影响。
中国动用国家力量,东起汕头西到北海,千里海疆都实行封锁,使香|港经济全面瘫痪,港英当局每日损失180万元。
英国不甘示弱,联合了其它国家要一致对付中国。但是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岂能说放弃就放弃?人民党只用一个“特许制度”就轻松搞破它的招数了:“凡不是英国货及英国船不经过香|港者可直准其来广州”。
这个办法争取了广东商人的中立,稳定了广州的金融。
由于五卅惨案的交涉中张汉卿决定“区别列强,专门对英”,所以对其他国家网开一面。能够趁机抢占英国人的市场份额,那点可怜的“道义”也就不复存在了,英国成了独家寡人的局面。
受到南北夹攻的英国渐渐感受到压力,他们在私下里的措辞也渐渐表现出了有妥协地后退然后迅速结束事件影响的想法。
敏锐的麦耶觉得似乎可以借工部局的“无足轻重”的内部处置来对外显示出诚意,他建议可以通过用“调职”的方式把工部局书记鲁和换掉,而不是中国建议的“撤换”。虽然两者都差不多,但是英国人可以感受得好一点,而中国人也可以理解为一场胜利。
这一想法博得多数意见,连英国代办白拉瑞自己都赞成,但是工部局激烈反对。
上海领事团,尤其是公共租界工部局对五卅事件的反应并不令人奇怪:他们在上海这个殖民地的乐园中浸淫多年,将公共租界为独立王国,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面对租界巡捕肇下的惨祸,领事团和租界当局无愧无悔。
所以当白拉德出于中外关系大局劝其接受处分时,总董费倍悖居然抱怨说:“为了抚慰一部分华人,工部局无疑正在受人代过。”
不过鉴于工部局是六国任命的特殊行政机构,包括领事团、公使团及其委任的委员团都不能直接干涉它的运作。它不同意对自己的相对于承认错误的处理方式,公使团也无可奈何,只能看着继续着他们的无奈。
好在有放人、撤军两项措施在,市面上激进的情绪不再,剩下的是双方如何体面退场。就这样,已经比正史上好得多了。
此外在谈判场外,一场新的博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