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历史—宋
字体: 16 + -

第67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

    

    992年,这一年对赵光义来说,是倒霉透顶,伤心欲绝的一年。

    首先第一件倒霉事,是他的儿子赵元僖突然猝死。

    对,你没看错,我也没写错,就是猝死。这种死法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小到万分之一,千万分之一,可就是这样小的概率就偏偏出现在了赵元僖的身上。

    赵元僖姿貌雄毅,做事严谨,在管理京师五年之中,政事上从来没有出过纰漏,深得赵光义的喜爱,不仅如此,赵光义还把自己的这个儿子作为未来的储君来培养。

    可惜天妒英才,他偏偏就不明不白的死了。这件事对赵光义的打击太大了,听到噩耗时,急火攻心当场晕了过去,幸亏当时身边的太医抢救及时,赵光义才悠然醒了过来。

    在赵元僖死后一个月中,赵光义更是悲痛欲绝,伤心不已。不仅停朝五天,还特意为亡子做了《思亡子诗》一篇,以表达对亡故儿子的思念。

    丧子之痛让赵光义变得苍老了许多,也憔悴了许多,一下子从一个野心勃勃的君主变成了垂暮老人。时过境迁,天大的功业也不能让儿子起死回生。

    赵光义的心态悄然间发生了一些变化。

    逝者已去,生者还得继续活下去。

    赵光义擦干眼泪,平复下心情,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他去办——调查儿子的死因。他不能让自己的儿子死的不明不白。

    皇帝的怒火向来是可怕的,尤其是盛怒之下,群臣胆寒。

    奉命调查死因的官员更是殚精竭虑,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人头不保。经过仔细调查,大胆分析,他们把死因寻到了一个女人身上。

    替死鬼也好,背黑锅也好,总之就是你了!

    这个倒霉的人就是赵元僖的爱妾张氏(记载中有姓没名)。由于很受宠爱,张氏为人很专横,对下人向来刻薄,身边的奴婢稍有做的不顺心者,就会被活活打死,十足的蛇蝎心肠。

    当然,赵元僖是看不到她这幅嘴脸的。在他身边侍奉时,张氏永远是温柔体贴、娇美动人,令他钟心的女子。

    对这种有着两副嘴脸的女人,办事官员是不会存在任何愧疚心理的。为了迎合皇帝,使皇帝的怒火有个发泄处,不得人心的张氏便被提上了死亡名单上。

    处理结果很快就下来了——缢死。

    缢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吊死,这种死法是很痛苦的。用医学上通用术语来讲,就是当物件(绳索)压迫颈部血管时,血液无法正常循环,颈动脉、颈静脉甚至椎动脉都均已闭塞,发生脑血液循环障碍,使大脑表层因缺氧而丧失意识,以达到快速死亡的方式。

    以如此的死法,足见赵光义对她的恨有多深了。

    可赵元僖的死并不是张氏一人就可以平息的,事实上,连带着一大批照顾他生活起居的人都受到了牵累。比如府吏执事陈载、许王府咨议赵令图、库部员外郎阎象等皆因“辅助有失、辅导无状”而被削免职务。吕端也受到牵连,被贬为卫尉少卿。

    

    丧事刚处理完,第二件倒霉事接踵而来。

    咱们先从川蜀说起。川蜀又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一直都是粮食原产地。太祖(赵匡胤)征服川蜀后,一直把这里作为粮库来使用。粮库存粮数目惊人,不出意外的话,支持几十年都不成问题。

    粮食不愁,川蜀的百姓自然饿不着。可事与愿违,二十年后的这天,这里却因无粮而发生暴乱。

    归根结底,问题主要还是出在朝廷上。

    14年前征讨北汉,接着发兵攻辽。7年前又来了次雍熙北伐。

    数次的北伐,咱们先不说成败,就论粮草。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攻城掠地时,需要大批粮食供应前方作战的士兵,总不能让士兵饿着肚子打仗吧!这就需要朝廷屯粮。可问题来了,这粮食从哪里来?

    川蜀自然是跑不了,有着这样的美誉,不用白不用!赵光义充分发挥活学活用的技能,这样从川蜀大地上源源不断的粮食运送到前线去了。

    别说是粮仓,就是一座金山也撑不住。

    粮食消耗太大,几乎把这里的粮食全搭进去了。可前几次战争打下来战果都不理想,皇帝心中很是不高兴,就连郡王赵德昭为将士请功都被骂的狗血淋头,地方官员自然不敢再触霉头,于是粮食缺乏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官员们可以忘记,因为他们吃的是皇粮,自然不会为吃穿发愁,可百姓就不乐意了。

    前方打仗,我们出粮,现在仗也打完了,粮食补贴为啥不下发?即使减点地租也是可以接受的啊。可偏偏川蜀的官员属貔貅的,只进不出,甚至还变本加厉。

    老百姓没有办法,只好拿着锄头继续下地干活,勒紧腰带,期望来年能好过点。

    百姓本来就苦不堪言,可上天偏不尽如人意。在这个节骨眼上,又生出了蝗灾。铺天盖地的蝗虫吞噬着农田,老百姓辛苦劳累的成果全都喂了这群蝗虫。

    闹灾的时候还好点,人们可以逮蝗虫吃。可蝗灾一过,地里寸草不生,百姓只能去啃树皮。

    可树皮啃完了呢?

    人们在饥饿和贫苦中挣扎,在生死之间徘徊着。在他们身边,每天都有人死去,对那些苟延残喘活着的人来说,明天可能就意味着死亡。

    人要是饿急了眼,什么事情都能干的出来。

    王小波为了能活下去,他带着一群吃不上饭的人干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这件事就是抢粮——抢官家的粮。

    抢粮,而且还是官粮!一旦追查下来,就是砍头的大罪。可王小波不在乎,饿死也是死,砍头也是死,反正都要死,还不如做个饱死鬼!

    虽然已经有死的觉悟,可活着毕竟不容易,谁也不想平白无故的死去。

    既然粮都抢了,死是早晚的事,干脆死的豪气点!

    993年,王小波起义。此人属于陈胜吴广类型的,就连口号都很类似——吾济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

    这句口号的确很有煽动性,在他起义后不久,川蜀各地都相继发生起义,在不到半月的时间内,起义人数竟达到了数万人,一时间颇具声势。

    这些虽然都是贫苦百姓,手里拿的都是锄头、菜刀之类的武器,可当他们的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时,就连当地的政府也不是对手。

    很快,起义军占领了青城县,接连攻破彭山等地。此时起义军的人数规模更是像滚雪球一般,惊奇的达到了十几万人(可能连小孩,老人都算上了)。当地的官府彻底沦陷,于是紧急的将这份奏折递送到朝廷上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