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历史—宋
字体: 16 + -

第53章 名将来归

    三月十六日清晨,辽军发动了攻击,打算一举歼灭这支拦路虎,而后驰援晋阳城。

    与此同时,郭进所带领的宋军也做好了死战的准备,弓箭手万箭待发,骑兵也亮出了武器,等待着冲锋的号角。

    白马岭,拉开了宋辽战争的序幕。

    率先发起攻击的是辽军铁骑。在耶律沙的命令下,骑兵钢刀出鞘,万马嘶鸣,直接向着白马岭阵地中的宋军冲杀而来。

    看着杀气腾腾,越来越近的辽军,郭进沉着有力,面无惧色的对准备多时的弓箭手命令道:放箭!!

    刹那间,箭如飞蝗般向着辽军射去,一批又一批的辽军倒下。辽军前锋营顿时血雨飞扬,哀嚎不断。

    弓箭虽说对辽军造成了不小的伤害,但却没有让辽军退却,反而激起了辽兵骨子里天生的悍勇,他们不顾生死的向着宋营冲杀而来。

    冀王敌烈更是一马当先,率领着儿郎们猛攻近在咫尺的宋军大营。在他看来,弓箭只适合远距离攻击,一旦近身肉搏,宋军是无论如何也低挡不住辽军的锋芒,只要冲入宋营,那便是对宋军杀戮的开始。

    可事情的发展却偏离了他的预想。在亮出屠刀的那一刻,宋军骑兵也开始了冲锋。

    这是草原骑兵与中原骑兵的一次决战,虽说规模不大(相对后面的宋辽战争),却是实力上的较量,同时也是一场血淋淋的拼杀,一批士兵倒下,后面的补上,倒下、接着补上,周而复始。

    战场上到处是残肢断臂,鲜血染红了整个白马岭。

    交战到如此惨烈的地步实在是出乎耶律沙的预料。他对眼前这支凶狠的宋军感到陌生和无所适从,宋军的强盛凶狠让耶律沙感到了发自内心的寒意。

    激斗仍在继续。就在此时,一个噩耗传到了辽军主帅耶律沙的耳朵里——冀王敌烈战死了!

    耶律沙如遭雷击,他没想到勇冠三军的猛将竟然就此消逝。敌烈等五员先锋大将的先后战死,使辽军的士气低迷,竟然有溃败的迹象。耶律沙一看这仗不能再打了,于是他紧急下令命全军后撤。

    后撤?能撤的了吗?

    此时的宋军士气大盛,在郭进的带领下,乘胜追击,对四处逃亡的辽军展开了杀戮。

    面对杀红了眼的宋军,辽军只能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此役宋军大获全胜,斩敌一万余人,不仅打出了宋之威名,也使无名小卒郭进一举成名。(补充:郭进并没有参与后来的高粱河之战,详情见《宋史.郭进传》)

    注:辽史记载,冀王敌烈及突吕不部节度使都敏、黄皮室详稳唐薚均战死,士卒死伤甚多,要不是后来耶律斜珍救援及时,恐怕辽军的伤亡更加惨重。

    

    辽兵无法驰援,宋军白马岭大捷!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捷报频传,让宋太宗喜不自胜。此时,北汉的都城早已被宋军围的水泄不通,别说人,就是鸟儿都飞不出来一只。

    宋军重兵兵临城下,北汉上空阴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

    宋军北伐主帅潘美早已做出了全面部署:

    步军都虞候田重进、马军都虞候米信、河阳节度使崔彦进、彰德节度使李汉琼、彰信节度使刘遇、观察使曹翰等久经沙场的将领兵分四路对晋阳城的东、南、西、北四门发动进攻。

    在此之前,宋军也发起过小规模的试探性冲锋,但是却遭到了北汉军的顽强抵抗。杨业(北汉名为刘继业,归宋后更名杨业)站在墙头拼死血战,几次打退宋军的进攻。

    如此忠勇良将真是不多见,偏偏宋太宗还是个惜才的主,对杨业这样的忠勇之士打心眼里喜欢的不得了。每次宋军攻城时,都叮嘱道:”务必生擒,不可射伤。“

    这可麻烦了,战场上杀红了眼是常有的事,可要想让敌将归降又不能伤敌,这实在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有皇帝的命令,宋军的攻击就显得畏手畏脚。从三月到四月底,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宋军几次攻城都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一时间两军陷入了僵持。

    4月23日,宋太宗赵光义失去了最后的耐心,诏谕北汉主开城投降,不然就发动大军,进行最后攻城。

    欣赏归欣赏,但太宗内心也知道战场形势风云变幻,辽军虽遭到了惨败,但会不会卷土重来,这是谁也无法预料的事情。尽早拿下北汉都城,这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4月24日夜,宋军开始了猛烈的进攻,投石机等大型攻城武器不断投掷巨石、炸药(霹雳炮的早期雏形),宋军按原来的部署分东南西北四面猛攻晋阳城。

    这下太原城是真的抵抗不住了,在经过连番苦战后,西南面的羊马城率先被攻破,北汉宣徽使范超被俘。紧接着西北面也被宋军攻破,北汉骑帅郭万超投降。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北汉快抵挡不住的时候,援军(辽军)惨败的消息在士兵中不胫而走。在求援无望的情况下,北汉主刘继元决意投降。

    北汉,这个十国中最后的政权,这个不安分的主,终于彻底消停了。

    

    攻破都城后,宋太宗严禁士兵纵火掠夺,并派随行医官对城内百姓进行救助。

    刀剑无眼,弓箭无情。在战争中,最无辜的当属百姓。他们本身都是老实巴交的子民,却因卷入战争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哀。

    破城后,宋军的秋毫无犯,让当地的百姓为之感动。随着了解慢慢的加深,他们发现宋军并不像传言的那般嗜杀好血,相比之下,辽国才称得上是吸血鬼,刽子手(打草谷,经常掠夺民脂民膏,还抢夺美貌女子等恶劣行径)。

    不仅百姓,就连北汉投降的将领也是深感太宗的仁德,不仅使战死的士兵入土为安,还重用有才能的降将(赦河东常赦所不原者,命录死事将校子孙,瘗战士)。

    试问,如果不是英武仁德的帝王,怎会有如此的心胸和气度!

    在史学界,历来对宋太宗赵光义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有一点谁也无法抹杀,就是他仁德与爱才。

    杨业作为降将,很受太宗的重视和爱戴,”怯防勇战“便是对他的评价。

    对于这样一位忠勇之士,宋太宗赵光义还特意亲自召见,不仅赏赐珠宝玉器,还任命他为右领军大将军,并负责安顿辖内百姓。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赵光义的厚爱让杨业感激不已,他对待百姓的仁德让杨业敬佩不已。对这样的君主,杨业决定效死力以报之。

    谁曾想到,杨业的话不仅是份誓言,更是份承诺。在之后的岁月里,杨氏一族将才辈出,成为了宋朝边界保境安民,抵御强敌的国之柱石。当然,这也是后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