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历史—宋
字体: 16 + -

第8章 好谋善断

    郭威善谋,并不是空穴来风。

    公元948年6月,郭威带着军队出发了。在半道上,一位落魄青年加入了他的队伍之中。这本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细节,可令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这个落魄青年结束了他后来辛苦建立起来的王朝。

    哎,赵匡胤同学,先不要着急表现自己。你先到后场休息,这里还没到你出场的时候,在老前辈的眼中,你现在不过是个学生。

    

    郭威是个很特别的人,他特别之处在于用兵之法。如果你和郭威打过交道或做过对手,你会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他的刀从来不拿着挥舞,而是隐藏在刀鞘中,等到他挥刀时也就是你露出破绽之时。

    8月20日,郭威带着军队到达河中。

    这一次,叛军同样做好了迎战的准备,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他们坠入云山雾里。

    郭威到了以后,没有去训斥甚至惩罚久攻不下的白文珂等人,也没有去劝降城中的李守贞。他只是带上了几个随从,轻装简骑地围着河中城转了几圈。之后,他下达了一道奇怪的命令——筑寨。

    令;

    常思筑寨于河中城南

    白文珂筑寨于河中城西

    郭威自领中军筑寨于河中城东

    留城北一地空缺(围三阙一),不设人马。同时征调周边百姓近两万人进行建筑修建。

    命令一出,所有的将领都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位新上任的将军心里打的是何算盘。

    为何不一鼓作气拿下河中城?为什么要如此的大费周折?筑寨?筑寨的目的又是什么?

    所有的将领脑海里都充满了疑问。

    但没有办法,将令一出,那必须遵从。正所谓军令如山!

    接下来神奇的一幕出现了,被七拼八凑征调来的百姓每天扛着锄头、铁锹等农具开始筑寨,就连士兵也脱掉了铠甲,加入了农民工的行列。

    李守贞可以说是这些天最自在的人。他每天站在城墙上,喝着茶水,看着外围那群人流着汗在不停的敲敲打打,对他来说这是一种享受。

    你们不进攻,我也乐得自在,大家相安无事,你好我好大家好,都好!

    每天李守贞会很有闲暇的去城墙观望。他确实没有着急的理由,因为他的城池还在,士兵健全,粮食足够支撑一年有余。另外赵思绾、王景崇两路盟军也开始了动作。

    他有的是时间和郭威耗,因为他耗的起。

    看着城下施工的一群人,李守贞闲暇之余,内心也有些迷惑不解——这些人不像是来打仗的,更像是搞土地开发的。

    难道郭威是土地开发商?

    不!

    郭威不是来此地旅游的,也不是打算收购地皮,更不打算在这里建旅游景点,他相信这些城墙一竣工就预示着李守贞的死期到了。

    时间对郭威来说是很不利的,可他却没有一点焦急,每天的工作就是监察别人砌墙头,俨然一副包工头。

    这好似平静的湖,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波涛翻滚,暗流涌动。

    河中是块难啃的骨头。李守贞龟缩在里面不敢露头,自然谁也拿他没辙。郭威一时间也只能与他胶着对峙。

    可郭威亦有他的不寻常之处。

    看似整日悠闲自在的郭威,实际上玩的是一套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把戏。在这段时间内,他将他手中的王牌将领秘密派到了永兴、凤翔等地,与原来的守将兵合一处,对另外两处反抗势力进行镇压。

    河中这里,除了砌转头的农民工兄弟外,只剩下少量的士兵了。

    说白了,郭威镇守的只是一个空架子,而他要做的就是拖住这里的李守贞。在这场看似“消耗”的斗争中,其实比拼的是智慧。

    白老将军打了半辈子仗,经验丰富,但他用三个月的时间都不能攻破河中城,足以证明此城的坚固程度。

    硬攻只会徒增伤亡。

    既然攻不下,那索性不攻,不如去寻找敌人势力薄弱的地方吧。

    李守贞把河中城弄得固若金汤,躲在里面不敢露头,攻是不占优势,只能干耗。郭威料定李守贞不会出城决战(前几次被打怕了),于是他把部分部队秘密运动到永兴、凤翔两地,去剿灭赵思绾、王景崇等残余反抗势力。

    这是个冒险的决定,但这招的确起了奇效。

    

    很快,赵思绾投降、王景崇大败的消息传到了李守贞的耳朵里。对他来说,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李守贞从椅子上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对着赵、王两人破口大骂。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守个城池都守不住,干什么吃的!”

    李守贞怒气冲冲的在屋子里徘徊。他想不明白,后汉主力都在这里,怎么凤翔、永兴两地后汉军的攻势还如此犀利?

    失利是无可避免的了,所以怎样挽救残局成了李守贞需要思考的事,毕竟郭威还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转悠。最令李守贞费解的是,为什么郭威不着急进攻?

