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16 + -

第25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

    短短相处,张汉卿也知道蔡锷不是无的发矢之人,他既然这么说,对面此人必是军工方面的专家。既惊且喜之下,张汉卿拉着那人的手,急促地说:“家父求贤若渴,若能得阁下引荐一二,学良不胜感激莫名。不过冒昧询问,阁下是?”

    中年人憨厚地笑笑,说:“韩麟春。”

    张汉卿却瞬间欣喜若狂:“您就是韩麟春?我可找着你了!”

    若不是张汉卿熟读奉军历史,也不会有如此失态。因为这位,在奉军成家史上居功甚伟:这位日本士官学校炮兵科毕业的陆大系将领,1908年毕业回国任清政|府陆军部军械科科员,后升为军械司司长,又由司长而升为陆军讲武堂教务长等职。旋任陆军部参事,驻美陆军武官。经历可谓多姿多彩。

    在加入奉系后,很快便位列奉军五虎将之首,史上说他有智谋而不拘小节。他对张作霖忠心耿耿,曾经在直奉战争中断然拒绝吴佩孚任命为将军府麟威将军、加陆军上将衔的诱惑;张作霖也对他极为信任,在奉系是不多的能够作为方面大员独|立统军的重要将领之一,史上张作霖进入北京成立安国军政|府时,他任陆军第四方面军团军团长兼陆军大学校长。

    军事上的造诣不凡就罢了,关键是他在兵学方面的造诣也是惊人:他在北洋军阀政|府陆军部任职时,就因发明“韩麟春式”步枪有功,被授予王位勋章,升任军咨府参事。在正史上的1922年直奉战争后,韩投身奉军,被张作霖重用,任命为东三省兵工厂总办(督办为杨宇霆),掌握工厂的计划和管理工作大权。在他的管理下,该厂每年能制造大炮150多门、炮弹20余万发、步枪6万余支、枪弹60余万发、机关枪1000挺以上,迫击炮的数量也不少。该厂规模之大和生产能力之高居全国首位,沈阳兵工厂能有如此地位,韩麟春应居首功。

    不用说,韩麟春的能力是一流的,甚至在某一方面来说是目前不可替代的,即使蒋百里也替代不了----张汉卿竭力想拉拢蒋百里是因为他自己没有精力做一些战略上的规划工作,这点上蒋百里是强项,但绝不是不可替代。而韩麟春可能没在战略上有所建树,却在具体事务上做到了登峰造极,这点上张汉卿自知做不到。

    不过张汉卿的热情还是让韩麟春吃惊不小,连我们的蔡大将军也是,都不明白为什么在他们眼中尚属小字辈的韩麟春为什么会入了这位小张先生的眼。是的,小张先生。经过名满天下的蔡大将军的举荐并同时入了心高气傲的蒋方震将军的青眼,张汉卿在京中要不出名是不可能的。自然,以这位小张将军的眼光,泛泛之辈不应该让他如此上心才是。

    大人物不平则鸣。韩麟春也是常有怀才不遇之概,他的志向是带兵为将,而非一昧埋在纸堆里研究什么枪支改进,那只是他的晋身之阶。不然,从无机会统兵的他,如何能够一鸣惊人并在人堆里脱颖而出?他本想在北洋军装备上大展拳脚,却始终无法挤进中枢的眼中,也就无法施展心中所学。看着北洋军日复一日地购置军械却一直不能在独|立自主上有所突破,他深恨英雄无用武之地。

    作为将军,他同样知道买武器终究成不了大器的道理…

    救星来了,虽然不知道奉天究竟如何做,但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有着同龄人所没有的眼光。从张汉卿那略带隐讳的话语中,他隐约察觉到这个年轻人的野心。

    是的,野心,或者说是他背后那个人的野心----毕竟张汉卿年轻还小。复建讲武堂、筹备兵工厂,无一是急功近利者所为,那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牺牲短期可能带来的好处、非有莫大的心计与毅力所不能为者。军警分离,那是要革割据军阀的命啊;整编军队,那是要强军的节奏。有此雄心,却能够不好高骛远,力主“实业救国”,那是把握了中国目前的病脉,将来必有所成。

    是继续窝在这里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将军,还是早些向奉天靠拢成为从龙之臣?韩麟春立刻拿定了主意:这位小先生的父亲在奉天目前只有一个师的兵力,自己在危难之中跟随,得到重用的机会自然比在日后要多,而且显得有远见得多。不过办事处鱼龙混杂,在这多事之秋,韩麟春也是不想招惹事非。他和气地伸过手来,和张汉卿自然一握。

    张汉卿却在这一瞬之间感受到了对手传来的巨大的热情。韩麟春哈哈一笑,不着痕迹地缩回手去,目光直视张汉卿:“原来张将军也知道韩麟春。既然大家都是为国举荐,那有机会我也引见一二位兵工上的人物。不过人各有志,汉卿你可不能强勉哟。”

    张汉卿大喜,本来有些失落的心态被这一剂强心针打激灵了。从韩麟春那雄浑有力的回应看,此人应该动心了。而且这人表面上看一幅憨厚老实相,却粗中有细,既不把话说死,也不给人以可能的把柄,人才就是人才啊!能够被这位精于兵工制造的骨灰级高手推荐的人才会差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东方不亮西方亮?