    终于,他知道了答案。

    乾祐元年(948年),在平静了十几天后,李守贞终于觉悟了。日子过去十几天了,他派出去的斥候探听到一个令他万万没有预料到的消息,那就是郭威军营中只有五六千老弱残兵,其中还有不少农民工兄弟。此时他才确定了一个血的事实——上当了。

    但在悔恨之余,他意外的发现,郭威之所以没有发起进攻,主要还是因为兵力不足,仅能自保,于是他决定带兵反攻敌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守贞的这次决定是正确的,后汉此时的军力确实不足。

    李守贞虽然不是一个聪明人,但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在得到确切消息后,他一反常态,命令城内所有的守军集合起来,猛攻郭威刚刚建立起来的营寨。

    李守贞的手下当真给力,仅用了短短2天便攻陷了城南、城西两座营寨,就连守寨的白老将军都差点被这些士兵给活捉回去。

    李守贞的脸上终于绽放出难得的笑容,这是自围城以来最解气的一次战斗。

    事后证明,这也是唯一的一次。

    郭威这段时间忙的有些焦头烂额,晚上时不时的还要加班,以防敌人偷袭。不过幸运的是,他挺了过来。

    七天后。

    随着后汉援军的不断回防,军营中低迷的士气也逐渐高涨起来,受伤的士兵也得到了妥善照料,一切又开始变的明朗起来。

    有了士兵,就有了资本,郭威充分利用了这一点。

    令人意外的是,郭威并没有把这批援军编到守城的行列,而是让他们先一步“撤退”。

    这让将领们更加摸不着头脑:敌人兵临城下不曾下令撤退,敌人杀上城池不曾下令撤退,城上鏖战仍死战不退。为何援军一到便要撤退?

    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面对着将领们一脸的疑惑,郭威微笑的说道:“你们只管放心,按照我的安排行事就好了!”

    李守贞这段时间真是风光无限,接连几天的胜仗让他一展心中块垒,白文珂率领12万大军也没能奈何自己,郭威和自己僵持半年也无法撼动自己,后汉的名臣良将轮番上阵,也仍是无法消灭自己。不得不说,这让李守贞有了吹嘘的资本。

    最可喜的是,自己把郭威杀的只剩残兵败将。如果把郭威连窝端了,那谁还敢来讨伐自己!

    “郭威啊郭威,想不到你也有今天。你郭威虽是名将,可我也不是草包!”

    李守贞深谙兵贵神速的道理。趁敌人兵力空虚之际,必须要蛇打七寸,将郭威一众残敌彻底消灭。

    第二天,李守贞带来了全部的兵马。这次,他打定主意,一定要消灭对方。

    由于他带来的人数众多,后汉军队终于寡不敌众,在拼杀一阵后,开始了‘撤退’。

    果真和他料想的一样,敌人支撑不住了。他兴奋的吼道:“追击,追击!”然后亲率亲卫军追杀。

    李守贞忘情的追杀。但他绝对想不到,从他开始追杀的那一刻,死神的脚步也逐渐向他走来。

    郭威打仗向来不光明磊落,这次也一样。这支后汉残兵只是一个诱饵,引诱李守贞进入圈套。果然,在追击过程中李守贞再次中了圈套,又一次被打了伏击。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李守贞带的是全部兵马,也就是说这是他的全部家当。一战后全部丢失,倾家荡产。

    郭威一点没客气,照单全收。

    李守贞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带着几百伤兵狼狈逃回河中。此刻李守贞心里十分清楚,自己大势已去了。

    十一月的清晨,清凉的空气弥漫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太阳徐徐升起,阳光透过树枝温柔而闲散的落在大地上,为这战火燃烧的世界带来几缕宁静气息。

    郭威站在离河中城不远处,嘴角露出难以寻味的笑容。

    是的,这场游戏该结束了!

    郭威毅然下达了命令——攻城!

    郭威命全体士兵集体向河中城发起冲锋!

    这次李守贞真的坚持不住了。看着不断涌上城池的敌军,李守贞的心跌到了寒冬的谷底。他知道河中城这次是守不住了!

    但他不想承认失败,更不想死在这里。他相信只要自己能逃出去,就一定会有机会东山再起。

    对了,北城没有敌军!

    李守贞丢弃了为他奋勇作战的士兵,带着自己的心腹手下向城北逃去。

    很快,他发现,城北也已经被堵死了,根本无路可逃。

    河中城被一鼓而下,李守贞也绝非孬种,他贯彻了自己绝不投降的宗旨,城破后全家集体自焚。

    一切搞定,大功告成!郭威用最小的代价,得到了最圆满的战果。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城而非久也,必以全力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孙子兵法》

    李守贞,这些你不会懂的!

    (本章完)