    来到这个世上,还是第一次交流如此顺畅,他的高兴之情跃然纸上,对韩麟春说:“不怕冒昧地称韩参事将军为大哥,您能够推荐的人才,一定被家父青睐。有时间学良一定登门致谢。你我虽然年龄相差一小截,不妨你我多亲近亲近。”

    韩麟春是个实在人,答应了张汉卿的话,马上就见结果。凭着他在军备系统中的人脉和平时和蔼可亲的长者风范,他的人缘不是一般地好。在他的引荐下,一批民国初卓有名气的兵工专家与张汉卿结识,也有部分被成功地鼓动,其中就有保定一期炮科毕业的邓演存、善于机构制造和爆破的贾小侯、以及杨文凯、侯德榜等人。

    这些对现状不平、富有朝气的年青人(不似张汉卿的年轻人,他们年龄虽然不大,但都比小张要大些)在张汉卿的鼓动下,成功地决定要到奉天看一看。张汉卿也派人向张作霖详细说明了京中的状况与这些人的成就,建议沈阳兵工厂筹备并在韩麟春的建议下写了条陈。

    心有大志的张作霖早就有心筹建自己的兵工厂,尤其是张汉卿临行前与他的一番话再度激起他的野心。现在有张汉卿推荐的考察专家,当然会做戏做全套,在邓演存等人面前勾勒了一幅欣欣向荣的场景:以二十七师军械修理所为蓝本,新成立沈阳兵工厂将相继组建枪械制造分厂、山炮制造分厂、机关枪制造分厂、弹药分厂、以及一个修理厂,另外增加一个机床厂,及伴随着有半工半民性质的冶铁厂、锻造厂。

    老张是什么人,耿直之中带着真诚,谈话间丝毫不掩饰的野心都让人觉得有奔头。搞军事的,谁都想着建功立业,对他们这些兵工专家来说,建立一个庞大的兵工厂就是他们的功业。

    当然,张作霖也直言,一切都在纸面上,他也期望建立一个全中国最好的兵工厂,这需要韩麟春等的支持。并将调派身边向有“小诸葛”之称的将军署总参议杨宇霆兼任兵工厂督办,留总办之位以待韩麟春。

    韩麟春虽然见到的“沈阳兵工厂”是一处荒芜,却有感于父子两帅对他的坦诚与信任。不过当他回到军事处想通过正当手续调离时,却被驳回。原来值此北京风云变幻之际,为了稳定大局,老袁对军官调动可是很敏感的,办事处可不想出这个风头,倒不是对韩麟春有什么不满。

    当然理由也很简单,区区一个奉天省的将军,却想挖中|央的墙角,这是对中枢的蔑视----终不成地方的潜力比中|央还大?这不是国企与民企的差异,这是军队!

    韩麟春被张作霖一席话说得斗志昂扬,正想着在奉天大展拳脚,才不理会这种潜含的意思。他是真爽人,二话不说,便辞去待遇还很丰盛的军咨府参事一职,来个净身出户。当他仅带着随身的一箱衣物来到奉天将军府时,把张作霖感动得无以复加。

    患难之中见真情,在羽翼尚未丰满前的雪中送炭确实会让人感念,从此韩麟春就入了张作霖的眼。他安排其与杨宇霆一道筹备兵工厂,并任奉天兵工厂总办。蒋百里这朵花未栽成,却无心插了韩麟春这棵柳,张汉卿喜不自胜,感到收获良多。

    韩麟春被成功鼓动离职投奔了奉天,让北京城里的圈内人大跌了眼镜。关于鼓动者少将军张汉卿被蔡大将军蒋大将军赏识的传奇故事,吹遍了北京城。

    当然,美中不足的是其他几位兵器专家却不能像韩麟春这样豁达,他们拖家带口,如果不是调职,根本不敢下海。这些牵扯到个人利益的事,蔡锷也不好帮助,毕竟他与张氏父子有共同目标,但奉天兵工厂的前景,他未身临其境,不知虚实。

    既要有伯乐的眼光,也要创造出让千里马驰骋的条件来,不然不是荐才而是害人了。张汉卿在北京根浅,也没什么办法,为这事愁了好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